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男主发疯后-第1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显然这个消息只有一个开悟的作用,再听之后便没有那种玄妙的力量了。
  不过她性格并不贪婪,更何况能使力量觉醒已经再好不过,姚守宁相当满足。
  再者说,有了‘辩机一族’的消息,将来她再去追寻这一族更深的秘闻便行了。
  “我听罗大哥提过。”
  姚守宁这话一说完,陆执微不可察皱了下眉头。
  他自己还没意识到这一点,就听姚守宁接着说道:
  “他说当年开国太祖身边,曾追随了四支力量,分别是儒、道、武。”
  “但有一股力量他并没有提到,只说早就已经断绝传承了。”
  世子听到这里,脸上露出几分傲然之色,觉得心中豪气云涌,似是压了罗子文这个无知小儿一头:
  “他懂什么?”
  说完,见姚守宁一怔,不等她说话,他又接着道:
  “辩机一族并没有断绝传承,只是暂时的蛰伏。”
  讲到这里,他索性将自己所知说给她听:
  “这个族群十分怪异,传承的方式也十分独特,他们这一族群,每代仅得一人,可一人之力,却已经胜过所有了。”
  他这样的话明明是将罗子文的说法全盘推翻,但听在姚守宁耳中却极为舒服,拼命的点头:
  “嗯嗯嗯。”
  少女眼睛晶亮,陆执不由将腰背挺得更直:
  “辩机一族认为,人为万物之灵,所以每代族人,都会出生于茫茫人海之中。”
  “他们生于人、长于人,最后超脱于人,自成一派,看沧海桑田,寻找下一任传承者。”
  他将自己所知道的消息,一一告知姚守宁:
  “这一族群生来受天道所喜,所以每每天赋便藏于血脉、神魂之中,早先会显露神通,后续受长辈点悟,便会自行领悟。”
  这是一种绝妙的天赋,无需修行,生来就有。
  只是天道虽说偏心,却也自有公平之处。
  这样一族天赋卓绝的人,若是人人都有受到点化的机率,自然对人间悠悠众生是极不公平的。
  因此每一位辩机一族的传人,唯有一次传承的机会。
  许多人可能生来有异,但还等不到那位命定的传承者到来,便已经湮灭于人潮之中,最终再难寻踪迹了。
  而这样的传承方式,自然注定了辩机一族人脉的单薄。
  每代单传,纵然神通逆天,也难以影响什么。
  “这一脉人灵通觉醒后,能知前尘后事,可以上探苍穹,下探九幽,能镇妖邪,可点生死谱,”他顿了顿,望着姚守宁,补了一句:
  “且有言出法随的作用。”
  “……”姚守宁初时听他说起‘辩机一族’的神通之时,听得瞪大了眼睛。
  世子的话似是形容的并非是人,而是神仙,可不知为何,她内心之中又隐隐生出一丝骄傲之意,仿佛与有荣焉,也挺起了胸脯,恨不能也长得苏妙真身上那‘意识’一样的尾巴,用力摇上几下,才能表达内心的激动。
  到了此时,她内心之中隐隐已经有预感了世子言中之意了,但她仍是忍住内心的期盼,进一步问道:
  “什么是言出法随啊?”
  “就是,”陆执偏了下头,举例给她听:
  “当日驱赶‘河神’之时,你让他不能近我身,他就不敢不听。”
  “我这么厉害了?”她小声惊呼,下意识的捂住了自己鼓胀胀的胸。
  “……”陆执沉默着看她。
  两人相互看了一眼,对于这件事情,都已经心中有数。
  姚守宁力量才将觉醒不久,对于‘辩机一族’来说,她就如同一个刚破壳的幼鸟,才懵懂的睁开了‘初生’的眼睛,莽撞的进入这个离奇的世界中。
  她还不是传说之中神通非凡的传承者,只是一个才初发芽的幼苗罢了。
  在她未寻找到前辈,接受传承之前,她幼小而孱弱,需要别人的保护。
  此时两人心照不宣提起这事儿,显然陆执是已经接下了守护她的任务。
  姚守宁心潮澎湃,从听到‘辩机一族’的存在后,她的内心便已经有了一种想要寻找力量根源的冲动。
  她隐约觉得某个长辈正在寻找着自己,可另一方面,她又感到时机还未成熟。
  那个可以为她引路的人还没有到来,但这个机会已经离她不远了,兴许就在不久之后。
  姚守宁长长的呼了口气,见世子定定望着她,不由催促:
  “你接着说呀。”
  ‘辩机一族’的事,陆执知道的也并不多。
  他们是十分神秘的族群,行事难以琢磨,他想了想,又道:
  “但我知道,他们是应天书局的主持者。”
  这句话便如同给姚守宁又指了另一条明路!
  脑海里那原本混沌不清的寻找传承的路线仿佛因为陆执的话而更加清晰,姚守宁第一次清楚的感应到:自己将会参与‘应天书局’,并在那里找到自己的传承者。
  “‘应天书局’……”她喃喃自语。
  当日柳氏第一次提到这个书局的时候,她便已经心生好奇,没想到竟会与自己有这样的渊源。
  “世子也知道‘应天书局’吗?”她偏头看着陆执,世子点了点头:
  “当年太祖就曾参与过。”说完,他又补了一句: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书局,太祖才将儒、道、武三支力量招募进行伍之中。”
  他的消息比温景随要更加详细,甚至透露出了七百年前的‘应天书局’中,太祖曾与儒、道、武三系力量会晤的事。
  “徐昭是书局召开者,张辅臣、顾敬、孟松云……”说到这里,姚守宁微微一顿:“与太祖一样,都是参与者。”
  她想起温景随提过,每次‘应天书局’的召开,都意味着会有大事发生。
  如今陆执说的话,算是验证了当时温景随的猜测。
  “没想到温大哥这么厉害。”
  她若有所思,轻声叹了一句。
  陆执一听她赞叹,不知为何,心生不快的挑了下眉。
  不过温、姚两家本来就有亲上加亲的传闻,她赞叹温景随也没毛病。
  世子只当自己是少年意气,听闻别人被夸奖,心中不服气而已。
  他硬生生压下了这种感觉,随即猜出她话里的意思:
  “你之前就关注过‘应天书局’?”
  看她模样,不像是只关注,甚至还打听了一番,甚至温景随也牵进了此事,应该从中出了一分力。


第191章 当年事
  陆执天姿聪慧,略微一思索,随即便反应过来:
  “三十二年前的那一场应天书局!”
  传闻之中,三十二年前的辩机一族曾再次举办了一场‘应天书局’,那一场书局,大儒张饶之也是参与者之一。
  “你的外祖父有大儒之能,应该师从张先生。”
  他掌握的消息更多,将所有事情分析了个八九不离十。
  两人之间牵扯实在很多,姚守宁在得到传承之前,还需要他的保护,闻听这话,也不瞒他,点了点头:
  “我外祖父当年也是书局参与者之一。”
  越是对个中详情了解得多,姚守宁越发觉这‘应天书局’有秘密,她想要知道当年的‘应天书局’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最重要的,冥冥之中,她觉得这一场书局对自己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唉……”
  真是可惜!
  她有些轻声的叹了口气:可惜这是三十二年前的书局,否则她也想要参与,一来可以亲眼见证,二来也能见见书局的发起人——她有种预感,自己与这位前辈渊源极深。
  陆执有些莫名其妙的看她摇头晃脑,摸不清她在叹什么气。
  “若你外祖父是当年书局参与者,那么可能早料到如今的乱局。”
  姚守宁也点了点头,摸清自己身上的力量极有可能来自‘辩机一族’的传承,以及听到了更多关于‘应天书局’的消息之后,她对于陈太微的事又心生好奇。
  “你接着说陈太微。”
  先前陆执的皇室秘密说了一半便被打断,这会儿提到‘辩机一族’,姚守宁对于这皇室谶言自然再无怀疑。
  她虽说力量尚未完全觉醒,却有一个莫名的自信:辩机一族所提到的事,必会发生!
  陆执并没有和她计较,顺着她的要求又回到了先前的话题:
  “自七百年前,太祖定国之后,据说徐昭在离开之时,曾叮嘱过太祖:大庆的传承仅有31世!”
  他又重复了一遍这个事,但这次姚守宁并没有打断他。
  “大庆传承至今,当今天子是三十一世君,但从祖谱传代来说,却是三十代孙。”
  姚守宁双手交叠趴在桌上,下巴压着手背,有些迷惑不解的昂头望着陆执,隐约觉得他话中有隐情。
  “当年十一、十二世君王,是对兄弟。”
  陆执解释给她听:
  “十一代为武王,在位不过两年,在祭山途中病崩,他死的时候年纪很轻,没有子嗣,便由当时同母弟弟昭王继位,这位便是昭文帝。”
  姚守宁也很聪明,闻听此言,顿时就明白过来:
  “也就是说,谶言提到的是大庆皇室三十一世而亡,当今陛下若按皇室传承,恰好是三十一世,而按族辈传承,则是三十代君。”
  若谶言依照大庆朱家的子孙传承来算,到当今神启帝这一代时,大庆皇朝还有一代可残存气息。
  而要是这谶言按照实际皇位的传承制度来看,那么到了神启帝这一代,已经是末代皇帝。
  这可真是一件大事!
  姚守宁听到此处,总算明白当今神启帝为何沉迷修道长生,不问苍生世事的原因。
  任谁在刚登基不久,便知道自己会是末代皇帝,将来大庆的亡国之君,心情肯定是一言难尽。
  “所以你明白了吧?”陆执摸了摸胸口,感觉心跳趋于平和,理智也并没有失控的架势,显然正如姚守宁所说,妖蛊并未发作,这样一想,那紧绷的心弦才稍微松懈了些。
  “嗯!”姚守宁用力的点头:
  “所以陈太微这个时候出现,是不是提出了什么解决之策,才使得皇上信任他呢?”
  这样的话题若换了其他人来听,恐怕已经吓得半死。
  偏偏她懵懂天真,又生得十分好奇,胆大包天不说,还开始与他讨论起陈太微受宠的原因。
  陆执微微一笑:
  “说到这里,你有没有听说过,当年先帝有意要立我母亲为女帝。”
  “没有。”姚守宁眼睛晶亮,觉得世子简直就是一个行走的八卦体。
  这样的消息突破了她的眼界,先帝欲立女儿为帝,简直是奇思妙想的话本都不敢这么写。
  先帝是位难得的明君。
  在位期间勤政爱民,知人善用,且极富远见。
  在位二十多年,将大庆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是记在了史书之中的。
  唯独一点受朝臣垢病,那便是他是个难得的痴情种子。
  他爱正宫皇后,以致于宫中子嗣不丰。
  皇后身体弱,仅生一女便血崩,此后再难有孕。
  若是寻常百姓家便也罢了,可是这样的深情发生在皇室天子身上,那便是极为不负责的大忌。
  皇帝无子,大庆皇室后继无人,这无论是对皇家还是天下百姓都是不详之事。
  尤其是当年的大庆皇室有一条口口相传的三十一世而亡的秘闻,便如一把要命的铡刀悬在朱家皇朝的头顶。
  所以当年的朝臣集体誎言,逼迫先帝广开後宫,最终先后生下数位皇子。
  偏偏奇怪的是,几位皇子天资平庸,相反之下,出自于中宫的长公主朱姮蕊则从小就表现出了骁勇之姿。
  她天生便有神力,七岁便能开弓,表现出难得的天份。
  先帝那时因被朝臣逼迫生子,心中抑郁不快,见爱女有勇,便生出了在许多人看来惊世骇俗的念头:想将大庆七百年的基业,传承到朱姮蕊身上。
  他认为其余几子难堪大用,便一心想要扶持朱姮蕊,以便破掉朱家三十一世而亡的预言。
  先帝深知朝中文武大臣的厉害之处,因此在有了这个念头之后,他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不动声色的开始替爱女铺路。
  当年大儒张饶之的名声满天下,他才华横溢,且性情豪爽公正。
  在为朝廷效力期间,提拔了不少人才,无论是声望、地位都达到了顶至。
  先帝并不忌惮他的才华与名望,与他私交甚好,于是利用彼此关系,将当年已经隐退南昭的张饶之费尽心力请了出来,使他成为自己的长女的老师。
  有了张饶之的背书,再加上他的手腕,将来朱姮蕊登基必定能压制下一批反对的声音。
  哪知张饶之最终确实是被他请了出来,但他只教导了朱姮蕊两年,最终拒绝了先帝的请托,直言长公主并非那个可以力挽狂澜的人。
  他曾说:天命早就注定,非人力可逆!
  先帝当时郁闷不解,追问其意,他却只道天机早有安排。
  这样的说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