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欢喜田园:捡个太子好种田-第3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别看我说的像是挺简单,实际上这东西麻烦的很,不管哪里出了错,葡萄酒就会酸化无法成酒。

    所以制作过程需要非常严谨,一应器具也都很讲究,所以你不要高兴的太早。”

    “我估计这葡萄酒,三两年之内未必能酿得出来,再一个,酿出来也不会即刻上市,葡萄酒需要陈酿,年份久一些才更好喝。

    今年的葡萄采收季节已经到了,可是酒坊连影子都没有,肯定今年是错过了,只能寄希望于明年。

    在明年葡萄采收季节来之前把酒坊建好,到时候才能动工。”清涵没忍住,还是给沈凌烨泼了一盆冷水。

    “我原本也没指望今年就能成,只要有希望,总该去试一试。

    你就告诉我需要什么器具,酒坊要建成什么样子,我立即命人去建,明年秋天之前肯定一切都预备妥当,到时候不就可以酿酒了么”

    沈凌烨没那么天真,清涵说的他心里也早有准备。

    清涵摇摇头,“你先别急,很多事情都需要慢慢来。

    这样,咱们这两日便去乌海,等着从乌海回来,估计五原这边的葡萄也正是大量采收的季节,到时候让人想办法运几车回丰州。

    我先试验一下,看看能不能酿出葡萄酒来,若是真的能酿出品质还算不错的葡萄酒,明年开春再预备建酒坊也来得及。”

    清涵办事素来稳妥,自然不愿意冒进。

    虽然建一个酒坊没多少钱,对于他们来说不过九牛一毛,可若是酒坊建成了却酿不出酒,岂不是给了别人希望再打破么

    还是先动手试验一番,然后再决定酒坊是否开工建设比较好。

    “如果真的可行,殿下也可以派人去西域一趟,请几个懂酿酒的高手来。

    我就是个半吊子,算不得行家,还得找内行来才行。”清涵也不是什么都精通,可不敢夸口能酿出好酒。:



    第七百一十四章 乌海县衙

    沈凌烨素来对清涵的话都是言听计从,自然没有其他意见。

    反正五原这边基本情况已经掌握,所缺的不过是机会和时间,不管怎么做也得按部就班慢慢来。

    所以夫妻二人商议了一下,决定在五原县休息一日,然后就直奔乌海。

    八月初八,沈凌烨一行从五原县启程出发,前往乌海,乌海离着五原不算太远,也就是一天多的路程。

    这一次沈凌烨等人没有在半路上耽误,而是直奔乌海县城,沈凌烨要去见一见那个蒋知县,之前给了蒋知县一次机会,沈凌烨要知道蒋知县是否改过自新。

    八月初九中午,一行人来到了乌海县城。

    蒋知县见到沈凌烨一行自然是吃惊不小,不过很快就恢复了过来,立即安排沈凌烨等人住在驿馆之中,然后命人送去了米粮菜蔬等物,安排人预备午饭。

    “真没想到殿下会来,下官还打算这几日前去丰州拜见殿下呢。”蒋知县安排好一切,与沈凌烨在驿馆的会客厅里闲聊。

    “孤出来有些时候了,就是想四处走走看看,北疆是个不错的地方,孤既然要留在此地,自然要多了解一下,也好心里有数。

    怎么样蒋大人如今对乌海县,可有一个新的认识了”沈凌烨来的目的就是这个,此时也不拐弯抹角,直接就问道。

    蒋知县点点头,“不瞒殿下,下官从丰州回来之后,便带着衙门里的官吏差役去下辖各地转悠体察民情。

    费了些时日,倒是对乌海有了一点儿了解,熟悉还谈不上,能够略窥一二。”蒋知县看上去很有自信的模样。

    “哦那就请蒋大人说一说吧,孤听着。”沈凌烨来了兴致,含笑点头,示意蒋知县可以随便说。

    这蒋知县看样子的确是做了不少功课,竟是丝毫不打怵,自信满满侃侃而谈,便把他这些日子看到、听到的、自己总结的一一说了出来。

    乌海在大齐西北,以前与北狄接壤,再往西就是一望无际的荒漠,地理地貌比较特殊。

    被称为三山两谷一条河,三条南北走向的山脉平行排列,中间被隔开成两处平坦的山谷,黄河从境内流过,地势东西两边高,中间低。

    “乌海这边的气候是冬季少雪,春季干旱,夏季炎热,秋季气温急剧降低,春秋时间特别短,冬夏时间长,夏季光照强烈。

    土壤大多都是沙土,比较肥沃,基本上北方能够种植的作物在乌海都可以生长。”

    “乌海以西就是荒漠,风沙大,所以乌海这边也很少有高大的树木,基本上都是矮小的灌木。

    不过当地出产好多药材,甘草、锁阳、肉苁蓉、麻黄、远志、罗布麻等等,都是很有用的药材。”

    蒋知县很显然是做足了功课,对乌海县了解的比较透彻,这回可不会被沈凌烨问住了。

    “下官这阵子也就打听到这些,等着秋收过后,下官会再去各地瞅瞅,应该还会有别的收获。

    如今乌海面临最大的问题,是百姓种出来的东西不好往外卖。

    这边地形特殊,许多地方不适合种粮食,只能种其他作物,可如今外地客商不过来,种出来的这些东西,没人收,这才是大问题。”

    蒋知县所说,与其他地方面临的问题差不多,战乱影响,外地客商都不太敢过来,导致了本地出产不好销售。

    “蒋大人,你说说,你这边都有什么特别的出产,需要往外卖孤可以帮着想想办法。”

    沈凌烨也着急在这上头,他已经跟清涵商议过了,回去就写信给袁家三舅,让袁三舅联合一批客商过来一趟,北疆这么多好东西,必须想办法卖出去。

    “回殿下,咱乌海出产不少好东西呢,一时半刻的让下官说,下官还真是说不全。

    各种药材和粮食就不用说了,其他的像葵花,咱乌海出产的葵花籽,粒大饱满,炒熟了香得很。

    以前每到九月十月,不少外地客商都过来收了回去做炒货,过年了谁家不预备点儿瓜子”

    “不光是葵花,这边还出产一种籽瓜,看外表像西瓜,可里面的籽特别大,还特别多。

    百姓将里面的籽儿收拾了晒干,炒熟了比葵花籽还香呢。

    还有花生,这边出产的花生颗粒饱满,大红皮,出油特别高,都是好东西啊,可就是没人来。”蒋知县说起这个,也是忍不住叹气。

    沈凌烨听了蒋知县这话,也是忍不住叹气。

    这些东西别处也有,就算乌海这边的品质比较好,可并不是完全不可取代,客商可来可不来,所以才会有这种尴尬的情形。

    当然,这也不仅仅是乌海,应该说整个儿北疆都面临这种情况。

    “此事,孤一时半刻没办法给你好的建议,你让孤再想想,或许会有什么办法也说不定。”

    为今之计,不单单是要把客商引进来,更重要的是发展当地特色产业,独一无二无可取代,这样才能吸引住那些客商,可是要怎么做,沈凌烨一时还真是想不出。

    原本蒋知县还真的是挺期待沈凌烨能给出一个好的建议,此刻听沈凌烨这么说,多少也是有些失望。

    “此事关系不小,的确不是仓促间就能想到主意的,殿下有心,下官也尽量努力,一定能为乌海百姓谋一个出路。”

    正说道这里,厨房的厨娘过来,说是午饭预备好了,太子妃请太子过去用午饭。

    蒋知县一听这话,自然不好再留下来打扰,于是连忙告辞。

    沈凌烨满腹心事,也没什么心思再喝酒谈天,于是就点头同意蒋知县离开,然后去了后院跟清涵和孩子们一起吃饭。

    清涵目光敏锐,一下子就察觉到沈凌烨的情绪不高,随口就问了句。

    沈凌烨便把跟蒋知县的谈话复述给清涵听,“葵花籽,花生,这些别处也有,那个籽瓜虽说少见了些,可也不算太特别。

    这些东西就算品质好,也很难笼络客商啊。”沈凌烨忍不住叹气。

    “就为了这么点儿事情,你就唉声叹气了我还以为多大点儿事呢。

    这个容易啊,原材料出售客商不愿意来,那就加工一下啊,自己加工炒货。

    做成五香瓜子,别处肯定没有,就不信还引不来客商”清涵笑道。:



    第七百一十五章 炒货作坊

    清涵随口说的一句话,却让沈凌烨眼前一亮,“涵儿,你刚刚说的什么做成五香瓜子怎么做快告诉我。”

    清涵说的什么五香瓜子,他可是从来都没听说过,要是真的能做出来,或许真的可以解决乌海眼下的困局。

    清涵刚才也只是下意识的说了一句,等沈凌烨问她时,清涵才意识到,她所处的这个年月,好像好没有前世那各种口味的瓜子。

    至于什么椒盐花生、蒜香花生、酒鬼花生这些,也统统都没有。

    每年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预备炒货,有钱人家平常日子也都会买些瓜子花生之类的零食,供女眷们日常消遣。

    可也顶多就是炒熟的瓜子花生,吃多了会上火起口疮。所以五香瓜子的市场前景应该不错,完全可以试一试。

    想到这里,清涵就笑了起来,“要不是你今天提起,我都忘了这个茬儿呢。

    还别说,这倒真是个办法,我以前怎么就没想到”清涵就把五香瓜子的基本制作方法说给了沈凌烨听。

    “你说的那个籽瓜,在别处也叫打瓜,打瓜籽也可以用这个办法,做出好几种口味的瓜籽来。”

    “至于花生,能做的就更多了,我刚才说的那几种是咸口的,还可以做甜口。

    什么糖霜花生、脆皮花生、鱼皮花生、甜酥花生,都是极好的小零食,用来待客都很不错。”

    一说起这些吃的来,清涵就忍不住,很想立即动手做一些,让大家伙都跟着尝尝了。

    清涵说的这些,沈凌烨一样儿也没吃过啊,当时就有点儿傻眼,“咳咳,涵儿,你说的这些都能做出来”

    花生也是海外传来的东西,跟辣椒传过来的时间差不多,最近几年才刚刚在各地种植。

    大多数时候,都是炒了吃或者榨油,沈凌烨以前在宫中倒是吃过两回花生糕,至于清涵说的这些,真是没吃过。

    一听说花生可以做出这么多花样,沈凌烨就忍不住有点儿馋了。

    清涵点头,“可以啊,这些都能做出来,你跟蒋大人说一下吧,我可以出方子,包着教技术。

    让他找人经营,在这边专门弄个作坊做各类瓜子花生的炒货加工,销路咱们可以帮忙。

    反正一个羊也是赶两个羊也是放,只要作坊的东西好吃,客商不用咱们请,自己就来了。”

    “跟酒坊一样,我要占一半的份子,等着作坊挣钱多了,他们可以从我手里赎回份子。

    你让蒋大人问一问当地的大户吧,看看有没有人想要跟我合作的。”清涵出秘方出技术,还包着销售,占一半的股份也算合理。

    若是说起来,不过一个作坊而已,清涵完全可以自己出资建起来派人干,只从当地收购原材料即可。

    然而这一路行来,清涵看好了不少产业,各处都得安排人手,一个作坊从上到下需要不少管事。

    清涵身边的人不够,安排不开,只能每一处派一两个人过去盯着。正是因此,清涵才想要跟当地人合作。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沈凌烨和清涵在北疆不知道能住多久,这些管事们将来都还要跟着回京城去呢。

    若是让他们都去负责各地的作坊,将来沈凌烨夫妻回京,这些管事要不要跟着走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跟当地合作,等着他们走的时候,把各处的股份转让出去,干净利落的带着人离开。

    以清涵的本事,根本就不贪图这些盈利,只是不想平白无故出力罢了。

    沈凌烨一听清涵的话,就明白了清涵的意思,当即点头,“好,那就这么定了,我下午让人把蒋大人叫过来,你跟他说一下吧。

    具体要怎么办,我都不太懂,如今这时候不错,正赶上秋收,如果确定要弄作坊,从现在开始就可以着手收购原料了。”

    不管做哪一样,也都得有原料才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原料,就算清涵的方子再好,也是没用。

    眼下正是收购原料的最佳时机,此事不能耽误,否则就会错过了好时候。

    “行,那我就见一见这个蒋大人。怎么样现在心情好点儿了是不是可以好好吃饭了啊”

    清涵笑笑,也就是看着沈凌烨的面子上,不然,她才懒得弄这些呢,宁可自己捅咕点儿自家吃。她又不缺银子使,揽这么多差事,到最后挨累的还是自己。

    沈凌烨闻言笑起来,“嗯,心情好多了,来,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