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顾舜华当即冲过去,直接一拳头夯在那女人身上,女人不提防,一下子就被撞飞了。
顾舜华一不做二不休,拎着棍子朝另外两个女人抡,两个女人哪想到半路突然杀出来一个顾舜华,吓得低声尖叫。
苏映红看到顾舜华,一个激灵,顿时反应过来,也马上加入战团。
这时候被顾舜华夯了一拳的也咂摸过味儿来,挥舞着拳头冲过来。
二对三,三个女人都是圈子,估计平时也经常打架,不过顾舜华有棍子,而且在内蒙那种地方历练了一身力气,她也跟着任竞年学过擒拿。
也就学点皮毛,但这个时候拼起来,反正不管三七二十一连打再踢的,她动作狠,力气也不小。
在内蒙荒原开过荒,造过房,挖过矿,几个打架的小圈子,她怕谁啊!
而苏映红被打得脸都肿了,她咬着牙要报仇雪恨呢。
一个圈子跑了,两个圈子被顾舜华和苏映红打趴下来了。
顾舜华低声呵斥:“不许动,再动要你丫的命!”
谁不是胡同里混大的,急眼了来几句京骂,吓唬吓唬,这招她也会。
那三个圈子跑了一个,另外两个像从水里捞出来的鱼一样被按在地上,抻着筋拼命想扑腾,却被死死压住扑腾不动。
顾舜华冷笑:“我看你们几个是皮痒了,姑奶奶给你们松松骨!”
被她压着的女人低吼:“你们算什么玩意儿?有种留下名儿!”
顾舜华拍拍她的脸:“姑奶奶是女人,没种。不过姑奶奶诉你,以后老实点,想招惹姑奶奶,姑奶奶以后会让你知道什么叫厉害!”
说着,她放开了:“姑奶奶没功夫陪你们玩儿,还不快滚。”
苏映红不舍得放开,她还想揍。
顾舜华低声命道:“放开。”
苏映红不得已,只好放开了。
她们放开后,那两个圈子狼狈地爬起来,擦了擦鼻子血,一边提防地指着顾舜华:“你丫的等着,你丫的等着,我饶不了你!”
说着这话往后退,退远了后,撒丫子一溜烟跑了。
苏映红大口喘着气,擦了擦脸。
顾舜华领着苏映红去找两个孩子,两个孩子还躲在树后头呢,天冷,鼻子淌水了。
她忙掏出纸来给孩子擦了鼻子,顺便问苏映红:“到底怎么了,她们为什么打你?”
苏映红咬着牙,倔强地道:“没事。”
顾舜华:“没事是吗?那我回去把这事告诉你妈,让你妈管你。”
苏映红猛地瞪她一眼:“你敢!”
顾舜华笑了:“为什么不敢?映红,刚才要不是我救了你,你不定被人家打成什么样儿呢,怎么,才报仇雪恨,你就对救命恩人这态度?”
苏映红憋在那里,不说话了。
顾舜华帮多多收拾了流水儿的鼻子,又帮她把围巾帽子戴好了,之后才牵起两个孩子的手:“我们走。”
她估摸着,那几个圈子从另一头跑的,自己在这头走,不至于撞上,反正她刚围了围巾,回头换身衣服,她们哪认出自己。
苏映红忙也跟在顾舜华后头,顾舜华往前走,苏映红也往前走。
顾舜华见此,便掏出来之前打包的炸鹿尾儿:“吃点吧。”
苏映红摇头:“我不饿。”
顾舜华:“吃吧。”
多多好奇地看着苏映红:“阿姨饿饿,吃吧。”
奶声奶气的小声音,很天真,却充满善意,苏映红瞥了一眼多多打开来,拿起来一个吃。
牛皮纸袋包着的炸鹿尾儿尚带着余温,在这冰冷凛冽满脸伤痕的冬日,竟是意外地酥香好吃。
多多看苏映红在吃,便仰脸问:“阿姨,好吃吧?”
苏映红看向多多,小孩子澄澈的眼睛里有着期盼,眼巴巴地期盼,等着她说好吃。
她神情顿了顿,才有些生硬地道:“是挺好吃的。”
多多听到,马上绽开一个笑:“妈妈买的,就是好吃!”
苏映红:“嗯。”
突然鼻子有些泛酸。
北京的冬天很冷,被打过的脸很疼,所以她会忍不住想哭吧。
作者有话要说:
棉猴就是风帽连着衣领的棉大衣(电影《孔雀》里张静初穿的就是棉猴),在我写的这个年代,冬天的体面就是:羊剪绒帽子+棉猴+三接头皮鞋(当然又分皮革和真皮的)
28、第 28 章
第28章鲥鱼无鳞脂正美
顾舜华带着两个孩子和苏映红离开了西四胡同; 看看再没碰到那几个圈子,这才放心,她其实也怕惹下事来。
她倒是没什么; 但还有孩子呢,怕给孩子招惹是非。
当下坐公交车回去,到了大栅栏下车的时候; 苏映红扭捏起来:“我不想回去。”
顾舜华:“就你那张脸,回去还不闹翻天。”
苏映红没吭声; 顾舜华直接带她过去同仁堂。
大栅栏的同仁堂多少年的老字号了,打顾舜华小时候就经常路过这里; 嘴馋的时候也曾经拿着几分钱跑进去同仁堂药铺子; 买什么呢,买里面的山楂丸子吃。
山楂丸子虽然是药; 但带一点酸甜的味儿; 能解馋。
所以大栅栏经常跑着玩的小孩都熟悉同仁堂的老伙计,这次顾舜华进了同仁堂,一眼看到那老伙计; 叫王叔的; 竟然还在柜台前看着店; 除了皱纹多了头发白了,其它竟然是一点没变。
他看到顾舜华,戴上眼镜认了认; 才认出来:“这不是舜华吗,好些年没看到你了,你从乡下回来了?”
顾舜华也有些激动:“是,王爷爷,我终于回来了。”
王叔又看到了顾舜华的两个孩子; 感慨连连:“时间过得真快,你以前也这么大,扎着两个小揪揪,现在一转身,你孩子都这么大了。”
寒暄了一番,顾舜华要了几贴膏药,给苏映红贴上。
出来后,顾舜华说:“回头就说你被篮球打到,摔了,把脸摔成这样了,反正贴上膏药了,他们也看不出来,知道了不?”
苏映红犹豫了下:“嗯,就这么着吧。”
当下大家就回去胡同,走着的时候,苏映红牵着多多的手,忍不住问:“舜华姐,你也不问到底怎么回事啊?”
顾舜华:“你爸妈哥哥都管不了你,我算老几,反正日子是你的,路怎么走也是你的,你自己想清楚就行。”
她这个倒不是激将法,就是随缘。
她看到苏映红被打,转身就走不管不顾,这种事她做不出来,毕竟也是从小看着的小姑娘,她妈她哥哥再不好,她也没对不起自己。
可如果让她再多付出,去纠正别人走偏的人生,去匡扶正义,她也没那能力啊,她顾好自己孩子自己弟弟就很不容易了。
苏映红僵硬地看了顾舜华一眼,之后别扭地转过脸去,没说什么。
顾舜华带着孩子,拿了雷永泉给的票,去买了脸盆,热水壶,热水袋,大把儿茶缸子,以及一个新尿桶,最后还给孩子买了棉袜子。
本来想买棉猴的,可这棉猴也不是想买就有,说是得等,顾舜华只好先回去了。
回到家里,把那些日用品往小屋里一放,小屋就更满了,不过心里却充实,回头盖了房子,这些就可以放新房子里,现在也是一点点地积攒着新房子的家具呢。
就好像燕子一样,一口一口地叼泥攒起一个家,多少辛苦,但心里是喜欢的,是充满期望的。
陈翠月看到她买了新用品,倒是没多问,默默地给她新暖壶里倒了热水,说是新壶要用旧水泡泡,这样才能用的长久。
这都是多少年的老传统了,陈翠月自己信这个,她也觉得自己在为了女儿好。
顾舜华并不信,不过也随她去了,没管,又不是什么要紧的事。
炸鹿尾儿还有一些,放在锅里煎了煎,当晚上一个菜添上了。
饭桌上,陈翠月说起顾振华的事,说发来了电报,等年后正月元宵节一过就能来首都了。
虽然遗憾不能一起过年,但想到一家子能团聚,顾全福又重新掌勺,这已经很好了。
顾跃华一听大哥要回来,也挺高兴的:“就是不知道大嫂什么脾气,不过大哥老实,大嫂应该也是好脾气吧!”
顾舜华听着这个,想起来任竞年,任竞年年后也要过来了,他过来了,自己倒是能省心不少。
只是他来了,住哪儿呢,眼下进了腊月,天儿更冷,土地上冻了,盖房子要动土,那么硬的土肯定没法盖房子,所以只能一家挤着那三平了。
顾舜华想着任竞年的身量,估摸着躺床上都伸展不好腿脚吧,不过又能怎么着,只能忍忍了。
吃饭完,倒了脏土,顾舜华收拾了孩子,自己也洗漱,天确实更冷了,内蒙的腊月冷,首都的腊月也不好过,漱口的时候水进了嘴里,牙根都被冰得打一个激灵。
好在,她有了蜂窝煤,也有了炉子。
顾舜华用铁钳子夹来了两个煤球,足足两个煤球放进去,这能烧一整晚,煤球儿烧得火红,在黑夜中发着红光,顾舜华烤了烤手,暖和得很。
多多已经脱了棉袄,钻进被窝里,小声叫着:“妈妈,妈妈快来!”
顾舜华扔下 铁钳子,擦了擦手,也就上床了。
门板上已经挂了厚重的棉帘子,炉火也散发出热气,被窝里已经暖和起来了,外面腊月的风吹着,不过那却仿佛是另一个世界。
顾舜华搂着两个孩子,想着幼儿园,想着自己即将有一份工作,心里便是踏实的满足。
***************
第二天顾舜华很早就把两孩子从被窝揪起来了,两孩子还迷糊着就被她抱着洗手洗脸穿衣服,穿到一半满满醒过来了:“我自己能穿。”
多多一看,也表示:“妈妈我要自己穿!”
顾舜华笑着夸他们:“越来越能耐了。”
多多便笑了,很开心的样子,满满也有些小得意。
两个孩子最近好像开朗一些了,爱笑了,多多说话顺畅了许多,应该是和大杂院里孩子一起玩的关系。
有孩子带着就是比在矿井上孤零零地强,顾舜华越发觉得自己做得对,孩子需要融入人群,寂寞地守在矿井上,大人都觉得苦,孩子哪里受得了。
收拾好后,也不用吃早餐,直接送过去,这个时候外面正冷着,鼻子里呼出来的都是白汽,地上的水渍结上了薄冰,顾舜华一手牵一个,快步出了院子,拐过胡同,送孩子去了幼儿园。
和孩子拜拜了后,顾舜华便在幼儿园外面看,木栏杆的门,隐约能看到里面,看到孩子好像在被老师介绍给其它小朋友,其它小朋友便开始鼓掌,之后就要吃早餐了。
早餐什么样,顾舜华看不清,但隐约看到有一个箱子,箱子里是牛奶瓶。
顾舜华知道幼儿园营养好,孩子不会缺嘴儿,不过到底是有些挂念,着实看了好一会儿才回去。
回到家里,吃了早饭,顾舜华便跟着顾全福去上班了。
****************
勤行里有勤行的老规矩,头一天进门,七个徒弟加上顾舜华一共是八个先做拜师礼,拜师了后,就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了,师父打你骂你训你,你就得听着,师父有什么你得顶着,当然了,师父也得教着徒弟,护着徒弟,一手调理出来,让徒弟能有安身立命的手艺。
今天拜师的这几个,都是和顾舜华差不多年纪,或者略大几岁的,都历练过几年了,有的听说过顾全福的大名,在顾全福跟前服服帖帖的,当然也有的就有些意见了。
这里是哪里,首都的大饭店,过来这里,哪个没两把刷子?
怎么就突然冒出来一个十年不在这行的,八个掌勺的位置,他就占了一个。
反正不服的肯定有,另外几个掌勺不服,底下的厨师不服,徒弟里不服气的也有,有的甚至暗暗地瞥向顾全福的鞋。
厨师统一给配的是普通斜纹的确良上衣,再配一顶白帽子,这些大家伙都一样,白的确良一蒙上,看不出来差别,可大家会露出脚来,往脚跟底下一看,那些徒弟,有的穿真皮三接头,有的穿人造皮三接头,唯独顾全福这个当师傅的,竟然是手纳棉布鞋,还是老式高帮的。
当然更有人看旁边挂衣架,挂衣架上挂着大家伙的衣服,用防尘油布给蒙上,但也隐约能看出来,讲究的大师傅,走出来就是体面,头上是羊剪绒冬的帽子,身上得穿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