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七十年代妇女主任-第2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萍萍没站起来,但也在段书记提到名字的时候,回身冲众人微微鞠躬。
  众人鼓掌。
  几秒后,掌声停下,段书记道:“赵柯同志代表咱们双山公社和县养猪场谈了合作,一起去省城谈了一份一千头猪的养猪合同,县养猪场占六百头猪,咱们公社养四百头猪。”
  段书记话音一落,下头大队长们不禁哗然。
  四百头猪啊,那是什么概念,比现在的县养猪场的猪都多!
  那得是啥规模!
  众人忍不住议论,追问——
  “书记,咱们公社能养起吗?”
  “书记,咋养啊?”
  “书记……”
  二十个人,这一句那一句,这屋子就仿佛有上百只鸭子。
  程干事出声叫大伙儿安静:“先听段书记说完。”
  一众大队长纷纷停下,灼热地望着前排的段书记。
  “养猪这个事情,对咱们整个公社的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会给更多的农村闲散人员提供劳动岗位,会给社员们创收,会带动公社的经济……是必须要做,也必须要做好的。”
  “本着公开透明的原则,公社也不瞒着大家,公社向信用社贷了一笔款,用于养猪,已经在走流程,到账后就会投入使用。”
  段书记说出金额,各个大队又是一阵吸气。
  照比当初集体买农机,当然是少很多,可是那些钱是他们自个儿的,现在贷的款,是公社欠的。
  这么一大笔欠钱吊在头上,众人心理压力巨大,满脑子都是“还不上咋整”。
  赵新山只刚听到的时候惊讶了一下,后面就淡定了。
  实在是虱子多了不怕痒,债多了不愁人,赵村儿大队欠着欠着,都习惯了。
  而且这钱整着听挺多,分摊到各个大队头上,其实也没多少,反正比赵村儿大队欠的钱差远了。
  段书记让赵柯对众人解释,她说的也是这样,“养猪的收益不需要我多说,哪怕不是卖给肉联厂,也是一大笔收入,而这个合同到手,只要我们养出猪,收益是肯定的。既然只要敢干,就能为集体创造收益,不干,红利就要白送给别人,双山公社就会错失先机,损失的不止是当下的一笔钱,还影响未来争取权益。”
  “公社知道你们担心风险,可农民靠天吃饭,一样有风险,风险还几乎没办法预估,但养猪不一样,我们尽心养,收益可观,风险可控,就算有一些意外情况,难道还比天气更多变吗?”
  种地根本没办法旱涝保收,增收的事儿,没什么需要多劝的,而且贷款也已经贷了,公社养猪这个集体事业势在必行。
  背靠公社,赵柯没像当初劝赵村儿大队的社员们那样,极尽口舌,简单解释之后,就继续往下说。
  “为了节省成本,节省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这笔钱,公社打算将各个大队分成几个区块,几个临近大队一起建一个小型养猪场,至于哪几个大队合建,养猪场具体落在哪个大队,规模多大……这些细节接下来慢慢讨论。”
  公社的合作社已经经过先期的磨合,有了初步的信任基础,利益绑在了一起,养猪也是对各个大队都有益的事,大伙儿知道公社的态度,接下来当然要努力为自个儿大队争取。
  就像先前段书记说的,养猪还提供着工作呢,饲养员辛苦是辛苦,那也能当个铁饭碗。
  公社拨款,谁都想多养,别的大队多养,自个儿大队就少养,一时间争得不可开交。
  赵村儿大队坐拥一百多头猪的养猪场,条件和实力摆在那儿,不可能再去跟其他大队合一起养猪,自然不在争抢范围内,赵新山老神在在地坐在喧闹之中,很有一种岿然不动的大将风范。
  这个情况,公社前几天开会,有所预料,赵柯及时说明:“按照合建养猪场的几个大队的人口比例分配,公平公正。”
  程干事又在一众大队长要争合建大队数量之前,展开了双山公社的地图,各个大队的远近一目了然。
  为了避免争吵,公社早就有初步的划分,且相当严谨,精算到平均距离,排除赵村儿大队的养猪场,最后划分出四个区块儿分三百五十头猪。
  赵村儿大队一百头猪,其他大队三百五十头猪,五十头除了保证损耗,还包括种猪。
  公社的划分标准很详细很清晰,各个大队听完,研究一会儿,确实提不出异议。
  至于养猪场落在哪个大队——
  赵柯道:“肯定是要方便运输,优先选择离公社主干道更近的大队,饲养员的选择上,公平起见,同样是按照大队人口比例,具体人员由各个大队自行选择。”
  这个分配,也很合理,公社也尽可能公平了,但养猪场落在哪个大队,那个大队肯定是要占一些便宜,村子靠近主干道的几个大队长脸上喜色显露的明明白白。
  段书记、吴主任、赵柯三人面对着众人坐,将他们的反应全都看在眼里。
  这不是赵村儿大队,有些话,赵柯说不方便,段书记和吴主任却没有顾忌。
  段书记很严肃道:“我代表公社丑话说在前头,这是咱们公社的集体事业,每一头猪都是集体的重要财产,事关公社的每一个社员未来能不能吃饱饭穿暖衣住好房,谁也不能因小失大,私底下搞什么手脚,必须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每一分钱都记录透明,公社会随时查账,接受举报,如果没养好猪,或者因为个别不稳定因素给集体造成损失,砸了集体的饭碗,就是全体公社社员的敌人!”
  一众大队长立时也郑重起来,保证尽心尽力,财务透明。
  段书记说完重话,神情缓和了几分,语重心长道:“集体好,个人就会好,公社是为人民服务,你们作为大队长,也是人民公仆,要强化责任意识,要严格履职尽责。”
  之后还有一些细节,比如建养猪场,养猪前要做的准备,养猪方面的问题……也花了很多时间讨论。
  众人说话说多了嘴干,就得喝水润喉,尤其是段书记、吴主任、赵柯、赵萍萍他们四个,需要耐心解答太多问题,三十分钟休息一次,不止照顾了孕妇赵萍萍,也给其他人一个缓和的时间。
  公社大会结束后,所有大队长都信心十足地离开公社,准备回去撸袖子大干一场。
  省城来的农业专家这段时间在各个大队考察,因为某些蠢蠢欲动的心思,一行人考察得很仔细,也没有嫌弃乡下环境差,急着回去。
  现下他们得知双山公社跟省城肉联厂签了合同,准备再建四个养猪场,心思更活泛了。
  双山公社是真的不死板,能折腾,也会付诸行动,让他们忍不住更加期待他们描绘的远景。
  于是一行人返回到公社,将他们得出的本地土壤环境分别适合种什么作物的初步分析提交给双山公社,表明土壤成分的化验得回省城才能做之后,试探地询问:“我们通过这段儿时间在双山公社的考察,对双山公社生态循环的想法很有兴趣,不知道公社方面愿不愿意和我们学院就这个课题进行合作?”
  早就等着,段书记热情道:“我们公社当然热烈欢迎专家同志们加入进来。”
  然后,段书记无比期待的问:“课题研究,应该能申请到一定的资金吧?”
  专家们:“能……吧。”


第181章 (捉虫)
  “嘭、嘭、嘭——”
  赵柯在公社的办公室门被敲响。
  “赵主任; 你快出来看!”
  片刻后,门打开,赵柯边围围巾边走出来,问:“看什么?”
  公社保安队的男同志脸上满是惊喜; 着急地直摆手; “快出去看; 你看到就知道了; 我还得去通知段书记他们。”
  赵柯听到了油门儿声和机械声,不由迈开脚步。
  这时候; 她身边蹿出一个风风火火的灵巧圆润的身影。
  赵柯无奈地扶住人; “萍姐; 你大着肚子; 别走那么快。”
  虽然见多了灵活的孕妇,但人还没走出去,肚子已经挺在前头,外人看着着实吓人。
  赵萍萍不在乎; “没事儿; 快去看看是啥家伙。”
  赵柯挂着合作社副社长的的名头,就算不坐班儿,当得也是实差,公社大会开完,活儿还没完事儿。
  公社为了更好的服务各个养猪场,避免以后几个养猪场有什么事儿; 没人直接负责; 要再在公社成立个养殖站; 由站长对合作社负责。
  而这个站长; 毫无意外; 就是赵萍萍。
  所以她们俩仍然住在赵村儿大队的宿舍。
  农机站成立,公社划了块儿地,简单盖了个棚子,推推平,圈起来,就算是临时建站了。
  公社也给养殖站在食品站和粮站旁边儿划了块儿地,不过养殖站还没什么家伙事儿,也没有其他任,赵萍萍暂时就跟赵柯在合作社的那间办公室里忙活。
  俩人一齐往出走,身后,其他办公室的门也都陆陆续续地打开,探出人来。
  大院外——
  “那是……收割机吗?”
  赵萍萍倒抽气,攥紧赵柯的手臂。
  赵柯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渐渐行近的大家伙,心脏怦怦跳,喃喃:“这是自走式联合收割机……”
  一下子入眼帘的是巨大的收割台,台上根根耙禾器仿佛巨鲨利齿,能够绞碎一切。
  传输带连接脱粒机,长长的卸粮筒支出来,昭示着存在感。
  驾驶位非密封,只有一个顶棚,能够直接看见驾驶员,但赵柯和随后出来的段书记等人,目光全都在收割机巨大的迷人身影上,视线描摹着它的每一个部件。
  双山公社集体购买农机之前,他们都仔细研究过农机。
  国内自主研发生产的新式收割机价格高昂,公社想买自走式联合收割机,得少买一半儿的拖拉机才行,综合评估,忍痛割爱,最终放弃了自走式的收割机,而是退而求其次,买了一台牵引收割机。
  但越是没有得到,越是惦记,尤其开垦出来的土地多,光靠人力难以完成耕种收割,更加需要机械化,赵柯都听到段书记、吴主任说过两次自走式收割机,可见他们平时也没少念叨。
  梦中情机猛地出现在眼前,赵柯一行人都有些拔不出眼。
  收割机缓缓停下,傅杭和林海洋刚踩着梯子跳下,赵柯便目光炽热地迎上去。
  傅杭心不受控制地剧烈地一跳,身体僵硬。
  她……
  下一秒,赵柯从他身边越过,两只手黏在收割机的机身上,像抚摸恋人的身体一样抚摸着它,甚至透着一丝丝痴迷。
  她看人都没这么深情过。
  现在看一个没血没肉的铁疙瘩,竟然满眼的喜爱。
  傅杭:“……”
  心跳平静了。
  赵主任不愧是赵主任,不同凡响。
  傅杭干脆贴心地让到一边儿,含笑看她摸上摸下,又踩着梯子往驾驶位爬。
  段书记、吴主任等人也都凑上来,顾不上公社干部的威严和稳重,有的抻脖子往脱粒机里瞧,有的小心翼翼地伸手摸耙齿。
  赵萍萍挺着肚子不方便,就站在卸粮筒下边儿伸手比量。
  林海洋和傅杭站到一起,“咱俩这是被人遗忘了吗?”
  傅杭微微仰头,视线不离赵柯,随口回答:“送惊喜为的不就是这一幕吗?”
  林海洋哈哈笑,“那咱们还真是送到心坎儿上了。”
  可不是送到心坎儿上了。
  赵柯手握在收割机的方向盘上,顶棚的阴影遮在脸上,左右打量,感受着坐在收割机上的滋味儿,笑得嘴都合不拢了。
  这新收割机,就她在大队那点儿工资,干一百年都买不起。
  早就知道傅知青条件好,没想到这么有钱……
  赵柯还跟赵芸芸开过玩笑,可以替他们赵村儿大队出去联姻,要不是她不爱走捷径,卖身给傅知青是一点儿也不忍辱负重。
  有眼力见儿的下属得让出地方给领导也感受感受。
  赵柯临爬下去之前,又摸了摸方向盘,太稀罕人了。
  “傅知青,这收割机是你们买下来的?”
  赵柯走到傅杭和林海洋面前。
  傅杭摇头,“不算是,我没有那么多钱。”
  赵柯意外,那是怎么弄回来的?这可是新的收割机。
  林海洋怕傅杭不好意思在赵主任面前邀功,接过话,帮他说:“傅杭去培训,上手快,后来就开始深入研究,每天天刚亮就起来,一直研究到深夜,晚上就睡五个小时,后来还真让他研究出东西了,赵主任,你是不知道,拖拉机厂那个热情劲儿,换着人来游说他留厂做研究员,给他高薪,傅杭都没答应,卖了两千块钱,托拖拉机厂的关系,跟收割机厂谈了分期付钱买这个收割机。”
  傅杭云淡风轻地解释:“没他说得那么夸张,只是那点东西恰好贴合拖拉机厂后面的发展方向。”
  赵柯:“……”
  哪那么恰好。
  以前听说脑瓜足够聪明的人,能够通过计算和整合各方面的信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