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颜昭石不明所已,但是他直觉这对姐弟是麻烦精,冷笑道:“我赔钱你们不要,那就算了吧。”
颜雪怀一直在留意这边的动静,听到董小白问颜昭石家在哪里,她立刻就明白了。
她大声说道:“颜家现在锣鼓巷的那处宅子,也是花我娘的钱买下来的,刘先生您也要写上。”
董万千和董小白互视一眼,锣鼓巷啊。
不过两人又开始发愁了,是直接放火,还是先绑票再放火呢。
算了,晚上回去商量商量,不过这一次,一定要瞒着军师,不能让他坏事了。
刘先生通晓律法,很快便把两张状子全部写完,就连李绮娘的嫁妆单子也附了上去。
当然,这份嫁妆单子是李绮娘口述的,原本的那份留在南边没有带过来。
不过即使有这份单子,大家也心知肚明,这上面的产业都在南边,即使以后能回去,恐怕也没有了。
程晋没想到这么快就把状子写好了,他看了刘先生一眼,对李绮娘说道:“既然写好了,那就去衙门吧。”
程晋当然不会跟着,他让刚刚跟着颜雪怀去请里正的那两个人跟着一起去的。
颜家这边,曾氏自告奋勇,要回家报信,孙氏受了伤,还想到衙门里说道说道,可是看到五城司的人也要去衙门,她又怂了,也要跟着曾氏回去搬救兵。
阿旺和阿财伤得不轻,自是去不了衙门,高婆子和狄婆子还要扶着受伤的孙氏,于是颜家浩浩荡荡来的一群人,最后只有颜昭石自己去衙门。
第五十五章 衙门
这个时辰,逛街的人渐渐多了起来。
李食记今天的生意是做不成了,李绮娘对吕英儿说道:“你不要跟着一起去了,若是自己在铺子里害怕,就锁上门到张五嫂的铺子里去。”
其实李绮娘也不想让颜雪怀跟着一起去,她觉得衙门那地方,不适合让孩子过去。可她拗不过颜雪怀,好在吕英儿是个听话的。
看热闹的大多都是附近开铺子的,这会儿街上有了逛街的人了,大家便一轰而散,回去做生意了。
但还是有人自发地跟在李绮娘她们身后,去衙门看热闹。
张五嫂也跟着一起去了,里正爷也姓张,和张五嫂家沾着亲,算是张五嫂的叔伯公公。
张五嫂的理由很充足,大伯上了年纪,身边总要有人跟着,摔倒了也要有人扶起来吧。
无论是以前的平城,还是现在的新京,大大小小的衙门全都离会昌街不远。
平城县衙只隔着一条街,众人来到县衙门前,就看到鸣冤鼓前站着一个衙役。
颜雪怀要去敲鼓,李绮娘拦住她:“让我来。”
张五嫂也说:“这事儿你可不能插手,让你娘去敲鼓。”
颜雪怀明白她们的意思,她便退后步,让李绮娘去敲。
李绮娘刚刚走到鸣冤鼓前,那名衙役便问道:“你要告的人有功名吗?”
李绮娘一怔,她还是头一次在新京告状,以前只听说有功名的人见官可以不跪,难道就连敲鸣冤鼓也不行吗?
她木着脸,道:“是个举人。”
衙役眼睛一亮:“举人啊,那你还是去平城府吧。”
这下子就连跟着一起来的五城司的人也不高兴了,别人不清楚,他们却知道这平城县衙的人,一个比一个拎不清,没想到连衙役也看人下菜碟。
“怎么的,举人就不能告了,大魏朝哪一条律法有这个规定?”
这还真没有,除非是庶民敲的是大理寺的鸣冤鼓,会先挨板子再审案,否则,别说是告个举人,就是状告王公大臣也行,当然,前提是你要先有本事把状纸递上公堂。
衙役一看这两个人,五城司的,认识。
衙役连忙解释:“是这么回事,我们知县大人已经几天没上衙了,这会儿是县丞主事,县丞说他官微言轻,无论原告还是被告,但凡是有功名在身的,他都审不了,还请诸位移步平城府。”
众人明白了,知县不在,县丞不管事。
好在平城府离得也不远,众人便又去了平城府。
平城府门前的鸣冤鼓前,站着两名衙役。
李绮娘再次走过去要击鼓,两名衙役上下打量着她,问道:“你要告状?”
李绮娘点头:“是小妇人要告状,还请两位衙役大哥给个方便。”
“你要告谁?”衙役往那一群人身上瞟,一眼就看到穿得最人模狗样的颜二老爷。
李绮娘叹了口气,极不情愿地说道:“小妇人要告我的丈夫。”
真的,她说出“我的丈夫”四个字时,都觉得恶心。
两名衙役互视一眼,眉开眼笑,腿都站酸了,这人终于来了。
李绮娘从未见过态度这么友好的衙役,新京就是新京,就连衙役也和旧京的不一样。
一名衙役飞奔着进去报信,另一名衙役笑容满面陪着李绮娘等人进去。
五城司的两个人没有跟着一起进去,他们把人送到衙门就完成任务了,不过,这平城府是怎么回事?莫非是太久没有告状的了,所以便格外热情?
看那两名衙役,简直就像是大酒楼门口的迎宾小二。
跟着看热闹的当然也不能进去,只能留在外面,没关系,既然衙门接了案子,那么过一会儿就要过堂,他们就等着看过堂吧。
话说自从有了五城司,平城府已经有个把月没有开堂了。
其实以前在旧京时,五城司与府衙也是同时存在的,但是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并不像现在的新京这般混乱。
董万千和董小白也来了,两人兴奋地就像自己打官司一样。
“姐,衙门审案要打板子吗?”
“打板子要脱裤子吗?”
“要是那人没洗澡怎么办?”
李绮娘、颜昭石和颜雪怀被带进府衙。颜雪怀以为要等上很久,没想到他们刚进来,就看到匆匆走来的师爷。
师爷看了看李绮娘,又看了看颜雪怀,最后把目光落到李绮娘身上。
一言不发便收了李绮娘的状子,看了一眼,眉头蹙起:“你要和离?”
李绮娘点头:“小女子要和离。”
“只是和离,不告状?”师爷问道。
颜昭石觉得平城府的师爷像是有毛病,还有上赶着让人告状的?
他正要开口,李绮娘已经抢在他前面说和:“先和离,再告状。”
师爷见过的人多了,听到李绮娘这样说,他便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当妻子的要告丈夫,那是要判刑的。
和离了就不是夫妻,不是夫妻那就能告状了。
“你们在这里等着,不要乱跑。”
师爷拿着状子便进去了,片刻之后,一个衙役走了过来:“你们到前面去,知府大人要升堂了。”
这下子连颜昭石都吃惊了,平城府的效率这么高吗?平城知府他很闲吗?
颜昭石在路上已经想好了,像这种要和离的状子,衙门里多半是不会收的,即使收了,也要先压下,十有八、九会退返到族里,让族里自行解决后再到衙门备案。
什么告不告的,当妻子的,有什么资格提和离?即使是过不到一处了,也要是男人来休妻。
可是平城府不但接了状子,而且还要马上开审,颜昭石心里有点发慌,这事若是传扬出去,无论李绮娘能不能告赢,他也会成为笑柄,以后的诗会文会,他都要被人耻笑。
想起如玉姑娘的温柔小意,想起诗会上的喝彩赞扬,颜昭石恨不能抬腿就走。
可这里是府衙,除非是这案子审完了,否则他想走也走不了。
颜雪怀冷眼看着他,害死原主的不仅有那群流民,还有颜昭石这个所谓的父亲。
想到这里,她的心更加冷硬。
第五十六章 公堂(端午安康!)
衙役叫了李绮娘和颜昭石去过堂,颜雪怀紧走几步也要跟着一起去,一名衙役拦住她:“你是什么人?”
颜雪怀忙道:“我是他们的女儿。”
“不关你的事,你不用过堂。”衙役说道。
“当然关我的事啊,我爹抛妻弃女,宠庶灭嫡,我娘要和离有一多半是为了我,衙役大哥,你说我若是不去做证,我还是为人子女的吗?”
衙役心想,你要去指证的是你爹啊,这也不像是为人子女能做的事吧。
见衙役仍然不肯松口,颜雪怀又道:“就在刚刚,我爹指使两个男人要绑我了去卖掉,好在有街坊们,他们才没能得手,衙役大哥,若是我被判给我爹,一定会被他卖掉的,知府大人虽然英明,可也不知道各家各户的事吧,他那般清明如镜的人,说不定会被我爹骗了,唉,万一他把我判给我爹,酿成悲剧,知府大人的一世英明就要毁于一旦!”
说到这里,颜雪怀惊讶地捂住了嘴巴,不可置信地瞪着衙役。
衙役不明所已,摸摸自己的脸,问道:“你看我干嘛?”
颜雪怀四下看看,压低声音:“大哥你该不会是和知府大人有仇,不让我跟着一起去,就是为了让知府大人犯错误?”
衙役的眼珠子瞪得差点掉下来,他招谁惹谁了,几句话的功夫,他就成了知府大人的仇人了?
颜雪怀上辈子去警局多过去公园,她年纪小,加上去的次数多了,也就不再害怕,反正就是批评教育,顶多在里面住一晚再饱饱地吃上两顿饭而已。
见衙役瞪着自己,颜雪怀露出一个可怜兮兮的笑容,如同一朵风中飘零的小白花。
衙役板起脸来:“你可以在堂下候着,若是大人让你上去做证,你再上去,否则不许随便上堂,上堂后更不许胡言乱语,懂了吗?”
颜雪怀点头哈腰:“懂了懂了,大哥放心吧,改天得空,带上嫂子到李食记啊,我请你们吃包子,我娘蒸的包子可香啦。”
直到颜雪怀屁颠屁颠跑去候堂了,衙役才想起来,嫂子?他还没有媳妇呢!
公堂外已经围了不少人,其中有从会昌街一路跟过来的,也有恰好路过来看热闹的。
“这倒奇了,府衙有些日子没有开堂审案了吧?”
“可不是嘛,自从咱们这儿成了京城,审案就没有府衙的事了。”
“这是什么案子,怎么还有女人?”
从会昌街上跟过来的人立刻来了精神,这道题他们会啊!
“看到那男的了嘛,人模狗样的,还是个举人呢,为了小妾的孩子,把亲闺女扔到半路上差点死了,后来担心这件事泄露出去,他们一大家子,想把老婆掐死灭口!”
其实颜家想要弄死李绮娘并非是要灭口,可是大家的想像力很丰富,前前后后联系起来,也就变成杀人灭口了。
“天呐,还有这事?真的假的?”
“真的,比珍珠还真,那女的现在就在会昌街上开铺子,李食记你知道吧,新开的。”
“知道知道,就是没进去吃过,做的饭菜怎么样?”
“好吃,盖浇饭,是叫盖浇饭吧,红烧肉的,特别好吃,尤其是那肉汤,别提多好吃了。”
“多少钱一碗,贵不贵?”
董小白咽咽口水:“姐,我想来一碗红烧肉的盖浇饭尝尝。”
董万千瞪他一眼:“等咱们的铺子开起来,你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姐,咱们的铺子不是卖烤肉吗?”
“烤肉比红烧肉好吃。”
董小白扁扁嘴,可我想吃红烧肉了呀。
“快看,知府大人出来了!”
“知府大人又胖了呀。”
“这是福气!”
有福气的知府大人看看堂下的两男一女,他尤其看了看那个女的。
长得倒是挺清秀的,就是脸上有两条血道子,知府大人虽然不是仵作,可是一看这血道子就知道是被指甲抓的。
别问知府大人是怎么知道的,总之,这种伤痕他很熟悉。
李绮娘和张里正一起跪下,颜昭石则深施一礼。
“堂下何人?”知府问道。
颜昭石抢先一步:“学生姓颜,名昭石,德宣十一年的举人。。。。。。”
知府皱眉,看了师爷一眼,师爷大声说道:“原告是谁?”
李绮娘忙道:“回禀大人,小妇人是原告,小妇人娘家姓李。”
师爷又看向一旁的里正,问道:“你呢?”
里正说道:“小老儿是会昌街的里正,李氏要与其夫和离,她没有娘家亲人,便由小老儿做保人。”
知府颔首,刚刚在后堂他已经看过状子,也听师爷说了,那李氏手里还有一份状子,要先和离再告状。
“李氏,你要与夫和离?”
李绮娘坚定点头:“小妇人要和离,还请大人做主。”
知府又问颜昭石:“你也想和离?”
颜昭石忙道:“回禀大人,学生要休妻,李氏不守妇道,私置产业,且膝下无子,已犯七出之条。”
知府看向李绮娘:“你夫所诉可否属实?”
李绮娘镇定自若:“颜昭石说小妇人私置产业,这事里正爷可以为小妇人做证,小妇人在会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