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远,我跟你说,这媳妇啊,可是用来疼的。只能哄着,不能打,不能骂。不然回头受苦受累的还是你。”
马光宽递给男人一瓶冰啤,用过来人的口味传授着夫妻之道。
顾娇娇不敢置信的望着他,这是什么人啊!一边带着不知是小三还是小四小五公然出游,一边还在教别人如何跟妻子相处?!
真不是人格分裂?I服了u。
她回头望了一眼身后正在用嘴撕开零食袋子的李琴兰,那女人不知是没听到还是听到了也无所谓,眼皮子都没抬一下。
第145章
顾娇娇这边事情进行的乱七八糟;她看到李琴兰就心烦气躁。………回头到底要不要跟马大嫂说一声啊。
她到底是不知情呢还是默许男人这般做呢。
真是纠结!
杨翠芬这边也有些焦头烂额。
在她当日放出要招工的消息后,村里人起初有所怀疑。不过知道是秦东远两口子办的厂子后,很快便深信不疑。
顾娇娇有钱;那秦东远又认识什么大老板,这办厂子的事十有八九。
跟着他们两口子干准没错。
李若兰活着时就是做生意的一把好手;她的闺女肯定也差不到哪里去。秦东远这人,他们也很熟了;老成持重的性子。
所以这几天来跟杨翠芬套近乎的是络绎不绝。他们倒不奇怪顾娇娇把招工的事托付给她;毕竟这二人好的跟亲母女似的。
走后门的多,杨翠芬应付的是身心疲惫。只告诉众人因为要做的是吃食的生意,所以面试那天一定要把自己收拾妥当了。
头发不要太长,指甲要修剪一下,衣服好赖不要紧,一定要干净。
这是她能对外透露的极限了;只要做到这些,人又不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懒货; 第一轮面试总能通过的。
可是这些人根本不把她说的这些放耳朵里,只想着从她这里拿个内定的名额。
哼,怎么可能,她杨翠芬是那种肯给人开后门的?如此;岂不是辜负了娇娇那孩子对她的信任。
~~
八月八号
这一天是说好的正是面试的日子; 第一轮招工;人数也不多,100个。18岁上;50岁下;男女不限;身高不限;学历不限。
大早晨的她刚做好早饭,送走了金柱,自己还没来得及吃一口,面试的人便挤满了她家门口。
杨翠芬不禁抚额,说好的在村委前的空地上面试啊,这些人咋都跑她家里来了。
“铁柱,快点吃,吃完了去屋子里那本子,回头替娘把那些通过第一轮面试的人记下来。”杨翠芬三口两口把手里的馒头吃完,叮嘱道。
杨婆婆看女儿这着急忙慌的模样,也有几分心疼,可是做买卖,哪里有不辛苦的。况且娇娇那孩子如此信任闺女,把招工这么大的事全权交给了她女儿。
他们一定要做好。
“翠芬啊,娘能帮你做点儿啥不?”杨婆子问道。
杨翠芬摇摇头,“您帮我做的够多的了啊,这事您插不上手。”如今她娘帮她做家里的一日三餐,还要管着施工队几个师傅的中午饭,已经很忙了。
娘几个说着话的功夫,外面的人终于忍不住推开门涌了进来。
得,看这架势,也别去啥村委会了,直接在院里面试吧。杨翠芬和她娘连忙招呼着乡亲们进来。
“你们吃了没,锅里还有粥,垫补点儿?”杨婆子热情的招呼众人。
“不用,不用,大娘你不用忙活,我们吃了早饭来的。”有人热情的回道。
这边,铁柱也把家里的小板凳们全找了出来。不过这么多人,几个小板凳哪里够。
“哎呦,铁柱啊,我们不用坐啊,你也别忙活了。”有人拦住了他。
“是啊,铁柱,我听我家小子说你学习成绩可好了,啥时候让我家孩子也跟着一起写作业啊?”有人笑眯眯的拽着铁柱的胳膊不松手。
“这小子啊,虎头虎脑,看着就聪明,将来一定能考上大学。”有人赞叹。
杨翠芬看着院子里熙熙攘攘的人群,有些头疼。不过这才哪儿到哪儿啊,真让她头疼的还在后边呢。
“大家按照先后顺序排对啊,一个一个来。”她拿着喇叭站在客厅前的台阶上喊道。
院子里的乡亲们闻言,立马七嘴八舌的嘻嘻笑开来,一边答应着一边笑呵呵道,“排队,排队,听你的翠芬。”
嘴上这样说,行动却很缓慢,不过让大家排个对,小半个钟头就过去了。就在她以为终于可以开始今天的面试之时,突然外面又来了一群人。
顾家村的乡亲们定睛一看,好家伙,刘家这是全员出动?
刘家人显然也在门口站了一会儿了,不知为何此时才进来。如此还罢了,一来就要站到队伍的最前头去。
乡亲们虽然不高兴,但想着这是杨翠芬的婆家,只得强颜欢笑着让他们插队。
只是。。。。。。
“我说了按照来的先后顺序排队,你们来得最晚,理应排到最后面去。”杨翠芬冷冷的说道。
这还是搬离刘家后,她第一次跟他们见面。
刘家众人回头望了一眼盘旋了好几圈的队伍,甚至院子里都盛不下,还有好大一群人挤在门外呢。
要他们去排队?笑话。
“翠芬,我可是你公公。”刘老头不悦的说道。他已经够给她面子了,没上来就要求她将他们直接录取,愿意卖她个面子来参加什么所谓的“面试”,她不要不知好歹。
“公公,我刚才当着大家伙的面说过了,按照到的先后顺序排队,您不要让我难做。”杨翠芬不为所动的说道。
有那不知所谓的出来打圆场,“没事没事哈,就让你家里人排前边吧,能理解能理解。”
能理解个屁?以为她杨翠芬只是沽名钓誉。
杨翠芬冷冷的看了一眼男人,接着对刘家众人道,“请你们后退,按规矩排队。”
此时紧跟在公婆身后的赵菊花不屑冷哼一声道,“什么规矩,还不是你定的规矩。大嫂,你眼睛睁大点儿,可看清楚了,站在你眼前的是谁。”
杨翠芬轻蔑的看了妯娌一眼,“站在我跟前的是我公婆,所以他们就不用排队?哪门子道理。再者厂子不是我的,但是人家既然把招工的事情交给了我,我必须做到公平公正。”
说着她扭头看了满院子乡亲们一眼,“今天所有前来参加面试的人我一视同仁的对待。”
最后她面无表情的看了刘家众人一眼,“今天就是天王老子来了也要排队。”
“好,说的好。”人群中,不知是谁开始鼓掌。很快雷鸣般的掌声响彻在小院的上空。
看这般架势,他们是不排队不行了。不过,刘老头最后看了孙子一眼,“铁柱,你也觉得爷爷应该要去排队?爷爷这么大岁数了,太阳又晒得慌。。。。。。”
铁柱不等他说完,立马接口道,“爷爷,无规矩不成方圆。大家都要排队呢,您和叔叔婶婶他们怎么就不能排?这么多乡亲们都看着呢,您就不要为难我娘了。”
“再说,”他指了指当日招工的牌子,“您岁数超了呢,不符合这次招工的要求。爷爷,您还是回家休息吧。太阳这么大,把您晒得晕倒了可咋办。”
铁柱说完这一番话,刘老头气得立刻吹胡子瞪眼。家门不幸,养了个不肖子孙。
不过他哪里是肯轻易放弃的,让他回家不可能。
但看这母子俩丝毫不肯放水的模样,恨恨的剁了一下脚,带着家人去后边排队了。
刘崔生经过母子俩时停了下来,用期待的眼神看着娘俩,他是这女人的丈夫,儿子的亲爹,就不用这般对他了吧?
只是没想到母子俩很快转过了头,当没看到他一样。
终于可以开始面试了,杨翠芬松了口气。没想到就在这时,又有一拨人闯了进来。
哦,两拨。
看着气势汹汹,你推我挤的两拨人,杨翠芬有几分难为。主要是。。。。。。
“翠芬啊,这是我家娇娇的厂子不?那可不能不让自家人进去。”说着她把身后的许春燕和顾思武夫妻俩推到了前边,“亲婶婶,亲二叔,你看着办。”
她看着办?对这家人,她一时还真不知道怎么办。招进来吧,就许春燕那磨洋工的架势,有她在,队伍怎么带。
不招吧,怕给娇娇那孩子惹来流言蜚语,说她六亲不认。
头疼。
“刚才我说的话您老应该听见了,麻烦您让二位先去后边排个队。”暂时只能以不变应万变。
孙秀红撇撇嘴,只得拉着儿子儿媳后边排队去了。她刚才可看到了这女人是如何怼她公公的。
应付完了顾娇娇的奶奶和叔叔一家子,她转头不耐的看着自己的两个弟弟和弟妹。
“那个,我们也去后边排队。是吧,姐?”杨翠芬的弟弟骚骚头,冲着他姐姐讨好的说道。
杨翠芬冷冷的看了他一眼,“厂子的老板是顾,是顾家村人,所以这第一次招工,只招同村人。”
“那不是。。。。。。大姑姐,您是不是还在因为上次的事生气呢。都是我这张嘴,说了不该说的,该打。”杨翠芬的大弟妹边说边笑嘻嘻的打了自己一巴掌。
看杨翠芬依然绷着脸不肯松口,赶紧跟一旁的婆婆求情,“娘,您帮着说道说道,让大姑姐别跟我们志气了。都是一家人,有啥解不开的隔夜仇啊,是吧?”
杨婆子闻言气的心口疼,她拿着水瓢转身进了屋。
从两个儿子阴阳怪气撵她出家门的那刻起,她便对儿子儿媳彻底死了心。人家信任女儿才把招工这般的大事交给她,她帮不忙不说,不能给闺女添乱。
杨家的俩儿子看母亲这般模样,气愤的一甩袖子走了,临走时还烙下狠话,“有本事,你一辈子不回家。”
此话自然是对杨婆子说的。他就不信,她能一辈子住女儿家。过段时间还不得乖乖走自己家。
看她有啥脸回,看她有啥脸继续让儿子供养。
这点儿小忙都不肯帮。
看杨家兄弟走了,在场的顾家村的乡亲们都忍不住松了一口气。脑子简单如他们也知道,这厂子刚开,第一次招工的名额肯定是有限的。
要杨翠芬破例先把四个名额给了自己的弟弟弟妹,他们也不能说啥是不?
台阶上的杨翠芬也狠狠松了一口气,终于可以开始面试了。
第一个上台的是一个中年男子,只见他一脸憨厚的看着杨翠芬,“侄女,我就不用自我介绍了吧。你当年嫁进来时,是老叔我给你赶的车。”
杨翠芬点点头,“我知道了,老叔,您可以下去了。”
中年男子一愣,别看他比杨翠芬还小一岁,但辈分大啊。她这是啥意思,他通过面试了没有啊?
杨翠芬看他一脸迷惑的模样,主动解释到,“老叔,通过第一轮面试的人会在三天后公布出名单来。”
“第一轮,也就是说还有第二轮,第三轮?”
杨翠芬点点头。有没有第三轮她不知道,但第二轮一定是有的。一个月三十块钱,当那么好挣。
面试进行的很快,第一轮的面试倒也挺简单,就如她之前说的那样,把自己捯饬得像个人样就行。
只是就这般简单,还是有一半的人没有做到。她无奈的摇摇头,有啥办法呢,她可都提醒过了。
面试从早晨太阳刚出来开始,直到金柱下班,院子里还有好些人。
杨翠芬此时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只是依然在强撑着。
“下一个。”她有气无力的喊道。
“呵呵,翠芬是我。”刘崔生兴奋的看着眼前的媳妇。
第146章
不要小看顾家村;觉得无非就是个偏远的小山村,可方圆十里八乡,它最大啊。
老的小的都算上;村民两千多人呢。
这年头人力不值钱的很,这些人又没一技之长;挣钱的手段无非两样,留在村里种地;或者外出打工。
可在城里扎根也不容易啊;哪里有那么工给你打。
所以大部分人还是留在村里种地。抛去种子化肥上交的公粮,剩下的粮食填饱肚子总是没问题的。
可是居家过日子哪里不需要钱。孩子不要交学费,还是老人不用看病?
如今听说不用背井离乡在村附近就能找到工作,而且工资还不低,村里甭管老的小的几乎全都来了。
管你啥岁数呢。
甭看杨婆子60岁了,要不是碍着女儿;也想来掺一脚呢。碰碰运气呢,面试不上也不少块肉。
显然抱着这样想法的不在少数。
所以今天杨翠芬几乎是把所有顾家村的人见了一面;头昏脑胀的很。
一旁帮着他娘记名字的刘铁柱也从起初的兴奋到此刻的疲惫不堪,趴在了桌子上。
“孩儿他娘是我啊,你还愣着啥,快把爹名字记下。”刘崔生催着道。
排队的功夫他也没少乱窜;早把第一轮面试的这点儿事琢磨清楚了。过了的名字便写在本子上。
没过的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