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初第一太子妃-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史书记载,胡惟庸案发后,先是谨身殿,意为?提醒帝王加强自身修养的殿被雷劈了,再是奉天?门,帝王接见大臣,“御门听政”之?所也?被雷劈了。
  雷劈得那?叫一个?准,最后朱元璋为?堵悠悠之?口,只得宣布他?会反思已身。
  朱标点?点?头,如果可以,他?也?不想冤枉任何?人。
  天?际夕阳隐没,华灯初上。
  常乐见他?心情尚算可以,自身后的主桌抽出来本册子,双手?捧到他?面?前,“您看?看??”
  朱标轻哼一声,略带傲娇,他?就知道太子妃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常乐笑眯眯的,极为?乖巧的模样。
  朱标接过册子,“太医院改革方案?”
  常乐点?头,“是的,雄英还那?么小,最是需要医者。”
  明朝现有的太医院制度和技术,实在不敢恭维。
  朱标翻开册子,飞速阅读完毕。
  常乐:“怎么样,可以么?”
  朱标看?她一眼,沉默点?头,改革方案,他?是没有意见。
  常乐瞬间眉开眼笑,殷勤备至地替他?捶肩,“那?父皇那?儿?,就拜托你搞定了。”
  朱标再次点?头,他?每日政务繁忙,无暇顾及此等事,太子妃既愿意劳心劳力,那?肯定得支持。
  但支持归支持,朱标皱眉控诉,“乐儿?,你很偏心!”
  常乐:“???”
  他?在说什么玩意儿??
  朱标满脸委屈,“你可从未对我?如此用心。”
  常乐连忙否认,甜言蜜语信手?拈来,“怎么会,我?最爱您了。”
  朱标:“。。。。。。”
  能不能有点?诚意?


第51章 
  洪武时期; 官方医疗机构分为皇家专用,和?地方医事。
  皇家专用,其中最著名的太医院是五品衙门; 设令一人,丞一人,吏目一人,属官御医四人,专供居住在皇宫的朱家男人服务,朱元璋、朱标、朱雄英,以及尚未成年的皇子们。
  洪武二十二年; 太医令改为院使,丞改为院判,再后来院判增设为两人,吏目十人; 属官御医十人,以及若干后备医士。
  太医院衙门位于宫外; 皇宫占地面积宽广; 宫内贵人有个头疼脑热; 传唤太医来回需得一两个时辰,贵人病痛哪能耽误这许久。
  于是在宫内令设一机构; 名为御药局,主要职责是管理药材。
  御药局设尚药、奉御两人; 直长两人; 药童十人,均由?宫内的太监、宫女担任; 同时要求太医院的御医,每日四人同院使、院判共入御药局轮值; 专为皇帝及皇子们服务。
  还有一典药局,职责与?御药房基本相同,但其属于东宫六局之一,专为皇太子一家服务,目前?也就是服务于朱标和?朱雄英。
  再有尚食局的司药服务于后宫诸妃,安乐堂服务于皇宫内官,以及月子房专为后妃产育服务。
  除了以上皇宫部分?,还有王府良医所,专门服务于分?封出宫的诸王。
  地方医事的主要代表是惠民药局,专为贫民提供医药服务,当?然虽有优惠,但非免费。
  其中太医院御医的主要来源为医户、外访保举、捐纳三种渠道。
  史书记载,朱元璋将于洪武十三年创立黄册制度,类似于现代户口本,不一样的地方是他按照职业,把百姓分?为民、军、匠三类,且必须子承父业,不可擅自变乱。
  换而言之,父亲当?兵,儿子也得当?兵,孙子也得当?兵,世世代代都得当?兵,父亲打铁,儿子也得打铁,孙子也得打铁,世世代代都得打铁。。。。。。
  朱元璋可能觉得他当?皇帝,他儿子肯定是皇帝,孙子也是皇帝,世世代代都是皇帝,可把他给能耐的。
  其中医户分?属民户,同样要遵循子承父业的规定,无论?其人医术如何。
  
  当?然,想入太医院是需要通过考试的,医户子弟有三次考试机会。
  外访保举,即由?当?地官府推荐擅医者,参加太医院的考试。
  还有捐纳,擅医者可通过捐纳钱财,免试,直接获得补任医官的资格。
  其中外访保举、捐纳都是明朝后期之事,尤其捐纳,那不就是买官卖官么!
  如果真的擅医,自可堂堂正正考试,还用得着捐纳?
  还是皇帝支持的捐纳,最支持的莫过于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祐樘、明武宗朱厚照,成华、弘治、正德年间?朝堂腐朽,灾荒频发,财政赤字,于是广开捐纳之道。
  传说中的最牛太医刘文?泰,治死的两个皇帝就是朱见深和?朱祐樘父子,年仅四十岁和?三十五岁。
  也算种什?么因,得什?么果。
  太医院的改革,常乐打算先从教?育入手,慢慢渗透。
  至于其他方面,还是先忍一忍,切莫挑战朱元璋的权威。
  太医院的现有教?育制度,是世袭医户子弟入太医院,选取其中术业精通者任职教?师,教?授他人,就是好学生教?导普通学生的模式。
  而好学生善于书面作答是一定的,至于是否善于临床诊疗,有待商榷。
  早春,乍暖还寒。
  戴思恭作为太子的钦点御医,每隔三日从宫外赶来为皇太孙请平安脉。
  五个月的朱雄英,会俯仰翻身,会摇头晃脑,还会举着拳头,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
  戴思恭仔仔细细检查过他的全身,回禀,“皇孙很好。”
  常乐点点头,引他到院外香樟树边的石桌石椅边,“戴先生请坐。”
  暖阳高挂天际,一缕一缕穿过香樟叶的间?隙,映在石桌桌面,形成斑斑驳驳的光影。
  晚月在旁点燃炉火,烧水煮茶,显然是太子妃欲有要事商谈。
  戴思恭略作思索,没有任何头绪,微微躬身,侧耳倾听。
  他已是五十五岁的高龄,须发间?已然掺杂着白,眉宇之间?,隐有愁容。
  常乐轻抚茶盏边沿,先行问道,“戴先生有烦忧之事?”
  倘若家有难题,谁也无法静心办差。
  戴思恭稍怔,太子妃还是一如既往的眼?明心亮。
  常乐拎起茶壶,亲自替他续杯,“我与?先生也有将近二十年的交情,无需见外。”
  当?初,还是她派人将戴思恭“请”至京师。
  她把图书馆里能调阅的全部关于医,关于药的资料,尽予以他。
  戴思恭脊背弯得更深,稍稍踌躇之后,叹息道,“臣之幼女戴杞,年届二十,仍未婚配。”
  明朝女子十四岁开始议亲嫁人,二十岁,实属老姑娘了。
  戴杞,常乐稍作回忆,是个极为活泼伶俐的小姑娘,婚事怎会艰难?
  戴思恭面有怆然,又隐含骄傲,“她受老臣影响甚深,自幼便与?医药为伍,是臣子女里最擅医者。。。。。。”
  常乐更为不解,“您有衣钵传人,当?为喜事。”
  戴思恭摇摇头,“奈何世道对女子多有约束,嫁为人妇者,没有哪家长辈愿意儿媳在外抛头露面。”
  他因医术得皇家重用,他家女儿聪慧可人,上门求娶者不在少数,可愿意让她继续以医者身份行走的,没有。
  “也怪臣对戴杞多有放纵,纵得她不知天高地厚,立志献身于医道,哪怕孤独终老。”
  常乐手指轻点石桌,“戴先生也不同意戴杞行医么?”
  戴思恭:“怎会不同意!”
  “老臣一生痴迷医术,能得戴杞为女,三生有幸,奈何。。。。。。”
  他长长叹息一生,“可是世俗难容她一女子为医,哪怕医术精湛,也少有人愿意将已身性命交托。”
  戴思恭越说越是伤心,可常乐越听越是开心。
  她道,“戴先生,我正瞌睡,您就递来了枕头。”
  戴思恭:“???”
  
  常乐再次替他续杯,“我欲整改太医院,还需您老相助。”
  戴思恭稍楞,立即道,“老臣义不容辞。”
  可这与?戴杞有何关系?
  难道戴杞也能进太医院?
  常乐:“也欲在民间?开设专为女子、幼儿服务的医馆。”
  至于男患者么,等太医院教?育改革后,自有良医输送民间?。
  她的教?育改革方案,可不仅仅是改变选拔制度,主要在于提升医者医术。
  戴思恭:“您的意思是。。。。。。”
  常乐:“可否遣人请令爱入宫?我好与?之详谈。”
  戴思恭:“当?然,当?然。”
  他招招手,随同而来一个小药童跑过来,领命后迅速出宫。
  常乐拿起放在一边的册子,“戴先生,这是我根据太医院现有的教?育方式,制作的改良方案,您看看。”
  戴思恭双手并拢越过头顶,恭恭敬敬接过册子。
  ·
  春来,草木繁盛。
  春和?宫里的香樟树新芽焕发,绿意盎然。
  红墙黄瓦间?,行来一着青碧色窄袖褙的少女。
  她仿佛薄荷叶幻化的精灵,带来恰到好处的沁凉气息。
  戴杞行至近前?,眸光微垂,行礼,“臣女见过太子妃。”
  她的确见过太子妃,幼年随父亲出入常府之时。
  常乐指指身旁的位置,含笑道,“坐着说话。”
  晚月沏来一壶新茶,依次为三人更换。
  
  常乐向?来有事说事,“听戴先生的意思,你?要从医?”
  戴杞似有意外,她看了看她父亲,见他点头,道,“回禀太子妃,我愿为一良医。”
  常乐点头,平静问道,“你?可有想过将来要面对的种种困难?或许终其一生,来找你?看病的,也寥寥无几?。”
  戴杞眸底的光略有黯淡,片刻,她坚定,“天无绝人之路,哪怕女扮男装,哪怕隐姓埋名,我也愿意。”
  常乐笑了,“戴杞,我欲开设一间?只有女医,专为女子、幼儿服务的医馆,你?能助我一臂之力么?”
  戴杞轻声呢喃,“只有女医?”
  常乐:“女子更为了解女子的生理构造,也更懂得女子的难处。”
  以及身处这个时代,女医倘若服务于男病人,难免会招来心术不正者的觊觎。
  男人是很奇怪的动物,一面打压女人,瞧不起女人,可当?女人真有本事,他又想据为已有,往家里搬,搬来之后,还不珍惜。
  尤其是纳妾合理合法的年代,家有门当?户对的妻子,再纳来个身世略低,可有实际好处的妾侍,为自己,为全家免费看医问诊,岂非美哉?
  她既要用女医,自然得保证她们的平安,绝不予人为妾。
  常乐:“戴杞,你?能助我一臂之力么?”
  戴杞起身离座,扎扎实实跪拜于地,“臣女愿为太子妃驱使。”
  常乐起身,双手托起她的手臂,提前?预警,“你?恐怕会很辛苦。”
  戴杞:“臣女不畏艰辛,只怕一生所学,无用武之地。”
  晚月及时拖出来块木板,上面有字有图。
  常乐拉着戴杞的手走到木板前?,“我打算把医馆分?为医疗部,产育部,幼儿部。”
  顾名思义,医疗部接待各个年龄段的女患者,幼儿部接待三岁以内的男女宝宝,患者必须到医馆就医。
  产育部专为产育前?后的女子服务,孕妈可以来医馆,也可聘请医护人员到家,当?然不同的模式,对应的诊金肯定有所差别?。
  常乐:“前?期,女医稀少,你?既要担起培养女医的责任,还要兼顾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
  戴杞点头,她是满脸的跃跃欲试。
  常乐:“医馆经营,我会寻个擅商者协助你?,前?期资金投入和?客源,你?都不必操心。”
  “届时,燕王妃,福成公主,郑国公夫人和?少夫人,还有宋国公家的女眷自会光顾,她们都会帮着宣传。”
  戴杞:“臣女明白。”
  少女满眼?对未来的向?往,对能一展所长的期待。
  常乐想了想,还是道,“任何一样继往开来的新鲜事物,定会遭受排斥、刁难,但愿日后你?能坚持己心,不忘今日之志。”
  戴杞伏跪于地,“臣女自当?铭记于心。”
  悠长宫道,青碧衣衫的少女行走在春日里,她步伐轻快,几?乎要蹦起来。
  常乐远远遥望,暗自祈祷,愿你?平安顺遂,愿你?终有一日可为世人医。


第52章 
  乾清宫。
  夕阳橙黄的光越过门槛; 沿着地板,蔓延至整座大殿。
  朱标站在?御案边,亲自奉茶; 道,“爹,儿子想改一改太医院的制度。”
  朱元璋乐呵呵接过茶,随意问?道,“标儿想怎么?改?”
  朱标自袖兜里抽出来份重拟的改革方案,“儿子准备增设御医人数,重?制考核方式。”
  具体而言; 御医人数增加,工作也?会增加,在?原有的轮值御药房外,还要承担另外两个?责任。
  一是培养后备役的责任; 成功培养一名良医可给予适当奖励,二?要负责研究疑难杂症、特殊病例; 有技术突破者; 同样给予适当奖励。
  太医院后备役人数也?要扩招; 获得入太医院学习资格的学生,免费学习三年; 三年后进行毕业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