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七零之走出大杂院-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意思?

    陈翠月:“哪能这样,咱们陈家的老礼儿都丢了?好好的姑奶奶,怎么不管教着,这还像样吗?要我年轻那会儿,我爸可得一个耳刮子过来了!想当年,咱们老陈家也是有里有面儿的人家啊!”

    陈璐傻眼了,她不明白,这陈翠月怎么这样了?什么老礼儿?什么她爸?

    这,这都多少年前的了?

    陈翠月却越想越觉得不对,所有的事翻腾过来,家里风光的时候,年轻的时候,这些年做过的一些事,她心里翻腾着,当下就更难受了:“陈璐,你快去,把你爸叫来,让他说说,怎么教的你。”

    这这这?

    陈璐深吸口气,再不敢提要东西,赶紧低头一溜烟跑了。

    这陈翠月怕不是中了邪,怎么突然变这样了?以前她哪来这胆子,不都是小心翼翼捧着自己吗?

    旁边顾舜华顾跃华两姐弟看着这场景,都看呆了,心想我妈竟然对陈璐这样?这可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打小儿就没见过的!

    她妈这个人,平时不是见了陈璐就宠着惯着,看得比自己亲生儿子还亲吗?

    顾跃华忍不住叹:“我的亲妈啊!”

    顾舜华看着,却是心里明白,自己妈估计受剧情影响太厉害了,所以什么都是可着陈璐来,现在好像醒了过来,行事倒是和以前不一样了。

    而陈翠月,撵走了陈璐后,整个人就跟泄了劲儿一样,叹了口气:“这都唱的哪一出啊!”

    顾舜华和顾跃华面面相觑,过了半响,还是多多喊着:“小舅舅,这个好,这个好!”

    姐弟两个看过去,她手里拿着一幅年画,却是《吉庆有余》的,上面画着一个胖小子一个胖闺女,胖闺女梳着小抓髻,胖小子只留着前面刘海,都穿了绣着云腾雾绕的大红肚兜,怀里抱着活蹦乱跳的大鲤鱼。

    顾跃华便笑了:“行,这个好,这个和满满多多长得一样,舅舅给你们贴上去!”

    顾跃华便带了两个孩子去贴年画了,顾舜华也过去看,小小的外屋便热闹起来,顾跃华负责贴,两个孩子帮忙,等贴上后,看着倒是挺有家的味儿,喜庆多了。

    大家正说笑,就听到他爸喊:“满满多多呢,快出来看,好东西。”

    两个孩子一听,撒欢跑出去。

    他们已经知道了,姥爷一喊,就有好吃的,现在姥爷在饭店上班,三不五时总有小零嘴儿。

    顾舜华跟着两个孩子出去,就见她爸手里拎着两双鞋子故意道:“瞧这小皮鞋,这是给谁穿呢,要不姥爷穿上吧。”

    说着还作势把那小皮鞋往自己脚上穿。

    两个孩子“哇”的一声,开开心心地跑过去,喊着:“我的,我的!”

    多多的是红色,满满的是黑色,一样的样式,橡胶模压底,上面是细绒毛面,鞋帮上是两排穿着鞋带的扣眼,鞋子簇新,一看就暖和。

    顾舜华一眼看到就知道这个不便宜:“爸,你干嘛花这个钱!这还得要鞋票吧?”

    顾全福看起来心情也不错:“你就别管了,我早说过年给孩子添置个东西,瞧这两双小皮鞋,孩子穿着多好!”

    说着,他已经问孩子了:“喜欢吗,小皮鞋?”

    两个孩子高兴得直蹦跶:“喜欢!”

    顾舜华见这样,也忍不住笑了:“给你们剪个鞋垫,这就穿上。”

    很快,顾舜华拿来了剪刀,从以前剩下的破铺陈里找出来小块厚呢料,先画了样子,又剪了鞋垫儿,给两个孩子铺在鞋子里,两个孩子忙不迭地穿上了小皮鞋。

    穿上后,那就得意了,故意在地上跺跺脚,啪啪地响,两个孩子也不嫌冷,开心地跑进院子,小皮鞋哒哒哒的,特别惹眼。

    几个孩子正在院子里滚铁环,马上看到他们小皮鞋了,一个个都围着看,稀罕得不轻。

    多多骄傲地昂着头:“我姥爷给我买的!”

    小孩子们羡慕得不轻,大人们听到这话都笑起来,想着顾全福如今重新当了掌勺,到底是和之前不一样了。

 32、第 32 章

    第32章一根杆

    过年前三天; 玉花台停止营业了,停业前,饭店里给大家伙都发了东西; 特意进了几头猪; 宰杀了分给大家伙; 毕竟大家是做这一行的,再怎么着也不能让自己人短了嘴儿。

    挑猪肉的时候; 一般就是大家伙明里暗里抢的时候,大家伙都喜欢肥肉; 肥肉不但能当肉,还能炼油出来做菜; 猪肉做出来的菜就是香,一举两得省钱了。

    顾全福没抢; 沉稳得很; 不过旁边的江厨师却特意拎了一大块上好五花和半个猪头来:“顾师傅,这是我们特特先给您和舜华留出来的,您放好了。”

    顾全福一看; 有些意外:“是不是有点多了?”

    旁边的霍厨师忙道:“这是两个人的份儿; 不多; 真不多,我们都帮你过好了秤; 顾师傅您就甭客气; 拿着吧。”

    几个徒弟也都纷纷点头:“是啊; 我们都算好了的,按照斤两给您老人家算的,这都是您应得的,我们没坏了规矩。”

    不过当然了; 给顾全福的确实是好东西,都是大家想抢的,他们一伙人,特特给顾全福提前留下来。

    顾全福也没客气,抱了抱拳:“行,各位的好意,我心领了,都是勤行里的同行,又都是在玉花台干的,咱们大家伙以后多切磋,共同进步!”

    江霍两人一听,知道顾全福这是一笑泯恩仇的意思,也有些感动,最开始他们确实小心眼了,没太瞧得上顾全福,这是看走眼了,现在凑上来,其实也怕顾全福不理自己这一茬儿。

    现在人家能放下,这是没装大个儿,于是江霍二人都拍着胸脯道:“以后互相照应,这是应该的,平时有个什么事,顾师傅尽管说话,我们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顾舜华见此,也松了口气。

    上次蛋炒饭事件后,明显江霍两位厨师对自己爸有些敬佩,但也怕他们心里存着什么心思,现在看,虽然不是什么宽容大度的,但也说不上坏人,就是有点缺点的普通人,但人非圣贤谁能无过,他们这次主动给自己爸主动留下来抢手的五花肉和猪头肉,这就是有诚意,以后就能处下去。

    这对自己爸,对自己,都是好事。

    **************

    沉甸甸的五花肉和半个猪肉拎回家,这可真是把大家伙乐坏了,有好肉,有好厨艺,这可不就可劲儿地吃了!

    顾全福指点,顾舜华掌勺,狠狠地做了几道好菜,至于猪头肉,那是顾全福自己动手做的。

    顾全福有一个绝活儿,叫做一根秆,什么叫一根秆呢,就是不用别的柴火,只用一根麦秆,慢慢地点了,一根根地续,用微火慢功夫,一点点把猪头肉给煨熟了。为了这个,顾全福特意搭了一个临时的小灶儿,就这么慢悠悠地囤,这样炖出来的猪头肉稀烂,肉嫩多脂,肥而不腻,吃起来那可真是解馋了。

    两个小娃儿,可算是放开了吃,整个过年都吃得小肚皮溜圆,就连陈翠月都说:“瞧这小脸儿,总算水润了,倒是像你妈小时候了,好看!”

    另外又配了十香菜,虾米酱,炒酱瓜丝,这都是北京过年的老菜式,能调味能解腻,大年初一到初五那几天大家除了下饺子不生火,正好把这些凉拌来吃。

    现在大家伙春节只歇三天,所以过了初三就得上班了,不过说是上班,其实谁有心思呢,还不是想着抽空走走亲戚。两个孩子更是成天介往外跑,和院子里的小孩子瞎混,如今的两个孩子,穿着棉猴儿,踩着小皮鞋,戴着小军帽或者小红花,脸上圆润有肉了,红扑扑的小脸蛋,看着就比之前开朗健康,也体面了许多。

    顾舜华估摸着,好像也长高了。

    过去初二,顾舜华惦记着雷永泉和王新瑞他们都帮过自己,自己也见过对方父母,过年后还是得走动走动,这是个礼节。

    顾舜华想想,雷永泉家那家世,过年时候肯定收不少,自己去买稻香村果子给人家送,人家也实在看不上,王新瑞爸在区副食,肯定也缺不了这个。

    想来想去还是自己做点什么带着吧,于是便将之前得的猪手给红焖了,又做了枣糕。

    枣糕是往常过年肯定会做的,可以拿来供奉,不过做成什么样就看个人火候了。

    顾舜华做枣糕,枣子肯定挑那些皮紧的,肉厚的,核小的,挑剩下的生着吃,挑好的则放在凉水里下锅煮,等煮一个七八成熟,便趁热把枣皮剥去,把里面肥美的枣肉取了核,把枣捣成泥。

    之后放了鸡蛋白糖还有干糯粉,打匀了之后就倒在蒸屉中上锅蒸,这事说起来简单,大凡北方的媳妇闺女都会做,可要想做好吃,那里面就不少门道了。

    顾舜华是跟着她爸学了一些门道的,要不然她也不敢蒸枣糕过去给人家,那就成丢人现眼了。

    都做好了后,她拿了一个竹篮子,竹篮子里放了大海碗,海碗里放焖烧的猪手,另外再放油纸包好的枣糕,枣糕被她切得小片儿,这样吃起来方便。

    到了雷永泉家里,就见外面停着车,顾舜华不懂车,不过一看那种小轿车就不是一般人开的,她进去后,就见雷永泉家好几个客人,正抽烟说话呢。

    雷永泉妈看到她,倒是热情,把她领到了东厢房,给她拿出来杂拌儿,所谓的杂拌儿,就是一个点心盒子,可以放干果类比如花生、瓜子儿和榛子,也可以放腌制的果脯、金丝蜜和枣糖藕,再讲究的人家还可以放青梅山楂。过年时候,来了客人,就拿出杂拌儿,客人各样尝尝。

    雷永泉家的杂拌可比一般人家高档多了,里面还有进口的巧克力。

    顾舜华取出来猪手和枣糕:“阿姨,我们家条件一般,我想着买外面的点心,阿姨见得世面广,也不稀罕那些,我就自己炖了猪手,还蒸了枣糕,想着让阿姨尝尝我的手艺,做得好不好,也是我一片心意,阿姨别嫌弃。”

    雷永泉妈显然是不太看得上,她家收的礼多了,哪里缺这个,不过老派人做事一向地道,心里再嫌弃,嘴上也是漂亮话:“难为你还惦记着,可真是好孩子!你看你,就跟我亲闺女一样,阿姨最喜欢吃枣糕了,你可是送到了阿姨心坎儿里!”

    取出来枣糕后,笑着说:“做得真不错!”

    当下取了一片放进口中。

    本来只是做做样子,略尝那么一小口就放下,不过一小口进嘴后,雷永泉妈不由得再咬了一口,咬了一口后,就把一整片吃完了。

    雷永泉妈意外:“这味儿可真好!”

    她家境好,什么好吃的没见识过,可是这枣糕香柔滑润,甜糯细腻,这比外面卖的那些不知道好了多少!

    顾舜华略松了口气,笑着说:“自家做的,真材实料,也是下功夫了,阿姨喜欢吃就行。”

    雷永泉妈:“这怎么做的啊?”

    顾舜华:“我祖上传下来的手艺,当年御膳房里,慈禧老佛爷就爱吃这一口。”

    其实慈禧爱吃不爱吃,顾舜华还真不知道,顾全福也没说,不过反正这是御膳房的手艺,扯上慈禧当个幌子也能说得过去——这是顾舜华从那本书里学来的。

    雷永泉妈再看这枣糕,那眼神就不一样了:“这枣糕也是咱老北京的小吃了,到处都是,我就不爱吃,我一看到就腻歪,想着这有什么好吃的,现在才知道,敢情是他们功夫不到家,做得不好吃!”

    顾舜华想着刚才雷永泉妈还说她最爱吃枣糕,这一会功夫就变了说法,不过也没当回事,更不可能戳破,只是笑着说:“这还是凉了呢,如果吃的时候过一下蒸笼,把枣糕里的甜香味儿蒸出来,或者锅里略擦一点花生油,用小火煎一下,又松又软,吃起来香糯柔润,那才叫好吃呢!”

    这话听得雷永泉妈都有些流口水了:“瞧你这一说,我都馋了!你可真是勤快人,手艺好!”

    心里却想着,可惜已经结婚生孩子了,要不然来他们家做媳妇多好,到时候在家做做饭,招待客人,谁见了不夸呢!

    顾舜华道:“阿姨,还有这猪手,也不是什么正经礼儿,不过我觉得我和阿姨投缘,不讲究那些虚礼,我做什么好吃,就给阿姨带了什么来,算是我的一片孝心。”

    雷永泉妈现在已经被那块枣糕给镇住了,再看这红油油的猪手,也是喜欢,倒是想尝尝味儿,哪里还会觉得这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