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妙真的眼中露出挣扎之色,但她与狐谋皮,早就已经出卖了一缕魂魄,与狐妖紧密相结合。
只是片刻之间,两者便重新融合。
她眼中的惶恐被娇弱取而代之,脸上露出有些怯怕的面容。
姚守宁心中一凉,知道表姐再度被蛊惑。
“好。”柳氏见她这模样,十分怜惜的点头:
“我让逢春去替你端碗热汤,你先在屋内坐坐。”
苏妙真泫然欲泣,以袖子挡脸,轻轻抽泣了两声,点了点头,快步进屋。
这一下,姚婉宁纵使没有‘开天眼’,但因为有‘河神’守护,反倒不受红雾影响,因此将她前后表现不同看得一清二楚,转头往妹妹看去。
姐妹两人对视一眼,姚守宁心中虽失望于表姐重新受妖邪蛊惑,但今夜的事却又让她看到一线曙光——苏妙真并非完全没救,那狐妖也有心虚藏匿的时候。
她找到了希望,心情便好了一些。
随着苏妙真离开,这一小段插曲便暂时过去了。
曹嬷嬷领着冬葵几人提来了热水,拧了帕子递到温家母女身上。
温太太接过热帕子,摊开敷在脸上,眼泪无声的流。
她先前失态至极,此时冷静了一些,便借着挡脸的功夫哭了一阵。
不过她很快收拾了自己的情绪,放下帕子后,将前因后果说了出来。
原来今日长公主闹出了很大的动静。
她离开将军府后,先是进宫寻神启帝。
但皇帝记恨她先前打自己,便避而不见,并暗中下令召见皇室亲贵,用来阻拦长公主。
朱姮蕊便大声的在宫里喊,提到柳并舟所说的洪灾欲来之事,希望皇帝能下令征借城中各大粮商手中的粮食,迁徙沿江两岸的百姓。
简王等人随后赶到,欲阻拦朱姮蕊,说这只是儒生术士无稽之谈。
简王道:‘大庆受天道庇佑,几百年来灾祸极少,又怎么可能会有大祸降生呢?’
他暗指长公主这番话是在指责神启帝不仁,所以才使天道大怒,更说道:
“柳并舟只是儒生,又非神佛,不能掐算前尘后事,又怎么知道洪灾即将来临呢?”
他认为长公主是受了柳并舟迷惑,并劝朱姮蕊,说是迁沿江百姓一事事关重大,强征城中粮商手中的米粮,容易引发粮商不满。
近来雨水不停,本是多事之秋,他以长辈身份劝阻长公主,让她不要闹了,这样一通乱喊,可能灾祸还没有来,便先使民心生变,引发百姓恐慌。
朱姮蕊早看简王不顺眼。
前几日静清真人死讯通过儿子的口传入她耳中的时候,她就已经有心想要修理这老头了。
此时见他不知好歹,竟敢钻到自己眼皮底下来找麻烦,如今大事当前,她没有时间耽搁,也确实需要杀鸡儆猴,便令手下将简王绑了。
“立即将我皇叔送往瞭望台。”长公主吩咐道:
“当年太祖建立此处,是为了有事第一时间能将消息报往神都。皇叔既然不信今夜有洪灾来临,便请皇叔今夜亲自留守在那里,好好看个清楚!”
简王当时面色大变。
他已经九十多岁高龄,又向来养尊处优。
纵使没有洪灾,可此时天寒地冻,风雨交加,瞭望台上环境粗陋,他这把老骨头恐怕熬不住。
再者说,他虽说嘴硬,但心中对于洪灾一事却是半信半疑的。
柳并舟神通毋庸置疑,更何况他的老师,乃是当年的天下第一儒张饶之,儒家力量非同一般,兴许柳并舟确实得知了洪灾一事。
就算柳并舟无法掐算,可近来雨水频多,城中已经不少地方闹起水祸。
神启帝近年来沉迷修道,不理国事,全国各地河堤年久失修,闹灾也不是不可能的。
他先前之所以与长公主唱反调,纯粹是记恨当日陆执坏自己好事,后又找上门来打自己家仆,使自己颜面尽失。
简王认为朱姮蕊没有管理好自己的儿子,又不尊重自己这个长辈,再加上皇帝有请,一心想要讨好神启帝,有意要借着这个事,给长公主下眼药。
却没想到长公主心狠手辣,此时分明是想要自己命的。
“你不要乱来!”
简王面色大变,连声指责:
“朱姮蕊,我可是你长辈,你这是想要忤逆悖上,试图害我!”
“这怎么能叫害?”长公主冷笑一声,道:
“据说瞭望台当年建成之后,太祖亲自上去过。”她眼皮一翻,握紧了手中的长枪:
“怎么,太祖上得,你上不得?”
“身为皇室子孙,关键时刻得为国出力!”她懒得再跟简王废话,提枪重重往地面一杵:
“将简王爷绑走,不允许有人相救!”
她一锤定音。
身边私军如狼似虎,顿时将一群被神启帝请来的皇室国戚震住。
简王哭天抢地的被绑走,其他人群龙无首,不敢再开口。
神启帝当时听到外面的动静,心中又慌又怒。
而就在这时,温庆哲正在宫中任职,也将这些动静听得一清二楚。
今日温太太在姚家受了奚落,回去之后悔恨难当,也派人与他说过。
这会儿又听长公主提起洪灾将至,而神启帝避而不见,他对柳并舟十分信任,除此之外也认为降雨时间长了,水祸一事并非空穴来风。
而神启帝此时因为私怨避而不见,此非仁君所为。
温庆哲本人官职虽小,但品行正直,哪里见得惯这种事呢?
因此提笔写了一封奏折,上呈皇帝。
最终的结果姚家人此时也知道了——神启帝心胸狭小,并没有容人之量。
再加上长公主后来满宫寻他,终于在顾后宫中将他找到,并对他大加喝斥,甚至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圣旨,逼他取出玉印盖章。
这一举动被神启帝视为奇耻大辱,他心中愤怒至极,又听说一名姓温的七品小官写奏折骂他,心中大怒。
他暂时制不了朱姮蕊,还制不了你一个七品小吏么?
一怒之下,温庆哲被打下刑狱之中!
第322章 洪流至
“他年纪大了,身子骨又不强壮,落入刑狱司的人手中,这怎么受得住?”
温太太说到这里,眼泪又流下来了。
刑狱的那帮人出手极重,温庆哲又是得罪了皇帝而入狱,可想而知后果有多严重。
“文谨(温景随)已经出门拜访顾相,希望能想个办法,看能不能使他爹免受刑罚之苦。”说到这里,她转头往柳并舟看了过去,眼中露出希冀之色。
在神都城中,温家只能算小门小户,如今能求救的,数来数去,便惟有姚家了。
温太太想起今日白天的龌龊,又羞又悔,低声道:
“我此时心中乱得很,幸亏献容想起当日姚大人及你一双外甥……便寻思想请你教教我,应该怎么做。”
柳氏一扫白日时的凶恶,握着温太太的手点了点头。
“你先别着急,景随那边既然去寻了顾相,你便回屋准备银子,先进刑狱打点一下再说。”
话虽是这样说,但柳氏却回头看了父亲一眼,心中蒙了一层阴影——当日柳并舟入宫一事,回家细说之后,柳氏便觉得皇帝残忍无情,且又心胸狭小。
长公主今日这样一闯宫,纵使本意为了大庆王朝,但在皇帝心中,恐怕已经怨恨至极了。
温庆哲在这样一个风口浪尖撞上去,恐怕刑狱之中也难以疏通。
如今唯一的办法,便恐怕只有靠外人介入。
神启帝重权势,性情刚愎自用,能在他面前进言的,便只有那几个数得着的人物:长公主、顾相、陈太微等……
刑狱那边,不知道能不能从楚家入手,使得温庆哲少吃苦头。
人命关天。
柳氏低声道:
“爹,当年道元(苏文房)与楚少廉乃是同窗好友——”话没说完,柳氏脸颊微红。
这是属于苏文房的门路。当日为救苏氏姐弟,柳氏冒昧上门也就算了,如今为了别人去走这条路,柳氏心中也有些忐忑。
柳并舟沉吟片刻:
“当年道元与楚家闹得其实不大愉快的。”
许多内幕,柳氏作为晚辈不大清楚,柳并舟就解释道:
“道元当年与楚家大公子关系莫逆,有八拜之交,楚家看中他文才,有意拉拢他,曾想以族中女儿联姻,结秦晋之好。”
此事由当年的楚少廉大力说和。
但情之一事,哪里由得了人?
后来苏文房对小柳氏一见倾心,便再不肯另娶他人,因此双方结亲不成,反倒结成了仇。
“……”柳氏听到这里,嘴角抽搐。
温太太本来眼睛一亮,但柳并舟话一说完,目光便又暗淡下去了。
“但事在人为,不论如何,我先修书一封,看楚家愿不愿意高抬贵手。”
他说完,回头喊道:
“若筠,研墨!”
柳并舟乃是大儒,就看楚家给不给他这个面子了。
“好。”姚若筠大声应了一句,连忙去准备笔墨纸砚。
温家母女听到这里,终于松了口气,露出笑容。
温太太想起白日的事,羞愧的哭:
“柳先生,我——”
她想要道歉,柳并舟却摆了下手。
“这事也算因我而起,温大人性情刚正不阿,令人佩服。”
姚守宁也并不以为意,反倒柔声在安抚温献容。
温太太看到这里,越发内疚,觉得自己太过刻薄。
姚若筠很快准备了笔墨纸砚出来时,曹嬷嬷已经收拾开了饭桌,他将东西往桌上一摆,倒了茶水研墨。
柳并舟挥笔疾书,很快写好了书信。
温太太就急忙道:
“这件事情,就由我来找人去办吧。”
今日她打扰了姚家人的晚饭,哪里还好意思再让柳氏安排人去跑这一路。
柳并舟摇了摇头,将信纸折叠起来,顷刻之间变成一个纸鹤,停在他掌心之中。
他拿起笔在纸鹤眼睛处点了一下,对着掌心吹了口气,喊了一声:
“去。”
那声音刚落,纸鹤的眼睛转动了两下,竟变得灵活。
接着众目睽睽下,那纸鹤振翅而起,在半空盘旋数下,竟飞出屋门口去了。
就算大家都知道柳并舟能力非凡,但今日再亲眼目睹这种手段,仍看得大家眼睛一亮。
姚守宁道:
“外祖父,这个法术真厉害,您得教教我。”
她美目生光,声音清脆,一脸渴望的神情,开口便将屋里沉重的气氛冲淡了许多。
柳并舟表面不显,捻了捻胡须:
“只是雕虫小技罢了。”话说这样说,他眼里却露出笑意。
“教教我嘛外祖父。”姚守宁凑到他身边,拉了他袖口摇。
姚若筠壮着胆子也喊:
“我也想学——”
苏庆春没有说话,却也满眼渴望,不停点头。
小辈们围在柳并舟身边,他心情大好,连声道:
“好好好,都教,都教。”
众人有说有笑,使得原本正流泪的温献容也逐渐收声,觉得心情好了许多。
温太太也觉得心中松快,接着说道:
“我也先回家去,准备银两打点。”
柳氏颔首:
“若银子不够,我这里还有,大家一起凑凑。”
温太太又觉得眼眶酸涩,应了一声:
“多谢你了。”
将温家人送出去后,柳氏心中唏嘘,众人也都觉得心情沉重。
而左厢房内,苏妙真听到外间的动静,眼中露出冷色。
温家还未从后门离开,前门之中,手持圣旨的宫中内侍便已经来临了。
……
神都城的楚家之中。
楚孝通送走了长公主后,望着面前的大雨,沉默着没有出声。
“父亲。”正在楚家其他人俱都不敢出声的时候,楚少廉突然开口打破了沉默。
“长公主请我们联合出手。”楚孝通听到儿子的声音,这才回过了神来,问了一声:
“顾焕之已经答应了,你怎么看?”
他低声的问话。
“洪灾一事,恐怕不是空穴来风。”楚少廉小声的道。
朱姮蕊行事虽说霸道,可今日的事又与以往不同。
她带了亲卫闯进宫中,以神启帝的性情,将来必会秋后算账。
这对姐弟已经撕破脸了。
“若以国、以民来说,您该与她合作。”楚少廉举了把伞,替楚孝通挡住了‘哗啦’的大雨,“洪灾一至,受苦的只是满城百姓。”
“唉——”他长长的叹息了一声,声音中带着遗憾之色:
“听说,顾相已经答应与她联手,目前已经将沿江百姓迁徙大半了。”
楚孝通的眼里却露出笑意:
“自古事难两全啊。”父子这一刻心灵相通,都想到了一处:
“在大事大非上,顾相一直都很妥当的。”
两父子言语之间打着哑迷,而站在楚孝通身后的楚少中听得糊里糊涂,忍不住壮着胆子问:
“那叔父您是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