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欢喜田园:捡个太子好种田-第1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加上城中不少乡绅也都纷纷捐赠粮食,目前局面还算稳定,就是各处良田荒废,让人心疼啊。”

    这差役说话很实在言语里透出对眼下情形的无奈,“我们知县大人这些日子一直在周围的村子转悠,查看灾情,想办法弥补损失。

    可惜受灾的地方太多,百姓又不愿意回乡,大人的头发都愁白了。”这话里,带着对知县的崇敬之意。

    清涵听了这话,心中稍稍安慰,看起来这定兴知县是个不错的官儿啊。

    “好,多谢。”清涵点点头,转身从粥棚出来,领着人直奔城门。

    城门处依旧也是设着关卡,有士兵在守卫盘查。

    外面这么多灾民,谁也不敢保证灾民里面就没有坏人,万一让他们溜进城里捣乱,那定兴城里不就乱套了么

    这一点清涵倒是可以理解,不设关卡任由灾民闯入,是对城里百姓的不负责。

    守卫的士兵见到前面来了一大队人,后头还有那么一大溜的马车,当时就有点儿纳闷儿,赶忙迎上前来。

    “敢问诸位从何而来定兴城现在出于戒备时期,任何人出入都要查验身份文牒,还请将各位的身份文牒拿出来让小的验看一下。”

    守城士兵的态度很好,并不像别处的那般趾高气昂。

    袁明泽走上前来,“我们是朝廷派过来查察灾情赈济灾民的钦差,后面是从辽东调运过来的粮食,还请放行,让我等进城。”袁明泽出示了身份文牒还有朝廷的公文。

    守城士兵一听这话,脸上的表情越发恭谨,袁明泽递过来的东西他连看都没看,赶忙就将关卡打开放行。

    “诸位大人请,快请进城。”一边说着,一边回头喊了个小兵,让他赶紧进城去禀报。

    清涵等人就这么顺顺利利进了定兴城,守城的士兵在前面引路,领着众人来到了县衙。

    大家伙刚来到县衙外,就见到几个人急匆匆的从县衙里出来。

    “下官不知钦差驾到有失远迎,还望几位大人莫怪。”其中一人来到近前,赶忙拱手行礼,一脸笑容的赔罪。

    清涵一看这几个人的打扮,倒是愣了下。

    因为从县衙里出来的这几个人,都穿着短衫,裤腿儿还挽着呢,头上只用粗布包着,连跟簪子都没插。

    这要不是从县衙里出来,清涵定然以为这些人是老农呢。

    为首之人似乎是察觉出清涵的惊讶,当即不好意思的笑了笑,“下官今日一早便出城去转悠了,就是想找点儿什么办法挽救灾情带来的损失。

    田里不好穿着官服,就换了这一身,方才刚刚回到县衙还没来得及换衣裳呢,就听说有朝廷派来的钦差到了,连忙出来迎接。

    这等灰头土脸的模样,让诸位大人见笑了。”

    清涵看了看眼前这人,瞧样子大概也就三十来岁。

    五官端正浓眉大眼,就是肤色有些黑,看起来跟那些白白胖胖的官员完全不同。

    加上这一身打扮,扔在人群里还真是不怎么显眼。

    不过清涵对这人的印象倒是还挺好,就冲着他能够一心想着百姓,惦记着地里的庄稼,就足以证明这是个好官了。

    “知县大人不用客气,本郡主此次奉旨前来,也是为了赈济之事。

    百姓受灾,陛下日夜难安,特遣本郡主前来,查察灾情,带领百姓补种抢种,尽量减轻损失。

    既然知县大人也有心,不如先进县衙安顿下来,本郡主再与大人详谈。”清涵倒是没瞒着,直接表明了身份。

    对方一听清涵的话,反倒是愣住了,眼前这分明是一个风度翩翩的贵公子,怎么就成了郡主:



    第三百二十七章 知县梁栋

    “路上为了方便,特意换了男装。”清涵看出来对方的心思,莞尔一笑,随口解释了句。

    定兴知县这才恍然大悟,连忙上前来再次行礼,“下官拜见郡主殿下,郡主一路辛苦。”

    一边说,知县心里也有些疑惑,朝廷怎么会派了个郡主做钦差过来赈灾一个养尊处优的闺中女子,能有什么作为

    清涵摆摆手,示意对方起来,“知县大人请起吧,本郡主来定兴,主要还是为了灾情之事,不知道定兴这边的灾情如何

    方才在城外,见到有不少百姓都聚集在城外等候施粥赈济,为何没有想办法让他们回乡安置,补种自救呢”

    清涵对这个定兴知县印象还不错,故而态度很好,问这话也不过是为了打开话题,倒是没想过定兴知县能有什么好的建议。

    “回郡主殿下,这事情下官还真是想了,其实这个时节,定兴这边还是有不少作物可以种植。

    下官这几日就是联合城中的乡绅富商,尽快补种各类作物,争取挽回一些损失。

    下官原本也想劝说城外的百姓回乡种田,可这些人基本上已经把家里所有能吃的都吃完了,他们回去就得挨饿,没有一个人愿意回去。”

    “就算下官承诺发给他们种子,他们也是不肯,非得聚在城外,下官实在是无奈。”

    出乎清涵意料,这定兴知县竟然想到了补种自救的法子。只是当地百姓不太配合,知县也是十分无奈。

    定兴知县的话,让清涵来了兴致。

    就说嘛,这年月的人哪里会真的那么笨肯定能有人想到主意。

    这就说明了,不是想不到,关键看有没有人肯设身处地的为百姓想。

    那些官员们一个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知稼穑之艰辛,哪能想到农人辛苦

    这个定兴知县不错嘛,脑子够活泛,又能放下架子亲自到田间地头,所以他才能够想到办法。

    只是受到县衙条件xiànzhi,没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知县大人有心了,竟然能想到这些,本郡主这次来,主要也是为了劝说百姓抢种自救的。

    后头那些,不光有粮食,还有不少种子。”清涵随手指了指后头那长长一大溜的马车。

    “还得劳烦知县大人,先帮着将这些马车安顿下来。

    等下咱们商议了大致的数目之后,明天就让人将粮食和种子给百姓分发下去,具体实施细则,等下商议。

    你这边定下需要的数量,其余的我得让人送去别处。毕竟真定这么大,不止定兴受了灾。”

    清涵对这个定兴知县很是欣赏,说话的语气也非常温和。

    定兴知县一听这话,眼前一亮,“哎呀,那可太好了,郡主若是有好办法,那可是大喜事。

    哎呀,下官这脑子糊涂的,郡主远路而来,怎么还让郡主就在县衙外说话啊

    快,请郡主与诸位大人到后堂叙话,下官这就让人将马车安顿下来。”

    定兴知县这会儿才回过味儿来,赶忙请众人进县衙。

    一边吩咐了身后的人,将后头那一大溜马车,安顿到县衙西边的空地,派人轮班值守。

    清涵一行这才随着定兴知县进了县衙,来到了后堂,众人分宾主落座,定兴知县赶忙吩咐人去沏了茶水。

    “县衙简陋,又加上受灾,我让全县衙属节衣缩食省出钱粮来,用在赈灾上。

    所以没什么好东西待客,郡主可千万别见怪。”定兴知县很是不好意思的搓了搓手,笑道。

    清涵看着差役送上来的茶水,淡淡的颜色应该就是放了些茶叶末儿,心中暗自感叹,这个定兴知县看起来倒是节省。

    “无妨,有口水喝就好了,我们走了这一路,的确是口干舌燥。

    知县大人,方才在外面谈及赈灾补种之事,不知道你这边都打算让庄户们种什么”清涵还是三句话不离赈灾,话题又重新引回来了。

    “郡主殿下,下官姓梁,单字栋,郡主怎么称呼下官都好,就是别再叫知县大人。”梁知县很是不好意思的说道。

    清涵等人听了梁知县的这个名字,也是有些意外,秦三第一个没绷住,噗的一声就笑了出来。

    “梁大人,令尊令堂对你一定期许很高啊,定然是希望你成为国之栋梁,好名字。”梁栋,倒过来不就是栋梁么这名字起的太有意思了。

    清涵也忍不住微笑起来,“三哥,梁知县这名字起的很好。

    我看梁知县这般脚踏实地,肯为民着想,将来定然是国之栋梁,定不会辜负梁家二老的期许。”

    清涵对这个梁大人印象不错,这种肯为民着想的好官,前程不会错的。

    “梁某不才,在定兴为官八年,未能替定兴百姓做太多有益之事,更不能让百姓平安度过灾年,着实心中有愧,哪敢说不辜负父母的期许

    若是家中老父老母知道梁某这般庸庸碌碌,怕是不知道如何失望呢。”梁知县摇头叹气道。

    “当初我也曾经中过进士,二甲的榜首,也曾经是满怀抱负,想要替百姓做一点儿实事。

    可惜,这么多年了,定兴百姓依旧未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如今更让他们流离失所,实在是愧为一县之父母啊。”

    梁知县的语气十分伤感,满满都是壮志未酬的遗憾。

    清涵目光一闪,没想到啊,眼前这位竟然是二甲榜首,也就是说,那一年的春闱,人家考了第四名,仅次于一甲前三啊。

    这么说来,此人才学不浅,可是好奇怪啊,为什么会被派到定兴这边来做了个知县而且还一做八年多没能升官这又是什么缘故

    清涵虽然心中疑惑,却并没有直接开口询问,每个人都有他的难心之事,很多事情是不好明着问的。

    “梁大人体恤百姓,能够为百姓着想,自然是好官。定兴百姓能有这样的父母官,是他们的幸运。”

    “梁大人,刚才我问你的问题,还没回答我呢。你打算让百姓种什么作物”清涵不想让梁知县继续沉浸在伤感之中,故而重新回到刚才的话题上。

    “对,对,都是下官的错,一时感慨,竟然忘了正经事。下官跟那些乡绅们商议之后,决定让大家多种些洋芋和番薯。”:



    第三百二十八章 难得好官

    “定兴当地,本来也分春薯和夏薯两种,夏薯本就是这个时节栽种。

    当然,如今要补种需要再重新发芽苗,会晚一些时候,不过应该也不影响秋收和种冬麦。”

    一提起农事来,梁知县立时就忘了那些让人伤感的事情,两眼直放光。

    “所以下官就跟不少人家商议,让他们多种一些洋芋和番薯,这两种都可以充饥,总比没有粮食绝收好。

    县城里不少乡绅富户在城外都有庄子,这几日已经开始栽种洋芋和番薯。

    今天上午,下官就是去地里查看情形了,瞧这个样子,应该是没什么大问题。”

    “只是可惜,百姓们已经把各家能吃的差不多都吃了,现在缺乏良种。

    另一个就是这些百姓不敢回乡,怕没有吃的饿死,所以不管下官怎么劝,他们都不肯。”

    说到这里,梁知县多少有些愁的慌,要是不赶紧种地,时间一过再种什么也都晚了。

    清涵听着梁知县的分析,连连点头,可不就是这个道理

    若是再耽误下去,今年秋天可就真的要颗粒无收了,那冬天怎么办

    这些百姓难道要一直守在城外等着救济难道他们连冬麦都不种了么

    “梁大人,其实不光可以种洋芋和番薯,还可以种好多作物。”

    清涵就把之前她在安肃做过的事情,对梁知县说了一遍。

    “安肃城外的百姓已然全数解散,各自回家种地了,只要他们能够老老实实照着我说的去做,今年冬天保管饿不着。

    梁大人,这边我也打算用同样的办法,你看如何”

    梁知县听到清涵在安肃那边的做法时,就激动的站了起来,等清涵说完问他话时,更是高兴的差点儿跳起来。

    “多谢郡主,郡主聪慧过人,这一招比下官高明多了,只要照着郡主的办法,肯定能行。”

    “这样,下官先让人去把城中所有乡绅富户集合一起,跟他们先讲清楚。

    若是照着郡主这么说,还有那么多种作物可以补种,各家就可以匀出一部分的洋芋和番薯给城外的百姓使用。

    郡主带来的怕是也不多,还有别处也要用呢,不能全都用在定兴,还是本县里能解决的尽量自己解决一部分,其余的郡主再给填补一些吧。”

    “粮食也一样,县衙粮仓里还有粮食,都是历年来的税粮,上交国库之后剩余的。

    本县都妥善保存,丝毫没有变质,分发给百姓每人五十斤,应该不成问题。”

    定兴本是个产粮大县,梁知县在此勤勤恳恳经营八年,当然会有些家底,库里存的粮食很多,每个人发五十斤粮食,还是够用的。

    清涵听了这话心里十分高兴,这才是真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