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弃妻似锦-第1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莞也为小姑娘掬了一捧同情的泪,对老太太说道,“还好她们遇到了你,是不幸中的大幸。那好,我把她们买下。通常这么大的小姑娘,都是五两银子一个,就给你十两银子。”
  老太太笑了起来,五官扭曲的更丑。
  摇头道,“老婆子不要银子。她们还小,也做不了多少事,那十两银子就当她们这几年的饭钱。老婆子娘家姓周,她们两个的名字……大奶奶就重新取一个吧。”
  两个小姑娘听说自己被买下,笑的双眼弯弯,抱了抱周奶奶,又给韩莞磕了个头。
  韩莞还是让春嬷嬷把十两银子给了周大娘。问小姑娘道,“起来吧,你们谁是姐姐,谁是妹妹,多大了?”
  左边的小姑娘上前一步,“大奶奶,我们今年七岁,我是姐姐,我左脸有颗小黑痣。”她用手指了指脸上的小黑点。
  右边的小姑娘又上前一步,“大奶奶,我是妹妹,我头顶上有两个旋儿。”她用手指了指头顶。
  韩莞说道,“大的就叫周西,小的就叫周南,明天让人去县衙办奴籍,再给周大娘办张良民户籍。”
  给她们贯周姓,是让她们记住这个把她们救出火坑的人。
  周大娘听了这个安排,喜极而泣。又给韩莞鞠了一个躬,说道,“老婆子做梦都没想到,这辈子还能成为一个良民,还有两个后人。”又对周西和周南说,“快感谢大奶奶收留了你们,你们不会再进火坑了。”
  两个小姑娘赶紧又给韩莞磕了一个头,“谢谢大奶奶。”
  她们笑开了花,还晃了两下小脑袋。虽然性格活泼,却是举止有度,眼神清明,不像从那个地方出来的,一看就教得很好。
  韩莞觉得,周大娘在青楼呆了几十年还能保持那个气度,把孩子调教得也好,之前的家境肯定差不了。
  她又对屋里的几个人说,“出去不要说她们来自那个地方,只说她们家乡遭灾,又无亲人,只得卖进了咱们家。”想了想,又道,“就把黄家的院子给周大娘住吧。周西和周南白天可以跟着丫头们学做事,晚上回去歇息。”
  黄强如今挣了大钱,在京城买了个小宅子,黄家又没有人在这里当差,上次黄娟回来的时候就把家里收拾空了。
  周大娘说道,“我怎么好意思白住大奶奶的房子,还拿这么多银子。老婆子别的不会,弹琴尚可。若大奶奶家的人想学琴,或是大奶奶想听琴了,老婆子可以弹琴助助兴。”
  韩莞还真想听她弹琴。说道,“你们先安置好再说。”又让包嬷嬷找两套旧衣裳给周大娘穿,她们的身形相当。再让丫头拿一百文大钱,去村里买两套小姑娘的旧衣裳。
  她们一退下去,性格跳脱的蜜露就说道,“那个周大娘不知所谓,哥儿救了她们,姑奶奶买下那两个脱油瓶,都不知道给主子磕个头。”
  韩莞笑笑没言语。
  两只虎见娘亲把周西和周南买下,放了心。一溜烟跑了出去,到院子里了才说道,“我们去村里找小鼻涕和马旦哥哥玩,晌午在封爷爷家吃饭。”
  韩莞道,“再跟封爷爷说,我去他家吃晚饭。”
  她还有事要跟封和商议。
  两只虎已经跑到前一进院子,大声答应着。
  在田边忙碌的春大叔听说主子回家了,跑了回来,跟韩莞禀报田地里的事。
  小麦和油菜籽至少损失了半数,土豆现在还没收,损失肯定不小。特别是后买的那一千亩地,在孟县的东南边,有些地几乎颗粒无收……
  春大叔心疼的脸都皱成了一堆。
  韩莞安慰他道,“这是天灾,也没法子。山子哥回来了,在江南给我们买了不少好物什。他衙门里忙,不能马上回来看望你。春叔忙过这一阵,就回京看看他吧。”
  春大叔方笑起来,还嘴硬道,“那个混小子,他不回来看老子,老子才不会巴巴地回去看他。”
  下晌午歇后,韩莞先去外院看了那三位研制化妆品的师傅,跟他们讨论了一阵子胭脂水粉,让他们带三个徒弟,自己会出带徒费,就去了封家。
  走出庄子,望着村外的田地,地里没有绿色,农人们都在里面忙碌着。他们要把田地侍弄好,准备撒种。


第三百六十三章 出身不简单
  村里的一个佃户看到韩莞了,跑过来给她跪下磕头,接着是一群人来磕头。
  这一带的水灾不算特别严重,又按损失多少减交成租子,再去打份零工或是去山上找些吃食,这个夏天就不会饿肚子了。灾荒年不饿肚子,多么不容易。
  他们感念韩莞的好。
  韩莞和这些人大多不熟悉,跟他们笑笑。
  来到封家,两只虎和小鼻涕、马旦都在这里玩。
  那两个孩子看到韩莞了,也跑来磕头。
  韩莞玩笑道,“你们两家又不靠租子吃饭,干嘛给我磕头。”
  马旦说,“小子的爷爷奶奶让小子代他们给婶子磕头。若是我们家没有承建仙姑殿,怎么可能灾荒年间还有肉吃。”
  小鼻涕说,“小子的奶奶让小子代她给婶子磕头。谢谢婶子开了制药场,让小子的爹娘和二伯之前攒了一些家底,小子一家才能在灾荒年不用卖儿卖女,还有饱饭吃。我娘说,我的小姑姑就是灾荒年间卖了的,大堂姐也是那时饿死的。”
  小鼻涕越来越会说话了,头也磕的实诚,前额都磕破了皮儿。他们家这段时间经常忆苦思甜,让他深受教育。
  韩莞没想到,她自己发家致富的同时,不仅让人跟着挣了钱,还在关键时候给了他们一条生路。
  她客气道,“建仙姑殿,是戚管事和春叔帮你家找的事。至于制药场,封叔一家也功不可没。”
  小鼻涕又道,“小子已经给封老爷和春爷爷磕了头。”
  马旦也道,“小子也给戚管事和春爷爷磕了头。”
  封大娘带着韩莞参观了一圈屋子,又是一阵念叨。制药场和药堂都有损失,家里也有损失,主要是给春景和春灿打的家具。小型家具可以搬到炕上桌上,但桌子、床、柜子等大件泡了水,刚刷好的油漆泡掉了,太阳一晒又裂了……
  不说封家,就是出嫁女韩月和方晓晨打的嫁妆也是如此,韩五太太专门跑去韩家跟大老太太诉过苦。
  封和皱眉说道,“少说那些婆婆妈妈的,我跟莞娘有大事要说……”
  一达分药堂虽然在晋城损失了许多钱,但信誉更好了。封和父子想趁着这个机会,扩大一达分药堂在晋城的规模,慢慢把封家嫡系的益惠堂挤垮。
  韩莞也是这个意思。
  师徒二人坐在书房商议,外面几个小子的闹声吵得人心烦,只得把他们撵去外面玩。
  晚饭前,封景和封灿都回来了,陪着谢祥等人在外院吃饭。
  封和还让人去请春大叔和春嬷嬷,韩莞说只请春大叔。春嬷嬷和包嬷嬷、冯嬷嬷都跟周大娘在一起,一个是帮她们安置新家,一个是再打探打探她们之前的事。
  虽然韩莞同情她们,但要把她们留在家里,还是要把她们的一些事摸清楚。
  饭后,天还未黑,大片火烧云堆积在平顶山上,融融暖色流淌在天地之间。
  一切都是那么祥和,安宁。
  两只虎还不想回家,跟一帮孩子在村口和星月山庄之间的那棵大榕树下玩。
  韩莞没管他们。今天再放松一天,明天就该老老实实上课了。
  她前脚回到家,后脚春嬷嬷和包嬷嬷、冯嬷嬷就来了。
  春嬷嬷笑道,“已经把那一老两小安置妥当了。黄家一些大的家什没搬走,我又拿了一套被褥给她们。周大姐之前藏了一根金簪,一两多碎银,再加上姑奶奶给的十两银子,她们几人的日子倒还过得。她还拿了二两银子给郝家的,说她的腿脚不便,请郝家的帮她在镇上买些被褥和几尺粗布……”
  冯嬷嬷说道,“啧啧,那位周大姐看着脸上又黑又丑,身上可是细皮嫩肉,一点也不比小媳妇差,一双手也护的极好,白嫩嫩的。”
  包嬷嬷也说道,“她洗手,洗指甲,就能看出她之前有多讲究。虽然楼里的人也讲究,但她教那一对双的言行举止,那份稳重和不急不躁,可不是那个地方的人能有的。我瞧着,她应该出身于富裕之家。”
  冯嬷嬷点头道,“我也觉着周大姐的出身不简单。可惜了,命运多舛,一辈子命苦。”
  这就是教养嬷嬷的厉害之处。出身高,出身低,通过言行举止就能断定。
  次日,韩莞让郝叔去县城给那三人办奴籍和良籍。不说他们认识县太爷和师爷,就是现在流民多,也比过去好办户籍。同时,还让郝叔买一张琴回来。
  周西和周南辰时末就来了正院听差遣。她们穿着村里孩子的旧衣裳,可看着一点也不像乡下孩子。
  这么小的孩子能干什么。韩莞让她们跟着丫头学收拾屋子,等小姐妹和翠翠几个小东西回来,负责陪他们玩。
  两个孩子随时都是笑着的。
  韩莞笑问,“什么事这么高兴?”
  周南的性子要跳脱些,说道,“禀姑奶奶,我们来了好人家,还能挣钱给周奶奶治病,我们乐了一宿呢。嘻嘻……”
  周西也说道,“周奶奶极是高兴,说她成了良民,这里又青山绿水,等她死了让我们把她埋在后面的山上。我们跟她说,现在我们能挣钱了,给她治病,让她活久些。”
  或许周奶奶经常说“死”,她们说“死”也没有多少难过之情。
  倒是懂得感恩的好孩子。
  韩莞笑道,“我师父治外伤的手艺极好,请他给周大娘看看。”
  周西周南听了,更是笑得眼睛晶晶亮。
  韩莞又问了她们之前的一些事。
  她们住在后院的一栋厢房内,姑娘们去学琴周奶奶便会把她们锁在耳房不许出来,教她们弹琴和编络子、认字……周奶奶一个月月银是一两银子,多用于吃药……
  怪不得这两个孩子一点坏毛病没学到,周大娘是隔断了她们和那些人的来往。那个老太太,对素昧平生的孩子能做到这份上,还真是个老好人。
  下晌,韩莞就让人把周大娘叫来,陪她去了封家。
  原主主要跟着封和学制药,看病学了一点,只能诊治小病,周大娘这么重的病根本治不了。


第三百六十四章 惺惺相惜
  封和给周大娘作了检查。说她腿和脚烧伤严重有后遗症,还有严重的喘病,再加上嗓子被烫伤,造成喘息困难……
  封和能够缓解她的烧伤和嗓子,喘病要找更好的内科大夫。
  听说能够缓解烧伤和嗓子,让周大娘大喜过望。这个病痛折磨了她二十年,真是痛不欲生……
  周西和周南也跟过来了,又跪下给封和磕头。
  封和给她施针抓药,没收诊费,只收了药的成本。
  回到星月山庄,郝叔已经从县城回来。他买了琴和琴凳,又把周家姐妹的奴契交给韩莞,把周大娘的户籍交给她本人。
  周大娘拿着户籍,激动不已。
  “老婆子这辈子,还能成为良民。”
  她看到那张新买的琴,没等韩莞让她弹,她就走过去坐下。
  周大娘调整了一下弹弦,开始弹起来。
  她弹的是这个世界的名曲“洞庭落雁”。
  乐曲舒缓清丽,优美动听,意境苍茫恬淡而又生趣盎然……
  韩莞立即就被吸引进去,似看到黄昏将至,烟波浩淼的湖边,岸边一带白沙,安详恬静,蒙蒙如霜。一群大雁从远天飞来,一一敛翅飞落……
  弹到一半,周大娘暗哑有力的嗓声响起,“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
  她吟诵不下去了,也弹不下去了,双手压住琴弦,低头掩面而泣。也因为她的声音暗哑恐怖,才更显得她“怀才不遇”,或者说生活境遇突变……
  昨天韩莞就觉得这位老太太有故事。今天听到她的弹奏,更是肃然起敬。哪怕韩莞不懂琴,也能听出她弹得有多好。大雁就是鸿鹄,借喻鸿鹄,说明她的理想曾经高远,或者说后来的生活跟原来的理想大相径庭。
  谢明来小少年跟她比起来,就是演奏家和大师的区别。
  见她如此,韩莞的鼻子也酸涩起来。自己也是突遭大难,冷不丁从现代穿越到这里,跟过去的一切完全剥离。还好她穿越到这具身子上,虽然悲催,还是通过努力改变了生活和命运。若是她穿越成青楼里的某个人,或是再如何努力都无法改变现状的人,比如眼前的周大娘,那真的是生不如死……
  这一刻,韩莞觉得她完全听懂了周大娘的琴声和心境,也与她有了一种惺惺相惜之情。
  半刻钟后,周大娘把眼泪擦干抬起头来,表情已经平复。她起身给韩莞福了福,说道,“老婆子一时忘情,吓着姑奶奶了。”
  韩莞忙道,“周大娘客气了,以后叫我韩娘子即可。你也不要太过伤心,好好将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