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涵倒是不在意,让人继续干活。
粉碎后的浆水倒入沉淀缸之前,要经过第一次过滤,一般都是在沉淀缸上面放个硬木做的篦子,篦子上头铺了高粱秸串成的帘子。
干活的人拿着用硬木做成的捺子,反复的按压,一边按压一边加水,大概加三次水,就可以将粉子和粉渣分开了。
作坊里人手多,众人分工明确,再加上沈凌烨他们带来的护卫也都上去帮忙,一头午的工夫,就粉碎了好多番薯,装满了十来个沉淀缸。
清涵对众人干活的速度还是挺满意的,于是中午停工休息,作坊这边提前雇了两个做饭的婆子,弄了些饭菜大家一起吃。
“番薯洋芋都用这样的办法粉碎沉淀,不过两种不许混在一处,要分开。”
番薯粉颜色发暗,不如洋芋粉颜色发量亮,这两种做出来不一样,所以不能混到一起。
当初清涵就想好了,这作坊分成好几部分,洋芋和番薯分开处理。
“最近主要就是粉碎和晾晒,趁着秋天干爽,尽量先做出淀粉来保存,免得番薯洋芋等久放容易腐烂坏掉。”
吃中午饭的时候,清涵特意嘱咐了作坊的管事,将一切事务交给他安排。
那管事是梁知县找来的,好像跟梁知县有些亲戚,这一上午瞧着办事不错。
利落还周全,差事安排的很明白,能让所有人都动手干活,不窝工也不耽误事儿。
清涵对这个管事挺满意,又叮嘱了他一些做事的诀窍,让管事近期跟在她身边学。
另外也找几个聪明伶俐的,清涵亲自带着教,总得让他们都学会了手艺,清涵才能放心回京城。
“记住了,粉子不能冻,一冻品质就不好了,所以就得趁着没上冻之前,先把所有原料都做成粉子保存起来。
漏粉最好是等到上冻以后,漏出来的粉条在外面冻一晚上冻透了再晾干,品质才好。这些可都不是容易的事情,你的慢慢学。”:
第四百一十二章 粉条成功
粉碎沉淀一晚之后的淀粉,还需要进行二次的过滤,沉淀,接着还要控干水分制成粉蛋,到最后还要在外面晒干。
这些活都需要时间,也必须得清涵在这边看着,所以接下来的时间,清涵每天都往作坊跑,沈凌烨等人则是去其他各地查看粮食兑换的情况。
正赶上秋高气爽的好时候,没用几天,晾晒的淀粉就达到了可以制作粉条的要求。
按说这漏粉最好是要上冻之后,做出来的粉条才品质最好。
可清涵没时间总是往这边跑,索性先把技术传授了,等这些人都学会了漏粉,到了冬天再大量制作。
于是这天清早,清涵领着人又到了作坊,指挥着四五个管事挑选出来,聪明伶俐的小伙子,按照她的要求开始打糊和面。
先是将一定量淀粉加入沸水迅速搅拌,制成熟了的粉浆,这就是打糊。
打好糊之后,倒入淀粉以及一定比例的明矾,搅拌捶打揉匀,这个活很需要力气,所以得用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来干。
四个人一起动手,将大陶盆里的粉浆捶打揉透,粉子干了不行,稀了也不行,软了不行硬了还不行。
幸好清涵前世见过纯手工制作粉条的过程,多少了解一些。即便这样,前两盆也没能和好,第三盆才达到了清涵的要求。
淀粉里加入明矾,会使粉条更加透明而且有韧劲儿,耐煮。
虽然后世验证,明矾会对人体有一定影响,不过暂时清涵找不到替代的原料,也只能使用了。
好在用量非常低,按照清涵的要求添加,还是在安全范围之内的。
待粉团完全调和均匀捶打之后,便可以进行漏粉了。
手工漏粉用的工具叫漏瓢,类似于大水瓢,铁制或者铜制,下面有六到八个眼儿,宽粉用的是扁长形的眼儿,其余用的是各种圆形眼儿。
人端着漏瓢的把手,站在烧着开水的锅边,将和好的粉子放在漏瓢里,适度的力量捶打粉子。
使粉子通过下面的眼儿,变成长条缓缓流下,落入沸水中煮开。
生粉条落入沸水之中煮开,会浮到水面上来,而这个时候,另外的人就要用木棍接连不断的挑起锅里的粉条,投入到一旁冷水中冷却。
同时,挑粉的人还要不时的往锅里加水,保证锅里用水的需求。
粉条过冷水冷却之后,要捞起来一绺一绺的挂在竹竿上,放在苇席上面控水降温,最后拿到外面去悬挂晾晒。
其实漏粉的最佳时间,应该是在入冬。冬日里气温低,粉条拿出去冻一晚,迅速降温定型。
粉条的质量好坏,也取决于冻的透不透。
当然,清涵不可能冬天再来一回,就得现在把该教的教给他们,等他们掌握了漏粉的技巧之后再说。
漏粉不是个容易的活,粉子和的好不好、捶粉的力度、锅里的水沸腾程度都影响粉条的质量。
刚开始肯定做的不好,最初出来的都是粉疙瘩,粗细不均匀,需要慢慢练习,才能掌握技巧。
“行了,这一上午都没少忙活,这个急不得,都得慢慢来,我不怕你们浪费材料,都跟着好好学好好练。
今天上午做的这些,可以留着咱们添个菜,等着,晚上我做了给大家伙吃。”
一上午没漏出多少成型的粉条,干活的几个小伙子都有些沮丧,清涵却没觉得如何。
要是随便来个人一上手就会了,那还用她干什么别看这玩意儿简单,也不是那么容易就做出来的。
众人见到清涵并没有生气,多少都放心了些,于是下午继续练习。
到了下午果然就比上午好了些,到了接近傍晚时,宽粉之类的已经能漏的很匀溜了。
就是细粉条还不行,总是会断,清涵也不生气,依旧是笑呵呵的鼓励众人。
晚饭想当然就多了一样菜,猪肉炖粉条,当然,不是真的炖,只是烧好了汤将那些粉疙瘩倒进去稍微烩一下就出锅,不然汤就粘了。
这种跟干粉条炖出来的不太一样,不过也非常好吃。
正好沈凌烨也领着侍卫们从别处回来,清涵把梁知县也请了来,大家伙一起尝了尝这个粉条的味道。
“嗯,好吃,这东西滑溜溜的滋味还挺好,吃起来不错啊。”梁知县一边吃一边赞叹不已。
清涵笑笑,“这才哪到哪啊这个是上午做出来不好的,而且没经过晾干,吃起来不算筋道。
若是正经晾晒干的粉条,有好多种做法呢,这东西,搭配肉能做,搭配菜也行,粗的细的各种各样,好多菜里面都能用得到呢。”
白菜炖粉条、酸菜炖粉条、猪肉炖粉条、小鸡炖粉条,这些都是家常菜。
至于大厨,还可以做出其他美味的菜肴,比如蚂蚁上树等等,而且还可以做出好多种小吃,酸辣粉、鸭血粉丝、土豆粉儿,这些也都很好吃。
粉丝还可以下火锅、包包子,总之有各种各样的用途。
主要是粉条本身没有味道,跟很多东西都特别搭,而且比较容易吸收味道,入口爽滑筋道,口感也好,尤其受北方人喜欢。
一般逢年过节或者家里来客人,粉条可是主力,多了这东西,巧手的主妇就能变出好几个花样来。
“沈大哥,梁大人,你们觉得,这个粉条怎么样能不能好卖”清涵多少还是有些担心,不知道粉条会不会被接受。
虽然洋芋和番薯价钱都不高,可是经过这么多道工序,费了这么多人工,做出来的粉条肯定价格不会很低,就是不知道一般人能不能接受。
“应该能好卖,不过怎么卖还需要好好考虑琢磨,我觉得还得是先从酒楼入手。
酒楼里客人觉得好,市面上再出现这个粉条,大部分人都能接受。定价上合理一些,肯定是没问题的。”沈凌烨觉得这粉条的前景不错,很有信心。
清涵却摇摇头,“光是从酒楼发展太慢。
我倒是有个主意,还像我之前开点心铺子那般,就在城里找一处地方,支起大锅来做一些菜,让大家伙免费尝。
尝着好了,肯定就有人买,这东西不会很贵,而且比青菜实惠,只要大家伙接受了,以后应该不愁销路。”
清涵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免费试吃的办法最好,效果快。
她今年囤积了那么多洋芋番薯,必须尽快将此物推广开,明年才能继续做下去。:
第四百一十三章 启程返京
连着三四天,清涵都领着人漏粉。
那几个人都很聪明脑子够用,到了第四天,就能漏出非常细的粉丝了,而且粗细均匀,一点儿也不断。
到了此时,清涵总算松了口气,她的努力没有白费,技术教会,往后就看粉条的销路了。
“洪管事,这两天我们就得回京城了,这边交给你来管理。
记住了,目前主要的是加工淀粉,一定要抓紧时间在入冬前,把各处送来的洋芋番薯全都加工成淀粉保存起来。
入冬以后天气冷了,外面结冰碴儿的情形下,就可以做粉条了。”
“这几个人也别让他们停下来,每天就漏一缸粉,主要是练手,刚学会的手艺别生疏了。
做出来的粉条留着给大家伙添伙食也好,还是分给作坊里干活的人也行,只要别浪费了就好。
不到入冬,做出来的粉条不能往外卖。”这天下午,清涵把管事找来,一番叮嘱。
“记住了,我不在乎你们浪费点儿原料,只要你们能把技艺学精了。
但是也不许你们贪小便宜,质量不过关的粉条,坚决不允许往外卖,切记切记。”
品质才是最关键的核心,作坊想要长远开下去,粉条的生意想要长久做下去,必须掌控住品质。
“让他们几个轮流换着漏粉,其余的工序也都换着做,往后争取这几个人能带起头来。
等着入冬以后,让他们五个分别另外带人干活,这样作坊才能出更多的粉条,记住了。”清涵生怕这个洪管事记不住,一再强调。
“郡主放心吧,此事小的一定谨记在心,不会错了的。
郡主信得过小的,将这么大的作坊交给小的处理,小的一定不敢疏忽大意,若是哪里出了差错,唯小的是问。”洪管事赶忙行礼应道。
清涵摇头,“出了差错唯谁是问也没用了,主要还是处处用心,尽量别出任何差错。
你们做的好,作坊挣钱多,到时候我肯定亏待不了你们,跟大家伙说,好好干活,到了年底给你们每个人包红包。”
清涵对待手底下这些人,向来都十分宽厚,只要一心一意在作坊做事,她绝对不会亏待了谁。
“是,是,小的一定跟伙计们说,多谢郡主。”洪管事很是感激。
作坊里工钱给的高,他们一个月能拿回家一二两银子呢,冬天里还有钱挣,大家伙不知道有多么开心,更别提还有红包了。
“好,作坊交给你我很放心。明天我就不过来作坊了,一切交给你掌管。”
清涵来到定兴也有十几天了,这些日子清涵盯着作坊,沈凌烨一直在外面各处跑,盯着其他地方兑换粮食以及秋播的情形。
如今真定保定所有的州县都已经将粮食和种子发下去了,洋芋番薯也大部分都运送到了作坊的库房里,这边的事情,基本上可以算作尾声。
清涵还要回京城去张罗酱料作坊的事情,不能继续留下,得尽快返回京城了。
清涵把作坊的事情全都交代下去,接着便返回了驿馆,正好这时沈凌烨也从别处回来,二人商议之后,决定第二天便启程往回走。
于是第二天清早,一行人收拾好东西,找到了袁知县同他告别。
“太子殿下,郡主,二位难得来一趟定兴,应该多住几日才对啊下官一直忙着秋播的事情都没时间陪着殿下四处转转呢。
郡主为了定兴百姓而来,结果下官却未能尽地主之谊,实在惭愧的很,还是再留几日吧。
正好最近也没什么事情了,下官陪着二位在定兴好好玩几天。”梁知县自然是一番挽留。
“梁大人,孤离京已有半月,朝中事情很多,着实不宜在外流连。
梁大人的心意孤心领了,若以后有机会,孤会再来定兴的,此次就不多做停留了。
梁大人好好经营此处,多为百姓做些好事情,孤在京城知道消息,也会替梁大人高兴的。”
沈凌烨记挂着京城那边,别看现在贵妃和大皇子禁足,四皇子被贬去守皇陵,表面上看着像是一片安宁,背地里,还不知道是如何的暗潮汹涌呢。
以大皇子的个性,怎么可能坐以待毙他肯定还会想其他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