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帝对儿女素来宽容,尤其是这个最小的女儿,皇帝还是很疼爱的,所以开口先向二公主解释。
“父皇说的哪里话儿臣自然明白父皇的苦衷,儿臣从未有过半点儿怨怼之意。
儿臣只担心父皇每日伤心难过忧思成疾,父皇,还请您看在我们姐妹,看在二皇兄的份儿上,看在二皇嫂肚子里还未出世的小侄儿的情分上,千万保重身体,不要因为这件事而伤了身子。”
二公主最关心的还是皇帝的身体,皇帝毕竟也四十几岁离着五十岁不远了,历代皇帝身体都不算好,到了这个年纪,就得处处小心。
皇帝经历了这么大的打击,所有人都担心皇帝会因此而生病。
听到女儿这般关切的话语,皇帝心中一暖,“放心吧,朕的身体好着呢,不会有事的。
如今朝廷已经恢复了正常,只是空缺了大量官职,一时间政务积压有些处理不过来罢了。”
“明泽,朕有意让你出任工部侍郎,你看如何”:
第六百零九章 工部侍郎
一场宫变,朝中四五品以上文武官员,折进去十多位,其中不乏身居要职之人。
工部尚书便是大皇子一党,而且所犯的事情还不少,刑部与大理寺审问之后,工部尚书直接被判了斩首,家产尽数查没充公。
家中妻儿老小,发配流放或是充作贱籍,这工部尚书家,算是彻底没落。
不仅仅是工部尚书,六部之中有还有两个侍郎,其余的像什么都察院、五军都督府、光禄寺等,都有大皇子的党羽。
应该说,这一次对皇帝对朝廷的打击都非常大。这也是皇帝最近为什么闷闷不乐的缘故。
只因为他的一念之差,任用了贺相爷为首辅大臣,十余年间,贺家与大皇子便收拢了这么多的官员为党羽。
这还仅仅是京城之中,其他各地方官员,除了目前已经发现的真定、保定、辽东知府之外,不知道还没有没有人隶属于贺相一派。
毕竟这一次参与的大多都是京城官员,外地那些官员离着远参与不到,更是随着此次宫变失败而隐藏起来。
皇帝这几日一直在琢磨接下来该如何处理残局,京城里这么多官职空缺,很多都是重要职能,必须尽快补齐。
外地官员更不用说,为了防止真定府这样的事情发生,皇帝已经算计好了,接下来各地官员会有比较大的变动。
或升官或平调,基本上要把全国的官员都给调一遍,这可是大动作,一个弄不好就要出乱子,一定要慎重。
同时,皇帝还打算今年秋天增开秋闱恩科,来年春天有春闱,通过这个手段,选拔出一批人才,填补如今官员不足的局面。
当然,恩科要明年才能选出人,眼下就得把去年春闱选上来的那批人,尽量安排差事,不能让这些人还在翰林院庶吉士馆里呆着了。
应该说,去年这一批进士算是运气不错的,才在庶吉士馆一年,基本上都能安排到职位差事。
可这些人毕竟没有经验,还是只能从底层做起,想要到位高权重,还需要一些时候。
按说,袁明泽如今是驸马,不该再派实差,应该领虚衔,任一些不太重要的官职。
可皇帝爱惜袁明泽的才华,加上朝廷出缺太多,这时候也顾不得那些了,打算把工部侍郎的位子给袁明泽。
所以当皇帝这一番话出口,在场几个人都愣了下,袁明泽从一府的同知,摇身一变就成了工部侍郎。
从正五品地方官员,直接变成了从三品的京官,这个跳跃可是太大了。
这做官也是要熬资历的,袁明泽是去年的状元,今年便成了三品官员,这个升官的速度可是太快了,谁能不吃惊
“父皇,这样怕是不好吧儿臣才做官一年多,而且还是个府同知,忽然间就升任工部侍郎,儿臣怕朝中官员不服气。”
袁明泽也是吃惊不小,虽然心里有些高兴,但更多的还是担心,生怕旁人说三道四,说他是依靠着二公主,才能这么快就爬到工部侍郎的位置。
“有什么不服气你虽然年纪轻资历浅,能力才干却都十分出色,你在保定府这一年里,做了不少对民生有利的实事,朕都清楚也明白。
如今朝廷正是用人之际,朕的本意,就是想选一些青年才俊。
那些只知道成天喊,不办实事的老头子,还是上一边凉快算了,朕不爱听他们唠叨。”
皇帝提拔袁明泽,其中多少是有些补偿二公主之意,但更重要的是,袁明泽在朝廷里没有多大根基。
袁明泽年纪轻,做事有精神头,比那些做了京官十几年的老家伙少了几分油滑,如今朝中这情况,正需要袁明泽他们这样的年轻人。
“朕说你行你就行,尽管上任便是,有朕在后面给你撑着,还有什么可担心的”皇帝这是摆明了态度,要给袁明泽撑腰做靠山了。
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袁明泽还能说什么,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了。
“儿臣谢父皇抬爱,既然父皇信得过儿臣,那儿臣也就不谦虚了,一切都有父皇做主便是。”
袁明泽年轻气盛,正是满腔抱负无处施展之时,原本还担心,做了驸马就只能领虚衔混日子。
如今得了工部侍郎这等实差,他高兴还来不及,再推脱可就矫情了,于是爽快应下。
皇帝给袁明泽安排完,扭头去看周鹏俊,“鹏俊,你之前是在京卫指挥司,这一次平定叛乱有功,朕将你调到五军都督府,任都督同知。”
周鹏俊本来在京卫指挥使司任指挥佥事,正四品,这一次平定叛乱,广平侯府出力不少。
尤其是周鹏俊,按照清涵的要求领兵剿灭五回山匪寇,然后带人假冒五回山的兵将,进入皇宫护卫安全。
这一次周鹏俊立下大功,升官也是情理之中,只是没想到,会一下子升到正二品的都督同知。
要知道,广平侯世子,之前也不过是五军都督府里任都督佥事而已,周鹏俊一下子就成了都督同知,比兄长还高一级呢。
周鹏俊自然高兴的很,连忙起身谢恩,“儿臣谢父皇恩典。”
两个女婿都安排到了很重要的位置上,皇帝心里也很高兴,不管怎么说,女婿也都是自家人,总比那些外人更亲近。
而且这两人都跟太子走的比较近,将来也能成为太子的左膀右臂,不至于起了别的心思。
皇帝以前还不服老呢,觉得自己很年轻,可自从这一次宫变之后,就觉得自己的心态不行了,精力也跟不上。
所以就打算多提拔些年轻的官员上来,一个是给朝堂注入新力量,另一个也是提前替沈凌烨铺路。
年轻的君王也应该有一批年轻的臣子辅佐,君臣齐心,才能办成大事。
“好,好,瞧着你们一个个都成长起来,朕很高兴。往后你们要更加尽心的当差办事,等着太子回京了,你们这些年轻人也该多亲近亲近。
往后的天下,是你们年轻人的,朕渐渐老了,也该慢慢学着撒手,让你们历练成长。”
眼前都是亲人,皇帝也很放松,忍不住感慨了一句。
旁边一直没说话的清涵,这时心里却咯噔一下子,皇帝怎么会突然说这些话
“父皇还不到知天命的年纪,哪里就老了”:
第六百一十章 商议撤兵
自打皇帝到了景宸宫,清涵就一言不发,直到这会儿终于忍不住冒出一句来。
皇帝闻声看向清涵,朝着清涵笑笑。“怎么不老朕已经老了,离着五十不远的人,哪里还能不老
尤其是今年,处理政事都觉得有些力不从心了。”
“人老了就得服气,没什么好不承认的,朕已经打算,下旨召太子回京了。
眼见着北地天气渐凉,再过一个多月,北地便要下雪了。大齐将士大多都不习惯北地气候,到时候怕是无法行军打仗,反而要冻伤一大批人。”
“这一次宫变虽然没有引起什么恶果,可也影响不小,朝中各处都被波及,要解决的事情太多。
朕最近总觉得精力不足,还是召烨儿回京吧,他年纪轻,心思细,回来多帮衬一下朕。
再者战事进行到如今,北辽北狄已经损伤不小,十数年内怕是都无法恢复。
北辽国王几次三番派人求和,他们也算得到教训了,适可而止该收手了。”
“再者,你这怀孕五个月了,身形又这么大,朕听御医说,你这种情形十分危险,很容易早产。
越到后期你的身子就越是虚弱,须得万分小心,还是让烨儿回来陪着你吧,不然他就算是身在边关,也会时时刻刻悬着心。”
皇帝说的倒是真心话,此次宫变的影响不小,这几tinhuáng帝一直在处理相关的事情,可眼前千头万绪一团乱麻,真的是无从下手。
再加上那么多官员折进去,很多政事都耽误了,接下来肯定会影响边关的粮草运送等事情。
北边的天气越来越冷,皇帝心疼将士们,所以就动了念头,想要召太子回京,暂时休兵跟北辽和谈。
北辽想扯皮就扯吧,反正大冬天的也没什么事情,北辽这一年来被大齐打的七零八落,没有几年休养生息也养不回来。
大齐也该见好就收,不然等到大雪封地冰雪严寒之时,大齐将士根本受不了,反而要遭受更大的损失。
“北地苦寒,的确不假,父皇顾虑的也没错。
这一年来边关征战,将士们深受其苦,百姓也是跟着受牵连,如今这形势说起来也算大好,趁着这个机会班师回朝的确有利。
父皇一心为将士们着想,太子和边关将士,会明白父皇的苦心。”皇帝不管说什么,清涵都不想再发表任何意见。
与北辽这一仗打了六七个月,耗费粮饷军资十分巨大,大齐这几年国库空虚,说实话这么打下去也的确是受不住。
而且越是往北,就越难打,因为靠近北辽的政治中心,北辽肯定会举全国之力来对抗。
相比之下,大齐这边战线太长,后面粮草供给就成了问题。
加上北方的严寒,接下来再打,基本上也就是陷入苦战,对双方都没什么好处,不如借和谈的机会收兵,慢慢扯皮玩儿去吧。
“多谢父皇一心为儿臣着想,儿臣与殿下分别这么久,心中也的确牵挂。想来殿下也不想错过孩子降生,也是该回来了。”
清涵说着,低头轻抚肚子,这俩小家伙也太能长了,最近已经开始有胎动,成天在肚子里乱动。
沈凌烨不在跟前,真的是错过了太多。清涵也希望沈凌烨能回来,两个人一起迎接孩子的降生。
自从前次宫变之后,清涵就有些意兴阑珊对什么都提不起劲头,此时此刻,她也很希望沈凌烨陪在身边。
如今她也不想再胡乱出头献言献策了,只要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美美的就好,至于什么家国天下,那是皇帝应该操心的,跟她没有多大的关系。
皇帝多少也从清涵的态度上看出了什么,对此只能摇头叹气,“是啊,烨儿是该回来了。”
皇帝本来还想再说点儿什么,然而此刻这场合不太对,当着淑妃还有驸马他们,有的话不能说。
于是,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下去,皇帝也只能无奈的叹了口气。
“不管怎么说,你都要好好休养,太医院的御医你可以随时调用。
不管需要任何药材,只要派人去太医院取就可以,太医院没有的,让人到朕的私库里去找。”
皇帝对清涵肚子里的娃格外关注,这是他的第一个皇孙,无论如何也得保着孩子平安降生。
“多谢父皇,儿臣没事儿,放心吧,一切都已经安排好了,儿臣身子骨强健,府里成日的补品炖着,一切都正常。”
皇帝的关心,让清涵心里多少舒服了一点儿,尽管清涵知道,皇帝主要还是在意小娃。能这样就已经很好了,清涵知足。
今日主要是二公主回门的家宴,也不好总是谈论朝堂上的事情。
所以皇帝只说了几句,便转移了话题,让人将大公主家的轩哥儿抱过去。
皇帝将轩哥儿放在腿上,双手环着轩哥儿小小的身子,跟小娃大眼瞪小眼。
轩哥儿才一周岁多些,正是最好玩的时候,他也不怕人,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盯着皇帝的胡子,趁着皇帝不注意,伸手就薅了一下。
吓得众réndà惊失色,大公主忙喊,“轩哥儿,快松手,怎么能薅你外祖父的胡子呢。”
大公主急的不行,这熊孩子手也太快了啊,这么快就去薅皇帝的胡子了。
周鹏俊更是不用提了,吓得直接站起来,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