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家夫妻都瞅向赵棉。
李大胜妈十分挑剔,也没法儿挑她不好看,笑呵呵地对余秀兰夸:“余主任这姑娘咋养的?可真俊。”
李大胜目光一直跟着赵棉走,热辣的很。
赵棉脸上烧。
赵五奶直接笑起来,打趣:“大姑娘面皮薄,可快收一收。”
李大胜妈侧头瞧见儿子那没出息的样子,重重地咳了一声。
李大胜收神,只是眼神还是不自觉地往赵棉那儿瞟。
赵五奶笑得更欢,李大胜妈也附和她,哈哈笑起来。
厨房里,赵柯听到笑声,蹙眉。
气氛还挺好?
过了一会儿,厨房门被推开,赵棉走进来。
“姐?”
赵棉微微摇头,“妈让我去她屋柜里拿点儿吃的招待客人。”
赵柯神色不变地从碗架上取了个盘子,递过去。
院外,拎水的赵枫瞥见大姐手里的盘子,心虚地扭头。
堂屋,赵棉端了一盘瓜子花生放在桌中间。
没有糖块儿。
余秀兰下意识看向外头,果然赵枫在探头探脑。
臭小子一蔫不登儿,就是在使坏。
余秀兰不好当着外人教训儿子,深吸一口气。
旁边,赵建国没事儿人一样招呼客人。
这年头,瓜子花生招待人已经很不错了,李家人没觉得被慢待。
李大胜妈咔咔磕了一把壳在桌上,瞥向门外,“余主任,听你们村里人说,你家二姑娘也回来了?叫出来让我们看看呗?”
她这话一落,屋子里就是一静。
而李大胜眼睛左右扫了扫,撒么起人来。
余秀兰不爽。
看?看啥看?又不是唱戏的。
再说相对象相对象,没结婚的单身青年肯定是要避嫌的,万一出什么误会,不是闹矛盾呢吗?
这妈,不着四六的,儿子也是个不老实的。
赵五奶多了解她余秀兰,出声打圆场:“瞧你急的,大胜和小棉要是看上眼,以后有的是机会走亲戚,今儿就算了。”
媒人发话,李会计朝着他媳妇儿敲哒一下烟杆,“五婶儿说的对,你急个啥。”
李大胜妈听当家男人的话,赶紧找补:“我最疼女儿,早听说你家二姑娘出息,羡慕呢,想着以后要是做成亲家,都是一家子亲戚,就没见外。”
赵五奶做媒多年,余秀兰成日里调理村里那些老娘们小媳妇的事儿,哪看不出她那点儿小九九。
俩人对今天的相亲一淡再淡,但流程还得走走,毕竟乡里乡亲的。
赵五奶转向余秀兰,“秀兰,让小棉带大胜出去说说话。”
余秀兰招呼赵棉:“小棉,你好好招呼客人。”
赵棉也不傻,她自个儿不在意,涉及到妹妹,就很介意了。
只是她是个温柔相,别人也瞧不出来。
厨房在西屋,赵柯在那儿,赵棉就领着李大胜往房东檐下走,那搁着一条板凳,天气好她常坐在那儿干活。
然而赵柯一直听着堂屋动静呢,想着大姐怎么也不可能领李大胜往厨房来,就溜墙边儿绕到房后,从后窗翻回屋偷听。
谁承想,前窗没关,她过去关窗的时候,正好跟前窗外的俩人打了罩面。
姐妹俩对视,赵柯:“……”该说是心有灵犀还是真不巧?
无言的几秒钟,李大胜上下瞧了瞧赵柯,满眼衡量。
长得挺不错,就是个太高,不如她姐秀气可人更合他审美,不过挣工资,能加分。
李大胜展开个笑脸,故作潇洒地撩撩头发,主动开口:“这是赵二妹子吧?我叫李大胜。”
谁是你妹子?
赵柯实在无语,尤其他刚刚那眼神,下头。
赵棉也不喜欢,客气地开口:“李大哥,别打扰我妹休息了,咱们去那边吧。”
李大胜不挪脚,冲赵柯又是一笑,“既然瞧见,认识认识,回头哥请你去国营饭店吃饭。”
赵棉脸蛋上没有一丝笑意。
赵柯似笑非笑。
李大胜自信地伸手邀请:“一起坐坐?”
赵柯没回应,故意退后一步,目光先落在他的手上。
李大胜爽朗地笑:“咋还害羞啊,哈哈……”
赵柯视线顺着他的手臂,缓慢地挪到他脸上,眉头越皱越紧。
李大胜手指动了动,不尴不尬地收回,抬起来,不自然地撩头发。
他一动作,赵柯直接露出几分嫌弃,眼睛在他身上下来回扫了两下,挑剔全写在脸上,还“啧”了一声。
无声胜有声。
她明明一句话没说,李大胜却感受到羞辱,面部一点点儿充血,呼吸也变粗。
他气得好快啊……
赵柯心里吐槽,表面上缩起肩膀,双手抓着窗框,靠近大姐,怕怕地说:“姐姐,哥哥怎么突然生气了?我好怕~”
赵棉立刻挡在妹妹身前,无条件回护,“李大哥,我妹妹还小,你别跟她一个孩子计较。”
这死丫头片子是孩子?!
李大胜牙关咬的死紧,向前迈了一步,想问她是不是眼瞎。
一只结实的手臂突然横插进来,反手握着赵棉的肩膀,扒拉到身后。
“姐,咋了?”
赵枫将赵棉挡的严严实实,疑惑的目光在赵柯和李大胜之间流转。
他今年才十七岁,面容尚稚嫩,但手臂肩膀的布料下若隐若现的肌肉无一不表明,他随时能从傻狗变成凶悍的狼狗。
李大胜瞬间哑火,脸色变了两变,故作大度地说:“都是小事儿,我不计较。”
赵棉从弟弟身后绕出来,轻轻地说:“长辈们还等着,回堂屋吧。”
还是她这样温柔的姑娘合心。
李大胜眼神在她脸上不舍地流连,到底顺着台阶下了,跟着赵棉进屋。
赵枫一脸莫名其妙地看向二姐。
赵柯看着李大胜的背影,眼神冷淡,想起原书里他被打残,拍拍他壮实的上臂,“小伙子从小干活,身体就是结实。”
赵枫乐呵地抬起手臂,展示,“是吧?”
“继续努力。”
赵柯低头的一瞬,发现他裤兜露出纸包的一角,指过去,“这是什么?”
赵枫吓一跳,一蹦老远,双手捂紧兜,磕磕巴巴地说:“没、没什么。”
赵柯心情复杂,心里有鬼没啥,但他也太明显了。
第4章 转工作
赵棉和李大胜的相亲流程,在赵五奶和余秀兰的控制下,走得飞快。
李家走前,硬是掏空两个筐,留下两个地瓜,四棒苞米。
一家人围坐在桌边,赵枫稀奇地摆弄,“看起来那么满,咋弄得?”
“啪!”
余秀兰打开他的手,“别动,我一会儿得送回你五奶那。”
四个姓赵的全都看向她。
余秀兰皱眉,不满意地说:“瞅着不正派,他妈也不是个心眼儿少的,这种婆婆,指定不好相处。”
这是经验,不是空话。
余秀兰对赵棉说:“这人条件再好,也不合适,我请你五奶回绝掉。”
赵棉点头。
余秀兰瞧她神情,没啥异常,安排了一通活儿,就装上那六个玩意儿,风风火火去赵五奶家说话。
马上到春耕,生产队要忙一阵儿,自家菜园子里的活儿得赶紧干,赵建国叫走了赵枫。
赵柯跟着大姐进厨房,想帮着打下手。
但赵棉啥都不让她伸手,她只能又坐在灶坑前当烧火丫头。
火光映在脸上,赵柯看着跳动的火苗出神。
原书里,李家没有三心二意,赵棉看中李大胜的条件能帮扶弟弟,加之余秀兰没有阻止,然后就有了赵棉的结局。
现在,李大胜这个对象就这么轻易的黄了。
改变似乎没有多难。
小说只是片面的世界,真实的生活才是现实。
赵柯觉得,都不需要她做太多事儿,他们家也不会有书里的结局。
按理说是好事,她可以继续按照之前的打算,过“养老”生活,但是……
脚尖被碰了一下,赵柯的思绪一断,才发现火小了,忙添了几根柴。
火重新旺起来,赵棉手脚麻利地盛起炒好的青菜,刷锅,等锅干了,毫不心疼地放半勺油。
赵柯都能想象到余秀兰同志看见时候的表情,“姐,妈该骂你败家了。”
“妈习惯了,这不躲出去了吗。”
赵棉将亲妈存起的腊肉下锅,面不改色翻炒。
赵柯忍俊不禁。
是了,无论是上学还是上班,每次她回家,大姐都要想办法做好吃的,区别只是她上学的时候家里没多少好东西,现在富余了点儿。
午饭前,余秀兰才回来,看见桌上不止有肉菜,竟然还有白米饭,一句“败家子儿”脱口而出。
赵棉和赵柯完全不受影响,一个给赵建国和赵枫倒水洗手,一个摆碗筷盛饭。
余秀兰闭了闭眼,重重地坐下。
三个姓赵的对视一眼,皆有笑意,就赵枫一个直奔桌子,欢快地说:“又有肉!二姐你多回来几次啊。”
赵柯在他的位置放了一碗饭,“我要是常在家,就不是这个待遇了。”
赵枫着急吃饭,迅速洗完手,推着还要忙活的赵棉坐下,等所有人都动了,端起碗先扒了一大口白米饭。
赵棉做饭,肉放得不偏不倚,每个人一块。
以前她想把她那块分给赵柯,赵柯说出“你不吃我也不吃”的话,她才吃。
赵枫则是等所有人都夹完,舀一勺汤汁浇在饭上,大口大口地吃。
“我过去,你们五奶还劝我再考虑考虑,说条件比李家好的,少。”
赵建国劝解:“人不合适,条件再好也没用。”
余秀兰瞅赵棉漂亮的脸,叹气,“我也这么想的,五婶儿看劝不动我,就说明天带东西亲自跑李村儿一趟,以后有好的再给小棉介绍。”
赵棉不失落。
赵柯随意地说:“愁什么,妈你不是舍近求远吗,这有现成的好媒人看不见。”
“谁?”
赵柯指指自个儿。
“你?”
就赵枫头也不抬,剩下三人全都看向赵柯。
余秀兰起先怀疑,随即眉头舒展,欣喜地追问,“咋,你能给你姐介绍轴承厂的男青年?”
“能是能,但我有个更好的主意。”
余秀兰着急,扒拉她一下,“卖什么关子,赶紧说。”
赵柯放下筷子,一字一顿地说:“我把工作转给大姐。”
惊雷投下,鸦雀无声,连赵枫都抬起头,震惊地看着她。
赵柯继续说:“如果只介绍,大姐再好,人家也不会高看一眼,还会觉得咱们攀高枝儿,但如果大姐也是工人,根本就不用妈着急。”
话是这么说,但赵棉第一个不同意,且态度尤为坚决:“绝对不行。”
余秀兰也醒过神,反对:“咋能换你工作,咱家可不是那种偏心的人家。”
赵枫持有不同意见,“我觉得,还是有点儿偏心的。”
“吃你的饭,没你事儿。”
“哦。”赵枫撇撇嘴,低头干饭。
“我吃完了。”赵棉起身,撂下一句话, “不用多说,我不换。”
赵柯看着她的背影,踢踢赵枫的小腿。
赵枫懵,看清楚二姐的眼色,忙端起饭碗,去找大姐。
余秀兰绷着脸,“你咋突然想一出是一出。”
赵建国心平气和地问:“老二,你咋想的,说说。”
赵柯决定先说服爹妈,“妈也说了,李大胜都算是条件好的,姐这么好,你们舍得姐随便嫁个人吗?”
赵建国摇头:“舍不舍得,咱家都不可能同意牺牲你的前途换你姐的前途。”
“不是牺牲。”
他们家,大事儿必须争得余秀兰同志的同意,赵柯拖着板凳靠近她,认真跟她掰扯,“姐今年二十一了吧,耽搁不起几年,但我今年才十八,拖个三五年也不算大,只要有招工机会,我相信我既然能进一次,就能进第二次。”
余秀兰神情微微松动,但也一针见血地问:“万一没有机会呢?换了就换了,可再换不回来了。”
其实对赵柯来说,之前去工厂,是为了贴补家用,提高生活水平,自然要争取。
如果工作转给大姐,再有没有机会也无所谓,反正可以等恢复高考。
这期间,是在工厂还是跟大姐换工作去生产队小学教书,差别是工资,但相对来说,生产队小学的工作量更小更符合她“养老”的意愿。
不过赵柯不能莫名其妙说会恢复高考,只笃定地说:“一定会有,双山公社没有,别的地方也会有,前些年外头就召了不少农民进厂,只是咱们不知道罢了。”
余秀兰和赵建国对视一眼,他们确实没咋听说。
赵柯再接再厉,“姐姐如果在厂里稳定下来,以后找个好对象,咱家就多了一条人脉,再加上我认识的人,消息来源越多,机会就越多,不止我,弟弟的将来也得考虑,不是吗?”
夫妻俩再次对视,这么大的事儿,没法儿立即做决定,提出要考虑考虑。
赵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