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到元旦的话,她时间可就太赶了。
林经理还十分愧疚:“领导们不好约,我这边随时注意时间。”
“领导们都有自己性格,如果到时领导们不愿将年终奖奖品换成‘紫气东来’米糕的话,你们做的竹篮子,我还是按照起初约定的收购。”
林经理考虑到姑娘做生意不容易,一点没坑她的意思。
起初的林经理根本不会考虑到这么多,还是跟这丫头相处过几次,受她一身义气感染,对她真诚不少。
何况如今两人利益共同绑定在一起,说话更是亲近不少。
温玉婳趁机问:“林经理,不知几个领导,有没有特殊的爱好?”
凡事必有转机。
人必有突破口。
找到,一切皆可破。
“这个我们也打听过,不过几个厂子领导都洁身自好的很,不好下手。”
林经理考虑半晌,最后道:
“只知道,其中一个老板爱书法,另外两个爱收藏,至于另外一个就不清楚了,他比较难攻破。”
温玉婳挂完电话后,有了不少底气,这次推迟时间可太好了,她去羊城,刚好能准备这些礼物去破局。
下午,温玉婳姐妹两人,去了拖拉机上记录好卖大米的人家,收购了有大概200斤的大米。
剩下的一百多斤,放家里作为几人的粮食。
其中五十斤,她打算做好去一趟南都,再去一趟省城加工成成品,然后再坐火车去羊城。
去一趟火车要花不少钱。
差不多是一个工人,到温父这种级别两个月工资了。
所以这个年代,虽然出行还是不算难,但依然没多少人出门。
毕竟都是钱呐。
温玉婳现在手里面有1000多块钱,她也就没有这么多顾虑。
出门头几天晚上,十几个做竹篮的工人,本来头几天还做得好好的,又出现了状况。
那天晚上,温玉婳刚吃完晚饭,几个工人就跑来温玉婳这里,一脸愧疚道:“婳丫头,麻烦你把这几天的工钱结给我们一下。”
温玉婳诧异道:“不是还有几天才到工期,都不做了吗?”
一个阿姨道:“就是我家里还有点事情,暂时就不做啦。剩下的不多,没有我们,大家应该也能将竹篮做完成。”
温玉婳去数了竹篮数量,差不多就有快一千个竹篮了,问题不大。
她这次招工人,一共招了10个工人,每个工人最低要求是不低于10个竹篮。
其实,工人们手巧又生怕得不到工钱,每个人都加工加点干,每个人每天能做15个竹篮。
又加上温母,温大姐和温玉婳几人,平时没事也在加工加点赶工,现在竹篮数量不少了。
温玉婳见状,也没管几个工人为什么提前不干,而是叫来大姐和温母等人,亲自取了工天薄,当着十几个工人的面,提前将工钱结给她们。
5个工人,每个人1块钱一天,一共干了将近有九天。
一个人就9块钱。
5个人共发工钱,就发了差不多50块钱。
五个工人,都欢欢喜喜结了工钱后就离开了,那是生怕温玉婳会拉住她们,不让跑似的。
队长媳妇看了,还奇道;“她们平时都生怕没工可干了,这次还没做完就跑了,家里发生大喜事啦?”
胖媳妇倒是高兴:“她们走了,我们做还可以多做几天。婳丫头,以后你有活,就让我们给你做就好了。”
“我们可以加班,晚上给你赶工,你将给她们的工钱。以后分给我们做就成了。”
这些都是在温母跟温父离婚时,帮过忙的媳妇。
温玉婳感念她们的情,将人带在身边,有活自然少不了她们的。
闻言笑了:“以后活不忙的时候,就按婶子说得办。”
这话,大伙可太爱听了,一屋子都哈哈大笑着说好,至于剩下的,就是对赵庭芳抢侄女顾客的鄙视。
晚上,温玉婳拿了200块钱出来,递给温母。
温玉婳道:“妈,大姐,你们照顾好小妹,这200块钱,这段时间做紫薯米糕的钱都在里面出。另外剩下的就是给你们做生活费,小妹定期检查的钱。”
温母吓得头横着摆,“我们用,20块钱就够了,哪里能拿这么大笔钱给我们?”
她生活了一辈子,除了小妹晕倒输液那次,她什么时候见过这么多钱?
200块钱啊!
这相当于温父不吃不喝将近七个月的工资。
一个普通家庭,省点用,可以够四五年的花销,这是一笔巨款,温母根本不敢拿。
温玉婳起初打算是赚300块钱,就搬家。
这样的目标,已经提前达成。
只是因为想要做糖生意,搬家的事情,还不能太急。
温玉婳犹豫道:“本来,赚够300块钱,就可以搬家去镇上或者县城的,那边租房子我也问过,大概一二十块钱一个月,房子还行。”
“不过,都不好找大房子,要么就是房子找来,不能做生意,所以一直犹豫着没跟你们说。”
人家租房子,都要讲究一个卫生,你去做生意,就势必会对房子有影响。尤其她们是做糕点的生意的,就需要生火,有各种烟,是影响美观的。
当然,如果选择普通差一些的房子,也就几块钱一个月,做生意脏乱差啥的,人家不管你。
温玉婳对住的地方有要求,反而因为这个原因,房子一直没敲定下来。
几人闻言,听到要搬家都惊呆了。
温母问;“好好的,为什么要搬家啊?”
“搬新家一个月要二十几块钱,这是抢劫吗?天呢,不搬家,搬家怎么方便?”
温母头横着摆:“搬家后,我们烧得柴火去哪里找?我们这里的房子怎么办?”
“这不都是花的冤枉钱么?”
温玉婳看着小妹肚子,沉声道:“就是考虑到小妹快生了,在村里,怕到时候接生条件跟不上。”
她是喜欢吃住都好一点,但是家里人,显然不这样想。
温小妹看着二姐,还让她放宽心:“二姐,村医的水平不差,这点不用担心。”
可人家是男医生。
她将这句话咽下去了,医生可以看着没有性别差,到时也可以送去镇上。
主要是她糖的生意,必须要在村里收甜菜。
温玉婳就道:“那等我这一趟羊城回来后,再去看有没有适合的房子。大姐,妈,你们看看村里,有没有哪家想要卖甜菜的,我们可以按市价收购甜菜。”
第63章 秦烨霖找媳妇去了 【第三更……
(03更)
三天后; 温玉婳成功背着50斤紫薯米糕北上,准备去省城加工成成品,转道坐火车去羊城; 进军服装生意。
赵庭芳也终于放弃那让她赔得底朝天的米糕生意,转而开始招工做竹篮子生意上。
她这次紫薯米糕,几乎前前后后折腾进去一两百块钱; 家里人都埋怨她不会做生意。
老太太无意间得知她将给大学生孙女的200块钱; 为了做生意亏光啦,在家里爆发了家庭大战。
继而引发新的大战,温家要闹分家。
以前温母温顺,平时胆小懦弱,一直兢兢业业肯干肯吃苦,老太太强势,一直将家里的经济大权把握在手里。
赵庭芳善于装无辜; 装好人,温母没少在她手里吃亏。
现在温安国娶了个谢小珍; 那是个精明的女人。
温安国被她牢牢把控在手里; 这后面的工资; 就没办法落在老太太手里,可一大家子要吃要喝; 这200块钱,可算是捅破天了。
一家人谁都不愿意让谁,每天过得鸡飞狗跳那叫一个精彩。
老太太还没享受够当家权; 现在钱就不落在她手里了,还被赵庭芳给败了,几乎是从赵庭芳回来开始,老太太就开始咒骂。
骂得可难听了; 几乎是祖宗十八代都问候了个遍。
赵庭芳自知自己做错了事,一直小心哄着老太太。
老太太看在大学生孙女的面上,不骂了,然后跟谢小珍商量,重新拿出200块钱出来,让赵庭芳继续折腾。
谢小珍锋利的眉一扫,“妈,这些钱都是安国辛辛苦苦赚的,我也马上要生了,这钱都拿出来了,我们以后用什么。”
赵庭芳道:“我赚钱了,以后还不是在总账上走,我不是也是为这个家好吗?”
谢小珍根本不买账:“上次你拿200块钱去的时候,也这么说,可你赚了一分钱回来吗?”
这句话,说得赵庭芳脸色一阵青一阵白的。
谢小珍道;“不行,我们就分家吧。都改革开放了,也没还总在一次吃饭的。”
“不行。”
谢小珍这话一说,遭到了家里几乎全部人的反对。
家里就温父一个是工人,谁愿意放弃这么大一条大鱼?
谢小珍就说再逼下去,就撞死在家里,惹得温安国发脾气,将家里人都骂一通。
最后的结果,自然是分家还是继续闹着,到底没分成。
赵庭芳最后没法子,只好将大学生姑娘寄回来的合同给家里人看了。
最后,由老太太和众人商议,避开谢小珍,单独去取了200块钱,继续折腾竹篮生意。
温安国以前的工资,都是交给总账的,其实也就是老太太保管的。
二婚后,老太太也就取了300块钱给谢小珍。Pao pao
现在总账上还有一千块左右,这还是在老太太手上,都还剩下这么多。
可见这些年,温安国有多少工资都上交上去了。
这个事情,最终还是被老太太无意间说出来了,这下引暴雷了。
温家工人上门这天,谢小珍气得用竹篮砸了众人一通后,彻底罢工——要求分家。
赵庭芳再次成为众矢之的。
几乎是被家里人轮着来埋怨一通,老太太打的注意是让谢小珍消气。
谢小珍气没消,温家每天都跟上战场一样,吵架吵得不可开交。
温安国对二婚妻子还稀罕着,可二婚妻子还怀孕,他要上班,自然没办法照顾怀孕妻子,所以家没分。
赵庭芳最后出来服软:“你们也看到婳丫头多会赚钱了吧,这个单子可是上万的单子,只有一个多月就要交货了。万元户,你们就不眼红?”
万元户。
整个村子第一个。能不眼红?
这下,众人总算不说话。
老太太还是有些狐疑,“真有万元?”
温家老大道:“妈,你让大家看看,如果大家不是兄弟,谁愿意拿出来分享?”
赵庭芳还问老太太:“妈,你稀罕婳丫头,她回来吗?还让你在这么多人面前闹没脸。”
老太太脸色有点挂不住。
赵庭芳又道:“我们将竹篮生意给她破了,你以为她那米糕,还能这么好卖?”
“等我们成为村里第一个万元户,不都巴巴地来捧我们?”
这话太有杀伤力,反对声都没了。
温家众人其实是嫉妒的,现在能给离婚的温母,以及几个丫头一点教训是可以的。
重点是上万的单子,谁舍得放弃?
万元户,出门后,头顶都在冒金光,还不知有多少人会羡慕死他们?
*
危机虽然解除了,赵庭芳还是憋了一肚子火。
紫薯米糕比试,她被坑得不单生意做不成了,还底裤都亏光光啦。
现在回来,又被逼得给家里人赔礼道歉,将她带来的嫁妆都让一个出去啦,事情总算平息啦。
最可恨的是,本来上万的竹篮单子,她是打算独吞的,现在被迫让出去。
在县城,本来应该成为她们靠山的房姐,上次回去前,也将她骂个狗吃屎。
以后让她们不要去找她,姑娘千说万说的靠山跑了,赵庭芳心都在滴血。
她气侄女做生意,不带着她做。
更恨侄女本来好好嫁去领导傻儿子家,她的一切就会好好的,但是侄女偏偏要出去做什么生意。
好好的打算,全被破了,她心里能平衡才是怪事。
赵庭芳心底有气,就跟几个竹篮工人,透露消息,大概意思是姑娘家太能干不太好,嫁不好。
几个工人本来对温玉婳印象不错的,可是嘛,换新东家了,自然要捧着新东家。
再加上她们也是认可这个观点的,总觉得姑娘家在外面跑着,心也野了,自己又太过优秀了,能好找对象吗?
能自毁道义,中途因为别人加价诱走的工人,能有多少是有底线的?
她们不但贪。
还爱八卦。
最喜欢搬弄这些是非。
其中有跟赵庭芳关系比较好的婶子,姓刘,大家喜欢叫她刘嫂子。
她比较聪明,所谓闻玄意,识琴音,她听懂了赵庭芳的意思。
每次赵庭芳说温玉婳坏话时,她就在边上添油加醋,带动不少工人,晚上回去后都在传流言。
大概意思是:‘温玉婳眼光高,自己优秀,又爱到处跑,以后怕是不好找优秀的男同志的。特别是家里有个离婚的大姐,未婚先孕的小妹,家风不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