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逆兰-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依着夫人。”见素道,“夫人要与杨家斩断前缘,总不是坏事。你再去与窦公公说一声,要不要惊动王爷,由窦公公拿主意罢。”
  抱朴点头,与婆子一道出门,分别去了。
  窦太监正在查看安排给颁旨钦差的客院,闻听消息,忙寻沂王。
  府内前殿社稷坛附近建有一座白玉台,高约十丈,沂王在台上的仙人亭里打坐。
  窦太监抹着汗登了上去,没有立即近前禀报——因为他发现,从此处俯瞰下去,已经能望见东北角上那处院落里冒出来的黑烟。
  若不是提前得知,他一定吓一跳,以为走水了。
  沂王于此时站起身来,负手同样望向那处,没有说话。
  窦太监知道他在等解释,躬了身道:“是夫人在烧从杨家带出来的行李,也好,以后她就一心一意地与王爷过日子了。”
  沂王开口:“胡说什么。”
  窦太监眨巴了下眼,这怎么算胡说呢?但自家王爷一向心思重,他不敢多管,小心劝了一句:“王爷,您别太自苦了,您纳夫人虽有缘故,可已经纳了回来——”
  总不能就摆着看罢,王爷是居家道士,又不是出家的和尚。
  沂王不欲与他说约定之事,道:“本王无意那些,你不要乱做安排。”
  窦太监嘴上忙应:“老奴岂敢。”
  沂王重新望向那处黑烟。
  窦太监陪着看了一会,感叹搭话:“夫人这个性子,是太烈了些。”
  沂王负在身后的手摩挲了下手腕,内里的伤口还在作痛。
  岂止是烈。
  那瘦弱得风吹就倒的身子里,蕴着的是不顾一切的疯,他毫不怀疑如果他动的是真纳她的主意,那把剪刀将插进的是他的胸腔。
  这种毫无顾忌放手一搏的痛快——
  沂王在夏阳下眯起了眼睛。
  真是透亮。
  他就这么立着,一直等到了黑烟散开,渐消,燃尽。
  窦太监很拿不准,这到底是怎么说呢,说的是无意,可顶着日头看人家烧个东西看了小半个时辰,像是没意思的样子吗?他家王爷什么时候也没这么闲过,何况明日天使就要来了。
  他擦了把额头上晒出来的汗,转了转心思,重新开口:“王爷今天该歇到夫人那里了罢?张太监明天就到,该把样子做起来了。”
  沂王眉头微皱:“他来便来,又进不了内院,本王宿在哪里,与他何干。”
  窦太监提醒:“他从前在成妃娘娘宫里做过两年洒扫,太子与他拉得上关系,有可能委托了他来探听,他奉了圣命,到时候,略有越矩之处,王爷也不便怎地。”
  沂王沉默片刻,不置可否:“明日再说罢。”
  窦太监侍奉他多年,心里有数,这就是听进去了,不动声色地告退,走下高台后,长出了口气。
  他就说嘛,那么个娇弱的美夫人摆在家里,他家王爷还能一点不动心?
  一年四季地修道,六月天还跑这高台上打坐,他是没看出修成什么正果,只觉得他家王爷快憋出毛病来了。
  快而立的年纪,明明正是龙精虎猛的时候,就该好好地阴阳调和才对,就是道家也还有房中术呢——
  窦太监哼着小曲,走回去继续忙了。
  **
  兰宜对此一无所知。
  翌日一早,传旨太监抵达王府,兰宜被叫起来,两三个侍女围着她忙活了好一阵后,她穿戴整齐,到前面的承运殿去一同接旨。
  要用的香案等物昨日就已经准备好了,念旨意的是个四十出头的中年太监,姓张,在宫中的位份应当不低,因为兰宜发现沂王对待他的态度比较慎重,又显出亲切。
  “张大监,怎么是你亲自来了。”
  “哎呦,王爷折煞人了。”张太监笑眯了眼,“我们做奴婢的这两条腿,这双眼睛,都是替主子爷长的,哪里敢闲着。皇上有命,可不就来了。”
  沂王让他进去吃茶。
  兰宜见圣旨已经接了,揣度着没自己事了,打算要走,沂王没说什么,张太监发了话:“夫人留步。”
  再向沂王道:“请夫人一道坐坐。王爷,皇上派老奴来,就是得当面多看看,多问问,回去了才好说话。”
  沂王没露反对之意,兰宜未能走脱,只得一道进了殿内。
  沂王落坐上首主位,经过一番辞让后,张太监在下首左侧一张椅子上斜签着坐了。
  兰宜对他的身份有了进一步认知,能于亲王位前有座,必然是帝侧近侍。
  她本来没有特别留心一个太监,此时不由多看了他一眼。
  隐隐地觉出来一两分眼熟。
  侍女奉上茶来,沂王与张太监继续应酬说话,兰宜在一旁听了一会,记起来了。
  这个张太监来过杨家。
  那次他很低调,打扮得像个普通人家的员外老爷,带了礼物,来为一事向杨文煦道谢。
  那时的杨文煦已升任翰林学士,自有一份清高的文臣脾气,等闲不会对内监一流的人物假以辞色,私下来往更几乎没有。
  但他对张太监很客气,留他坐了好一会儿,也收了他的礼。
  兰宜再度看了张太监一眼。
  这意味着,换了天子后,张太监这个旧朝老人仍然很有脸面。
  张太监放下手中茶盏,笑呵呵迎了她的目光:“夫人有话想说?”
  沂王的目光随之投了过来,沉沉地落在她身上。
  是警告的意思,兰宜明白了,沂王和张太监看似亲近,但张太监并不是他的人,他不能控制张太监回京以后会说什么。
  那或许她可以——
  兰宜打消了刚起的念头,没有用,圣旨已下,不可转圜,她若节外生枝,只会将自己的处境变糟,到时候,她还能不能有出府的自由就难说了。
  她缓缓摇头:“没有。”
  话音落时,沂王眼神微微眯起,向她望过来,轻颔了下首,像施与纡尊降贵的赞赏。
  兰宜心中一哂。
  这个劳什子夫人硬摊派到了她头上,她拒绝不了,那么从今日起,救命之恩和胁迫之仇就抵消掉了,一切从头算起。
  张太监冷眼旁观,适时开口道:“王爷,您遇刺的信送到宫里,皇上大怒,立即就要派人来,您说要自己追查,又说已经有了线索,皇上才忍下了,到底几日都没睡踏实。太子也很是担心您。”
  沂王一边听着,一边摩挲手腕,不知听到了哪一句,忽然顿了顿,眼神垂下。
  张太监收住话语,顺着他的目光一看,惊呼了一声:“哎呦,您这手——?是不是那刺客伤的?”
  沂王将手腕内侧的伤处掩盖下去,简单否认:“新弄的,一点小伤,不碍事。”
  他没有细说的意思,张太监不好追问,只得道:“您千金贵体,可得小心些。”
  沂王点头:“请大监回禀父皇和太子殿下,本王已经伤愈无事了。”
  张太监应声:“是,您一片孝心,不愿皇上担忧,老奴省得。”
  又道,“只是太子殿下和您手足情深,火气下不去,青州知府锁拿进京以后,皇上将差事交给了太子,太子亲自坐镇大理寺,那罪官却甚是嘴硬,动了大刑也不肯招认,只说后宅看守不严,方叫刺客躲了进去。太子殿下以为供词有疑,不可尽信,但刺客死无对证,没法再出面指认,也让太子无可奈何了。”
  兰宜微惊。
  她之前只知青州知府闭门写请罪奏本,杨文煦因此未能见他,不想后续发展如此。
  亲王遇刺,果然非同小可。
  沂王口气轻描淡写:“本王的护卫手重了些。抓捕时,那刺客负隅顽抗,回来受审又嘴硬,本王恼怒之下,命人用刑,才抽了几鞭子,人就不行了。传医正也没救得回来。”
  他不笑时天然有严酷形貌,看上去就很像会将人犯拷打至死,出口的话也是相匹配的无情:“可惜都没来得及问出点什么,白浪费了本王的功夫。”
  张太监听得聚精会神,跟着扼腕叹息:“可惜了。太子还叮嘱老奴,想从您这得点线索呢。”
  沂王垂目:“太子殿下费心了。本王与那刺客素不相识,不知他为何要来往本王香炉里下药,被本王发现后,更铤而行凶,砸破本王脑袋——”
  兰宜忍不住看了他一眼。
  她砸的那两下,原来都叫安到刺客头上去了。沂王的谎编得倒是流畅,而刺客已死,既不能指认幕后之人,也不能再指认他了。
  “罢了。”沂王厌烦般皱了皱眉,“人既然已经死了,本王这口气也算出了,也懒得再追究什么了,再惊扰地方,就是本王的不是了。”
  “王爷最是知礼。”张太监忙夸赞起来,“皇上提起王爷来,都一直赞誉有加,说王爷为人持重,又清静大度,当为天下藩王表率,比太子——”
  他倏地打住,呵呵干笑了一声。
  沂王好似没有听见,低头拨弄茶盏,荡开杯沿上浮的两三根嫩小茶芽。
  张太监也转为无事,另起话头道:“所以您忽然请旨要纳夫人,皇上才稀罕得很,特派了老奴来传旨呢。”
  沂王抬眼:“她受了本王的牵连,那刺客行刺不成,逃出去后胡编乱造,使她污了名声,不为夫家所容,本王不得不心生——”
  与张太监的一番对答中,他一直没有看过兰宜,此时终于又扫过来一眼,吐出两个字来:“怜悯。”
  张太监的目光随之跟了过去,他是内侍,又是奉了皇命来的,多看两眼女眷不为越礼。
  而后笑道:“王爷容老奴说句大胆的话,没见夫人前,老奴都心生纳闷,不知怎样的绝色让王爷动了凡心,见了夫人后,方知是老奴见识短了。”
  他说到这里时,就住口不语,非常有分寸,该夸的又全夸了,不愧是在御前行走的大太监。
  兰宜对此无动于衷,只是端起茶盏,抿了口茶。
  早起梳妆时,因为在镜台前坐了好久,重生以来,她第一次认真看清了自己的模样。
  说实话,她有点意外。
  脸苍白,唇淡红,眉目倦怠,神情冷漠,这样子聚合而成的竟不是她以为的枯槁形容,而是一张红颜。
  薄命红颜。
  伤病的缘故,令她看上去就年寿不永。
  兰宜觉得无所谓,她什么模样都不要紧,总之,沂王对她不是见色起意。
  因为她已经有点知道,沂王为什么要强纳她了。
  作者有话说:
  今天也提早~


第24章 
  沂王与张太监之间的对话终于接近尾声。
  张太监远道而来; 年纪也不小了,说了这么一阵子话; 渐渐露出一点疲色; 沂王看出来,命人安排他去休息,张太监没坚持; 谢恩之后; 就去了。
  沂王自己仍坐中堂,待张太监走远后,吩咐人:“叫孟源来。”
  孟源就是孟医正。
  门边侍女应声而去,兰宜站起身来,原要离开,沂王同时也有动作; 他右手臂搁置在身侧桌面上; 随意翻转了一下,露出内侧伤处; 只见一小圈鲜红晕开在纱布上。
  兰宜一怔。
  她回想起了沂王之前摩挲手腕忽然一顿的那个动作。
  孟医正包扎得很好,这血是被他自己重新按压出来的。
  那时候张太监说了什么呢——第一次提到了太子。
  左右无人,兰宜直接问出自己的猜测:“敢问王爷; 那个刺客是太子派来的吗?”
  沂王抬眼; 眼神一厉。
  兰宜得到了答案; 她猜对了。
  那个刺客的行为从一开始就透着奇怪,冒着绝大风险给沂王下药却下的不是致命毒药,沂王就算中了招又如何; 根本看不出能从这样的事件里得到什么利益。
  只除了一个人。
  兰宜在京里时; 因为杨文煦和邻居范翰林都在争詹事府的官职; 虽然不大出门; 多少听了点故事。
  詹事府的本职为辅佐东宫,太子在诸皇子中行三,今年已三十六岁,本来官员早配齐了,但年初时太子缺席正旦朝会,对外宣称有恙,宫里隐隐传出流言来,实则是因新纳了美人,连日宠幸,亏空了肾气才病倒。
  皇上动怒,为了敲打太子,把隶属于东宫体系的詹事府左中允撤了职,这个位置因此空了出来。
  兰宜此时才知,整件事的起点竟在她重生的最初,而再联想到刚才张太监那句失言——无论他是无意,还是有意试探,兰宜以为多半是后者,前后的连接就完整浮现出来了:太子风流荒唐,沂王清心寡欲,皇帝发怒数落太子时,将沂王拿出来做个对照几乎称得上顺理成章。
  她不认识太子,不知道太子气量,也许太子能忍下这一时之气,但她认识沂王,知道沂王手段,沂王的反应是另一重旁证。
  她之前还琢磨过,谁有价值让沂王弄出好大阵势请下圣旨,现在她知道了,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储君当然有。
  “太子派刺客来,想败坏王爷的名声,对吗?”兰宜进一步问。
  她不想装这个糊涂,想到了,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