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端午节过后许绍堂帮江家修了一天房子,后来绣坊从许家搬到县里的纺织厂,江秋月就没去过龙门村了,平日都是两点一线,往来于青河村和县城之间,到现在已经快两个月没见过这个人了。
第82章
许绍堂也看到了江秋月; 脚步不由一停,眼里露出十分细微的欣然之意:“囡囡妈,你怎么在这里?”
“我……”江秋月顿了一下; 心里不知道怎么的有点紧张,不知道怎么回答才好; 回答也有点磕绊,“我来见一个朋友。”
许绍堂这才注意到江秋月旁边还站着个挺胸凸肚的陌生中年男人,一看就知道是久居上位,身份不一般。
他一时有点疑惑; 江秋月怎么会认识这种人呢?
梁正辉在官场如鱼得水二十年; 何等精明老练; 一眼就看出这两人之间有着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微妙联系; 立即心生警惕,面上却不露声色,口吻亲密地说:“秋月; 不介绍一下,这位同志是谁?”
江秋月含糊答道:“他,他姓许; 是我妹夫的哥哥。”
梁正辉笑道:“哦; 那就是一家人了。小许要不要坐下来聊聊; 等下跟我和秋月一起吃饭?”
他一副东道主的派头,这番话说得也不清不楚,“一家人”指的是什么“一家人”?就看听人的怎么理解了。
许绍堂怔了一下; 意识到江秋月和这个男人关系匪浅; 自己留下来并不合适; 何况他现在也有事在身; 便道:“不了; 我还有事要先走了,你们吃吧。”
说完就转身匆匆走了,没再多看一眼。
他听说壮壮病了,感冒咳嗽引发肺炎,正在县人民医院住院,所以今天就来了一趟县城。
又因为从街心公园到人民医院比较近,就抄了一条近道过去,不想在这里碰到江秋月和别人约会。
本来他以为……唉,不管曾经有过什么想法,现在都已经晚了。
江秋月看着许绍堂大步离开,很快身影就没入花草树木之后,再也看不见。
“秋月,时间差不多了,不如我们现在就去吃午饭吧。”
梁正辉突然再次开口,把江秋月的注意力引了回来。
刚才他还想再谈谈的,现在改变了主意,还是越快越好,让江秋月充分领略自己身为一名国营企业干部的能力和魅力,省得她被其他男人带跑了。
刚才那个姓许的小子除了个子稍微高一点,还有什么?衣服穿得普普通通,上面甚至还沾着洗不掉的油污,一看就是干体力活的,跟自己完全没法比。
江秋月心里有乱,又没来由的有些失落,哪里有心情吃饭,便道:“不了,梁主任你去吃吧,我还不饿。”
梁正辉耐着性子哄道:“不饿可以先喝杯茶嘛,然后再吃饭。就去金碧饭店好了,我请客。那一家应该是咱们安阳县最高档的饭店了,大厨手艺很不错,前不久从外面的大酒店请来的。我上个月去过两次,得有关系才能订到位,一般人可吃不上。”
江秋月越听越烦,实在不想再应付此人,索性直接道:“不敢麻烦梁主任,我家里还有事,得先回去了,再见。”
说罢她就沿着鹅卵石小路朝公园外走去。
梁正辉:“……”
梁主任一个人被晾在公园里,心里有点恼火,搞不清楚江秋月究竟是真的有事,还是找了个借口走人。
应该是有事吧,以自己的条件断然没有被年轻女人拒绝的道理。
而且江秋月离开的方向跟刚才姓许的小子相反,并不是追着那家伙去了,应该是真的回家了。
想到这里他心里舒坦了一些,今天不行就下次,他就不信自己拿不下这个女人。
许绍堂穿过街心公园,到路边店里买了水果和牛奶,然后去了人民医院。
在儿科住院病区问到房间号,进病房的时候壮壮正挂着针在睡觉,难得不像平时那样闹腾。
周红梅正在一边嗑瓜子一边和隔壁床小孩的奶奶聊天,见许绍堂进来就习惯性地白了他一眼。
旁边的老太太倒是来了兴趣,不住打量许绍堂。
许绍堂隐忍着问:“壮壮怎么样了?”
周红梅吐了一口瓜子壳,没好气道:“就那样,至少得住三天院。”
许绍堂把买的东西放在床头柜上,跟她实在没什么话好说,壮壮又没醒,就道:“那你就辛苦一下照顾他,我先走了。”
“等等!”周红梅出声阻拦,“壮壮这一住院每天都得花不少医药费和住院费,完了还得给他补身体好好调养,这些钱你也得出吧?”
许绍堂问:“需要多少?”
周红梅随口说了个数:“一百。”
许绍堂没说什么,从裤兜里掏出钱包,从里面数出一百块递过去。
周红梅:“……”
隔壁老太太看到那一叠票子,眼睛嗖的一下睁得老大。
周红梅马上收了钱,塞进自己的小挎包里,生怕被人抢走一般。
许绍堂说:“那我走了。”
周红梅赶苍蝇一样摆摆手:“走吧走吧。”
于是许绍堂就转身出了病房。
老太太一脸稀奇道:“那个后生是谁,你说要一百他就给一百?”
住几天院,所有费用加起来也不会超过三四十块钱,一百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一般人两个月的工资都没这么多。
周红梅撇撇嘴:“我前夫。”
老太太更加吃惊:“不会吧,这么好个男人你都离婚了?”
“哪里好了?”
“个子高,长得精神,又有钱,还这么大方,你说要多少就给多少,这还不好啊?”
周红梅下意识反驳:“你别看他长得还行,脾气可没那么好,也会跟我吵架的,还偏向他家里人,都没把我放在第一位。”
老太太不以为意:“大老爷们嘛,多少都有点脾气,你这前夫已经够不错的了,这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人。既然你瞧不上他,那我介绍给我侄孙姑娘好了。”
周红梅想也没想,脱口道:“那不行!”
老太太奇道:“怎么不行了,你们不是已经离婚了么?”
周红梅一时语塞,接着找了个借口:“他会打人的,打起来特别狠。”
“打人啊,那算了,这种人其他方面再好也不能要。”
“可不是么。”
这话周红梅说得有点违心,其实结婚五年,许绍堂从来没跟她动过手。只是清明节那天大吵了一架,许绍堂扭了她的胳膊,差点把她气疯了,然后才离了婚。
不管怎么样,听这老太太说要把许绍堂介绍给别人,她就觉得不舒服。
刚才许绍堂一下子给了一百块,她也挺意外。
离婚的时候许绍堂是净身出户的,只带走了几件衣服。到现在过了四个月,许绍堂每个月给15块的抚养费,现在又一下子拿出来一百块,而钱包里剩下的钱只多不少,那一个月工资至少得有好几十才行,不知道找了个什么好工作。
周红梅算了一下帐,心情有点复杂。
这几个月给她介绍对象的人不少,但没有一个特别符合她要求的,要么年纪太大,要么长得不够帅,要么抽烟喝酒打牌什么的各种毛病。也有反过来嫌她性格太强势还带着儿子,瞧不上她的,我呸!
总之,她相了十几个,至今都没成。
跟那些人比起来,许绍堂确实还算是不错的。
想到这里,周红梅隐隐有点后悔。
要是实在不行,她干脆复婚算了。
许绍堂这么听话,要多少钱给多少,肯定对她还念着旧情,自己要是提出来他多半会答应。
只是前两天文工团里有人又给她介绍了一个农资公司的主任,因为壮壮生病住院还没见上。等过几天出院了就去见见,要是不行她就再找许绍堂。
对,就这么办!
……
另一边,江秋月到家的时候还没到十一点,陶春兰随口道:“这么快就回来了,出去才一个多小时。”
“嗯,一点事,办完就回来了。”
囡囡从自己的房间里跑出来抱住江秋月,贴心地问道:“妈妈,你累不累?”
“妈妈不累。”
“那你去城里有没有买什么好吃的东西呀?”
江秋月一边从壶里倒凉白开一边说:“没有,妈妈刚才忘记了,明天下班回来给你带果丹皮好不好?”
囡囡高兴地应道:“好的!”
陶春兰出声提醒:“秋月,水倒满了。”
江秋月低下头,才发现水快要从杯子里溢出来了,连忙放下水壶。
陶春兰奇怪道:“出什么事了么?怎么心不在焉的。”
江秋月本来想说没事,但心里梗着有点难受,看囡囡回房间自己玩玩具去了,就低声道:“妈,我们厂里有个大姐介绍了一个人给我认识,其实我早上是去县里跟对方见面去了。”
陶春兰欣然道:“这是好事啊,这一年来你又要带囡囡又要工作确实够辛苦的,是可以再找个人成家了。妈之前就有这个想法,怕你心里还有疙瘩就没提。你今天见的那个人怎么样?”
江秋月说:“是县里农资公司的主任,40多岁,家里条件可能不错吧,但我觉得我跟他不合适,根本没有共同语言。”
陶春兰点点头:“这年龄差距是太大了一点,当不当官,条件怎么样是次要的,关键还是人品和性格。你觉得不合适就算了,再找其他人吧,妈也替你留意一下。”
江秋月“嗯”了一声,脑海里不由自主浮现出另一个高大挺拔的身影,想再说点什么又不好意思开口。
那个人已经是自己的姻亲了,再进一步恐怕不合适,会有人说闲话。
她可以委屈自己,却不想给其他人添麻烦。
更关键的是,对方现在似乎没有要再成家的打算,对她应该并没有别的意思,不然这几个月里就不会连面都没见过。而就算见面了话也说不了两句,还是不要自寻烦恼想些有的没的吧。
第83章
转天上班; 中午吃饭的时候李会芳又单独找到江秋月,笑嘻嘻地问:“秋月,怎么样; 考虑好了吧?”
昨天下午梁正辉跟她说感觉不错,可以跟江秋月发展发展; 如果事情能成,到时候就把她丈夫的级别提高半级。
江秋月说:“会芳姐,不好意思,我觉得我和梁主任不合适。”
李会芳大吃一惊:“不会吧; 为什么?梁主任对你挺满意的啊; 他条件这么好; 你觉得哪里不合适了?”
江秋月觉得心烦; 耐着性子道:“年龄,脾气,习惯等等; 各方面都不合适。”
李会芳大失所望,禁不住埋怨起来:“不是我说,秋月你也太挑剔了。你说的这几点都是次要的; 年轻小姑娘才会追求这些; 上了年纪还是要现实一点; 有钱有地位才是最重要的。”
江秋月实在受不了,索性说了重话:“既然他这么好,那会芳姐你自己嫁给他吧。”
说罢她就起身离开了。
李会芳:“……”
她是不想嫁吗; 啊?她还有丈夫的; 又没离婚!再说就算离婚了; 梁正辉也多半看不上她。
李会芳怄得慌; 差点没吐血。
她想发作; 想找江秋月大吵一架,可是江秋月是刺绣组的组长,是上级,而她的亲妹妹江舒云则是纺织厂的厂长。
自己要是得罪了江秋月,江舒云一生气把她开除了,那就亏的大了。
现在她一个月工资加奖金有好几十,比她男人挣得还多,这份工作可一定不能丢。
左右权衡了半天,李会芳选择了忍气吞声。
算了算了,江秋月不行就再找一个,就跟梁正辉说江秋月自卑,觉得自己配不上他好了。
……
纺织厂运转正常,一切都在按计划井井有条地进行,江舒云就继续着手进一步的扩大发展。
九月初,纺织厂新招了60名员工,规模一下子就恢复到当初刚建厂时的兴旺景象。
这批员工中有一半会培训成为刺绣工,仍然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逐渐推进,到年底的目标是达到一百人,这样产量就会比以前翻几倍。
在一次周五的管理层例行小结会上,各个部门汇报了一周工作后,钱保国跟江舒云提议:“咱们现在只有安阳县和宁市两家专卖店,厂里完全能满足供货需求,要不在外地再开几家专卖店?”
江秋月说:“是的,我们刺绣组的产量在不断稳步提高,两家专卖店的渠道就显得少了,可以进一步开拓市场。”
张平跟着点点头。
高效科学的管理真是企业发展的根基,现在纺织厂形势一片大好,大伙儿都觉得浑身充满干劲,跃跃欲试地想要把步子迈得更大一些。
“我也正有此意,之前是条件不足,人手不够,现在可以考虑了。”江舒云赞同道,“我计划在京市和海市各开一间,各位觉得如何?”
钱保国一下子愣住了,他原本是打算在东湖省内几个大一些的地级市开,没想到江舒云居然一下子就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