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社做好大后方工作,长远考量,规划合理,并且随着客观发展规律及时调整。
赵柯要用这一年,做出未来几年的细致规划,要为经济复苏创造扎实的基础和条件。
而对于农村来说,就是一场盛大的四季轮转,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不变,又一直在变。
今年,赵柯主持春耕。
专家们帮忙考察,双山公社早早就划了几块儿沿河的耕地改水田,一能动土,立马就动起来。
傅杭在农机站监督维修,余家两个舅舅已经可以带人自主打造水车,从赵柯有旱田改水田的意图之后,就带着人紧罗密布地造新水车。
稻种是新品种,由专家们帮助,提前在赵村儿大队的大库里进行培育。
准备工作步步渐妥,春耕即将开始,又要到了赵村儿大队今年的选举大会。
这么多年赵村儿大队队委会的变动,都没有这几年多。
赵柯调任到公社,赵村儿大队的妇女主任工作,又有了悬念。
按理说,母女两个不能争,但是李荷花陪跑这么多年,琢磨着这次万一、没准儿、可能真轮到她了呢,所以根本不管闺女死活,相当积极地参与。
赵芸芸本来压力就大,看到亲妈同志这个对手每天在眼前亢奋地准备,还拉着大嫂曲茜茜帮忙,她压力剧增。
赵芸芸紧张地吃不消睡不好,这对她来说可是相当大的问题,正式选举前两天,跟车跑到公社找赵柯。
“我终于见识到她多不想我和陈三儿在一起了。”
赵柯坐在办公桌后,看着她说道:“也许是你将自己想得太重要了,难道不兴大伯母也有自己的事业追求吗?”
赵芸芸叉腰,“你到底哪边儿的?”
“公理一边儿。”
赵芸芸:“……”
不过赵柯受到她提醒,忽然想到,在相对闭塞的村子里,大队长几乎是一手遮天,任人唯亲,很不利于管理。
赵柯不是卸磨杀驴,单纯为了公社的发展考虑,大队的干部不能一家独大,必须避亲。
但是怎么避……也不好一下子一刀切,得循序渐进。
赵柯若有所思地看着赵芸芸。
赵芸芸不自觉地打了个激灵,“你这么看我干啥?”
赵柯笑道:“你知道作为干部,要具备的一个重要品质是什么吗?”
“什么?”
“先公后私,一切以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优先。”赵柯很严肃地看着她,“你有这个意识了吗?赵芸芸,这绝对不是为了你们冲破爱情枷锁的一个考验,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大队干部,也不能背叛国家,损害集体利益,要积极工作,奋斗终身,随时为国家和人民牺牲。”
“你真的做好准备了吗?”
赵芸芸瞬间忘记了刚才的异样感觉,不由自主地坐直坐正。
她有时候觉得赵柯以前那么懒散,现在像是当干部当傻了,又正经又没趣,可哪怕是身不由己地坐上妇女主任的位置时,她打算干完三个月就跑,也没有随随便便地对待这份工作。
赵芸芸也不由自主地严肃起来。
她真的……准备好了吗?
赵芸芸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回家之后也在想,人都有点儿恍惚,看到亲妈,还问她:“妈,你想当妇女主任,你做好准备了吗?一切以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优先,积极工作,奋斗终身,随时为国家和人民牺牲。”
赵新山听到这话,诧异地看向闺女,像是第一次认识她一样。
李荷花也是,等回过神来才失笑道:“你这孩子,咋这么夸张?”
赵芸芸的圆脸绷起来,“我不是孩子了。”
“好好好,大姑娘了。”
李荷花笑说,很有些敷衍。
赵芸芸不满意,“妈,你态度不认真,这不是玩笑,就算选票涉及到我和陈三儿的婚事,但我现在不是在以女儿的身份跟你对话,我们现在是竞选对手。”
李荷花收敛起笑容,惊讶地和赵新山对视。
这是他们闺女?!
她代妇女主任这半年左右,真的成长了很多,而他们总是忘记她的成长,还以老眼光去看她。
事后,夫妻俩躺在炕上。
赵新山道:“不管这次芸芸能不能选上,她和陈三儿的事儿,别挡了。”
李荷花没反驳。
陈三儿确实踏踏实实地干,今年春耕都成农机站骨干了,其实也没什么好挡着的,只是不放心赵芸芸。
但现在,李荷花有些惆怅,“孩子长大了……”
不过转过天,李荷花就感动全无。
公社下发的新规定,直系亲属不能在竞选中同时成为大队同一职位候选人。
李荷花立即看向刚从公社回来的赵芸芸,咬牙切齿,“好啊,你学会走偏门了。”
这咋不算成长呢?
赵芸芸气虚,“你别冤枉我,我就算走偏门,赵柯是那种人吗?她六亲不认的。”
李荷花的怀疑淡了不少,“那这个节骨眼儿,跟你也有关系。”
赵芸芸不敢吭声。
她其实没她说得那么理直气壮,万一呢?赵柯这是多信任她,竟然、竟然为了她愿意改变规定,得罪她妈?
压力好大……
而这个消息在赵村儿大队传开,大伙儿也都在猜测,这个规定是不是因为赵芸芸。
那如果直系亲属不能同时竞选,母女俩谁会退出呢?退出一个之后,谁补上这个候选人位置呢?
全大队忙碌之余,都在议论。
有人问母女俩,俩人谁都不说。
还有人问到前前妇女主任余秀兰跟前:“你选妇女主任不?”
余秀兰现在找到了事业的第二春——在教师岗位上发光发热,当然无心妇女主任。
村里又有人去问刘三妮儿。
刘三妮儿背着手,笑呵呵道:“我都这么大岁数了,还掺和什么啊,既然担子早晚要交到年轻人手里,现在把着不放干啥,不如多给年轻人些锻炼机会。”
她这话,看似是说自己,可细品,好像又在指别的。
赵村儿大队干部选举当天,社员们翘首以盼,最关心最好奇的事儿,就是妇女主任的候选人。
赵新山今年的演讲稿也不是去年那份了,又重新润色,结合了当前赵村儿大队的现状和未来一年的发展情况。
一个重磅消息,打断了大伙看热闹的心情。
赵新山说:“今年,将在赵村儿大队继续建新的卫生所和一小部分社员们的新房,按照紧急必须的原则,大家都能盖,都不用往前抢,根据实际情况报名排队。”
这是息息相关、惦念许久的大事儿,赵村儿大队的社员们哪还管妇女主任候选人,纷纷追问起盖砖房的事儿。
赵新山摆摆手,“具体内容,等春耕结束后发布。”
众人心痒难耐,可他就是不说,毫无办法。
还有社员在下头嘟囔:“那还不如等春耕结束再通知,省得大伙儿躁。”
也有人道:“那这不是能提前高兴些日子吗?”
可不是高兴吗?
所有人脸上都挂着笑,琢磨起来,自家能不能赶上第一批。
等到赵芸芸作为候选人站在台前,众人才意识到:哦,原来退出的是李荷花。
选举的风头完全被抢走。
赵芸芸这半年代理妇女主任,完全是集火型的,大家最后火气都到她身上去了,顺带还牵连了陈三儿。
有时候连赵新山都要被社员们质问,他咋养出这么个招人烦的闺女。
但烦归烦,赵芸芸确实也解决问题了。
现在李荷花退出了,三个候选人,大伙一琢磨,好像还是赵芸芸更适合。
小纸条发下来,社员们头一遭选举选得是不情不愿。
唱票的时候,社员们瞅着赵芸芸越来越高的票数,心里都是一沉。
以后要是有一个烦人精妇女主任,他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
而特地赶回来的陈三儿,看着激动的新妇女主任赵芸芸,眼神骄傲。
赵柯知道结果后,微微一笑。
她并不意外,事实上,母女俩究竟是谁去选,她都接受。
赵柯作为新的书记,当然希望有越来越多年轻的血液补充基层干部群体,但她也不会否认老一辈的付出,是因为有他们,才有如今的一切。
新老交替,不是他们年纪长了,没有能力,被淘汰了。
而是希望他们看见,年轻的一代是值得托付的,未来是充满希望的,希望他们能够在身体健康的时候去安享他们手中创造出的世界。
赵村儿大队的选举后,1977年的春耕再一次轰轰烈烈地展开。
双山公社全体准备充分,完成了今年名为“春耕”的第一场胜仗。
之后,双山公社发布未来几年阶段性的一系列措施,其中一项,是合村并队。
分为两个部分。
一,将整个双山公社分为四个大单位,以养猪场所在的村为中心,集中发展基础设置,其中包括小学、卫生所、供销社、公共交通、供电供水等等。
二,将人口少的三个大队合并到其他大队中。
同时,赵新山公布了赵村儿大队今年建房的具体计划,卫生所是重中之重,但原本计划的第一批社员建房名单缩简成五户,带头跟周遭大队重新选址,另建三座砖窑,供给全公社发展基础建设。
入夏,双山公社顺利交猪后,新的长期合同签订后,又宣布建立双山饲料厂,经由翟老师等专家们的关系,请来一位饲料调配的专家坐镇,赵瑞也回到双山公社,跟着那位专家学习。
1977年10月12日,一个极度爆炸性的新闻,席卷全国——恢复高考。
从开年就紧盯着实事新闻的赵柯,拿着报纸,看向阳光明媚的窗外。
这一天,终于来了。
作者有话说:
这回是真的要收尾了,写得有点儿慢,有时候不能日更,谢谢包容。
第218章
高考恢复了!
平地一声雷。
光消息就能牵动无数人; 将来也会改变无数人的命运。
报纸一扫而空,到处都是情绪激动的青年们,所有人喜极而泣,奔走相告。
高中学校……
校长跑进一间特殊的教室; 振奋地宣布了特殊的消息。
教室里先是鸦雀无声; 随后; 声音几乎掀翻了房顶。
这间教室; 有几十个学生,全都是学校曾经的毕业生。
八月份首都开科教座谈会; 会议中讨论科教、人才问题; 赵柯听到风声; 就跟高中校长私底下商议; 低调召回了前几届的应届毕业生回校补课。
当时毕业生们全都一头雾水,他们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已经组成了家庭,已经步入工作,有的在轴承厂; 有的是基层干事; 有的在务农……出于对公社和学校的信任,悄悄回到了学校,提前两个月进行补习。
他们离校还不久,对知识还没有遗忘彻底,到目前为止,补习的进度还算不错。
这两个月; 毕业生们不敢乱说; 可互相之间其实早有乱七八糟的猜测; 隐隐有着情绪翻腾; 可真正听到了这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仍然无法保持平静。
高考啊!那可是高考!
酸菜厂……
这个雷一落下来,没人平静的了,议论声轰然而起。
胡和志拿白菜的手发抖,心脏几乎要冲破胸膛。
高考恢复了!
他能回城了!
农技站——
“傅杭!你听见了吗!”
林海洋激动地抓住傅杭的手臂。
傅杭郑重地一点头,是的,要恢复高考了。
林海洋心情平复不下来,完全没心思干活。
今年的秋收将至,这一年的成果不止对公社重要,也是对赵柯工作的检验,魂不守舍可能会出现差错。
傅杭便道:“你走吧,我在这里。”
林海洋确实待不住,也没强留,见傅杭还能稳坐,不禁感叹:“你可真稳得住。”
傅杭摇头,他早就有心理准备,而且……相比于激动,他更早地,体会到了离愁别绪。
“那我走了!”
林海洋迫不及待地跑出去跟其他知青交流分享心情。
公社书记办公室……
门开着,里面正在进行公社紧急会议,赵柯沉稳的声音传出来。
“向各个单位下达通知,尽快进行统一协调,柔和地安抚大家的情绪,国家要选拔人才,我们就要保证人才的平稳输送,同时,务必不要影响生产,绝对不能耽误秋收,也要降低有可能发生的矛盾……”
“公社的任务艰巨,我们身上的担子很重,越是巨大的震动,越要平稳地渡过……”
“明白。”
所有干部干事们回话的声音都很慎重。
傍晚,公社赵村儿大队的宿舍……
昏黄的灯光下,林海洋、刘兴学、邓海信和胡和志几个男知青聚在一起。
林海洋在写信。
他自从跟女同学恢复联系,一直在断断续续地通信。
他们之间有些不可言说地暧昧,因为城市和乡村的距离,林海洋始终无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