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顾植民心里洪波涌起,他于是又问那小哥,如何才能学洋文,学开米丝吹。
“开米丝吹便是洋文里的‘化学’,那东西有些高深。至于学英文的地方,倒是听说过一个。四马路上有个华夏书局。有几位先生每礼拜三夜里借用书店三层办义学授业,分文不收,你不妨去听听看。”
这番话顿时驱散了顾植民心头迷雾。想想今天正是礼拜三,他连忙道谢,匆匆回到米店,想早些收工去书局打探。结果刚进店门,便见殷老板不知何时来了,他坐在柜台里头,脸上一派愁云惨雾。
“植民,你来得正好!广胜出事了!”
第八章 分崩
不讲不知道,一讲吓一跳。
殷老板说得忧心忡忡,顾植民听得心潮翻滚。他从来没有想到,许广胜居然还有不为自己所知的一面。
自从进了殷盛元米号,两人来往愈多,借着拉货、报账,经常私下见面,聊天喝酒。兴许是历经磨难,许广胜的个头不增反减,本已超过顾植民的个头越长越矮小。翠翠姐已然不在尘世,然而她小时那句玩笑话似乎还在人间徘徊。许广胜依然在意比较身高,没有了香樟树,没有了借口,但每次两人会面,他必会趁人不备,侧目打量彼此的肩线。顾植民同情兄弟,只装作无知不觉。
每次许广胜偷偷比完,都会长吁短叹。
“翠翠也真是。藏在偌大的上海滩,一晃几年,连个音信都不捎来,可能嫌弃我还没的出息,不够火候?”
顾植民会拍拍兄弟肩膀,每当提起姐姐,他也无限酸辛。
“植民,你也觉得翠翠没死吧?”
“是,她就在冥冥之中观望着我俩。广胜,我们要拼命尽力,在上海滩闯出一片天地来。”
顾植民其时讲这句话还有些气短,人若没了目标,想努都努不动力气。
诚然,翠翠给他们的人生留下了太多烙印。顾植民时常梦到姐姐就在身边,在梦里她唤着他名字,有时甚至知道这就是梦,他会紧紧闭着眼睛,想留在梦乡,与姐姐相处更久一些。
然而他并不晓得,这些年,许广胜其实像着了魔怔,趁着送米的空当,满上海滩悄悄寻找姐姐。他央人画了画像,揣在怀里,逢同便钻,逢人便问,北到吴淞,南到龙华,西到梵王渡,东到陆家嘴都轧遍了他的脚印。
殷老板心底宽厚,也未觉察许广胜的异常。
“只知道他手脚勤快,肯吃苦,多远的货,别人不去送,他却争着去,哪想到还有这一层故事?”
其实寻找翠翠并也无妨,人终归要有些希望,不管是确凿的也罢,还是缥缈的也罢,不然就无法在艰难的人生逆旅里苦撑下去。
可许广胜的事不止如此简单,否则殷老板也不会急匆匆来找顾植民商议。
“广胜做事从不惜力,但就是心思太偏执。也不知怎么搞的,突然便跟一群浪荡街头的无赖搅在一起。有时彻夜不归,有时打烊后约狐朋狗友来店里喝酒,搞得一片狼藉……
“这也可忍,但就在今天早上,他出去送米,几个学生却气势汹汹,寻上门来。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赶紧邀人进门,唤伙计斟茶,仔细盘问,才晓得广胜和那伙流氓不知收了谁的黑心钱,居然夜里逡巡,专挑落单的抗议学生下手,将他们打得手残腿折。结果昨晚许是喝了酒,狙击几个学生时,居然将店里名刺落在现场。学生们得了线索,怎能饶人?我好说歹说,许诺开除广胜,给人赔钱道歉,方把人家劝走。你代我劝劝广胜,时至如此,也不能再留他在店里,只求他将来能好自为之,覅惹是生非了。”
顾植民听得心焦,慌忙与殷老板赶去密勒路。进了店门,几个伙计俱神色惊慌,一问才晓得许广胜已经回来。殷老板长叹一声,挥袂而去。顾植民折到后边厢房,果然见许广胜在默默收拾包裹,看样子伙计已将上午的事与他讲了,所以他望到伙伴,倒也不甚惊讶。
“植民,你来了?不用老板撵人,我这便走。”
“走?你去哪里?”
许广胜笑一笑:“去投奔那些码头上的弟兄——植民,不如你也来入伙吧,人要困在这小小米店里,能看见什么江湖?”
这句话惹急了顾植民,他大步上前,擒着伙伴肩膀,使劲摇晃,好像这能将他头脑里的念头甩出去一样。
“广胜!你为什么要打人,为什么要打那些无辜的学生?”
许广胜将他双手薅下来:“为什么?那些弟兄整日帮忙,帮我沿江打听翠翠的下落,我帮他们出把力气,打一两个白面书生又怎么了?!”
顾植民气得无语凝噎:“你……!姐姐若是活着,断然不允你做这些伤天害理之事!”
“难道……你希望翠翠死了?她可是你的阿姐!哦,我明白了,你是怕没脸见她,那天晚上,你没能救上她来,就像你没能帮她治好那双手……”
“广胜,你能不能冷静些!”
“我很冷静。这些年,我到处打听翠翠消息,吃尽多少苦头,遭到了太多白眼,他们都说,从黄渡掉到河里,就算漂到上海,那也被鱼虾啃得只剩下骨头。我不信!就算找到骨头,我也能认出来!那些人便嗤笑,鼻孔里只冒冷气,没一丝希望和热情,只有码头上的大哥不笑话我,他说我是性情中人,讲的是义气,做的是义举,是这个!”
许广胜伸出双手,朝自己竖起大拇指。
“大哥还跟我讲,江湖兄弟要做大事业,有大成就,这才能让翠翠看见、听到,她才知道我许广胜不是寿头,不是孬种,是顶天立地好男儿!”
顾植民长叹一声,他晓得,如今许广胜是中了邪,迷了魂,任九头牛也拉不回来了。此时情景,也不能硬拽,只能私下守望,找准时机再把他牵上泥沼来。他不再言语,也帮他收拾起行装来。
“植民,你真不与我去闯江湖?你如今高不成低不就,文不能测字,武不能卖拳。整日读几本破书,又有什么用处,想搞那些化妆品,洋玩意,岂不是白日做梦?倒不如你我兄弟,抛去生死,硬闯一闯这上海滩,在石板路上砸几个脚印出来!”
顾植民笑笑,抓紧兄弟的手,他要换一种说法,让兄弟不至于迷途不返。
“广胜,你去投奔江湖,也未必不是好事。但你若念着我姐姐,就要晓得她是个心慈性善的人。她若有一天能回来,那你我必须活出她喜欢的模样,而不是使人心寒。”
许广胜愣住片刻,顾植民晓得,这句话钻进了他心里。他将许广胜送到门口,望着他背着行囊,跨过马路,头也不回,一路朝着汽笛鸣响的黄浦江而去。
一种压迫感忽然袭上他心头,时不我与,是要到重拾梦想,拼命努力的时候了。
为自己,也为他人。
第九章 偷运
学生哥的指点并不十分准确。顾植民往棋盘街寻到华夏书局,却未能寻着三楼授课的义学。据店员讲,五卅惨案后工部局如临大敌,租界巡捕每日登门检索,一切师生聚集活动均被取缔。
顾植民闻听此言,顿时觉得一盆冷水从头浇下来。他穷困潦倒,交不起束脩。好不容易听到有先生愿意无偿讲课,哪知道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他万念俱灰,正欲离开,却被站在柜台边翻书一位吸烟的连鬓胡先生叫住,询问他想读义学的缘由。顾植民粗略讲了,那先生笑道:“原来如此,开米丝吹便是西洋人讲的化学,化学者,万物变化之学也——你年纪轻轻,想学化学又意欲何为?是学做杀人的火药,还是想做救人的医药?”
“先生,都不是,我想学的,只是小零碎而已。”
“哦?愿闻其详。”
“是……做雪花膏,价廉物美的雪花膏,帮像我姐姐那样的染坊女工护手、护肤,让她们的手既美且香,不受皴裂痛痒之苦。”
“妙啊,这心念颇与众不同。”那先生拊掌说,“但我觉得,还差一些意思。”
顾植民被吊足胃口,忙问:“怎么讲?”
“以后若有机缘,再说给你听——不过,你既能矢志不渝,苦寻义塾,何不将这份执着用来自学——这店里各类书本,尽都齐全,教育与科学书籍尤多!你但有空闲,随时可来读书。就算是请先生讲学,用的课本也是这里的书哩!”
一语点醒梦中人,顾植民茅塞顿开,急忙回身,问恩人姓名。店员赶紧上前,讲道:“什么恩人,这是我们书局的编辑所长戴任良先生。”
戴所长掐灭纸烟,不等顾植民致谢,又呵呵一笑。
“莫急,我还要你帮一个忙……”
顾植民讲到这里,又给小皮匠续上一杯茶,茶香袅袅,茶气升腾。当他夹起方糖时,小皮匠却止住了他。
“顾先生,我单饮茶就好,莫浪费这么好的东西,我要拿回家,给媳妇尝尝。”
顾植民笑了:“放心,等讲完故事,我再要满满一盒,让你带走。”
“不不不,侬请我到这极好的地方喝茶,我已经感激不尽,再也不能让侬破费了——顾先生,侬快讲,戴所长的条件是什么?听上去他也算个大善人,我猜想帮忙必定不难。”
“哈哈,你猜错了。”
“到底要你帮什么忙?”
“做一件冒险的事。”
“哦?侬快说来听——哎呀,这茶好烫……”
戴所长想托顾植民帮的忙,是“运”一家三口人上轮船出国。
这家人先生姓宋,原是上海大学的社会学系教授,平日忧国忧民,这次五卅事件,也是带领学生,冲锋在前,惨案之后,又登高鼓呼。英国人、日本人对他恨之入骨,不但巡捕缉拿,还有特务四处追杀,必须除之而后快。幸有戴所长暗自营救,宋先生便携家眷藏在书局库房,然而此非长久之计,戴所长等朋友欲将他们藏在货箱,送去香港,再辗转赴法国。可是特务巡查甚紧,书局仓库已被查检两次,幸好宋先生一家躲在密室里,未被搜出。不过特务仍未放松,他们在附近布下罗网,书局货物必定开箱检视。
戴所长知晓顾植民是米号伙计,便想央他配合,以送米的名义,先将宋先生接走,再装在毫无干系的货箱里送到船上。顾植民闻听宋先生的事迹,慨然有匹夫有责之感,他先装作送货,在书局仓库走了一遭,果然发现总有几个不明的人装作漫不经心,时时在仓库周围徘徊。书局并不用那许多米,三个大活人目标太大,贸然送货照样会遭查检。
顾植民把顾虑讲完,戴所长亦愁眉不展。
“看来得另想办法。”
顾植民直笑,戴所长望望他,也笑道:“看来不用另想,你心里就有办法。”
“书局旁边有个‘悦椿饭庄’,饭庄的后厨,正好就与仓库后院隔一道墙……”
“我的确与饭庄老板相熟。可是,送米能够大袋小袋拉进去,但送完米,车就空了,又怎么好大包小包拉出来?”
“戴所长,我已有打算。”
顾植民的计划并不繁复,由戴所长联络饭庄老板,打电话到米号订米。饭庄每日大米消耗良多,他用车送米过去,再帮饭庄将厨余杂物装桶,拉去垃圾站。果然,他刚将几个杂物桶拉出里弄,就见一个穿黑色马甲的人踅过来,拦住他问:“小赤佬,这里头装了什么东西?”
“嘿,先生。这都是宝贝!我们家老板乡下养猪,这些泔水秽物,喂猪吃刚刚好!”
黑马甲捏着鼻子上前,用下巴指示顾植民掀开盖子,一股酸臭味迎面窜起,差点将他熏个跟头。
“册那,恶心死了!滚!”
顾植民如是反复,三番两次运泔水,有次还故意倾车,将泔水撒在里弄口,一时间臭气张天,熏得那些黑马甲但望见他人影,都恨不能远远避开,再也不敢靠近一分。戴所长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于是寻个机会,把宋家三口人从密室请出,翻墙来到饭庄后厨。
宋先生瘦瘦高高,脸色苍白,宋太太文静大方,话也不多。两人听到要钻泔水桶,都纷纷皱起眉头,掏出手帕,掩住口鼻。倒是他们的儿子小宋,只有十四五岁,眼睛又大又圆,非但没有抗议,反而面色平静如水。
“小兄弟,你不用手帕吗?”
“不用,臭气不可怕,无非是一些氨与甲烷而已。”小宋举止若定往桶里一钻,自己将盖子盖上。
顾植民听不懂他的话,深以为奇,他怕孩子熬不住,匆忙拉着泔水桶出了里弄,黑马甲见了他如避瘟神。顾植民依然不敢轻忽,按照戴所长给的地点,加紧脚力,将宋家三口人拉到法租界金利源码头。戴所长果然在彼处等候,给他们换上衣衫,递上三张化名船票,又推来一些装书的木箱,准备先让宋家三口躲进木箱,待混进货舱,有人接应出来,用船票住进客舱便好。
宋教授出来泔水桶,边换衣服,边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