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父皇,想要让北疆百姓民心归顺,就必须让他们过上好日子,这可不是几个月能成的,没有几年做不到。
父皇不忍心与儿臣分离太久,儿臣一样也舍不下娇儿宸儿三个,还请父皇体谅儿臣做父亲的心意,允许儿臣带着家眷同行。等北疆安稳之后,儿臣再带着妻儿回京。”:
第六百八十四章 无奈同意
沈凌烨言辞恳切,所要求的又合情合理,这倒是让皇帝无话可说了。
北疆是沈凌烨打下来的,那么大的一片疆域,既然归属了大齐,就该好好经营,不然百姓不知道归属,还能怪北辽生出觊觎之心
整个儿大齐朝廷之中,能威震北辽,治理北疆,同时又能想办法带动北疆百姓致富,让百姓归心之人,除了沈凌烨夫妇,怕真是找不到其他人了。
事实的确如此,可是皇帝却一时没法决断,假如他真的点头同意了,沈凌烨带着妻儿前去北疆,怕是没有三年五载不会回京。
皇帝虽然对沈凌烨夫妻的能力有些忌惮,也只是不想让沈凌烨太早展露锋芒,衬托的皇帝越来越无能。
皇帝从来都没有废太子的念头,他只是不想太早放权而已。
“烨儿,大齐自立国以来,就没有太子离京在外居住的例子,你这样,怕是会让人说朕容不得你,要将你挤出朝堂。
此事朕不能同意,朕只想让你去北疆震慑北辽,收回大金山小金山被占的矿场,绝没有其他意思。”
皇帝不肯落下这等名声,犹豫了片刻,便出言拒绝沈凌烨的提议。
沈凌烨闻言叹了口气,摇摇头,“父皇,是儿臣主动请求前去北疆,是北疆需要儿臣。
儿臣既然是大齐太子,就该为大齐江山社稷尽一份心力。北疆至关重要,边关数城乃是大齐抵御北辽北狄的屏障,必须修筑最坚固的城墙,才能免于被袭扰。”
“边关十数城池,只修筑城墙一项,花费时间便不止一两年,难道父皇要让儿臣孤身一人前往北疆么
若儿臣只是在北疆停留三五个月,一切事务都来不及做,等儿臣走了,北辽还不是一样可以重新进犯
只有儿臣镇守北疆,才能让北辽心生畏惧不敢随意乱动,还请父皇允准,儿臣即刻带着妻儿离京前往北疆。”沈凌烨没有放弃,继续劝说。
父子两个互不相让,都想说服对方,倒是周围的文武百官,看出了一些苗头。
太子是真心实意想要离京去北疆,一则避开皇帝的猜忌,二则也是想正正经经替北疆百姓做点儿事情。
至于皇帝,舍不得太子离开倒也不假,但其中少不得也有些做戏的成分,只是怕直接答应了,脸面上不好看。
看透了这一切,不少跟沈凌烨交好的官员,都忍不住在心里叹口气。
或许太子暂时离开是个不错的主意,能够避开许多纷争,既然如此,他们索性就在中间推一把,帮帮忙算了。
“陛下,太子殿下所言极有道理,北疆那么广阔的领土都归属于大齐,可是这百姓却未必认可大齐。
须得有身份足够的人,代表大齐前去安抚民心,让百姓安居乐业,这才是国之根本。
不然,就算大齐得了那大片的疆域又如何留不住人心留不住百姓,只留那空旷的土地又能有什么用”袁明泽第一个站出来劝说。
袁明泽开口了,其他人像是秦尚书等人,也都纷纷站出来,替沈凌烨说话。
至于那些跟沈凌烨并不亲近的人,这会儿倒是没说话。他们能说什么
能平定北疆的也不是他们,假如他们再顺着皇帝的话往下说,那太子还能去北疆么
太子不去北疆,接下来的形势会更糟。
太子去北疆乃势在必行,至于去几个月还是几年,其实也没有太大的分别。
就算是太子早回来又如何回来也只是闲在家中陪孩子,还不如在北疆多住一些时日,对江山社稷黎民百姓好处更多。
况且太子的意思也很明显,答应让他带着妻儿离京,他就立即走,如果不答应,估计太子不会肯前去北疆。
为了北疆的安稳,他们这些人也不能开口劝说太子留下啊。
“陛下,北疆之事刻不容缓,再耽误下去,怕是咱们去年得来的城池疆土,都得让北辽重新夺走。
还请陛下三思,太子殿下年轻,正是该好好历练的时候,不如就答应了太子的请求。”终于有人忍不住,也出来劝了句。
皇帝一看,这么多人都是替沈凌烨说话,心中五味杂陈有些不是滋味。
自古以来做父亲的都希望儿子出息,可如果儿子太出息太有能力,就会掩盖了父亲的光芒。
若是寻常人家也就罢了,可是在皇家,遇见这种情况,让九五之尊的皇帝如何能接受
哪个皇帝不想自己才是文成武德的千古君王谁希望被旁人比下去而且还是亲儿子
如今这形势已然是骑虎难下,不让沈凌烨离京,皇帝就会时时刻刻担心着来自与儿子的威胁。
可如果让沈凌烨前去北疆居住,皇帝又担心旁人会说他连儿子都容不下,真是左右为难。
偏偏除了沈凌烨,别人还真是没办法胜任,这才让人恼火。
“父皇,北疆需要儿臣,也需要太子妃,儿臣只能负责北疆稳固,北辽不敢来侵袭。
可是教化民心,带领百姓发家致富这些,都得太子妃来做,为了北疆百姓民生经济,还请父皇允准儿臣一家离京前去北疆。”沈凌烨再次开口劝说。
沈凌烨再次开口,其他臣子也都纷纷附和,朝堂上大部分人都赞同沈凌烨的提议,众人都看着皇帝,等皇帝点头。
皇帝看了眼前这情形,犹豫了许久,最终只能万般无奈心不甘情不愿的点了头。
“罢了罢了,既然你执意要前去北疆,朕也不好再拦着。既是如此,你就带着家眷一同前去,过个一年半载,就赶紧回来。”
皇帝此刻倒是真的有些不舍,沈凌烨流落在外十多年,几经周折总算安稳下来,如今却又要再次离开。
皇帝不由得感叹,难道他们父子间的缘分就这么浅就必须分离难以相聚么此次分别,何年何月才能再见面
“烨儿,此去北疆山高路远,你们一路当心,记得让人送信报平安。过年一定要回京来团聚,朕在京城等着你们一家。”
到了此时,皇帝不由得后悔起来,若是之前他对沈凌烨好一些,或许沈凌烨就不会心灰意冷要离开了。
可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就算是后悔又能有什么用:
第六百八十五章 收拾准备
瞧着皇帝满心不舍的样子,沈凌烨心中也有些难受,但是却没有动摇离开的念头。
或许他这辈子就是这个命了,没有陪伴父亲身边的缘分,总有各种事情逼着他离开。
也罢,离开或许是更好的办法,离着远了,皇帝就会念着他的好处,比留在京城好。
“多谢父皇成全,父皇放心,儿臣定然尽心竭力稳定北疆局势,决不让北辽嚣张。”
沈凌烨没有答应每年过年都回京这要求,北疆离着京城那么远,来回一趟需要不少时间呢,折腾个什么劲儿
当然,这话不能说,只能是转移话题说别的。
“诸位大人,孤在京城这几年,承蒙诸位大人照顾,受惠颇多,跟着诸位学到了好多经验。
如今孤要前去北疆,父皇还有朝政要事,便拜托诸位了,还请诸位尽心尽力,辅佐父皇,孤在此谢过了。”沈凌烨转身,朝着一众文武官员稽首行礼。
众人赶忙还礼,“不敢不敢,臣等不敢当殿下之礼。臣等身份大齐官员,为国尽忠乃分内之事。殿下此去北疆山高水长,多多保重。”一边行礼一边说道。
这一早晨只忙着两件事了,此刻太阳已经升起老高,该是下早朝的时刻。
皇帝心里不舒服,根本就忘了时辰,还是旁边的内侍提醒了一句,皇帝这才想起来,时候不早该散朝了。
“诸位爱卿,时辰不早,早朝就此散了吧,朕有些累了,要回去休息。”
皇帝精神大不如前,早朝时间长了有些吃力,得回去休息一阵子才能处理其他政事。
皇帝都开口了,众臣还能说什么他们也得各自回衙门办差啊。
于是一众官员行礼告退,早朝就此散去,沈凌烨与百官一起,离开金殿出了皇宫,各自回府去。
太子要离京前往北疆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京城大小官员全都得知了消息,私底下也是议论纷纷。
不少人称赞太子品格高尚一心为民,也有的人不免就说皇帝处事不公太小气。
反正说什么的都有,大家伙不敢明面上说,只是背地里偷偷议论几句。
外间如何说,沈凌烨和清涵并不在意,沈凌烨回府之后就跟清涵说了即将离开的事情。
清涵虽然早就料到结果,却也没想到会这么快,也就是说,皇帝其实并没有多么舍不得沈凌烨,在皇帝心里,江山社稷永远比儿子重要。
“我已经命府里上下人等收拾东西了,不过咱太子府这么大,府中事务繁杂,外面还有那么多产业要打理,不能所有人都去北疆。
我的意思,只挑一部分精明强干之人跟随前去,剩下的干脆就留下来吧。这边没人也不行,京城里风云变幻,总得有人留下来,随时传递消息才行。”
“对了,你打算领着谁跟你一起去北疆啊我是说锦城曹云他们,如果不打算让他们跟着,那我就得赶紧让湘蕙她们出嫁。
咱们此一去北疆怕是没有几年回不来,湘蕙等人的亲事不能再耽误了。”清涵忽然想到这里,便问了句。
“曹云、连锦城等人如今都有差事在身,怕不能跟着咱们前去北疆了。
这样,等下我派人去问一下,最好是赶紧给他们成亲,也算咱们的一份心意。
另外,我打算带着舅舅一起回北疆去,那边他熟悉,有舅舅在也不用我费太多心思。”沈凌烨说的是靖北侯。
靖北侯驻守边关多年,对那边的地理气候民情等都有所了解,让靖北侯跟着回去,很多事情都能帮得上,沈凌烨也能轻松些。
再一个,靖北侯回京也一年了,要是再不回边关,怕是整个人都养废了。
靖北侯也是难得一见的将帅之才,这种人不能让他闲着,闲着容易出事,必须给他安排事情。
北疆那么多城池需要修筑,靖北侯在军事上颇有些建树,让他回去盯着这些,肯定效果不错。
“嗯,我在家也想过了,估计你就会带着舅舅。
那就赶紧往侯府送信吧,舅舅得知能回边关,还不知道怎么高兴呢。
前些天舅母过来还跟我唠叨,舅舅成天闷在家里唉声叹气,舅母担心舅舅在这么闷下去会生病。”清涵笑笑,他们夫妻果然有些默契,想到一起了。
“好,那咱们就分头行事,你领着人在府里收拾,挑选合适的人跟着咱们去北疆。
我让人去通知舅舅还有锦城等人,问一下他们的意见,最晚不过三天,咱们就出发离京。”
定下来要走,沈凌烨反倒是觉得格外轻松,自去年回京之后,他就觉得特别压抑,如今要再次离开,忽然就觉得心头一块大石终于落下,轻松了不少。
当即夫妻二人分头行动,清涵将管事们再次召集起来,跟众人说明了太子要去北疆的事情,接着询问众人的意见,看看谁愿意走谁愿意留。
太子府这些下人早就把府里当成家,对清涵这个女主人也是万分敬重,一说太子和太子妃要前去北疆,大家伙都喊着要随行。
“诸位别急,本宫与殿下此次出京虽然时间会长一些,却也不是一直不回来,这边才是根,早晚还要回来的,估计也不会太久,三五年而已。
太子府这边必须留下足够的人手打理,不能荒废了。”
“太子府至关重要,这是我们最后的退路,所以留守太子府的人,一定要尽职尽责不能有半点儿疏忽懈怠。
这样吧,还是我来点名,点到的跟着我们去北疆,没点到的留下来照看太子府。”
清涵看了看眼前一众大小管事,最终点了差不多一少半的人跟着去北疆,其余的人尽数留下来守着太子府。
跟着走的自然不用说,回去赶紧收拾好行李预备着就行了,倒是留下来的人,清涵又是一番叮嘱,把府里各项事务都分派妥当。
“北疆离着远,如果有什么紧急的事情无法决断,就去郡主府问二姑娘。我会跟二姑娘说,一个月过来一两次,处理处理日常事务。
太子府至关重要,千万要用心,殿下与我还要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