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那就继续训练吧,找几个功夫好的带着他们,尽量多历练。”太子府平常也会有很多事情,只要肯脚踏实地能吃苦,总能出头。
“明天就把冯云朗夫妻,送到这个地址,还有这封信,一起送去,那边见了信就会明白。”
沈凌烨在一张纸上面写了个地址,又取出一封信,让人按照地址将人和信都送过去。
府丞收了信和地址,告辞出去,沈凌烨便坐在书案后,拿了本书却看不下去,也不知道在书房坐了多久,直到夜色深沉,这才回去睡下休息。
十五的夜晚,月色正好,皎洁的月光照耀大地,世间万物都笼罩在一片银光之下。
这等月色之下,按说是不该有人跑出来的,太容易暴露行踪。然而此时的天牢外,却有两个黑色的影子,躲在暗影处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记住,只要将这个簪子交给里面的人,再把他的簪子带出来就可以了。
千万当心,不要被人察觉,明白么”其中一人,将手中的东西递给了对方,再次叮嘱对方一定要记住别弄错了。
对面的人连连点头,“记住了,记住了,放心吧。”说着,便接过了簪子,同时也接过了一同递过来的那叠银票。
有了这些好东西,往后家里就真的吃喝不愁了,那人很高兴,将银票和簪子全都塞到怀里。
“好了,我今晚当值,不能出来太久,这事儿包在我身上,你快走吧。”说完,那人便扭头往回走,趁着没人注意,偷偷溜回了天牢。
天牢,最里面的牢房里,关着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
老者看样子进天牢里也有些日子了,身上的衣服脏的很,头发乱蓬蓬的很久没梳理了,看上去非常狼狈。
老者坐在牢房角落里,双眼闭着好像是睡着了。
蓦地一阵脚步声传来,最后停在了老者的牢房外,老者没睁眼,动也没动一下。
那人在外面咳嗽了一声,将一物扔进了牢房里。老者听见咳嗽声以及东西落地的声音,抬手将自己头上的簪子摘下来,扔到了牢房外。
外面的人弯腰捡起簪子,一句话都没说,就这么转身离开了。
等人走了,牢房再次安静下来,那老者才睁开眼,看了一眼地上相同款式和材质的簪子。
老者爬过去,将簪子捡起来,手哆哆嗦嗦的拧开了簪子一头,里面掉出一张薄如蝉翼的纸,另外还有两粒极小的药丸。
纸上用极细的笔写了两行字,老者看完,一脸灰败之色,再看看手中的两粒药丸,眼泪忍不住的流了下来。
他闭上眼哭了一会儿,又睁开眼,再次看了一下那张纸,最后将纸塞进嘴里,慢慢嚼了咽下去,接着,又把那两粒药丸,也吃了下去。
药丸入口连一刻钟都不到,那老者脸上便露出了极痛苦的神色,接着,嘴角便流出了黑色的血。
老者身子一歪,倒在了地上,就这么无声无息的死了。
夜色也依旧深沉,牢里依旧安静。
在这个寂静的夜晚,谁也没想到,声名赫赫位高权重的两朝元老,贵妃的亲爹,当朝一品的贺相爷,就这么悄无声息的死去了。
直到第二天早晨,狱卒交班查岗时,才发现贺相已然死去多时,尸身都硬了。
“快来人啊,不好了,贺相爷服毒死了。”狱卒吓的浑身发抖,连忙大声喊。
这下子,惊动了整个儿天牢,连关在另外一头的贺家人,也全都听见了。
贺相的妻子一听丈夫死了,当即昏死过去,儿子儿媳一群人赶忙围上来,又喊又叫,整个儿天牢乱成一团。
“快,赶紧去禀报刑部,大理寺几位大人啊,出了这么大的事儿,不敢紧禀报,咱们担得起责任么
万一上面怪罪下来,咱们这些人的脑袋都不用要了。”牢头一见这样也是吓得不轻,立即派人去禀报。
而这个时候,刑部尚书和侍郎,大理寺卿等人,却都在宫中早朝,正在面对皇帝的询问。
“几位卿家,昨日太子押送回来的保定知府、同知、通判、安肃知县、县丞等人,可都重新审问过了可有什么遗漏”:
第三百四十七章 朝堂之上
早朝之上,皇帝最关心的就是真定保定两府的灾情。
今天的早朝,清涵破例也被宣召上殿,她是钦差呢,真定灾民安置都是她的主意,也是她一手监督。
这份功劳是属于清涵的,旁人夺不去,理所当然要让清涵上殿。
清涵将真定一行的经过说完,皇帝对清涵赞赏有加,很是满意。
文武百官这下也看明白了,人家柔嘉郡主还真是才貌双全。
安顿灾民这么棘手的事"qg ren"家也能信手拈来,办的圆圆满满。
足以证明,皇帝和太子对她的偏爱绝非无缘由,人家的确值得。
皇帝本来还要封赏清涵,被清涵拒绝了,她只是不忍心灾民受苦而已,根本没指望着借此升官发财,何必再要什么赏赐
清涵这般,皇帝越发高兴,不管清涵要不要赏赐,还是赐下了一座宅子。
同时,也宣布了钦天监选好的日子,太子和清涵的婚期,定在了明年二月初六。
太子大婚,非同小可,那可是最重要的事情,关系国运呢,必须选最好的日子。
钦天监挑来选去,最后才选定了这个日期,说这是最好的日子,与太子和郡主的生辰八字十分相配,乃是国运昌隆子嗣丰茂之兆。
皇帝最爱听这种话,只要对大齐国运好,对沈凌烨好,日子往后点儿就往后点儿吧。
正好清涵过了年十六,正适合女子出嫁。
当然,唯一对这个日期不满的,大概就是沈凌烨了,一想到还要大半年才能把清涵娶过门,他就觉得日子简直难熬。
嘉奖了清涵,定下了太子与柔嘉郡主的婚期,接着沈凌烨便提出,保定府一应官职空缺的问题。
并且建议皇帝,不如直接将袁明泽等人留在保定府,以安稳民心。
按说官员的任用,需要由吏部提议,皇帝批复了才可以。
皇帝对袁明泽三人也很是看重,留他们在翰林院,本来是想让他们多磨练磨练,将来好进入六部办差。
不过太子既然提出了,皇帝一想倒是也挺好,能够外放做官,干点儿对百姓有益的事情,对这几个年轻人来说,益处更大。
尤其是,真定保定两处今年遭灾,如今又采用的是清涵的办法,接下来清涵肯定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这些都需要当地官员配合。
若是换了别的官员,对那边不熟悉,估计还会有很多麻烦。
倒是不如留下袁明泽等人,一则让他们好好历练争取做出点儿成绩来,二则也可以让清涵的想法顺利实施。
如果成功了,估计可以带动两府的经济,让百姓更多的受益,绝对是个好事情。
就这样,皇帝当朝宣布,任命袁明泽为保定府同知,暂代知府职权,秦谨知为安肃知县,秦谨言为保定府通判。
皇帝这样任命官员,其他人自然有意见。
要知道袁明泽等人今年才高中,在翰林院供职两月不到,结果就越级提拔,这怎么行
尤其是袁明泽,从一个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一下子成了正五品的府同知,这官升的也太快了吧
秦谨知秦谨言两兄弟还算好些,越级不算多,可是从翰林院编修到府通判,这也是不小的提升。
一个才在翰林院不足两月的人,要资历没资历,却一下子就成了手握实权的官员,旁人当然看不过去。
尤其是大皇子一派,对此意见最大,太子这不是摆明了往朝中安插亲信么这等作为怎么能容许
一干臣子底下窃窃私语,有几个人就联合起来想要提出异议。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龙椅上的皇帝却突然开口说话了。
“刑部,大理寺,昨日随太子进城的保定知府等人,昨晚可是重新审问过了口供可有出入”
被点名的刑部尚书等人,连忙出列,“回陛下,昨日人犯一到,臣等几个便带人审问,与殿下送回来的口供完全一致,并无出入。
保定知府、同知、通判,安肃知县,搜刮百姓贪赃枉法,贿赂上官,罪不可赦。”
“这几人在保定府任职其间,贪污银钱无数,仅仅从他们几个府中,便搜出金银财宝数十万两。
另外安肃知县意图谋刺郡主,朝廷钦差,保定知府私养军队意图谋反,罪证确凿,桩桩件件都有人证物证,众人也已经招供认罪,还请陛下严惩,以儆效尤。”
“保定知府招供,军队乃是受贺相指使,蓄养军队所需粮饷,一应由贺相划拨,那五六千将士,等同于贺相私人军队。
还有,从保定知府,安肃知县府上查抄出来的账册显示,这些人贪污的银两,大部分都送给了贺相。”大理寺卿直言不讳,毫不隐瞒,剑指贺相。
之前关于什么保定知府,什么安肃知县的那些,群臣都没往心里去。
不过是个知府知县,大齐这么大,哪儿还没有几个贪官污吏啊
可是越往后面听,众人越是心惊,尤其是当他们听到保定知府供出贺相时,贺相一派的那些人,都是心头一跳,暗道坏了。
自从前次辽东府送来贺朝生的人头,皇帝勃然大怒之下,将贺相一家打入天牢以来。
这么长的时间里,文武百官连同贵妃还有几位皇子,不断的替贺相求情,想把贺相救出来。
可皇帝就是不肯松口,非得要等到太子回京之后再做决定。
没想到太子刚从辽东回来,又去了真定,这一来一回的又耽误了将近一个月。
如今好不容易盼着太子回来了,以为贺相的事情有个结果,却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又闹出了贺相私养军队的事情。
这可是谋反的大罪啊,若是这个罪名坐实了,贺家怕是再也没有翻身之日,抄家灭族都是轻的,弄不好都要株连九族呢。
“侯大人,说这话可要有凭有证不能空口诬陷,贺相虽然现在在天牢里,可也不是什么罪名都能随便往贺相头上扣啊。
贺相对朝廷对陛下那可是忠心耿耿,根本不可能做出这等事情来。
还请陛下三思,此事关系不小,决不能任由某些有心人随意构陷。”有贺相一派的官员站出来反驳道。
“就是就是,此事非同小可关系重大,不可儿戏,贺相清清白白的名声,可不能随意诬陷。
侯大人,那保定知府不晓得是不是被人收买了故意诬陷贺相,你身为大理寺卿,应该知道真凭实据才能定罪,仅凭着一面之词,怎么能信口雌黄”:
第三百四十八章 得知消息
朝堂之上,贺相一派与刑部、大理寺的官员争执起来。
那些人意有所指,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太子胁迫保定知府,让保定知府故意诬陷贺相,以便达到铲除贺相的目的。
面对这种指责,太子沈凌烨自然不能还保持沉默。
“父皇,那保定知府既然已经押解进京,就随时可以提审。
父皇与诸位大人若是不信,那就将人带到大殿上来,听一听他是怎么说的
儿臣相信,任何人在父皇面前,也绝不敢有半句谎言,真相究竟如何,一问便知。”
沈凌烨早就知道,处置保定知府这些人容易,处置贺相很难,今天这个场面,他早就料到了。
想来皇帝也是心里明镜一般,不然昨日皇帝不会心情低落。
两朝元老、国之重臣,还是贵妃亲爹,这种情形处理起来,真的是很为难。
贺相府里搜出了大量的金银,已经远远超出了他的俸禄,这些金银不用说,就是底下官员所送,光是这一项,就已经够治贺相罪了。
更不用说,还有之前贺朝生刺杀太子,这一次保定知府指认贺相私养军队。
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大罪,如果还不处置贺相,真的会伤了太子的心,也伤了百姓的心。
看着底下那些官员砌辞狡辩企图为贺相脱罪,皇帝也是非常恼火,都到了这个时候,他们还不死心
“来人,去天牢将保定知府、同知等几人带来,朕要亲自问话。”皇帝终于忍不住开口说道。
当即就有侍卫领命,立即前往天牢,可是过了没多少时候,就见到侍卫急匆匆返回大殿。
“陛下,天牢里出事了,贺相爷昨晚服毒自尽了。”
原来侍卫刚到天牢,就见到天牢里大乱,一问之下才知道,竟然是贺相自尽,贺夫人昏迷不醒,侍卫不敢怠慢,赶忙回来禀报。
这话一出,满朝皆惊,皇帝坐在龙椅上瞪大了眼睛,一脸不敢置信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