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似锦想了想,道:“那这样好了,两顿饭不设门槛,咱们设立奖学金,一个月下来,学的好的前十名奖励百文。”
一百文不是个小数字,有了这个激励,恐怕很多孩子都会发奋。
离开学堂,主仆俩去了自家大食堂,仍旧只看见铁牛婶和赵妈妈在干活。
似锦脸色一沉:“郭妈妈还是老样子吗?”
铁牛婶的脸色也不好看:“可不是!说她她也不听!”
似锦发完月钱,把铁牛叔叫了过来,检查这段时间做的账目。
虽然字写的不行,但账目还是清楚的。
似锦又命人去找郭妈妈,务必把人找到,带到她面前来。
不一会儿,郭妈妈就被带到了似锦跟前。
似锦也不跟她废话,命人去镇上随便找个人牙子把她给卖了。
郭妈妈却是丝毫不慌:“奴婢初来你家那天,青菱给我们立规矩曾经提到过,虽然我们是死契,可是夫人仁慈,谁要想离开,只要给了赎身银子即可,不知是真是假。”
似锦虽然厌恶她,却没有非把她卖掉的意思。
她想把她卖掉,也只不过是为了回本。
既然郭妈妈愿意为自己赎身,也没有什么不能答应。
“是真的,我是花了三两银子把你买进的,你只要付了三两银子,然后把这个月的饭钱付了,我给你置办的首饰衣裳全都留下,你就可以走了。”
干活的下人为自己赎身,似锦是不会算她的饭钱的,因为那是人家的工作餐。
可是没干活的下人为自己赎身,她是要算饭钱的,她可不会白养着任何人。
郭妈妈问:“这个月的饭钱多少?”
“一百文。”
郭妈妈从身上掏出些铜子,数了一百文给似锦。
又从身上掏出一张十两的银票递给似锦,似锦收了,找了她七两银子。
在心里腹诽,难怪郭妈妈有底气,她比任何人都精明,身上藏着一张十两的银票,是有退路的。
主人家如果令她满意,她就待下来,如果不满意她就随时走人。
郭妈妈把似锦赏的首饰头花,做的衣服全都交出来,似锦立刻把她的卖身契还给了她。
郭妈妈提着她那个小小的包袱,趾高气扬的走了。
似锦对铁牛婶道:“如果人手不够,回头让铁牛叔给你再请个人。”
铁牛婶摆摆手:“我和赵嫂子两个人足够了。”
似锦便带着青菱去了大柱家。
大柱娘的病已经好了,正坐在堂屋里和儿媳一个纺纱,一个织布。
见了似锦主仆,婆媳俩忙热情款待。
似锦笑着让大柱娘坐下,问:“大娘身体恢复的咋样?”
大柱娘叹了口气:“老胳膊老腿还能咋样?干不动活了,还拖累儿孙。”
大柱媳妇给似锦主仆倒了茶,对自己婆婆道:“娘,瞧您说的是啥话,一家人谈什么拖累不拖累。”
似锦打量着大柱娘:“我看大娘还能纺纱,应该不需要人照顾吧?”
大柱娘笑道:“这个倒不用。”
似锦道:“那我就放心了,这次我来是想请嫂子给学堂里的孩子做早中两餐,目前定的工钱是五百文一个月,再包一餐午餐,不知道嫂子能不能去。”
大柱媳妇还没开口,她婆婆就抢着道:“能去,咋不能去?家里有我。”
大柱媳妇本来在似锦家的厨房干活干得好好的,就是因为她生病了才辞了工,大柱娘心里一直都很难受,觉得是她拖累了这个家。
现在儿媳有机会再去似锦家干活,她求之不得。
大柱媳妇奇怪的问:“咋要给学堂做饭?”
似锦把原委说给她婆媳两个听。
婆媳两个都夸她心地善良。
似锦笑着道:“以前嫂子在咱们家干活只用听胡妈妈吩咐就行,可这次我请嫂子去干活是要挑大梁的。”
大柱媳妇问:“怎么挑大梁?”
“就是你负责学堂的厨房,厨房一共要三个厨娘,除你之外,你还得请两个人。
这两个人归你管,而且每个月工钱只有四百文。
虽然粮油不用你买,在铁牛叔那里领就行了,可是这窝窝头是有要求的。
必须面粉和高粱各一半,而且一个要有二两。
如果窝窝头的分量不达标,不论是谁造成的,我只找你承担责任。”
大柱娘子拍着胸脯道:“你尽管放心好了,只要窝窝头分量不足,你拿我问罪就是。”
大柱娘也在一旁道:“你拿银钱积德行善,要是谁敢从中捞好处,那不是等着被老天收拾吗?”
似锦主仆离开之后,婆媳俩还犹自兴奋不已。
大柱本来就在似锦家当长工,现在大柱媳妇也要给似锦干活,夫妻两个都能挣钱,这日子就好过了。
似锦又去了铁牛婶那里,让她和铁牛叔说一青,以后学堂的食堂办起来之后,没事多去转转,看窝窝头是不是按照要求做的。
似锦虽然信任大柱娘子,可也不会百分之百的信任,该监督的还是要监督。
第135章 祸从天降
已经到了吃午饭的点,铁牛婶问似锦想吃点什么。
似锦让她随便做点什么,凑合吃一顿。
她虽然喜欢美食,但也能将就。
铁牛婶正准备去村里买一只鸡,给她炖个鸡汤。
族长家的小孙子跑了过来,奶声奶气的请似锦去他家吃饭。
似锦便跟着他走了。
到了族长家里,看见里正也在,估计是两位老人有话跟她说。
族长夫人准备了好几个拿得出手的菜,有红烧羊肉、红烧鱼块、油炸兰花豆和小葱炒鸡蛋。
虽说在古代男女不同桌,但那是大户人家,乡下庄户人家没那么多讲究。
再说作陪的是两男一女三个老者,也就不算越礼了。
大家边吃边聊。
族长夫人一个劲的让似锦多吃点,还把鸡腿往她碗里夹。
不过似锦转手就夹给了族长家的两个孙子。
族长道:“阿笙娘子,我和里正商量过了,你只用给学堂的孩子供应粮油就行了,这蔬菜还有做饭用的柴火就让在学堂里读书的孩子父母来承担吧。
不能他们只享受,半点都不付出,而且不论蔬菜和柴火都不花钱,他们又不是承担不了。”
似锦点头同意了。
升米恩斗米仇,不让这些孩子的父母有所付出,长此以往,她为村里做什么事,村里人都会觉得理所当然。
席间,里正愿意把自家的旧房子拿来当厨房,给孩子们做饭。
吃完饭,从族长家出来,青菱也已经在大食堂吃完饭,牵着骡子车正等着她。
似锦刚要上车,旺儿娘手里提着一只老母鸡赶来了。
一个劲地感谢似锦夫妇,不仅请了大夫给她男人看病,还资助她家旺儿读书。
似锦早把请了张大夫给她男人看病的事给忘了,问:“旺儿爹的病张大夫怎么说,能治好吗?”
旺儿娘眼里闪动着希望的火花:“张大夫说能哩,不过恐怕要吃一年左右的药。”
似锦点头:“能治好就行,治病的钱你就别操心了。”
旺儿娘千恩万谢了一番,因为还要忙着放羊,把那只捆了翅膀和脚的老母鸡往青菱手上一塞就跑了。
似锦等她跑得没影了,这才吩咐青菱把那只老母鸡送到她家去。
旺儿家日子那么艰难,谁忍心吃她家的鸡?
青菱去了没一会儿,又提着鸡回来了。
似锦诧异地问:“怎又把鸡给提了回来?”
青菱把老母鸡系在车辕上:“旺儿爷爷奶奶,还有他弟弟妹妹以及他卧病在床的爹都不让奴婢还回去。
奴婢本来想把鸡硬留下,可他爹硬撑着从床上起来,追着把鸡给了奴婢。
奴婢怕拉拉扯扯,旺儿爹累出个好歹来,只得把鸡又带回来了。”
似锦只得收下。
在路过荷花镇时,似锦先去了张大夫那里,问给旺儿爹治病的医药费还有没有,如果没有她再预支。
张大夫点头道:“还有三十多两哩,至少能够用到明年过完正月。”
说罢,拿出一个小本子递给似锦:“给旺儿爹看病,每一笔花费我都记了账。”
似锦大致看了看就把小本子还给了他。
过了几日,陈文杰派人送信,说五千亩荒地全都已经开垦好了。
这速度似锦还蛮满意,当即带了青菱去视察,果然五千亩荒地保质保量全都开垦好了。
陈文杰和徐刚每个人都开了将近两千亩的荒地,就邹玉山差些,只开垦了一千多一点的荒地。
三个人的能力谁强谁弱,一下子就全都显露了出来。
既然陈文杰和徐刚的能力差不多,那就暂且不选总庄头,让他们一人负责一个新田庄。
至于负责哪个新田庄,则根据哪些田地是他们开垦的来决定。
邹玉山开垦的荒地离谁开垦出来的荒地近就分给谁。
这次开垦荒地,似锦奖励了陈文杰和徐刚每个人十两银子,邹玉山八两银子。
这给了邹玉山不小的安慰,哪怕自己能力不如人,只要好好干活,就有回报。
第二天,似锦就用牛车把种子给运了来,以种油菜籽和小麦为主,再种一些豌豆和几亩生菜、大白菜、萝卜。
很快就到了十一月十号,是梅香大喜的日子。
似锦带着青菱去喝喜酒。
里正老两口见良笙没有来,也不敢多问,毕竟以前梅香对良笙有过不齿的行为。
梅香夫家条件不错,聘礼给的很丰厚。
里正老两口给梅香准备的嫁妆也很丰厚,生怕嫁妆少了小闺女在夫家受气。
村里不少未嫁的女孩看见梅香十担嫁妆羡慕不已。
十担嫁妆寓意十全十美。
吉时一到,穿着大红袍子,胸前挂着大红花的新郎带着迎亲队伍前来接亲。
似锦挤在众宾客里面向新郎看去,新郎长得清秀英俊。
虽然和良笙没法比,可是在乡下已经非常出众了,关键是他家条件不错,梅香嫁过去就是少夫人了。
里正老两口一心想让梅香嫁的好,总算如愿以偿了。
新郎大概对梅香极为满意,脸上的笑容压都压不住。
似锦看了不由嘴角飞扬。
里正老两口见她笑得如此开心,都有点不好面对她了。
她笑得这么开心,肯定是因为梅香出嫁了,不会再骚扰她相公了……
似锦心里想的却不是这个,而是人生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提名时。
只是世人很少知道,在这四大喜事后面添两个字就变成了四大悲事。
久旱逢甘露——一滴,他乡遇故知——债主,洞房花烛夜——不举,金榜提名时——重名,因此才傻笑。
可是她很快就控制了自己天马行空,虽说不喜欢梅香,可是今天是人家大喜的日子,不能想这些不吉利的东西。
喝完喜酒,似锦就回去了。
经过荷花镇时,主仆二人看见郭妈妈穿着悦来酒楼厨子的围裙从后门出来买烧饼吃。
青菱恍然大悟道:“怪不得她在荷花村时,老是往外跑,原来给自己找东家。”
似锦淡淡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郭妈妈给自己找更好的东家人之常情,不必放在心上。”
已经进入早冬,到了吃火锅的季节。
这天早上吃过早饭,似锦就忙碌起来,准备培育各种当地有的菌类做火锅吃。
虽说现在天气已经降到四五度左右,许多菌子在这么低的温度生长很慢。
可她有潮湿的温房,把菌子放在潮湿的温房培养,最多十天左右就能长一大盆菌子出来。
带着青菱刚从外面挖了腐土回来,阿云就来报,说是贺老六来了。
这都快到午饭的点了,贺老六怎么来了?
似赶紧换下干活穿的衣服,来到抱厦。
贺老六这次来,是告诉她,他手上有一处县城的门面,问她要不要去看看。
似锦问:“那个门面在哪里?”
“就在夕水街。”
夕水街是县城最繁华的五条街道之一,地段没的说。
似锦问:“门面是租还是售?面积有多大?”
贺老六道:“售,面积跟你家卤菜铺子的面积差不多。”
似锦又问:“房东为什么要卖掉?”
她每次不论是买地还是买铺子,一定要问前主人要卖掉的原因。
贺老六道:“房东准备盘个小酒馆,资金不够,再加上那间铺子的生意不怎么好,所以想卖掉。”
似锦这才跟他出了门,在路上问他,那家铺子以前是卖什么的。
贺老六道:“卖小吃的。”
那家小吃铺子果然如贺老六介绍的,面积和她家卤菜铺子差不多大小,结构也类似。
不过因为长年累月卖小吃,里面的油烟味很重,房子也很油腻。
房主夫妻一起接待了似锦,开口就要一千五百两银子。
似锦皱了皱眉,虽然她搬来县城的时间不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