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颜氏女-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缀幽眼睛瞄了瞄她头上的白玉钗,笑道,“这小定一下,姑娘的亲事算是完成一小半了。”

    哈?下小定?颜秉初对古代的婚俗一窍不通,这听起来仿佛定亲似的,她有些结结巴巴地问道;“小定过后是什么?”

    “明儿估计小定礼就抬到府上,小定过后就是定新,受聘,也就是‘纳采’,世子在到府上认个亲,这亲就定的稳稳的了。”缀幽笑着解释给她听,末了,又感概道,“姑娘一眨眼就大了。”

    是了,是了,就这种类似‘吾家有女初长成’的眼神。

    “缀幽姐姐知道那么清楚,想必是思嫁了,”颜秉初拍了拍松软的枕头,将它摆在身后,舒舒服服地倚在上面,“赶明儿我就回了母亲,替你找个好夫婿。”

    缀幽红了脸,上前就去咯吱她,“姑娘现在是越发坏了,什么话都从嘴里出。”

    颜秉初被她咯吱的呵呵直笑,在枕头上喘着气直躲,嘴上却是不依不饶的“缀幽姐姐放了我吧,我一定……好好说,绝……绝不……误了你。”

    两人闹了一阵,身上都有些汗,方才停了。

    缀幽替她将松散的发髻拢了拢,看见头上那根八宝簇珠白玉钗,便轻声说道,“姑娘这亲定的早,不过也不是没有预兆的,在燕国公府,奴婢就看出来了,也暗地里仔细替姑娘打听了一番,有些话,对姑娘不好说,但以奴婢冷眼看着,是个不错的,年纪大些无妨,也懂疼爱姑娘些。倒不像那些个只嘴皮子上说说的。”

    颜秉初拿着团扇慢慢地扇着,闻言笑道,“你能见了几人,就满嘴地夸赞起来了?还冷眼看着。”

    缀幽拿过她手中的扇子,坐到一边的小几子上替她扇风,嘴里道,“虽是没见过几个人,但两厢一比较,也还是比的出来的。那位巴巴地说来找姑娘,连个影儿都没有了。现在都是这么着撂挑子的,往后能看的着好?”

    颜秉初听出来她说的是岳雷,说起来,她也把他忘到脑后了,“人家也有事情要做,又不是我们闺中女娘的。”

    缀幽嘀咕道,“那也可以传个信呀什么的。”

    颜秉初奇道,“往日里,你最是宽容大度,今儿怎么偏偏揪住人家这一点不放了呢?”

    缀幽仔细打量她的面色,见她神色平静,不想着了气的模样,就小心地轻轻道:“姑娘,既然都定了亲,岳家二爷那遭事咱就忘了吧,世子爷难道不比那位强千倍百倍?”

    原来是怕她还惦记着岳雷,怪道呢,以前提起燕国公世子都是不着调的,爱是下三滥手段的,现在倒是千般好,万般好。

    颜秉初笑笑,“我现在年纪小呢,哪里就真记住了?这事就甭提了,下回也不要不论秧子地说人家。”

    见她面色不似作伪,缀幽这才彻彻底底松了一口气,笑道,“哪能呢平白无故地背地里嚼人舌根,他和咱们有什么关系,好好地说什么。”

    “就你最会做人。”颜秉初抿唇一笑。

    第二日,燕国公府果然送来了小定礼,首饰,绸缎,甜礼饼,香烛……满满地堆了一个院子。

    徐氏笑容满面,这小定礼就送了这么多的东西,可见燕国公府对媳妇的重视。忙命人将自家准备的回礼抬去国公府。

    最先前抬进国公府的是大吉甜柑四对,谓之吉吉利利;春草两丛,谓之“草头结发”;猪心、猪肺一副,谓之肺腑连心;五样种子:早粟、绿豆、酵母饼、龙眼干、油麻,谓之“五子登科”;香蕉若干,谓之招子成行。

    “亲家真是有心了,难为准备得这么齐全。”宋氏心情特别好,面上一直带着开怀的笑。

    谢老太君微微点头,笑道,“赶明儿,我进宫一趟,见见娘娘,替这两个小的讨个恩典,然后再欢欢喜喜地将纳采行了。”

    宋氏微微思索了一番,点头道,“还是母亲考虑得周全。”

    果然第二日,谢老太君就按品穿了诰命服,往宫里递了牌子,向淑妃说了一番。

    当晚,正德皇帝正巧歇在了淑妃的凝和殿里,淑妃拿着小锤替闭着眼睛坐在榻上的正德皇帝轻轻敲着背。

    半晌,正德皇帝突然出声问道,“听说,今日国公府的老太君进了宫?”

    淑妃面色平缓,手里的小锤子仍是不轻不重地慢慢敲着,“老太君是想替世子求个恩典。”

    今日下午,她在宫里见了老太君,特意没将屋里的丫鬟遣得太远,这宫里能有什么事能真正瞒过这位九五之尊?还不如老老实实地交待了,得不着好,也落不了个坏字,一个诚字也是了不得了。

    正德皇帝“唔”了一声,慢慢直起身子,示意她不用敲了,淑妃便将手中的小锤子轻轻搁在榻边的小几上,自己俯下身,替正德皇帝换了松软的薄底鞋。

    “求个什么恩典?”正德缓缓问道。

    “世子一展眼就大了,到了定亲的时候,”淑妃很是感慨,“想求着皇上能给个赐婚的圣旨,借着这个荣光将亲事定好了。”

    正德皇帝又问,“定的谁家的?”

    淑妃忙道,“是户部左侍郎颜大人的闺女。老太君见了一回,就爱得什么似的,还留在府里住了好久。”

    正德“嗯”了一声,端起杯子慢慢喝了一口茶。

    半晌没有说话,淑妃的心也跟着渐渐提起来。



第七十九章言话

    若朕记得不错,颜廷文只有一女,颜夫人当年曾抱进宫给皇后看过,朕当时也在一旁,如今都到了定亲的年纪了?”

    淑妃听得正德皇帝开口,微不可见地松了一口气,笑道,“颜家小娘子今年才九岁,是我们家心急了些。”

    正德皇帝双眉一挑,“燕国公世子今年十五了吧?”

    “是,”淑妃听出皇帝的言外之意,轻声细语地解释道,“今儿进宫母亲也和我说了,燕国公子嗣上头并不急,燕国公也是年近三十,才得了那么一个儿子。难得世子愿意定亲,等上几年无妨。”

    子嗣向来为宗族所看重,燕国公虽然手握半个京畿军权,但子嗣单薄足以削去皇帝大半疑心。

    正德目光闪烁,微微笑道,“再过几天就是你的生辰,朕便卖你一个面子,那赐婚的圣旨便那日下吧,也好给你的寿宴添点喜。”

    淑妃大喜,连忙叩首谢道;“臣妾代燕国公谢过皇上大恩。”

    正德上前扶起她,“淑妃你也太小心了,何至于如此。”

    谢淑妃垂眸一笑,在这宫里不小心怎么行?谁知道说这话的人下一秒就会做出什么来?

    次日一早,淑妃服侍正德皇帝上了早朝,便懒懒地坐到榻上,吩咐贴身的侍女迎青,“让小黄门到国公府送个信,说皇上准了。寿宴那天,将颜家小娘子带进宫来让我瞧瞧。”

    迎青答应了,见屋门和窗户打开,周围并无旁人,便轻声问道,“上回,燕国夫人进宫,娘娘让她娶左太傅的嫡孙女儿,如今这个颜姑娘……”

    淑妃笑着看了她一眼,又低头装作正漫不经心地翻看书,轻声道“你知道什么,我就是知道老太君绝对不会同意才提的,哪次府里来人,我这周围没有个几只耳朵的?我就是要那些人晓得,我谢寄灵的小心是天生的,哪里能面面俱到呢?”

    一个有弱点的人就不会引起大家的全副心神,否则,昨日正德皇帝可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太小心”了。

    “比起三公之一的太傅家,颜家显得更平和一些,又是百年世家,最重声名,对朝廷又是忠心耿耿。”淑妃缓缓地翻过去一页,昨日听到正德皇帝说颜家小娘子在出生后竟然还被抱到宫中给皇后看过,她心中就是一动。父亲果然猜的不错,颜廷文是皇帝的心腹爱将,从科举上出来后,在京没有多少年,一直在江南,福州一代任转运使。

    如今,回京授了户部左侍郎,又是不显山不显水的,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也是实职。

    只是舍得将他调回京任职,这其中……倒让人有些模模糊糊,看不明白。

    淑妃轻轻地感叹道,“太傅老人家在位置上够久了,福嘉长公主嫁去的人家才叫好呢。……皇后娘娘毕竟离那人近些。”

    天子帝师,说起来是多风光的名头,然而曹奉广未到天命之年,便上书告退,正德皇帝再三挽留,只得大笔一挥,将荣耀给了曹奉广的儿子,倒是满门清贵。左太傅今年已六十有余,仍恋栈位置,不肯求去。偏生两个儿子也同朝为官,朝廷最忌父子同朝了,虽然左家现在一副花团锦簇,烈火烹油之象,可花太艳了就惹人眼,火太大了就灼人身。

    迎青会意一笑,便轻轻一福,退了出去。

    淑妃看着她出了屋子,转头再看看满屋子绮罗绸缎,古玩器具,只觉满心的疲惫,从肺腑里深深叹了一口气。

    燕国公府接了淑妃的口信,就定下心来,等到十月初六那日夕食,谢老太君和宋氏按品打扮了,坐上马车去了宫里。

    颜秉初跟着徐氏坐在皇后娘娘的延福宫中,双手规规矩矩地放在膝上,微低着脑袋并不四处张望。

    皇后娘娘笑意吟吟地打量一眼颜秉初,对徐氏说道,“总是听福嘉提起初儿,我原本还以为也同福嘉一样是个好动的,现在一看竟是这么娴静的一个孩子。”

    徐氏闻言失笑,瞥了一眼身旁乖乖坐着的颜秉初,笑道,“娘娘快别这么夸她,我听了羞也羞死了。”

    皇后柔和地望着颜秉初,“来,给我仔细瞧瞧。”

    颜秉初便起身走到她身前,福了福身,抬头冲她甜甜一笑。

    皇后连连说道“好孩子,”又从手上脱了一只约一节指宽的金镶九龙戏珠手镯套在颜秉初手上。

    颜秉初看看手镯,又看看满脸笑意的皇后娘娘,不禁有些犹豫。

    徐氏忙道,“娘娘随便赏她什么就好了,这么贵重的镯子……”

    皇后摇摇手,又仔细地看了看颜秉初,方笑道,“这孩子我一看就喜欢,难得又投福嘉的脾气,既然福嘉都和初儿姐妹相称,那岂不是也是我的女儿?做干娘的送个常带的镯子给女儿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徐氏听皇后这么说,急忙站起身要行礼。

    “好了好了,”皇后笑道,“几年不见,这么小心了,我们姐妹何必这么客气。”又握住颜秉初的手,笑道,“这镯子是一对,另一只我恰好给了福嘉,好孩子,你们姐妹两人要好好的。”

    颜秉初笑着点点头,又福身道了谢。

    “听淑妃说,初儿已定了亲?”皇后慈爱地看了看颜秉初,突然想起来便问道,“是燕国公世子?”

    徐氏刚点完头,就想起福嘉追着燕国公世子追到福州的事,面上便露出些尴尬之色。

    皇后似是没有注意到,也没有想到那桩事似的,轻轻地点点头,说道,“这门婚事不错,燕国公府家里没有太大的规矩。谢老太君为人最是爽朗大气的人,”她轻笑起来,“听说谢老太君年轻的时候也想如同安沁长公主一般上战场,都已经跑到营地了,还是被正在营地驻扎的老国公爷逮了个正着,遣送回京。”

    徐氏笑道,“这些事,我哪里听得着,你不知道我父亲……”说着将手往脸上一抹,再往下一拉,做出个沉着脸的表情。

    皇后顿时大笑,连连点头,“我可还记得呢有一回去你家院子里玩,正巧打着书斋的窗户了,徐大人一出来,就是那副样子……”笑了一阵,问道,“徐大人身体还好不好?”

    徐氏笑着点点头,“多谢娘娘挂心,两个老人家好着呢。”



第八十章赐婚

    皇后感慨道,“一展眼就是那么多年过去了。”

    这时有小宫女在殿外禀道,“娘娘,琼华园的寿宴快开了。”

    皇后笑道,“不如我们一块去吧。”

    琼华园距离延福宫还有上一段距离,皇后娘娘在宫中,自然是要乘坐金根车的,徐氏笑着推辞道,“娘娘是尊贵人,还是等一会儿吧,我和初儿先去了。”

    皇后想了一想,也罢了,徐氏便带着颜秉初告退了。

    从延福宫出来,母女两人跟着身前打着灯笼的宫女,走向琼华园,远远就见一片灯火辉煌。

    琼华园门口,那小宫女向两人微微一福便垂手立在门边,另有一个宫女接了出来,向两人行了礼,又有小公公躬身唱了个喏,高声向里禀报,“户部左侍郎夫人到。”

    偌大的花园子里,树上挂满了灯笼,湖水里点着河灯,灯火通明。宫宴还没有开始,夫人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处。

    徐氏随意同人打了几声招呼,就带着颜秉初往座位上走去。

    不一会儿,就有人报道,“淑妃娘娘到。”

    人群往两边散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