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七十年代妇女主任-第2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来来……”
  赵柯掀开牛会计的茶缸盖儿,滚烫的热水浇下去,“来一茶缸热水,暖心暖肺。”
  “芸芸姐,我给你也整一缸儿!”
  “三嫂,跟我客气啥啊,现在你们是功臣,添水吱声儿,不用你们动!”
  赵柯放下水壶,又添柴,“冻手了吧,我再加点儿火,火旺人旺!”
  赵芸芸第二个数没数出来,脾气也没了。
  赵柯惹毛她很容易,顺毛也很轻松。
  赵柯美滋滋地说:“忙点儿好,忙点儿说明咱们日子红火,等猪一卖,今年咱们大队身上的担子就能轻很多,一想,全是好事儿。”
  她这情绪饱满,本来愁眉不展的三个人一下子好像也跟着热起来,再看手里的账,都没那么烦躁了。
  这都是他们大队一年的战果,需要他们整理出来,对全大队的社员们汇报,到时候大家伙儿都跟着高兴。
  “下雪了!”
  村子的各个角落,忙碌的人们纷纷抬起头,看向天空,有的伸出手,去接纯白无瑕的雪花。
  学校温暖的教室里,孩子们也嬉笑着挤在窗户边儿,哈气吹在玻璃上,结成一团白雾。
  有孩子伸手,在白雾上画出各种形状,雪花、星星、笑脸……
  今年,学生们的手都没冻成红萝卜。
  顾校长和其他老师们站在窗边,道了一句:“瑞雪兆丰年。”
  ·
  十一月末,整个公社的秋收都结束,赵村儿大队的所有社员一齐上手,抓猪出栏。
  赵新山说要留下两头猪,大队宰。
  社员们对大队的债务状况也都有些了解,有人建议:“大队长,要不都卖了吧,还能多点儿钱。”
  不少社员附和。
  赵新山道:“大队有数,不差这两头猪,忙活一年,都吃点儿好的,娃娃们也馋呢。”
  何止是娃娃们馋,大人也馋肉。
  大队长说“不差”,大伙儿就没烦恼了,乐呵呵地抓猪。
  牛会计算完账,还完债,明年买种种地养猪盖房子,手头还是紧,也问过今年要不要别留猪宰了。
  赵柯说啥。
  钱又挣不完,努力和辛苦之后得到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可以充分给予。
  幸福,满足……
  赵新山抽口烟,心头满足,可不是吗。
  四轮拖拉机来回三趟,拉着膘肥体壮的二十多头猪去卖。
  赵新山揣着公账,牛会计抱着装账本的挎包,还有赵柯,一起到公社卖猪。
  斤猪斤粮,每一斤猪肉都是实实在在进到赵村儿大队口袋的钱。
  那边儿撑猪,赵新山盯秤,这边儿牛会计一丝不苟地记账算钱,赵柯在旁边儿当书童,指哪儿打哪儿。
  食品站的称重员向他们道喜:“今年你们大队的兜最鼓了。”
  赵新山神清气爽,实在道:“也不剩啥。”
  称重员当他们谦虚。
  卖完猪,仨人拿着到手的还热乎的五千块钱,回赵村儿大队的宿舍继续理账。
  他们欠养猪场的猪崽钱,数出来跟欠条放一堆儿。
  欠玻璃厂的钱,数出来再放一堆儿。
  欠别的厂的钱,也都数出来,一堆儿一堆儿的放好。
  光卖猪的钱还不太够,又添了点儿卖粮的钱。
  全都分好,三个人跟保镖一样,护送钱到邮局。
  牛会计办理汇款,赵柯打电话通知,每汇出一笔,赵新山就盖个戳,抹掉一笔欠账。
  等到全都汇出去,赵新山最后一个戳敲下去,虽然确实没剩啥了,但三个人瞬间浑身轻松。
  “我请大伙儿吃饭店,走走走。”
  赵新山豪气地挥手。
  赵柯和牛会计对视一眼,欢欢喜喜地跟上。
  大家一起吃完饭,三人又去供销社买了点儿东西,方才赶在天黑前返回大队。
  十二月一日,赵村儿大队今年的分红大会在村外大库召开。
  这一次赵新山开头讲完话,汇报今年一年工作的人,并不全是队委会。
  有牛会计,有三个组的组长,有监督员代表赵四爷,有养猪代表程莲花(朱大娘),有知青代表傅杭,有顾校长,还有学生代表牛小强……
  牛会计的一个一个数据汇报出来,今年赵村儿大队的压力很大,但社员们和大队干部们一起抗住了压力,破除万难,为大队积累了新的集体财产,并且为明年的发展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个组长将每个组的劳动情况都如实报出,展望明年,保证不断进步,保证不掉队,保证为集体的发展继续努力。
  赵四爷说大队内部矛盾减少,有劲儿一处使,团结互助,氛围融洽。
  朱大娘骄傲地说全体饲养员养得猪又结实又肥,保护好了重要集体财产。
  傅杭总结汇报了知青们这一年的工作和学习状况——
  林海洋为砖窑和农机站的建立作出了突出贡献;
  刘兴学和邓海信帮助双山公社各个大队科学合理建渠,带动各个大队的知青们团结进步;
  庄兰和苏丽梅勤勤恳恳地帮助赵村儿大队社员们扫盲,进展显著……
  顾校长汇报了教学成果,适龄学生全部入学,八个毕业学生全部升中学,各个年级的学生们都有所进步。
  牛小强昂首挺胸落落大方地汇报他们的学习成绩。
  ……
  每当有人进行汇报时,社员们便目不转睛、喜笑颜开的望过去,汇报完毕,热烈地大力鼓掌。
  按照去年分红大会的承诺,积极分子,表现优秀的社员,还有特殊贡献的社员,都要给予表扬和奖励。
  起到先进带头作用的三个组长,种地能手的几个社员,养猪能手莫莉、金丽、孙秀(常山嫂子),监督积极分子赵二奶和魏老太,所有知青,以及牛小强和莫浩。
  赵柯每念到一个社员名字,就有一个人骄傲地站起来,沐浴在其他社员羡慕的目光中,昂首阔步走到台上。
  赵二奶和魏老太尤其得意,简直要把“优秀”和“标兵”几个字儿写在脸上。
  其他人做了什么,大伙儿都很了解,唯独不太明白牛小强和莫浩俩孩子为啥被表扬。
  连两个孩子自己都摸不着头脑。
  赵柯笑着说明:“大队今年挖蓄水池,参考了牛小强和莫浩的设想,为此,大队特地给他们奖励,鼓励孩子们向两人学习,努力读书,积极思考。”
  大伙儿明白了。
  牛小强和莫浩踏实下来,扬着小脑袋骄傲地走上去。
  赵柯、赵新山一起掀开旁边儿桌上的红布,露出里面的奖品——画着红艳艳牡丹花和囍字的搪瓷缸子,好用、瓷实、不坏……优点多多。
  俩人一一发给大伙儿。
  傅杭接过赵柯递过来的奖励,含笑道谢:“谢谢赵主任。”
  赵柯学着赵新山,一本正经地拍拍他的手臂,鼓励:“继续努力,积极进步。”
  搪瓷缸子全都发完,赵新山和赵柯牛会计走到众人中间。
  赵芸芸拿着傅杭的相机,站在台下指挥他们,“站好了站好了,拍照!”
  所有人都将搪瓷缸子荣耀无比地举在胸前,龇牙笑。
  这么傻的动作,傅杭也做了。
  当他们都以此刻为荣,多傻的动作,多傻的表情,都不傻。
  许多年后再回忆起来,依然会为这一刻骄傲内心激荡。
  “咔嚓……”
  时间定格,留下美好的回忆。
  拍照结束后,众人板正的姿势解除。
  赵柯高声道:“还有个奖励,要表扬全体社员。”
  众人惊讶,追问:“啥啊?”
  赵芸芸脖子上挂着相机,和牛会计一起拎起奖励桌上的布袋子,敞开袋子。
  赵柯抓出一把糖,“喜糖!大家都有,管够!这一年辛苦了!明年继续努力!”
  最后一句话说完,赵柯将手里的糖使劲儿扬出去。
  糖块儿像天女散花一样儿散落开,社员们热热闹闹地抢起他们自个儿的喜气。
  大队在用行动告诉社员们——
  读书是有用的。
  他们每一滴汗水,大队都看得见,集体都会记得。
  他们的每一点辛苦,都会获得回报。
  社员们都拿到了糖,吆喝:
  “大队干部们有啥奖励?”
  “赵主任呢?”
  “赵主任没有奖励吗?”
  赵柯和赵新山、牛会计几人相视一笑。
  他们当然有奖励,这片土地的欣欣向荣就是他们的奖励。
  明年继续努力。


第183章 (捉虫)
  “赵柯——赵柯——”
  余秀兰穿着新做的红棉袄; 棉袄外头套着个旧围裙,胳膊上也套两个袖套,站在自家院里,扯开嗓子喊人:“我让你扫灰; 扫哪儿去了!”
  刘三妮儿端着簸箕; 从仓房走出来; 没好气地数落她:“喊啥啊; 小柯去老六家了,说一会儿就回来。”
  赵萍萍生了个闺女; 地冷寒天的; 出了月子; 她爹妈丈夫怕冻着她; 也不让她出门。
  有点儿啥事儿,都是马盛或者赵小草来找赵柯过去。
  “灰得先扫,不扫屋子咋收拾。”余秀兰又急火火地朝厨房喊,“余岁!余欢!先别忙厨房的活儿了; 拿笤帚先扫棚上的灰!”
  余岁和余欢一起从厨房出来。
  余秀兰随手捡起门口的烧火棍; 塞到余岁手里,支使:“绑笤帚上,快去!”
  她说完,自个儿又钻进厨房。
  刘三妮儿边筛米边道:“仓房里有麻绳。”
  余欢小跑着进仓房,片刻后抓着一根麻绳跑出来,姐妹俩一起把笤帚和烧火棍缠在一起。
  往年她们在家属院儿; 也要干这干那; 可心情就是跟在赵村儿大队不一样; 所以; 寒假之后; 奶奶提出要带他们回部队,她们都不想回去。
  刘三妮儿左右张望,“余岳又跑哪去了?你们大姐对象一家子今天过来,不是让他在家老实待着吗?”
  余欢抬头,脆生生地告状:“他偷偷跑出去了,肯定在河上滑冰。”
  刘三妮儿低骂了一句啥话,专心挑米。
  这时,赵柯回来,接过笤帚,随口道:“萍姐的闺女,现在长得发面儿馒头似的,可喜人了,六叔六婶儿他俩那么怕没儿子,都喜欢的不行,更别说姐夫了,生怕人给他闺女偷走。”
  余秀兰出来,听到这话,念叨一句:“也是奇了怪了,这一茬媳妇儿生的都是闺女。”
  刘三妮儿喜庆道:“你知道啥,这是乐意投到咱们赵村儿大队,有福之家才生有福之女。”
  余秀兰嘟囔:“啥时候有这说头了。”
  刘三妮儿道:“我说有就有。”
  余秀兰从鸡窝里抓出只老母鸡,支开余岁余欢姐妹俩,“杀鸡了,你俩别在这儿瞅。”
  姐妹俩对视,余欢一脸害怕地拽着姐姐跑进屋里。
  刘三妮儿杀鸡更利索,揪着鸡脑袋,薅了薅鸡脖子上的毛,菜刀往鸡脖子上一抹,血就顺着刀口流到余秀兰端着的盆里。
  血放差不多,鸡还没死透,扔到雪地里,还扑腾了几下。
  赵柯吃肉吃得香,看不了这画面,逃进屋,举起笤帚扫灰。
  扫灰,扫晦。
  除夕扫灰,扫去一年的晦气,新的一年才能有全新的开始。
  本来还要贴春联,但今年整个双山公社都没人买红纸写春联,北方的习俗,有丧事,三年不贴红春联。
  赵柯认认真真地扫过屋子的每一处,然后招呼余岁余欢姐妹俩打扫卫生。
  中午,赵柯换上新衣服,裹上军大衣,戴着毛帽子,在院子里喊人:“傅知青!你不是要一起去公社吗?快出来!”
  厨房里,刘三妮儿无奈,“谁家姑娘喊男同志这大嗓门儿。”
  余秀兰对此已经无欲无念,“他老赵家的姑娘。”
  余岁和余欢偷笑。
  外头,傅杭应赵柯一声,随后一身挺括的大衣走出来,灰色的羊毛围巾围过脖子一半垂在胸前,一半儿垂在身后。
  赵柯看见,嫌弃地“啧”了一声,“你这要风度不要温度啊。”
  她进屋又多找出一个大棉袄,塞给他,“赶紧裹上吧,不然吹一路冷风,人给你冻没。”
  傅杭自然地接过来,穿上,问:“要不我开?”
  赵柯抬起厚重的胳膊,手一摆,“没事儿,我带你。”
  傅杭便笑道:“那谢谢赵主任了。”
  天冷上冻,水箱里的水都放净了,启车得现加热水。
  俩人忙活一阵儿,才启着车。
  赵柯上驾驶位坐好,“上来吧。”
  傅杭让她等一会儿,离开几分钟,裹着大衣返回来,从怀里拿出个包着毛巾的热水袋,“你放衣服里,暖和。”
  “你呢?”
  傅杭淡定地说:“我血气方刚,火力旺。”
  “……”
  他好像在对她开奇怪的屏。
  赵柯忍不住给他竖起大拇指,傅知青,真男人。
  傅杭跨上拖拉机,热水袋直接放到她怀里。
  赵柯没拒绝,解开大衣扣子,塞进去。
  盯着姑娘的衣服不礼貌,傅杭看到她用了,便含笑望向别处。
  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