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这不是为难老夫吗?别说冯铭文现在已经是武状元,将要去边关建功立业,就是没有考上武状元,他们家也不会允许他入赘陶家。”
“陶家虽然只是小商户,跟冯家门不当户不对,但是现在,因为有乔老你的爱护,把医术传给了陶家,如果乔老保证除了陶家后人,其他人概不收徒,陶家凭借乔老传授的医术,名声比当年父亲在时有过之而无不及。”
210。木匠家的女儿
210。木匠家的女儿
乔老指点着陶桃,笑道:“你这个小滑头,借我的名声抬高陶家的地位。”
“乔老,你是父亲的故知好友,在我们姐妹四人心目中,你就是我们父亲一般的存在……”
“别给我拍马屁,拍了也没用,老夫这辈子就没做过媒,这不是老夫擅长的事,你这分明是强人所难。”
“乔老,陶杏是你的徒弟,相当于是你的女儿,冯铭文跟你关系好,他会听你的,如果陶家第一个女儿招赘的是武状元,以后两个妹妹招赘就更容易,而且招赘的对象也不会太差。”
“我可以说动冯铭文,但是不能保证能够说服冯家父母,人家冯父是七品官,长子是五品官,怎么可能会让嫡子入赘一个商贩人家,你这不是让老夫去讨骂吗?”
“乔老,只要你能够说服冯铭文娶陶杏,其他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冯铭文这个人挺有主意的,他不会受陈规陋习所拘,他若有心于杏儿,会自己解决问题。”
在陶桃的劝说下,乔老答应试一试。
不知道乔老是怎么劝说陶杏的,让她女扮男装,去给冯铭文送醒酒汤。
也不知道他们聊了什么,次日,冯铭文看陶杏的眼光就很不一样了。
陶桃和乔老在旁推波助澜,给他们制造了许多单独接触的机会。
四五天之后,冯铭文就要去边关打仗了。
临走之前的那天晚上,冯铭文请陶桃喝酒。
他一改往日的侃侃而谈,显得有些沉默寡言。
陶桃故意打趣,“冯兄的今日喝酒的情绪不高,是舍不得离开吗?”
“子成兄,我有一件事不知道该怎么说。”
“有啥事就说嘛!吞吞吐吐扭扭捏捏的,就不像是你这个武状元的一贯风格。”
“等我回来,我就向陶府提亲求娶你家二小姐陶杏。”
陶桃语气淡淡的,“陶家女儿只招赘,不外嫁。”
冯铭文仰头灌下一口酒。
“我知道,你不止一次说过。你的话,比陶夫人和陶老太爷说出来的都不容置疑。”
“你知道就行,只要你答应入赘,其他的,什么条件我都可以答应你。”
“子成,你知道吗?我已经二十岁了,跟我同龄的人,孩儿都会叫爹爹可以满地跑了,三年前,家里人就一直逼着我相亲,但是我从来没有那方面的心思,一直到遇到你,我对你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陶桃打断了冯铭文的话。
“你可别这么说,你这么说,让杏儿情何以堪?”
“不,不是你想的那样,我对令妹,是真心的喜欢。”
“那就行,你既然说出喜欢两个字,你就要好好待她,你若对不起她,我第一个不答应。”
陶桃拍了拍他的肩膀。
“怎么说服你的父母,就是你的事了。男子汉大丈夫,要有把握自己命运的魄力。”
见冯铭文沉默喝酒。
陶桃道:“你入赘陶家不亏,人生不过几十载,和自己喜欢的人度过一生,是人生一大美事,杏儿可是我精心培养出来的,她温柔体贴,知书达理,她会医术,能赚钱,会管家,琴棋书画,家里家外,样样拿得出手,以后有这么一位贤内助,你就偷着乐去吧!”
陶桃继续道:“你别小瞧了陶家,陶家虽然只是一个小商家,但是那几个不起眼的店铺,生意却是整个京城最好的,收入不少,更何况现在,陶家有乔老坐镇,每天来看病的患者络绎不绝,门庭若市,以后三个妹妹都开始坐诊,恐怕京城里面大多数大夫都要失业了,那可是日进斗金啊!你以后进了陶府,就是陶府大当家的,总比在冯府屈居你父亲和大哥之下要好。”
“别想用这个来蒙我,陶府大当家的,不是你陶子成吗?再说了,我对大当家不感兴趣。”
“我迟早要离开陶家,你是陶家长婿,以后陶家就靠你撑起来了。”
“你是陶家义子,你还能到哪里去?”
“天下之大,我能去,我想去的地方多了。”
“子成兄,你也不小了,怎么还不成亲?陶夫人和陶老太爷也不帮你张罗张罗,虽说是义子,但是陶府没有一个人敢把你当外人。”
“我到陶府,是有任务,你知道吗?我的任务就是,让陶家三个妹妹都找到好的归宿,让陶家能够,子孙延绵,繁荣昌盛。”
“子孙延绵,繁荣昌盛。那就从你做起啊!你已经十九岁,许多跟你同龄的人,都已经是两个三个孩儿的爹了。”
“你不是还年长我一岁的吗?你都还没有娶,还说我。”
“我打仗回来就娶杏儿。”
“好,你说的,你可不要食言。”
冯铭文去了边关一年多,他们的队伍打了胜战,收复了失地,签订和解协议,冯铭文作为副将,自然是有功之臣,回来的时候,皇上论功行赏,到了冯铭文这里,冯铭文向皇上提了一个要求。
他要求皇上赐婚,让他入赘陶家二小姐陶杏。
打了胜战,皇上龙颜大悦,自然是愿意成人之美,便应了他的要求,赐婚于冯铭文入赘陶府。
因为是皇上赐婚,这是多大的荣耀,所以就算是入赘,对于冯家来说,不是民间入赘那种意义上的入赘,因为是皇上赏的赐。所以是一种荣耀。
再说了,冯家有五个儿子,长子早生下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延续子孙的事,多冯铭文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
所以,毫无悬念的,冯铭文入赘到了陶府。
陶夫人一个人住着一个大院子,她随着年纪增长,感觉越来越空旷,所以,在冯铭文入赘陶府之前,两个小女儿陶嫣陶红搬到了母亲的院子里去住。
之前陶家三姐妹住的院子,重新修整之后,成为了陶杏和冯铭文的新房。
陶家三姐妹个个天资聪明、勤奋好学。
渐渐的,陶家三姐妹也可以单独出诊了。
武状元被皇上赐婚于陶家,陶家义子和三姐妹先后出师于神医乔一。
陶家在京城的地位一下子攀升起来。
许多人家开始给陶桃和陶家两个女儿牵线搭桥。
211。木匠家的女儿
211木匠家的女儿
所有来给陶桃提亲的,陶桃自然是一口就回绝了,他说,要让几个妹妹都成亲了,她才考虑自己的婚事。
许多人都觉得陶桃的这个理由有些莫名其妙。
他是长子,虽然只是义子,但无论是在陶府的地位,还是他自身的能力,都不容任何人小觑,说到底,陶府能够在京城站稳脚根,还是靠他撑着呢!
他又何必把自己摆得那么低,就算是对陶府尽责,也没必要把自己的婚事耽搁了呀!
可是无论是谁去给他做媒,他都是用这个理由把人给堵了回去。
许多人都百思不解,觉得这样的理由也太牵强了。
那意思也很明显,就是拒绝别人给他说媒。
渐渐的,大家也就不再去碰这个鼻了。
同时,来给陶家三小姐四小姐说亲的人也不少。
但是,陶桃早放出话去,说陶家三姐妹都要招赘入陶家。
许多人因此只能望而却步,毕竟那个时候的社会观念,除非是不得而已,比如家庭条件不好,兄弟太多,娶不起媳妇,一般家境殷实的人家,是不会让自己的儿子去入赘的,入赘的男子,在外人面前也是低人一等的。
所以,陶杏和冯铭文成亲几个月后,到陶家来提亲的热闹也渐渐的平息了下来。
半年以后,陶府再一次在京城名声鹊起。
三年一次的科考结果揭晓,出自陶府学堂的三位学子竟然榜上有名。
曹安,也就是之前陶桃买的那个小童陶安,三年前,成为曹府的义子,但是一直住在陶府,在陶府的学堂里面上学。
这次他成为了这次的新科状元。
另外两个同样出自陶府学堂的柳银,许蕴,分别中了前甲第六名和第七名。
柳银是柳管家的儿子,许蕴,就是许大掌柜的孙子。
许大掌柜,就像乔老所预言的那样,在被乔老救活两年之后,平静而没有痛苦的离开了。现在,陶家粮庄,是许良做大掌柜。
陶府学堂不仅出了一个状元,还同时有三位榜上有名,这可是相当于现代社会那些牛掰的学霸班级。
现代一个市或者一个省的同一个学校,能够出一个状元,两个前十名,已经是许多家长想削尖脑袋想把孩子送进去的学校,更何况这是全国级别的竞赛。相当于陶府学堂是全国最牛掰的学霸级学校。
一时间,陶府的教书先生也出名了,许多人家想办法要把自己家孩子送到陶府学堂去上学。
陶府学堂,是陶家办的,要进陶府学堂,自然要经过陶府的同意。
面对闻讯而来,汹涌而至的学子和家长,陶桃都有些懵了,陶府的学堂,也容纳不了那么多人呀!
但是人家带着人和银子来,还有人带着人脉和背景,若是拒绝了,要么得罪人,要么失去了大笔的赚钱机会。
对于爱财如命的陶桃来说,这种赚钱的机会失去了是多么可惜呀!
何不趁机办一个学校呢?
那些有钱人家,为了让自家孩子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不惜重金求学。相当于现代的那些贵族学校。
趁这个机会,办一个学校,采用考核进校的制度,学习成绩优异的寒门子弟,可以免费入学,那些成绩不够的富家子弟,可以用钱来凑。
陶桃把自己的想法跟先生说了,他竟然很赞同。
说这是福泽子孙后代的好事,他乐于成全。
期间,曾经有人想花重金把教书先生直接挖走,教书先生感念陶家一直对他的厚待,没有同意,现在听陶桃说要办一个学校,他有一种大展宏图、大干一番的激情。
陶桃直接在陶府附近买了一个二进的四合院做学校,招了几位学生,办起了京城里面第一家学校。
话又说回来。
每次开榜季节,都有在榜下捉婿的人家。
作为新科状元的曹安,更是万家瞩目。
那些打听到曹安就住在陶府的人家,直接就追到陶府来,而且自告奋勇推荐起自家闺女来。
躲闪不过的曹安只能红着脸道:“实在抱歉,我心中已经有了人选。”
在曹安还是陶安的时候,陶桃为了让陶安那个名正言顺的参加考试,特意让他挂了一个曹府义子的名,虽然他已经成为了曹府义子,但是他从来没有离开过陶府,衣食住行都由陶府安排。
陶安曾经问过陶桃,为什么要让他做曹府义子。
陶桃那时候正在看药材的进货单子。
她一边看一边随意的道:“要是你成为陶府义子,怎么可能再入赘陶府。现在让你成为曹府义子,如若以后你跟陶府结亲,就可以名正言顺。”
曹安大惊,“大少爷,小安子可不敢肖想。”
“怎么?你不愿意入赘陶府?我这几个妹妹,是我精心培养出来的,我敢说,她们无论是才貌、品行和能力,在这京城都是最拔尖的。”
曹安慌忙跪在地上,“大少爷,小安子不是这个意思,就因为陶家三姐妹都是那么出色的女子,她们应该找更好的,小安子不配。”
“只要你想,只要你努力,待你金榜题名时候,就配。”
“大少爷,小安子惶恐不安,怕辜负了你的期望。”
陶桃放下手里的单子,走到曹安面前,“路,我已经给你铺好了,能不能走好,就是你的事,希望我没看走了眼。”
“大少爷,小安子不明白,那么多的王孙贵族,陶家女儿,可以在他们里面挑的,为什么偏偏会是小安子?”
“第一,你天性纯良,心地朴实,行为端正,能知恩图报。第二,你聪慧过人,先生说,假以时日,你肯定会有一番大的作为,这天下人品好的人很多,有能力有出息的人也不少,但是又有出息人品又好的人,很少,当然,假如你不能考中,假若我发现你有行为不端之处,我陶家的女儿自然还有许多选择的余地,你只是备选之一,希望你能够珍惜这个机会。”
曹安眼含热泪。
他声音哽咽,“大少爷,小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