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似锦把正喝的茶放下:“我依稀记得你们都说过自己会识字,是不是?”
五个家丁异口同声道:“是。”
“那有没有既会识字又会写字,还会记账的呢?可以毛遂自荐。”
五个家丁都很机灵,一听这话就明白,夫人很可能要选个管事的。
虽然人人都很想上,可是夫人是有条件的,既会识字,又会写字,还会记账。
留平四个只会识字,而且识的字还不多,他们在前主人家里也只是个小厮,就那些个字还是他们跟着家里的小爷学的。
虽然很想角逐管事,可是没有实力,也只能做罢。
司墨站了出来:“夫人,小的会识字,会写字,还能记简单的账目。”
似锦点了点头,拿出一张五十两的银票,又让青菱拿了一吊铜钱。
将这张银票和这一吊铜钱全都交由司墨。
“以后孙妈妈和王妈妈要出门买菜什么的,在你这里支取银钱。
她们买完菜回来跟你报账,你一五一十的记下来,让她们画押。
银子用得差不多了,就来我这里领,我会每个月查一次账。”
司墨应了声是。
似锦正色道:“你可不能因为两位妈妈不会认字就坑她们,只要我发现你在账本上做手脚,我是不会轻饶你的!”
司墨连忙跪下:“夫人,小的绝不敢做假账!”
“起来吧。”似锦又道:“每天戊时,由你安排所有下人学一个时辰的字,不强迫任何人,想来学就来学。
回头我还要教你打算盘,用算盘算账可比算筹方便多了。”
司砚喜笑颜开的应了声好。
似锦挥挥手:“去吧,先去买笔墨纸砚,记账时好用。”
两位妈妈和司砚一起退下。
似锦上楼欣赏了一会儿才买回来的那些首饰,然后小睡了一觉,起来后要去菜地看看。
青菱道:“东家娘子就别去看了,奴婢刚才抓了留平留安去浇了水。”
似锦点头:“光浇水还不行,过六天必须得施一次肥。”
青菱应了声好。
似锦把自己画的算盘样图拿了出来,让青菱交给留平,找人照样子做五个。
本来是打算先教会司墨,再由司墨教给其他下人。
可是睡了一觉她就改变了主意,教一个是教,教五个也是教。
不如同时教留平五个一起打算盘,谁先学会了,谁就教下人。
申时,孙妈妈来问似锦晚上想吃啥,她和王妈妈好安排菜谱。
似锦想了想:“随便做几个菜吧,没有特别想吃的。”
孙妈妈建议道:“做道酒酿鸡,再炖一道胡萝卜羊肉汤,煎个刁子鱼,配两个小菜。”
似锦摆了摆手:“天气还没冷呢,炖什么胡萝卜羊肉汤,换成凉拌腐竹,再来个蘑菇豆腐汤,配两个小菜。”
孙妈妈应了一声是,找司砚一起去买食材。
没过一会儿就回来了,说没有买到蘑菇。
似锦也没在意,等她空闲了,就准备自己培育蘑菇,空间里又不是没有菌种。
下午良笙放学回家,带回来四只小狼狗。
安排前院和内宅各分一条小狼狗,其余的就分在作坊那边。
这些小狼狗白天给训狗员训练,晚上在岗位上值岗,一有动静它们就会狂吠,家里的安全系数就会增加不少。
吃晚饭时,良笙见菜肴的味道不同于往日,问:“这些菜不是你做的吧?”
“当然不是,不是你不让我轻易下厨的吗?”
“那是那两个妈妈做的咯?”良笙点了点头,“味道还不错。”
似锦心想,味道当然不错,可是她亲自指点的。
不过那两个妈妈到底是厨子,稍稍一点拨就会了,没叫她费什么事。
良笙吃着一条香煎刁子鱼,问:“那个千亩田地的田庄买下了没有?”
似锦点头:“买下了,所有的手续全都办妥当了。
我还给咱们家的三个田庄分别取了名字。
荷花村的田庄就叫荷花田庄,王家村的叫千亩田庄,柳树村的叫柳树田庄,你看行吗?”
良笙笑笑:“我最听娘子的话了,你不必问我的意见。”
似锦白他一眼:“明明就是想当甩手掌柜,还说的这么清新脱俗。”
良笙故意睁大眼睛:“这都被你看出来了!”
似锦又白了他一眼,跟他说起隔壁黄夫人跟她说的那些话来。
连黄夫人所说的那些疑问也说给了良笙听,然后下结论道:“如果排除知府公子不是采花,也不是偷窃,只能说他是在找刺激。”
良笙随意的回了一句:“可能吧。”
一想到从此内宅有一大一小两条狼狗,身边还有良笙,似锦晚上就睡得格外安心。
似锦买了不少首饰,阿云比她还兴奋,晚上睡觉就在脑子里琢磨好了明天给她梳什么头,戴什么首饰了。
第二天早上,似锦一起床,她就在楼梯口问:“夫人,奴婢可以上楼给你梳头吗?”
似锦应了声:“可以。”
阿云就兴高采烈噔噔噔的跑了上去。
到了梳妆台前,拿起梳子给她梳头,嘴里念叨着:“夫人,梳个飞仙髻吧,戴那个展翅金凤挂珠钗,再配红玛瑙的金耳坠肯定好看。
不然梳个堕马髻,插上昨天才买的那支金累丝镶石榴石镂空双鸾牡丹步也蛮不错的。”
似锦心想,自己只是去田庄,又不是去喝喜酒,打扮得那么贵气干嘛。
“梳个简单的发髻,戴两件简单的首饰就行了。”
阿云有些扫兴。
梳好头,青菱伺候着洗漱了,似锦下楼吃早餐。
见桌上摆着一笼蒸饺和一碗白米稀饭,还有几样小菜,不禁莞尔一笑。
自从让孙妈妈两个做一日三餐,她们积极性水涨船高。
吃过早饭,似锦带上笔墨纸砚和青菱驾着骡子车先去柳树田庄。
她和徐刚有约定,不能去晚了。
上了车,似锦发现车厢角落里一个精致的藤编小篮子里面放着几块剁成三角形的米发糕和一罐水。
问青菱:“是你让厨房准备的?”
青菱点头:“奴婢怕东家娘子在路上渴了饿了,所以备下这些。”
似锦见那米发糕雪白如玉,上面还嵌着红枣,很好吃的样子。
忍不住掰了一小块尝了尝,虽然已经不热了,但味道还是蛮不错。
徐刚早就等在庄子里了,似锦主仆一来,他就把一串钥匙交给似锦:“这是前东家走时让小的转交给东家的。”
似锦没接:“再配一套给我吧,这一套你留着。”
一行人进了正屋,似锦坐下,问了不少徐刚有关农业方面的知识和农庄的管理,徐刚都回答的头头是道,似锦对他还算满意。
又问他会不会记账啥的。
徐刚道:“前东家选中小的当庄头,有个原因就是小的能写会算。”
似锦点头:“那这个庄子还是由你来管理,不过不请佃农,只请长工,所有长工每个月的工钱是四百文。
这两天你找人把地翻出来,过几天我就带种子来播种。
你呢,还得拟一份长工管理条例,以防有人来混钱,不干活。”
徐刚应了声是。
似锦问:“不知以前你东家每个月给你多少钱的月钱。”
徐刚老实回答:“八百文。”
“那我给你一两银子,就一个要求,好好帮我打理田庄,打理的好,额外还有赏钱。”
徐刚话不多,应了一声好,送似锦主仆出去。
冷不防一个小男孩一头撞到似锦头上,撞得她往后退了几步。
幸亏有青菱一把接住,不然有可能后脑勺着地。
第126章 招聘庄头
跟在小男孩身后的老妇人见状,吓得对着瘦小的孩子就是几巴掌:
“你这个小兔崽子,叫你别瞎跑,非要瞎跑,贵人也是你能够冲撞的!”
小男孩挨了打,哭得惊天动地。
青菱见似锦已经站稳了,松开她,把那个老妇人拉开:“老人家,别打了,小孩子哪有不顽皮的?”
又从身上掏出帕子,给小男孩擦眼泪,柔声道:“乱跑是不对的,万一撞坏了人怎么办?就算没撞坏人,撞坏自己也不好,以后别乱跑了。”
小男孩抽泣的点头,委屈道:“我是来找爹的……”
徐刚正在因他家的孩子撞了似锦而跟她道歉。
闻言,斥责道:“你找我做什么,不是让你在家里好好看着妹妹吗?”
小男孩又忍不住哭了起来:“我就是因为妹妹来找爹的,妹妹病的不行,口里没味,说啥都不肯吃高粱窝窝。”
徐刚黑着脸道:“哭啥哭,一个男娃动不动就哭,以后还有啥出息!”
似锦轻柔道:“别骂孩子了,赶紧回去看看孩子吧。”
徐刚哎了一声,转身急急的去锁门,然后带着孩子和老妇人匆匆走了。
似锦上了车,看见了装在篮子里的米发糕。
想到徐刚的小闺女不肯吃窝窝头,不知道给她吃米发糕她会不会有点胃口。
于是拿了两块米发糕交给青菱,让她去给徐刚的小闺女送去。
青菱去了有两盏茶的功夫才脸红红的回来。
似锦在车厢里问:“怎去了这么长时间?”
青菱声音里面有几分不自在:“徐大哥的小闺女烧糊涂了。
奴婢去送米发糕给她,她拉着奴婢的衣襟喊娘,半晌不肯松手,非说奴婢是她娘,哄了好半天才松的手。”
虽然青菱说过,想给似锦当一辈子的丫鬟,可似锦没那么自私,不会让一个女孩子把一生都耗费在她的身上。
早就在心里打算,如果遇到和青菱般配的男子,她要尽量撮合。
上次那个秋生就很可惜,要是他后来继续追求青菱就好了,她肯定帮他助攻。
但他被拒绝后,就一直偃旗息鼓。
不过这个徐刚……她不太满意,上有老下有小,青菱过去就当后娘,这条件也太差了。
到了千亩田庄的庄子,似锦看见几个村妇正抱着一大捆柴从院子里出来。
那几个村妇大概没有想到似锦主仆会来,看见坐在车辕上的青菱吃了一惊,扔下手里的柴火就跑了。
青菱气得脸都黑了,从车上跳了下来:“这几个村妇真是,偷咱们家的柴被咱们逮到了,也不说把柴还回去,扔下就跑。”
说着话,抱起一捆柴就往大开的柴房里走去。
分了几次才把柴都抱到了柴房,然后把骡子车拉进院子里来。
似锦拿着前主人给的钥匙打开正房的门,在椅子上坐下。
让青菱花五文钱去村里请了个大嗓门的村妇,围着村里喊了一圈,说新来的东家请长工,想在新东家手上干活的来。
不一会儿,庄子小小的院落里就站满了乡亲。
乡亲们叽叽喳喳地问:“咋不请佃农?请佃农多好,租多少田地,交多少租子不就完事了,请长工这工钱咋给?
该不会给一文钱的工钱,让人做十文钱的事吧?”
在不少人眼里,地主对长工的剥削比对佃农的剥削还要狠,都不太乐意当长工。
当初似锦夫妻能在荷花村请到长工,是因为她家一开始没地,得开荒才会有地,村民们想当他们家的佃农也没地可佃。
再加上似锦夫妻两个盖房请的是村民,开荒也是请的村民,并且没有亏待过任何村民。
后来再请长工,大家伙因为信任他们,也就愿意上她家当长工。
事实上,在他们家当长工比当佃农还好。
可是王家村的村民并不知道,因此比较抵触。
在高产农作物没有普及之前,似锦是不会请佃农的,她要吃高产的红利。
以后普及了,再考虑是请佃农还是请长工。
似锦并不在意乡亲们的议论,高声道:“在请长工之前,我想请五个小庄头,每人负责二百亩田地,有报名的吗?”
有人吊儿郎当的问:“这五个小庄头每个月的工钱多少?”
“五百文钱。”
只用管二百亩田地,就有五百文钱的月钱,这个工钱一点都不低,立时有十几个人喊了起来“我!”
“我!”
“我!”……
似锦在青菱去请大嗓门的村妇通知乡亲们时,就已经磨好了墨。
她提起毛笔,将每个毛遂自荐的村民姓名年龄文化程度全都做了记录。
有好几个毛遂自荐的村民一脸得瑟的自我介绍,他们在前庄头手下当过小管事。
既然是王家村,说明村民大部分都姓王,那些毛遂自荐的村民几乎都姓王,除了一个姓陈名文杰的年轻人,还有一个叫邹玉山的中年人除外。
似锦不禁好奇的多看了陈文杰一眼,十八九岁的年纪,长得比一般庄稼汉要白一点。
虽然一身庄稼汉的装束,却隐隐流露出一点书卷气,应该读过几年书。
当陈文杰自报文化程度时,证实了她的猜想:读过几年书,并且还是个童生。
似锦笔下一顿:“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