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门阀之上-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也有极少人知道, 王妃的死与她身后庞大的家族有关,即便离开凉王府, 即便和离,她的存在对于她的血亲而言, 也不过是阻碍汉中王氏荣耀的丑陋磐石。与其被逼死在汉中阴平侯府,她还是更愿意选择在夫君为她建造的玉京宫, 这个承载她数十年美好回忆的地方, 结束自己身为世家女子的生命。
  然而即便如此,王妃尸体的归属依旧成为了争端所在。若王妃仍停灵于玉京宫,葬于元氏名下, 那么汉中王氏仍摆脱不了叛逆者亲属的嫌疑,而杜太后等人尚可以此作为凭借,为凉王, 也为自己, 奋力一争。
  王妃的扈从中,不乏有阴平侯安插的眼线, 亦不乏杜太后的眼线。此时二者并发,揭开各自的面具,露出了原本的嘴脸,扑向对立的一方。原本端着鸩酒的小内宦瑟缩地躲在了角落,看着玉京宫的侍者与王妃的侍者厮打争夺。有人掠其发髻,有人执其足踝,蜀锦的花纹刺绣瞬间狰狞,逝者的遗容神色依旧痛苦。人世好苦,鸩酒犹甜。
  “快走吧。”唯一幸存的媵嫱与满面伤痕的葛忠最终将愣怔在原地的陆昭推向了大门外。
  如此污秽不堪,似如身临其境,陆昭只觉颅内眩然,躯壳仍追随着求生之欲,将她的□□连同魂魄,强行拖至了玉京宫外。
  陆昭以及王妃仅剩的零星护卫随从行至金城南门,上官弘与杜太后内侄杜真率领的禁卫军很快寻到了人。王氏提前买通的南门守卫此时已无用途,上官弘与杜真直接将一行人带至城门上。
  金城城墙危乎高哉,有如绝壁,其下雪风正盛,四野荒芜,如同熔银泻地。
  在城门外等待的并非汉中王氏迎回家人的车驾,而是部曲两万。以阴平侯王业嫡次子王泽为首,浩浩荡荡开来,若王韶蕴出,两家相安无事,如若不然,迎回王妃尸身,不,是迎回他们的股本。
  对于尸体的争夺早已绵延到了城外。陆昭的半个身躯与那媵侍的半个身躯被侍卫压出城垛以示威胁。后者得以买卖不过是因其出身仍在阴平侯府,名分仍是凉王妻妾之属。而前者得以幸存不过是王妃生前遗惠,且与安定的陆归大军,陇下的太子主力三位一体。大家都是场面人,谁也不要做的太绝,杜太后一个人的快意算是老几,我们世家还未表态。
  城上与城下的交易初时还算体面,到了最后便只剩下了互相谩骂。最终出身武将的王泽败下阵来,而上官弘不负国相之名,取得了口头上的胜利。王泽亦不甘示弱,箭头对准了城门楼上一干人等。
  凉王主力未归,金城四面楚歌,哪个世家大族敢顶在汉中王氏的头上猖狂,前途都不要了。
  正剑拔弩张之时,一阵悠扬的笛声从战阵后方传来。其声清扬宛转,其势可张旌节,于是闻者回首,当者退让。缁纱玄衣,玉冠簪犀,一匹羸弱老马上,男子吹笛缓缓而行,子夜的黑暗逐渐褪去,长眸羽睫虽日光薄云渐渐明晰。
  “是王子卿。”
  “王叡?他怎么来了?”
  人对权势有着天生的敬畏。
  正如士大夫常于史书中的几页来定胜负一般,对于权力场上的三六九等,也通常由起家官极其履历来粗暴地划分。然而眼前的人,则是无需被划分的那一类,他来划分他们。
  只是来者并非如他曾经于朝堂上叱咤风云那般咄咄逼人,一纸功名不过作船,他自摇舟汲水而行,远眺风雪千山。他吹笛而来,自有高风缈缈,泓峥秋岚之态,通明透,闪光生,此间美,断然无关其他。
  执笛双手缓缓放下,余者仍沉醉其中。
  “上官弘。”说者于视角上仰视,而听者则从其它角度仰视,“你我城下一叙。”
  关陇界上,几乎都与王叡有些故旧,或是期盼着与王叡有些故旧。天水的上官弘一度入中朝为官,便曾一睹十八岁中书令的风采。而杜真明显属于后者,出于年龄上的吃亏,他出仕时,王子卿已辞官游历四方。至于与王子卿同辈的人,则连目送其尘的机会也没有了。
  上官弘依言出城,王叡的威信不至于让他命丧城下。
  杜真于城上观,只见上官弘与王叡相谈甚欢,心中颇为不放心,仍派人跟随。
  王叡见一众人前重后杳,只笑了笑道:“何必监视上官国相如此?”
  “非监视相国,而是瞻仰王令君。”跟随之人心虚。
  上官弘亦觉如芒刺在背,只听王叡道:“我亦犹人也,杜将军得太后宠信,日后之位必尊荣我百倍。”
  既罢,上官弘复至城门,对杜真道:“放了他们,他们便不会索要王妃遗体。”
  最终,杜真带着满腹狐疑,同意了上官弘的意见,准备将陆昭等人送出城门。
  在被松绑的一刹那,陆昭忽然明白了些什么,她对上官弘道:“相国,可否为我们备三匹快马?”见上官弘仍在犹豫,陆昭继续道,“安知此事无关明日?”
  杜真方要阻拦,只见上官弘目光幽幽,声音喑哑:“给他们。”
  厚重的城门再度打开,缝隙间的清尘一线如刀刃劈在已如玉轮的面庞上,刺眼异常。“跑。”陆昭清冷决绝的声音毋庸置疑,“他们要杀我们。”
  “谁?”其余二人异口同声。
  “王子卿。”
  没有人可以带着真相逃离此地,如同杜太后需要一名凉王妃与两名媵侍的尸体死在城内,来宣告汉中王氏仍是从叛亲族。对于汉中王氏来讲,他们只需要媵侍和一名与凉王妃同样穿着的人死在金城之外,莫言其他。汉中王氏对整个西北舆论仍有着绝对的掌控,待舆论酝酿完满,众人皆以为王妃已归家下葬,那么王氏自可带回尸首向朝廷与陆家邀功请赏。
  城门大开,数万名兵士目视于此,荒野玄黄间,金戈扬起,如同欲投向美人发间的宝钗金簪。虽是数万部曲,但骑兵皆列阵于最后方,不然陆昭也不敢侥幸放手一搏。
  陆昭马术绝好,一鞭麾下,快马自奋勇向前,然而顷刻她即拨转马头向左,在众目睽睽之下,奔袭逃离。余下二人,葛忠自调转马头向右,而那名媵侍只缓缓向前行。她行的如此缓慢,如此笃定,白雁西风紫塞,皂雕朝阳荒草,曾经一睹无数遍的塞外风光,如今热烈昂扬地迎接满怀。然而前排弓兵搭箭开弓,数翻轮射后,媵侍与马应声倒下。与她的王妃一样,这个人间她亦来过,亦不留恋。
  王叡立于乱尘之中,双目半垂,不辩喜悲。
  疾风箭雨自耳边飞过,陆昭不曾回顾,只策马蛇形奔走躲避。自南门向左自是东去,等不及彭通等人为她铺设的归途,平凉陇山隘口,或许仍有生机。
  一支箭矢打入侧腹。陆昭只俯身重新调整了平衡,平素的克制与冷静如今只是她操纵躯体的习惯,求生的欲念似被一箭刺破,再也无可抑制地奔袭脑海,载着她,孤身投入堆金沥粉的无垠荒漠。
  温热的血液又一次从伤口内的渗出,散发着死亡的气息。
  没有追兵。王叡弓兵所射的箭支不过是为了将她逼到绝路,一只受伤的野兽无论如何都走不出陇山的夜晚,更何况是一女子在雪夜带伤奔袭。注定都是死,何必徒惹嫌疑。
  陆昭心中冷笑,徐徐抬起手,满手都是冶艳的鲜红,顺着素腕,一滴滴凝聚在一道小小的不易察觉的伤疤上,然后又顺着小臂滑落,沾满衣衫。
  远处,依然没有任何军队的影子。陆昭慢慢闭上眼睛,又迅速睁开眼,她努力让自己清醒,她只需要看到一名斥候。
  她不怕死,自从算定走这一步棋,她就知道会有什么样的下场。家族弃她于不顾,这真的没有什么,她从出生之日起所受教的,便是为今时今日而做准备。只是这样孤独地在荒寒中死去,是她从来没有想过的,如此冰冷,如此孤寂,希望明明就在眼前,却依旧难以窥见。
  陆昭忽然只觉得想笑,人在死之前脑海中原来就只有这些么。
  她已经不记得是什么时候曾在吴宫的藏书阁中拼命寻找这个答案,不过自许多事情发生之后,她再也没有考虑过。现在,她开始思考。陆昭以为自己会想起亲人,严苛的母亲,寡言的父皇,曾趴在她膝头听她念诗经的幼弟们,但是这些画面只是一闪而过,随后便如一片混沌,模糊不堪,仿佛所有人的面庞都融合在了一起,分不清彼此。
  眼前又是一个岔口,马儿不肯驻足,她试图去控制缰绳,最终却跌落于马下,连同最后一丝光明也堕入万丈深渊。
  冥冥之中,她的耳边划过一丝温软的气息,那匹紫骝马走过来,用湿漉漉的鼻子闻了闻她的发梢。一片光影在她的眼前划过,犹如烟花,然后便寂灭了。


第94章 救赎
  吴国虽然是鱼米之乡, 但吴国皇室却极好骑马。自从和魏国交好后,便从北面和魏国通商的柔然部族年年进购宝马良驹。陆昭十三岁那年,吴国借着她祖母过寿, 办了一次马球赛,魏国亦送来数匹宝马作为贺礼。跟着一起来的还有一名质子。
  清一色的珍珠珞辔头, 十几匹马被悉数分给了权贵们, 做以拉拢。陆昭爱骑马也骑得好,那时她的兄弟姐妹都有了自己的马,唯独她没有, 她太想要一匹马。
  但她从小受到的教育从不允许她随意索取一事一物。她的母亲把任何事情都为她安排得妥善无虞,该读《左传》的时候不会为她讲授《汉书》, 该学琴棋书画的时候,绝不会随着她的性子去学剑舞。桎梏, 樊笼与尘网,她早已习惯。
  但是在离开赛马行宫的郊外, 陆昭却遇到了一匹小野马。
  它的皮毛光滑,有着淡淡褐色的斑纹, 眼睛温柔如水。第一次, 她走下玉辂,摸了摸它的鼻子,又驻足看了看郊外的景色。此时众人已经离去, 昨日骤雨,今朝方歇,唯有新翠揽风, 春雨濯尘。不知不觉, 已人迹寥寥,各家车马悉数离开, 陆昭也要回宫了。
  玉辂徐徐前行,青纱帘外,几名小宫女嬉笑回头,原来那匹小马正跟着她的玉辂走。它的距离保持得恰到好处,不远也不近,几个宫女只觉得好奇,却不撵它。走到宫门口时,陆昭开始犹豫起来。
  “把它放回山林去,这马宫里头养不活。”说话的是赤袍男子,头束玉冠,面如照影摘花,目带深秋清寒,惹得一众宫女频频交首私语。
  隔着纱帘,说话人的面容陆昭看的并不真切,但闻声识人对她来说并不困难。她曾闻魏国质子一向桀骜不驯,却偏偏出落个妖孽模样,再加上身旁众人的一举一动,不是他却又是谁。陆昭知魏国与吴国虽然和亲,但是早晚要有胜负之战,更何况这名魏国质子并不是什么好招惹的人。
  于是,她只命宫女替自己道了谢,便回了宫。吴国戍卫知道,陆昭也不是什么好招惹的人,因此也没敢拦那匹小野马。
  小野马就这样进了吴王宫,陆振和顾氏也没有说什么,仿佛是一种默许的态度。
  吴宫内宝马良驹甚多,这匹小野马也着实不是好驯养的类型,且资质驽钝。她便随意丢了个名字给它,具体是什么已经不记得了,总之用陆衍的话说,俗气的不得了。
  华林园向来是皇室云游的时常去处,小野马就被养在了比较荒芜的旧苑。陆昭每次从思危阁习书,至去给父母晨昏定省的路上,除了两名侍女和一名内侍,又多了一匹马跟着她。小马很通人性,从不乱走,每次都只送她到旧苑门口,然后等陆昭省安回来时,再送她回去。
  养马的味道大,且毁草木。荒郊野岭里,一匹马你爱吃哪口吃哪口,但宫里不可以,这里的草木有名分,养出了规矩,轻易破坏不得。宫人的暗地抱怨并没有起什么太大的效果,但皇室子女们却可以大胆发表着自己的意见,上达天听。陆衍也不止一次来找陆昭说他养的白鹤被马吓得躲到了玄武湖对岸。
  其实,陆昭从不觉得一只马跟在她后面是一件多么有趣致的事情,只不过时间长了,渐渐习惯,而习惯便是接纳之首。有时她觉得,这或许是深宫之中绝然少有的一双温柔眼睛。
  旧苑的西边原是一片片行宫,后来陆振觉得太过奢靡,便改成了文臣使者聚会的居所,亦有他国游者慕名而来。江山不只是巨石堆砌而成,它也有繁花细柳,涓涓细流。明眸善睐下,或许就是暗藏机祸,言笑晏晏后,或许就是山陵沦亡。
  那一年,陆昭开始学习和这些人事打交道。每次她从行宫回来经过旧苑的时候,小野马都会陪着她一起穿过云桥、花海、枯石、蔓草。那段时间,陆昭经常害怕走夜路。席间人们的眉眼,犹如一张张面具一般,惹得她心烦意乱,虚伪的话语犹如绳索一般,勒住她的喉咙,让她近乎窒息。
  有次夜里,陆昭刚刚在清谈会上见过几个楚国使者,他们谈词锋利,虚伪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