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家辛苦了一天,你们下去休息吧!如果有什么需要,我再叫你们。”
大家散去,各自回她们的房间,陶桃到处走走,看看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添置什么东西。
她从袁府出来的时候,顺走了一些金子银子,全部折合五千八百两银子。
买房子花了一千两银子,还有买奴婢,马车和添置东西,一共也才花了一百六十两银子。
她还有四千六百多两银子。
这些银子,陶桃就是什么都不做,也够他们母子生活好几年了。
更何况,陶桃以后还会利用医术赚钱。
309。原配的崛起
309。原配的崛起
那时候的女子,不能抛头露面开店赚钱,陶桃生活在那个时代,只能顺应时代的风气。
而且她也不需要去大街上开门店,只需要在家里坐诊。
因为她相信,她的医术会靠大家口口相传,把名气传出去。所以对赚钱,对未来生活的着落,她不担心。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所以她可以慢慢的积攒人气。
接下来,陶桃用了三天的时间,配了一些药材,把前院的正屋,弄成一个诊室,诊室旁边,是一个待客的休闲室,也算是胎教培训基地。
陶桃还仔细诊治了阿云的病,他突然变哑,不是发烧引起,而是被下了一种药。
这种毒_素,现在还在他体内,就存留在肝脏里面,如果不及时清除,会慢慢的浸噬他的肝脏,首先表现出来的,就是眼睛会看不见东西,一个不会说话,又看不见东西的孩子,基本上都是一个废人了。
齐氏也太恶毒了,不仅想弄死她,还想把阿云弄残。
陶桃马上给阿云配了几副清肝毒的药,让照顾阿云的夏荷每天三顿,熬给阿云喝。
每天晚上临睡之前,陶桃还给阿云施针,促进他肝脏的功能,恢复他肝功能的运转,这样,利用他自身的肝脏功能,加快排毒作用。
陶桃自己也在吃药,她的身体底子太差了,亏气亏血严重,在排毒的同时,补气补血。
黄夫人送来的几个奴婢如她所言,是精挑细选出来的,确实,每个人都做事卖力,而且特别有眼力见,再加上她轻描淡写实则绵里藏针的敲打,几个奴婢对陶桃服服帖帖,做事也不敢有丝毫懈怠,家里该干嘛干嘛,所有安排下去的事,都弄得井井有条。
所以,陶桃几乎没有什么可操心的事。
这天下午,袁学顺接到了一封匿名信,邀请他傍晚的时候去醉香楼二楼赴宴。
作为一个在官场混的人,心里自然是先入为主的想到,这封信可能是哪位神秘人物在约他,也许是有关官场上的事。
信里面的话干脆肯定,不容置疑,没有任何谦逊或者商量的余地,让他务必准时赴约,完全就是一副上位者的语气。
袁学顺进京赶考的时候,就是一个土包子,他在这里人生地不熟,不了解这里的风土人情,也没有人指点,没少被这里土生土长的那些王公贵族富家子弟嘲笑。
他虽然出身寒门,但是天资聪明,在岳父的帮助下,学业之路通顺,生活也不再拮据,还有一个美娇妻。
在当地,他也算是一个受人尊重家境殷实的读书人。
但是来到京城以后,他的家世,才华都显得暗淡无光。
他发誓,一定要考中榜首,一雪那些富家子弟的嘲笑之辱。
结果,真的得偿所愿,他考中了状元,瞬间,他从泥地里被捧到了云端。
每次揭榜,榜下都有许多捉婿的人家。
袁学顺这个状元郎更是万人瞩目。
放榜以后,许多人家都来向他提亲。
这可是改变他命运的好机会,他怎么可能放弃。
十年寒窗苦读,不就是为了金榜题名以后的荣华富贵吗?
但是在这京城里面,遍地都是皇亲国戚、富家子弟,他就是再有学识,没有梯子,也只能是混个普通的六品官,甚至一辈子都只能是在这个位置上混吃等死。
有了助力,就不一样了,他可以有广阔的天地可以任他驰骋。
袁学顺在提亲的队伍里,精挑细选出来一个女子,她就是最有利于他以后发展的史部尚书齐大人的女儿。
至于他老家,在辛苦伺候老母和幼儿的原配妻子,早被他忘得一干二净。
果然,在袁学顺和史部尚书的女儿成全以后的几年里,他仕途顺利,从最开始的一个小小的撰修,调到了户部做了侍郎。
官职从六品到了五品。
虽然只是进了一级,待遇差别可是天地之别。
袁学顺从此完全忘了在老家的老母和妻子。
一直到从老家来的一封信,彻底打破了袁学顺平顺的生活。
那是老家老母托人带来的一封信,被齐氏拆开看了。
老母来信说,她感觉这段时间身体每况愈下,可能是大限要到了,希望在最后的日子里能够见到儿子一面。
里面还说,孙子已经五岁了,却没有见过父亲,老母让儿子回来,顺便把他们儿媳妇母子带到京城去,夫妻俩长期两地分居不妥,孩子也快要到上学堂的岁数,京城的学堂,先生可能要比老家这边的好,她还说,儿子在京城当差五年,应该扎下根了吧!是应该把家眷带到京城的时候了。
袁学顺的老家突然冒出来一对母子,婆婆嘴里口口声声的儿媳妇,让齐氏彻底懵了。
面对齐氏的大吵大闹,袁学顺解释说,老家确实有一个妾室,因为老母年迈,他离开老家之前,便纳了一个妾室,方便照顾老母。
但是她仅仅只是一个妾室,跟齐氏这个正牌夫人那是没法比的,所以他就没说,这不是他故意隐瞒的。
那个孩子,他甚至都不知道他的存在,纳妾不久,他就赴京赶考了。
齐氏却不依不饶,说袁学顺欺骗了她,欺骗了他们齐家。
就算是老家那个女子只是一个妾室,但是她的儿子,却是长子,比她的儿子宏儿还大两岁。
她怎么能够忍受,自己这个正室的儿子突然从嫡长子变成了次子。
更何况,她根本就不相信袁学顺说的老家那个女子,只是一个妾室。
要是她不是妾室,而且结发妻子,那她堂堂的史部尚书千金,岂不是成了妾室。
如果这件事情被京城里面的那些贵妇圈里的人知道了,她岂不是成了这京城里面最大的笑话。
想当初,她一个史部尚书的女儿,什么样的王公贵族不能嫁,偏偏选择一个从僻远地方乡下来的人做丈夫。
她当初不就是图以后嫁给袁学顺,没有公婆在跟前压着,而且他长得气宇轩昂仪表堂堂,还是状元郎嘛!
310。原配的崛起
310。原配的崛起
齐家给他们买了府邸,添置了家用和下人,结果,齐家女儿却只是一个妾室,这不是天下最大的笑话吗?
袁学顺急得满头大汗,赌咒发誓,说老家那个女子真的只是一个妾室。
齐氏不相信,非得要叫上袁学顺回家亲自看看才安心。
于是,拗不过齐氏的袁学顺,只能以目前病危的理由请了假,带着齐氏和儿子回了一趟老家。
老母终究没有见到儿子最后一面,便撒手人寰。
袁学顺回家探病,变成了直接回家奔丧。
两个女人见面,袁学顺自然要给齐氏介绍,陶氏是他的妾室,陶家人听了顿时炸开了锅。
虽然袁学顺已经今非昔比,官居高位,可是这里是老家,离京城远,大家都是旧相识,都知道袁学顺的底细。
袁学顺娶陶氏的时候,可是家里一贫如洗,不是借助陶家,娶了陶氏为妻,袁学顺就没有今天的荣耀。
如今袁学顺飞黄腾达,便娶了另外的女子,把原配夫人说成是妾室,这不是忘恩负义而且明显的欺负人嘛!
袁学顺为了平复众怒,也为了让老母亲尽快入土为安,他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他让齐氏和陶氏成为平妻。权衡利弊,齐氏和陶桃都不得不接受了这个折中的办法。
至此,袁学顺终于把老妈顺利的送到了山上。
处理好了母亲的后事,遵照老母和大家的意见,袁学顺回京的时候,把陶氏母子也带走了。
可是自从陶氏母子进了袁府,齐氏就没有让袁学顺过过一天安生日子。
一直到陶氏母子突然失踪,袁学顺才松了一口气。
虽然齐氏还是闹腾,她说陶氏母子的失踪,肯定跟他有关系,否则,一个快要死的女人,在这里又举目无亲,除了袁学顺,齐氏想不出来会有谁能够帮陶氏母子逃走。
但是陶氏母子逃走了,再怎么说,他们终究是留下了两条命。
袁学顺不知道齐氏具体做了什么,但是他知道,阿云变成哑巴,陶氏病得奄奄一息,不可能跟齐氏没有关系。
但是他就算是猜测到了齐氏可能的手段,他也无能为力。
比起陶氏母子的生命,他更在乎他的仕途。
得罪了齐氏,以及齐氏家族,那么他的仕途前景就岌岌可危。
齐氏让袁学顺暗中寻找陶氏母子的下落。
袁学顺表面上答应下来,却没有为此付出过一点实际行动。
所以就袁学顺这种,把自己的前程看得比原配妻子和自己亲生儿子的命还重要的人,收到一封匿名信的时候,只往官场上想也就不奇怪。
他做梦都是升官晋级。
但是当他兴冲冲的推开了醉香楼二楼的房间,看见陶桃坐在里面的时候,他整个人都懵了。
他揉了揉眼睛,确实是他已经失踪五天的陶氏,他的发妻。
五天前,她还在袁府,重病缠身,行将就木,听说五天米水不进,就像一只在寒风中摇曳的蜡烛,随时都要熄灭。
可是面前的人,脸色红润,神态自若,跟他印象中那个脸色蜡黄,愁眉苦脸的陶氏判若两人。
陶桃看着袁学顺表情丰富的脸,笑着道:没想到是我吧?”
“你……你没有回昌平?”
“我为什么要回昌平?”
袁学顺坐到了陶桃面前。
“你们怎么一夜之间突然离开了袁府?是谁帮你们离开的?”
“如果我们母子不逃走,恐怕现在已经被埋到了地下。”
“既然离开袁府,为什么不离开京城,回到昌平去?”
“我为什么要回去?我以什么身份回去?我怎么面对我的爹娘哥姐。”
“如果他们知道我差一点被害死,知道阿云被毒哑了,他们要来京城告你的状,我可拦不住。”
“你生病,阿云因为高烧坏了嗓子,这怎么就成了是别人谋害呢?”
“我们已经请大夫看过,我和阿云体内都有毒素,就是毒素,导致了我病得快要断气,就是阿云体内的毒素,导致他变成哑巴,如果不赶快医治,阿云不仅哑了,他还可能会双眼失明。”
陶桃说得笃定,袁学顺听得心惊。
还真的是齐氏搞的鬼,而且手段还如此狠毒。
虽然,袁学顺对阿云这个孩子没多少感情,但是他毕竟是他的儿子,曾经也是老母亲最疼爱的长孙。
她怎么能……
不过袁学顺还是依然辩解,“就算是你们母子体内有毒素,说不定是之前在昌平的时候就中的毒了呢!”
“在昌平,我们母子和母亲一起生活,家里人口简单,相互照顾,和睦相处,没有谁会对我们下此毒手。”
“当初,父亲就告诉我,到了京城,我们母子俩的处境可能会很糟糕,让我们母子俩就留在昌平,这样,至少我们能够平安度过此生。”
“我想着,再怎么说,咱们俩也是结发夫妻,我把婆婆养老送终,我还一个人把阿云养大,你再怎么不待见我们母子,也会看在之前的恩情上善待我们母子,更何况,阿云还是你亲生的儿子,没想到,你连自己亲儿子都保护不了。”
因为羞愧和无法辩驳,袁学顺有些烦躁。
“你今天约我到这里,有什么事?想必,你是不会再回府里了,你接下来有何打算?”
“我想跟你和离。”
“和离?”
“对,和离。”
陶桃说着,把早已经准备好的和离书拿出来,笔墨也准备好了。
如果能够跟陶氏和离,自然是最好不过的事了。
这样,他跟陶氏就再也没有关系,他可以向齐氏还有齐氏家族交代了。
袁学顺匆匆看了一下和离书的内容。
“阿云是袁家的子孙,为什么要跟着你走?”
“对于孩子来说,宁跟着讨饭的娘,也不愿意跟着当官的爹,孩子有了继母,就有了继父。”
“他已经够可怜了,你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