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门阀之上-第2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元澈沉默片刻,再开口时声调也低沉下来:“没有风险不意味着没有牺牲。司州若因此生乱,枉死的只会是底层的百姓。”
  卢霑闻言也有些动情,然而他只深吸一口气,说出了最后的话:“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牺牲司州的百姓是牺牲,日后牺牲长安的百姓也是牺牲,史书上不过是一串数字而已。但如果帝王战死,朝纲紊乱,史书上就会有抹黑之词,诛心之言。先帝的死就白死了,荆江与长安的无数战士也白死了。现在苦一苦百姓……”
  “然后骂名皇后来担?”元澈的目光如两把刀,锐利地迎向卢霑。
  卢霑被看得有些不安,低着头道:“只是一个骂名而已,锦衣玉食,荣华富贵,陛下九五之尊,还是可以给她,给她的家人。朝廷有朝廷的难处,行台努力了,皇后和河东世族处的也不错,至少世族那里不会有什么不满,也不会有人去提立子杀母的事情。新政,晚个一年,最终都会落实的。”
  锦衣玉食,荣华富贵,早在很久以前,元澈就知道,那不是陆昭想要的。然而权力形成的巨大阴影倾轧而至,让她顺忍,让她服从,既不能够,也不可以。此时的元澈仿佛走到了黑暗长廊的尽头,面对一堵巨大的高墙。
  “陛下……若陛下还无法决定,好歹看看先帝吧。”
  元澈心里那片遮盖着巨大空洞的墙皮脱落了,恐惧也好,不安也罢,此时如同潮水一般,从巨大的空洞中一泻而下。朱雀桥的火光,蛛蝥的暗语,凭借记忆与想象跃至眼前、耳畔。火光烧断了铁锚,暗语催促着板桨,那艘书海中的小帆船随波逐流一般,在黑暗之中消泯了。
  元澈眨了眨干涩的眼睛,没有眼泪:“你把他们都支出去,就是要死谏的吧。也怕死谏不成掀起党争,对吧?”元澈的目光失焦一般看向卢霑,语气和问话都如机械一般走着流程,“民部那里,你们想好说辞了没有?”
  元澈早已默认这是一场寒门的密谋,或者说是忠臣们的密谋。崛起的寒门与崛起的世族一样,用一个个数字,一句句谏言,将他催促至角落,逼他审视一个又一个鲜血淋淋的事实。
  而一个君王一生身不由己的事实,就像核算好的国库账目一样,在他还没有读懂过程的时候,就得出了结果。他只需要朱批,认可,就足够了。
  卢霑此时才跪的稍稍直一些:“只要陛下下诏,度支走账拨给京兆去修河堤,民部也没有什么办法。”
  “陆扩不是糊涂的人,这么做,矛盾也就公开了。”元澈自顾自地说。
  “陛下。”卢霑的声音也低沉了下来,“既然已经做了这样的决定,那么矛盾是否公开也就不重要了。”
  “那么,发书吧。”
  雨水顺着廊檐滑下来,拍打在地面上,溅起水花的节奏与帝王鞋履的踏步声一样充满着暴躁。元澈感受着刚才下令后充满冷酷的陶醉。宫门已经落锁,文书明日一早才会发出去,他还有机会改变主意。然而恐惧与不安随着雨水与雷鸣,变得繁杂而浩大,绞杀着最后的余暇。
  不知不觉,他竟回到东宫。
  周恢不敢作声,替他开了门锁。荒芜萧索的尽头,是另一扇上锁的门。
  “陛下,这个院子的钥匙,东宫没有。”周恢善意地提醒着,并尽量避免提及某人。
  钥匙在陆昭那里。
  他只一个人站在原地,面对着那扇门,面对着爱。欲的渴望,命运的禁锢;面对着不切实际的心愿,也面对着权力之下的自我辩护。
  她也从未打开它。
  “回去吧。”
  金玉靡靡的宫室内,大婚时的利器依旧整整齐齐地陈列着。
  元澈枯坐在香炉旁,苏合香、衙香、龙脑香,各色名贵的香料从元澈的手中一点一点的漏下去,坠落在香炉中,泛起一缕缕青烟,继而是绫罗绸缎化为灰烬。
  仅仅为遮去宫室里那一丝特殊的香气。
  仅仅是为了亲手毁灭那一份记忆。
  他亲手毁灭,凭着这股力量来对抗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毁灭是快乐的。青瓷与裂纹一同碾碎,洁白皮肤与血污一道埋葬。
  香气馥郁,他把头深深埋进了锦被中。黑暗中,陆昭炽热的身体在黑暗中走近了。
  梦里他攀附在她的身上。
  她安静地坐着,执起发梳,梳齿连同她细伶伶的手腕相向而行,服帖而契合。鹤羽灰的衣袖从元澈的侧颊轻轻掠过,便如乌云翻风,带落了一片黄金雨,顺着他的眼梢与鬓角,抵死缠绵。
  窗外天地如晦,室内黯然生香,元澈的眉眼渐渐舒平,战场上的杀伐,人心间的周旋,所有的疲惫皆被一一抹去。他只蜷缩在她带来的这片细细光尘之中,只要今朝,不问千古。


第377章 夺器
  长安即将发书洛阳, 最先感到不寻常的是陆扩。京兆府、度支部和皇帝联合下令,拨款修缮渭水河渠,即便有司徒吴淼的阻碍, 但是在三公权柄削弱的今天,也无法影响结果。
  好在长安也要体面, 给陆扩加侍中衔, 可直接入觐常伴皇帝身畔,面上的意思就是有委屈可以直接说。洛阳方面,更是派出魏钰庭去亲传旨意。陆扩也明白根本没人愿意自己在皇帝近畔招摇, 因此接过旨意,直接前往丹阳郡公府。
  时人都说民部尚书是实权之职, 具体事务也没有特别纷杂。但只有处在陆扩这个位置上才知道,身在这个职位除了职务上本身的责任外, 还为家族掌握更为宏观信息来源。
  自陆昭离开行台之后,为了保证陆家对朝中局势上的明晰, 陆扩简直战战兢兢。如今陆家因陆归服丧,实力大大减弱, 这是朝廷对陆家动手的最好机会。但陆家在秦州、荆江、扬州一带的力量之所以没有被迅速瓦解, 就在于许多手段在陆扩这里就已经发觉,进而被瓦解、预防。
  在意识到此次朝廷忽然兴修河渠有些古怪,陆扩立刻上了心。果然, 丹阳郡公府里也已经紧张起来。陆柔手里拿着长姐的书信,在门口就将陆扩迎了进去。在一间私密的别室里,连尚在休养的钟长悦都硬撑着到场。
  钟长悦道:“行台新政, 皇后本与河东各家商议好, 若再反悔,司州各家便都会知道行台与长安的矛盾难以调和, 届时风向必然有变。”
  陆扩本是个武人,当即从席中跃起,一脚踢翻旁边的几案,怒声道:“朝廷意欲何为?莫非不识我陆家刀剑之利?”
  陆柔连忙规劝:“叔父莫急,朝廷即便要对陆家动手,也不会现在下令。如今朝中所惧,一是秦州、江州不容有失,二是世子已扶陵至扬州,一旦有变,扬州也要交付。此次发书兴修水渠,仅仅是暂缓之计,目的只在行台和皇后。”
  “二娘子说得有理。”钟长悦道,“不过叔父的担忧也有道理,京中仍需警戒。三辅之地,我家仍有甲士,今日可即可调往长安附近。京中原护军府将士虽然死得惨烈,但也留下来一批,都是陆家的死士,可随时联络发动。世子临行前,也安排了一批秦州游侠入京,如有危急,可在各地引起骚乱。”
  “然而兵戎相见已是下策,只要长安一日不拨款给洛阳,洛阳的危机便不能解除。我等还是要筹谋如何协助皇后,让朝廷把款拨下来。” 钟长悦说话一多,也不由得轻咳几声。
  此时陆扩也冷静下来,如果是朝廷针对陆家整体做出打击,那么他身在中枢不会感受不到,司徒吴淼也不会感受不到。
  钟长悦看着墙壁上挂着的舆图,若有所思道:“如今北镇不安,未来归属或是重中之重。祝悦的母亲受封女尚书后便回南凉州家中养老。朝廷或想将祝雍夫妇接回京中,以施掌控。我等可修书一封去秦州刺史府,请陆放公子帮忙将祝雍夫妇接到秦州。世子那里也要派人去扬州告知,扬州刺史苏瀛不是善茬,一定要让世子多加小心。剩下的就等行台方面的消息,我们再作配合。”
  陆扩点了点头,虽然心情平和了不少,但脸色依旧阴郁:“是谁想出修河堤的法子,来日我必让此獠滚出长安。”
  洛阳宫内已是熙熙攘攘的景象,河东各家都派出了代表入行台任职,其中以薛珪最受礼遇。陆昭孕期已足五个月,小腹微微隆起,但走路还算轻快。下午避开日头后,陆昭便与薛珪一边闲庭信步,一边谈起政事。
  陆昭缓步前行:“司州去年旱灾,世道仍需重治,数万生民期盼安定,行台更要毕集贤良以致功成。河东地利,揽南北扼要,行台七兵尚书空缺,只是责任太重,仍需专奏君王,镇东将军府那里也要打好招呼。只是汲郡和兖州闹得那样厉害,吴将军那里怕是没有心情。我想先请玄锡担任行台七兵部侍郎,不知玄锡意下如何?”
  薛珪见陆昭明明白白地把职位交代给自己,也是喜出望外,更何况行台尚书一级的职位他凭资历已经不能奢望,能得到侍郎一职,已经相当不错。
  对于本地豪族,陆昭也是本着能为行台所用便不拒绝的态度,但也绝对有自己的底线。从忠诚的角度而言,当初薛珪能想着摆脱杨茂主动亲近行台,就已经堪称地方豪族的良好表率。中枢与地方的冲突永远都有,信任刚刚建立,矛盾也要一点一点地解决。
  而对于薛珪来说,能让河东人自己出面为河东争取利益,已经足够令人安心。世守地利,并不意味着必须有称霸天下或割据一方的野心。世族传家还是以平稳为要,这方寸之间的把握也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上次陆昭前往河东的时候,他就感受到了这一点。
  薛珪立刻叩首道:“薄才厚献,已是惶恐。先前愚钝,后知后觉,承蒙皇后不弃,臣愿为行台拣取。”
  陆昭抬手一笑:“玄锡无需惶恐,为国效力本就无分先后,只要恪尽职守,来日积功累世,未必不能显耀前人。”
  七兵尚书的职能并非掌握军事事权,而是掌控全局的军事情报,外加与各地军府沟通。在应对汲郡赵家和并州问题上,陆昭也急需这样一个万金油来做参谋,以此来增加抚平汲郡赵氏的胜算。
  两人正相谈时,庞满儿前来禀报:“启禀皇后,长安的回复到了,还请皇后移步正殿。”
  陆昭却是一奇:“不是和长安的公文一起送进书房的吗?”
  庞满儿看了一眼陆昭,陆昭即刻会意,面向薛珪道:“那就先少陪了。玄锡办公之地离我书房不远,稍后卫尚书会领玄锡沿途参观。”
  薛珪连忙谢恩道:“臣愚钝讳拜,怎堪如此礼待,请皇后勿虑。”
  陆昭随庞满儿离开,待稍远时才屏退众人,低声问道:“长安不愿给行台这笔钱?”
  庞满儿道:“只怕不止是不愿意,魏中书亲自来了。”
  洛阳宫的正殿内,陆昭亲自接见了魏钰庭。两人将二都近况稍叙,便进入了正式的话题。魏钰庭取出一封由度支部、皇帝和中书一同联名针对司州新法拨款的回书,道:“臣今日亲自前往洛阳,是为了代陛下安抚行台,行台新政,朝廷眼下支持有些困难。”
  “不过朝廷绝非不支持,拨款的事,只怕要晚上几个月。”魏钰庭又补充道。
  陆昭笑着作出倾听的样子,随后点点头:“中书言重了,朝廷是否会出面支持行台新法,这一点我从来都不担心。倒非困难大小,王道复兴,救民救苦,此乃大一所在。素日我宣扬行台新政之余,也常常宣告长安德政,请司州乡民各守本分,勿阻王事。”
  陆昭的意思也简单明了,支持新政对于长安来说是分内事宜,任何阻碍的人,都是司州民众可以声讨的对象,也是朝廷大义谴责的对象。
  魏钰庭也颇似赞同地躬身道:“皇后所言极是,名者,公器也。不可妄取,亦不可多取。臣曾查抄凉王府库,搜得白狐皮千余张,以此赂献外邦,勾结夷狄,讫籴贮粟,鼓铸秣马,以至西北生灵涂炭,百姓倒悬。浅言之,此人贪得无厌,深思之,却无异于窃天下之公器以自肥,为人君者不可不深查。”
  陆昭猛然起身,在御座前踱步两周,仍面带微笑看着魏钰庭,手指却仍暗暗攥着袖口,努力保持镇定。
  陆昭站定了:“名,公器也,不可多取。此老庄大家之言。中书以一狐皮,窥见机缄,如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本人弭耳受教,也是豁然顿悟。”
  陆昭慢慢自玉阶而下,一步一步逼近魏钰庭,仿佛踏遍幽壑的神魔,无声游走。净直的颈项与手腕,如同白隼自护时飞扬的羽翼,极尽美丽的外表之下,是足以产生断骨之痛的重击。
  “其实天下公器,岂独名乎?白狐之皮,价值千金,制以珍裘绣服,则豪贵相趋。百顷之田,丰熟五谷,种以黍稷豆麦,则万民得养。官爵之重,制节一方,振以清风教化,则人心所向。兵戈之厉,生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