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军营小食堂-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婷揉了揉脖子,笑道:“谢了。”
  她去找衣服准备洗澡。
  谢宁眼巴巴看着她,“你给指挥使大人做什么菜了啊?”
  江婷瞥了他一眼,“水煮肉片,你怎么用这种眼神看我?”
  谢宁叹了口气。
  秦玦笑道:“他怕你做的饭被指挥使大人瞧上,把你弄去专门开小灶,那我们就吃不到你做的饭了。”
  江婷伸手弹了弹谢宁的头,“你想什么呢,指挥使从京城来的,什么山珍海味没吃过,能瞧得上我做的东西吗?”
  “怎么瞧不上?”谢宁翻身而起,“你做的饭那么好吃,他要是瞧不上,那他到底想吃啥啊?”
  江婷笑着摇摇头,提着桶去洗澡了。
  不管今日指挥使到底是出于什么目的来解救火头营的,也不管她做的饭菜到底能不能入指挥使的眼,她都不想去深入思考。
  又麻烦又累,管他的呢。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火头军们照常三天摆摊一次,平日里就好好地把大锅饭做好,叫外人挑不出错来。
  火头军们原本还担心郑同知秋后算账,但似乎真如肖丞所言,郑同知确实不再管火头营的事了。
  以后火头营有什么大事,钟叔直接向指挥使的亲兵汇报即可,再由亲兵转达给指挥使。
  日子慢慢进入九月,天气逐渐凉爽下来。
  边关的秋天来得早,九月中旬草木就开始枯黄,每年这个时候火头营也会更加忙碌起来。
  他们要多准备冬天的柴火,在下雪之前,还要准备好过冬吃的腌菜等。
  大营后面就是漠金山,柴火是不缺的,同时放羊的火头军还要多割一些草料晒干,用以冬天喂羊。
  喂马喂牛的后勤兵也加入放羊的队伍和他们一起割草料,时不时还去河里抓鱼回来晒干做成咸鱼备着冬天吃。
  负责将士们军衣的后勤兵开始裁剪布料,准备制作冬衣了。
  夏天的时候军营只发一套甲胄,但冬天是不能不发棉服的,很多士兵是南方来的,没有见识过边关的冬天有多冷。
  还未到十一月末,外面的雪就能埋到大腿,没有棉服棉被,一觉醒来人都成冰棍了。
  好在秋季的物资和粮草顺利送达了,全营都松了一口气,开始为过冬做准备。
  这日江婷正坐在营帐外面晒太阳,手里捏着一把怪味胡豆嘎嘣嘎嘣嚼着。
  前几天新兵操练期结束了,分来二十几个新兵到火头营,火头军们终于可以轻松一点了。
  对面营帐的火头军探出头来,叫道:“江廷,吃什么呢,这么香。”
  江婷端着一个小竹篓扬了扬,“怪味胡豆,上午炒的,来点?”
  “来!”火头军伸长胳膊正要来抓,突然一阵大吼声传来,“不好了不好了!”
  周围营帐的火头军都围过来,“怎么了?发生啥事了?”
  “啊啊,出大事了!丹阳大营的粮草在半路上被北戎人劫了!”
  “什么?丹阳大营?北戎竟如此猖狂?!”
  大家都震惊万分。
  江婷也停下咀嚼,思绪一转,想起这丹阳大营来,它与西北大营和贺家军营一样,是驻守边关的大营之一。
  丹阳大营的士兵很多,超过五万,驻扎在边城以东一百里地的虎跳峡,那里是漠金山的尾端,易守难攻。
  而从中原送来的粮草,会先经过西北大营,穿过草原,到达贺家军营,再到边城,最后送到丹阳大营。
  西北大营和贺家军营的粮草都顺利送到,而送去丹阳大营的粮草却在半路上被劫持了。
  劫持的人正是乔装改扮混入边境线的北戎军队。
  北戎是生活在戈壁滩上的游牧民族,于他们而言冬季是十分难熬的。
  往年秋冬季节,他们就会挥师南下抢夺大郢的城镇村落,现如今边境线南移,边境线的百姓几乎都拖家带口往南跑了。
  北戎无处可抢,便铤而走险,准备抢大郢军队的粮草。
  这也是原著中,成为正式士兵后的孔潇和赵轻鸿第一次随军出击的情节。
  江婷心里一咯噔,等等。
  不妙。
  随军出击的不光有新兵们,还有——火头军。
  “他娘的,简直可恶!在我们眼皮子底下抢粮草,这群狗娘养的北戎人!”
  “没有粮草,丹阳大营的将士如何过冬?!”
  “那么多粮草,他们肯定没那么快运走,我们现在去追,兴许能追得上……”
  自这个消息传来后,整个大营都人心惶惶。
  粮草被劫持的地方就在边城附近,而那些北戎人是冒充的贺家军营巡防军混进来的。
  前段时间贺云琛就领着人抓了很多冒充巡防军的北戎人,谁知竟然防不胜防,在这么关键的时候出了事。
  贺云琛不禁怀疑,前段时间那些人只是北戎事先放出来降低他们警惕性的。
  这也意味着,粮草被劫一事,贺云琛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尽管那片地方已经不在贺家军巡防范围内了。
  当天晚上,贺云琛就领着两千骑兵先一步追踪北戎人而去。
  而营中剩下的将士,三千留守营地,五千出征,他们有一晚上整理行囊的时间,次日天亮再出发跟上。
  骑兵会先去探明敌方的情况,带着粮草的北戎人走不快,若是能拦下粮草最好,若是不幸遇见设伏的北戎军,后续跟上的士兵就是援军。
  天黑了下来,整个火头营灯火通明,所有火头军都站在空地上,围成一圈,神情肃穆地听着钟叔和肖丞讲话。
  肖丞道:“再过一个时辰,指挥使大人就会领骑兵营先行,我们明日天亮再出发,预计来回五日,今晚火头营的任务就是将七千将士五日的口粮准备出来!明白了吗?”
  火头军们齐声应道:“明白了!”
  火头营已经经历过很多次这种事了,早在下午刚得到粮草被劫的消息时,钟叔就让他们开始做准备。
  磨面,发面,烙饼,蒸馒头,把干粮先准备上,到时候再带上铁锅和几坛子大酱就行。
  行军路上吃的是最差的,若是天气热,行军路途远,带的饼子馊了霉了是常事,那也得吃,不然只能饿着,粮食吃完了,吃草根吃草皮也很常见。
  虽然带上了锅,但能用上的时候却不多,因为生火做饭有烟雾,会让敌人发现踪迹,只有确保安全的时候,或者与敌军对峙的时候,才会开火。
  这次的事来得太突然了,往常出征前至少会有两三天时间准备干粮,今天竟然只有一晚上时间。
  钟叔眉头拧成了川字。
  “麦粉不够了,是让他们现在磨还是……”
  粮仓管事为难道:“现在都忙着烙饼呢,磨面太费功夫了,而且饼做多了,过两天也发霉了。”
  钟叔长叹一声,“发霉了也比没吃的强啊。”
  这时他眼神扫过一个角落里,见江婷正蹲在粟米袋子前。
  “江廷,怎么了?”
  江婷闻言回头,站起身来,道:“我在想能不能做一种保存时间更久的干粮。”
  周东也凑过来,好奇道:“你有什么主意吗?”
  江婷摇了摇头,“有一点头绪,但不确定能不能行。”
  其实说起行军路上吃什么效果最好,那肯定是压缩饼干,但目前肯定没条件做得出来。
  其次能够保存时间久,又方便食用的是……泡面?
  也不行,做不出来。
  周东道:“你先说说,大家一起想想办法。”
  江婷指着粟米袋子,“我在想如果把粟米先煮熟,再晒干,等吃的时候拿出来一泡就能吃就好了。”
  就像麦片一样。
  或许可以取个泡面的同款名字,叫泡饭。
  “你这想法,我觉得可行啊!”周东抚掌大笑。
  钟叔道:“晒干肯定来不及了,可以烘干,用热水泡肯定最好,但冷水泡应该也能行,只不过泡的时间久一点。”
  粮仓管事道:“就算是行军路上能开火,我们先把粟米弄熟了,到时候也能节约煮饭时间和柴火呢。”
  江婷笑了笑,由衷地觉得,大家都挺有创造力的,“对,你们说的都有道理。”
  周东道:“那还等什么,现在就试试?”
  【??作者有话说】


第30章 急行军
  ◎不小心和指挥使打起来了◎
  草原上初秋夜晚并不算冷; 但风很大,刮得营帐哗哗作响。
  大营门口,指挥使贺云琛点兵完毕; 亲率两千骑兵,携一日的口粮; 轻装前行; 先去与边境线上的巡防兵汇合,追踪北戎人的踪迹。
  后续的步兵抓紧时间整理行囊; 再休息一下,天亮就出发。
  这一晚上最忙最累的就是火头营了; 不光要准备七千将士五天的口粮; 还要给即将出击的将士准备一顿早饭。
  人手不够,留守军营的另一个姓林的指挥同知带了一百留守的士兵来火头营帮忙; 两百多个人忙得不可开交; 但再多来点人也没用了; 因为锅不够。
  也幸好钟叔等人经验丰富; 下午时候就开始准备了; 虽然时间紧; 任务重,但也并不是不能完成。
  小厨房忙着蒸馒头; 这些都是给武将们吃的; 高达五层的大蒸笼; 一次就能蒸上百个馒头,五口灶同时开火; 一轮下来出锅七八百个馒头不在话下。
  打杂的人疯狂地切着咸菜; 到时候塞到馒头里夹着吃。
  大厨房里一半锅拿来贴饼子; 另一半锅则开始煮粟米。
  这种时候自然也顾不得味道如何了; 麦粉兑水搅拌均匀便可以扯成饼子往锅里贴,能熟就行,大火烘烤下,饼子片刻间就熟了,很快就装满了一簸箕一簸箕的大饼。
  厨房外面架起了许多竹架子,煮熟的粟米舀到簸箕里,晾干水分就端到架子上摆着,架子下面用陶盆装着烧红的木炭,开始烘烤粟米。
  随着一阵阵热气升腾而起,粟米的水分迅速蒸发,逐渐变得干燥。
  江婷抓了一把粟米饭放进嘴里嚼了下,有些惊喜道:“我发现这个湿度正好,不至于发霉,也不至于太干,你们尝尝,不用泡水直接嚼着就能吃。”
  周东和肖丞赶紧试了试,一边砸吧嘴一边点头,“确实如此。”
  江婷灵机一动,道:“我还有个主意。”
  两人都看向她,“什么主意?”
  江婷:“直接做成炒米如何,比水煮来得快,刚好还有几个空着的平底锅,利用起来?”
  周东闻言大叫一声,“对啊!我们怎么事先没想到啊!江廷,还是你的脑子好使。”
  几个人去把摆摊卖吃食的灶也生上火,放上巨大的平底锅,将粟米倒上去,直接开炒。
  炒粟米和水煮粟米各有各的优点。
  炒的粟米更香,做着也更省事儿,适合泡水吃,但干吃太硬。
  水煮的粟米被烘烤得半干后,能直接抓着吃,不用泡水也行,适合急行军和埋伏的时候,但做起来相对麻烦一些,需要经过烘烤这一步。
  最后钟叔拍板决定炒粟米多做点,水煮粟米搭配着吃。
  火头营的灶烧了一夜不熄,每个火头军都累得浑身瘫软,头脑恍惚,走路打窜窜,胳膊软得像面条,饶是如此也不敢停下来歇息一刻。
  就连江婷这种身体素质异于常人的,都感觉有点乏累了。
  她叉腰站着,拿湿帕子擦了擦汗。
  这大厨房里已经热得不行了,火头军们都脱了上衣甩开膀子开干,每个人脖子上都搭着一条湿帕子,随时擦拭淌落的汗水。
  只有江婷只脱了外衣,穿着一件里衣,在人群里倒显得很突出。
  “江廷,你不热啊?脱了啊,哎哟我去,我脸上这汗都成小水沟了。”谢宁擦了擦汗,端起一碗盐开水咕噜咕噜喝了下去。
  江婷苦笑,“我身子不好,脱光吹了夜风要寒气入体的。”
  谢宁怀疑地看着她,“你身子不好?”
  他怎么这么不信呢,一口气能挑五缸水的江廷会身子不好?
  江婷煞有介事道:“是啊,你瞅我这腰,我这胳膊,是不是比你们细一圈,其实我从小就穷得吃不起饭……”
  秦玦则是笑了笑,没说话,他是见识过江婷的身手的,虽然疑惑江婷为什么会来火头营,但他不是多管闲事的人,是以只当做毫不知情的样子。
  几个人歇了一下喝了盐开水,便又去查看锅里的情况了。
  何敬正单腿站着,拐杖夹在腋下,拿着竹漏勺从锅里捞煮熟的粟米,不知是站得太久脚抽筋了还是脑子恍惚了,他身子一晃,手一松竹漏勺掉进了锅里,双手撑住灶台喘着粗气。
  江婷赶紧走了过去,一把搀住他胳膊,“来,我来,你先去坐着歇下。”
  何敬挣脱开她的手,有些执拗道:“不用管我,我没事。”
  这次随军出征的火头军都是身体健全又年轻力壮的,留守的火头军是年老、新来的,或是身体不行的。
  显然何敬是留守的。
  对于一个曾经多次上过战场并立下战功的人来说,他现在的情绪是复杂又难以言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