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声音尖利,但是真正看过来的人其实并不多,大多数人寻声望过来,见是两个小姑娘正在说话,哦,这是看到皇子的正常反应。
颜雪怀很是无奈,拍拍董万千的脸蛋:“没事没事,乖,别害怕。”
董万千哇的一声,一头扎进颜雪怀的怀里:“晏七,不对,是那谁,我骂过他,损过他,哎呀,我打过他吗,我想不起来,颜坏水,你说晏七,不对,是七,七。。。。。。他会不会报复我啊?”
颜雪怀只好学着前世狗血电视剧里的样子,说如果柴晏敢报复,她就不理他了。
总之,一片混乱之后,董大姑娘就像是打了鸡血一般,拉着颜雪怀不停地问:“你们成亲以后住到皇宫里,我还能到你家住吗?听说皇子要娶好多老婆,到时你不小心给打死几个,会砍头吗?如果你要砍头,我去劫狱,是去刑部还是去大理寺,你最好提前弄份舆图,我对京城不熟,万一到时找不到地方咋办?”
这些问题一直保持到回到家上了床,董万千还在问:“坏水,以后你和晏七成了亲,是不是就不能和离了?”
颜雪怀看着床边那盏昏黄的八角宫灯,悠悠道:“你说得对,我要拿个小本本记下来。”
董万千想问,你拿小本本记下来做什么啊,可是今天太兴奋了,头挨到枕头,倦意便袭上来,她只觉眼皮像是灌了铅一样,越来越重,打个哈欠,便沉沉睡去。
世界终于安静了,颜雪怀发誓,她再也不去看什么皇子出城进城了,无聊,太无聊!
李绮娘却还在李食记里忙碌,今天客人比往常都要多,上街看热闹的人,看完热闹就来酒楼里吃饭,客人们谈论的话题,要么是定国公有多么威风,要么就是端王和七皇子如何如何贵气逼人,李绮娘听着听着,嘴角不由自主扬了起来。
这时,一个伙计扯着大嗓门喊道:“老板娘,有人找!”
“谁啊?”李绮娘一边答应着一边走了出来。
看到面前的人,李绮娘先是一怔,接着便又惊又喜:“福生?”
来人正是福生。
半年没见,福生还是老样子,头发一丝不乱,笑起来眉眼弯弯。
“老板娘,铺子开张,我还没给您道喜呢,老板娘,恭喜发财,大吉大利。”福生拱手,还是那个讨人喜欢的福生。
“同喜,同喜”,李绮娘一边说,一边向福生身后看了看,问道,“只有你一个人?郝将军他们呢?”
福生笑着说道:“万岁爷设宴,郝将军他们跟着国公爷进宫了,我没有地方去,就来找老板娘蹭饭了。”
“好,我亲自下厨,做几道你爱吃的,对了,老夫人身体可还好?”李绮娘问道。
“二老太爷死了,二房的人出族,连京城也住不下去,拖家带口去乡下投奔岳家,听说被几个舅子轰出来,换了几个村子,才在一个又穷又偏僻的村子里落脚住下来。我祖母听说以后,百病全消,每天都去摆茶摊,我此番回京,想让她跟着一起来,求了好久,她也不肯。”
福生一向是个爱说话的,跟着李绮娘来了后厨,没过一会儿,就和代大厨的两个孙子混熟了。
李绮娘让伙计开了一个雅间,炒了几道小菜端上来,福生这才说道:“君命难违,今晚的宫筵推不了,否则国公爷肯定也会过来的。”
李绮娘微笑:“国公爷有心了,酒楼开业时,国公爷便送过贺礼了。”
“是啊,我知道,国公爷为了挑选贺礼,可费了一番功夫,他在平城人生地不熟,最后还是我祖母给他介绍了一家铺子,他老人家去了,还真的就在那家铺子里选到了满意的物件。”
福生吃了口菜,长舒了一口气:“老板娘,我做梦都想吃您做的菜。”
李绮娘的思绪还停留在齐慰四处挑选礼物的事上,原来那花瓶费了这么多功夫啊,听到福生后面的话,李绮娘有些心不在焉:“喜欢吃就过来,来这里也行,去青萍巷也好,哪里都行。”
福生忙问:“颜姑娘和小满都还好吧?”
“好,怀姐儿管着酒水的生意,小满进了学堂,功课很好,先生经常夸他。”
说起一双儿女,李绮娘便来了精神。
福生一拍脑袋,道:“对了,崔旭托我带了银票,我没敢拿,交给国公爷了。”
这几个月来,崔旭每个月都会写信过来,年底应是交帐的时候,李绮娘觉得今年情况特殊,特意写信让崔旭不要来京城,明年开春再说。
第三零五章 相见
一来,南北通行不久,沿途还有大批流民没有安置,崔旭一个文弱少年,千里迢迢来京城,一路之上很不安全。
二来,天气寒冷,北方的河段已经结冰,漕帮也已停了北上的航运。
与其这会儿过来,还不如等到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让崔旭搭乘漕船来京,既安全又省力。
不过,因为这件事,李绮娘还是觉得自己当初的安排有些失误。
崔旭是大厨,又兼做着掌柜,平时看不出来,到了年关交帐的时候,利弊顿现。
崔旭来京城,一来一回便是两三个月,铺子里也就没有了大厨,田桂花虽然也能顶上,但毕竟不是大厨,比起崔旭差了一截,总不能让客人只吃烧饼吧。
平城的李食记只是小铺子,暂时也只能这样,李绮娘甚至准备,实在不行的话,明年春暖花开,索性不让崔旭来京,她亲自回平城看看,到时再做定夺。
听说崔旭托人把银票带过来了,李绮娘也有些不好意思,好在还有国公爷,一般人就像福生这样,怕是不敢帮这个忙吧。
福生吃饱喝足,他来得晚,等他吃饱了,李食记的客人也散得七七八八。
没有客人再点菜,后厨里开始准备自己人的饭食。
福生告辞,李绮娘笑着说道:“你等一等。”
说着,她进了后厨,过不多时,便和吕英儿各拎了一只食盒出来。
李绮娘把自己手里的食盒递给福生:“里面有包零嘴儿,是怀姐儿教给做的,叫什么鸡米花,我猜你一准儿爱吃。另外还有桂花鸭和水晶肴肉,连同两三个小菜,天气冷,一定要配着烫热的酒或者热粥吃。”
这时,温绣走过来,手里拿了件棉斗篷,帮李绮娘披上,她要等到铺子正式打烊后才走,听说福生来了,她忙得脚不沾地,这会儿才腾出空来,过来送送他。
李绮娘便带着吕英儿,小声和温绣叮嘱着什么,和福生一起走出李食记的大门。
福生问道:“老板娘,你们每天都要这么晚回去啊,路上安全吗?”
李绮娘笑着说道:“安全,大壮每天接送小满,晚上还要过来接我们。”
福生看过去,只见不远处,果然停着一驾骡车,只是。。。。。。
骡车前站着一个人。
李食记门前的灯笼照不到那边,福生看不清那人的脸。
他和大壮大牛都很熟悉,看身形,这个人决不是大壮或者大宁。
可偏就那般熟悉,熟悉得令他只是模模糊糊看上一眼,就知道那是哪一位。
李绮娘也看到了,她的脚步顿了顿,自言自语:“国公爷?”
跟在后面的温绣和吕英儿闻声吓了一跳,四下看去:“国公爷来了,在哪儿?”
福生连忙嘻皮笑脸:“英儿妹子,我忘了问你,铺子里有蒜茸辣酱吗?就是在平城时,老板娘做的那种。”
“有啊,以前我还以为京城人一口番椒也不吃呢,没想到他们虽然不爱吃番椒,却爱吃蒜茸辣酱,少东家还说,回头要开个铺子,专门卖辣酱,你等着,我回去给你拿。”
吕英儿是个爽利的姑娘,说着便掉转回头,福生跟着吕英儿走到铺子门口,忽然想起还有个温绣,他回过头去,却见温绣还站在原地,却是拔着脖子,正向前面张望,而前面,李绮娘已经走到车前。
“温大娘,你也跟着一块回去吧。”福生上前提醒。
温绣看看前面,又看看福生,二话不说,转身便抢在福生前面进了铺子。
李绮娘缓步走到骡车前,见大壮和大牛也不知道去了哪里,蓦地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找那两个小伙子吗?外面太冷,我让他们到铺子里面等着了。”
颜雪怀抬起头来,正对上齐慰温和的笑容。
“国公爷,您怎么来了?福生说您进宫去了。”
“宫宴散了,我便过来了,你们每天都要这么晚才回去吗?”
齐慰看向不远处的李食记,灯火依旧辉煌,透过窗子,还能看到影影绰绰的人影,李食记还没有打烊,里面还有客人。
李绮娘笑着说道:“今天是温绣值班,我还能早点出来,换做我值班的时候,怕是还要再晚上小半个时辰才能回去。”
她从小过得就是这样的生活,对于李绮娘来说,这不算辛苦,开酒楼的都是如此。
齐慰问道:“有没有想过请位大掌柜,那样你就不用这么辛苦。”
李绮娘叹气:“酒楼里的大掌柜,岂是说请就能请到的,不但要有经验,而且还要是信得过的。”
说到这里,她想起什么,说道:“对了,宋先生能出山,是您出面请的吧?”
齐慰一笑:“我只是让忠伯去找了他两次而已。”
李绮娘很是感激:“无论是忠伯去的,还是别人去的,宋大掌柜都是给您面子,还是您帮我们请来的。”
“老宋自从腿上受伤之后,整个人便颓废下来,好不容易有个差使,他便来了。”
齐慰越是说得云淡风轻,李绮娘便越觉是感激,她私底下听人说过,那位宋大掌柜在京城很有名,他落下残疾之后,也有人登门去请过他,他全都没有答应。
“这一路上,可还顺利?”李绮娘这才想起来问这个,她有些惭愧。
“都很顺利,你呢,最近如何?”齐慰问道。
李绮娘便道:“我在信上写了,您没有收到吗?”
上一封信是十天前托忠伯送出去的,在得知齐慰离开平城之后,李绮娘原本不想再写信了,她担心齐慰在路上会收不到,可是齐慰却来信告诉她,但凡是他的信,无论是在打仗还是在行军途中,他都能收到。
于是李绮娘便又写了两封,都是托忠伯送出,齐慰的信不走官驿,而是有军队专用的驿兵传递。
上一封信寄出后,还没有等到齐慰的回信,齐慰大军便进京了。
齐慰伸手入怀,取出一封信来:“是这一封吗?”
借着远处照过来的微弱灯光,李绮娘认出信封上那几个平平无奇的字,正是出自她手。
只是,信封上怎么多了一枝红梅?
第三零六章 红梅
李绮娘不是未经人事、懵懵懂懂的小姑娘,她订过亲成过亲,也和离过,齐慰对她的态度,以她的人生经验,早在平城时便会有所察觉,但是对于李绮娘而言,齐慰是她们母女的恩人,有这份恩情在那里,她不会多想,即使曾经有过一瞬间的怀疑,也迅速压制下去。
但是就在离开平城的前一天,齐慰对她说,从此以后,他们之间便不再是施救与被救的关系了,还有那把菜刀。
自从来到京城,齐慰与她鸿雁传书,李绮娘虽然认字也会写字,但平素里也仅是用在记帐看帐上,偶尔闲来无事,拿起女儿看的话本子读上几页,诗词歌赋一窍不通,她写给齐慰的信,一水的大白话,唯一的优点就是还算通顺。
但是齐慰写给她的,竟然也同样是白话。
李绮娘记得很清楚,当年颜昭石也给她写过信,就是送颜景修去平城读书,看中锣鼓巷的宅子,写信回来找她要钱的那一次,夫妻十几载,两人唯一的书信也只限那一次。
那次颜昭石的那封信,通篇都是之乎者也,还有几个李绮娘不认识的字,李绮娘看了好几遍,好在钱数写得清清楚楚,否则李绮娘甚至不知道颜昭石写这封信的目的。
但是齐慰的信就不同了,一笔一划,横平竖直,是文臣们擅用的馆阁体,没有咬文嚼字,也没有引经据典。
比如李绮娘在信里说起忠伯,说忠伯闲来无事,在国公府里种了很多蔬菜,第一次来青萍巷送菜之后,财伯便也学着忠伯种起菜来。
齐慰回信,便说自己常年在外不事农桑,看到李绮娘的信之后,他觉得好奇,又听说柿子胡同里也种了菜,便让福生找来菜种,在平城的国公府里辟出一块菜地,国公府的管事听闻,也和福生要了种子,同样在国公府里种了一片菜,可是齐慰播下的菜种发芽之后不久,便全都死了,而管事的菜也长得茂盛肥美。
齐慰在信里说,我庆幸自己没有生于农家,否则一定是村子里的闲汉。
李绮娘回信便问,只是没有种出菜而已,怎么就成了闲汉?
齐慰便回信,说大多粮食蔬菜每季只播种一次,菜没有种出来,不但浪费了种子,还耽误了时间,这一季无地可种,只能闲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