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颜雪怀抄起烧火棍往炉膛里捅了捅,站起身来,抖了抖溅到衣裳上的纸灰。
李绮娘一怔:“他们找到这里来了?”
“嗯,所以您这几天就不要出门了,需要什么东西我来买,或者请客栈里的采办帮着带回来也行。”
颜雪怀接过李绮娘手里的盘子,往外走了几步,回头见李绮娘还站在原处,她笑着安慰:“我和颜景修打过照面,他没有认出我来,别人想必也是如此,我现在的模样和以前不一样了。”
闻言,李绮娘鼻头微酸:“你的病已经好了,养上十天半月就能恢复过来,娘给你好好补一补。”
颜雪怀见李绮娘误以为她为了容貌而难过,也没有解释,陪着李绮娘回到屋里,母女两人吃了饭,颜雪怀问道:“娘,您想好开铺子做什么了吗?”
“开小食铺吧,娘除了做饭,别的什么也不会。”
李绮娘的娘家就是开食肆的,养父李老爹早年曾给大户人家做过厨子,李绮娘被娇养长大,虽然没有上灶掌勺,可是她耳熏目染,也学了一手好厨艺。
“好,那咱们就开小食铺,现在新京城里的外地人挺多的,很多人临时租住的地方不能开火,还是要买着吃,我看街上卖包子卖馒头的生意都很好,那咱们也卖家常小菜,既方便又实惠。”
李绮娘眼中的郁色荡然无存:“娘也会蒸包子,娘还会蒸烧麦,就是不知道新京人吃不吃烧麦。”
“娘,明天我找掌柜的借了纸笔,您把想要做的主食和菜式全都写出来,还有咱们开小食铺需要添置的物事。”
“好。”
这一夜,母女俩没有再提起颜家的事。
次日一早,颜雪怀下楼的时候,手里端了一只砂锅。
她把砂锅放到柜台上,笑盈盈地对胡掌柜说道:“这是我娘做的馄饨,做多了,刚好够您和刘先生、小五哥、小龙哥一人一碗。”
掌柜、帐房先生连带两个伙计每人一碗,这哪里是做多了,分明是特意给他们做的。
胡掌柜想起昨天的那两幅画像,心里有数,也没有推辞,叫了小五子去拿碗筷。
“房子找得怎么样了?”
颜雪怀叹了口气:“我原本想租叶老夫人在会昌街上的一处铺面,可那铺子被人给强行占着,一时半刻腾不出来。”
“叶老夫人?欧阳家的那位老诰命?”胡掌柜眉头微蹙,若有所思。
第十二章 焦爷
“嗯,就是那位有诰封的叶老夫人,胡掌柜您也知道她啊。”
胡掌柜是老平城,以前的平城没有现在这么多的达官显贵,欧阳家父子双进士,在平城家喻户晓。
“但凡是在平城住了一二十年的,谁不知道欧阳家的事啊,唉,天妒英才,可怜啊。”
颜雪怀想起那位严肃的叶老夫人,心中也不免感慨。
“我想租的就是叶老夫人在会昌街的一处门面,但是现在被人占着。”
胡掌柜冷笑,神情不屑,当年欧阳伯儒去世时,欧阳本家的人就闹过一次,说叶老夫人养不了儿子,守不住家业,让她把家业交由欧阳家的叔伯们代为打理。
叶老夫人硬是没有答应,不但将儿子欧阳赞养大成人,娶妻生子,还将儿子培养成探花郎。
后来欧阳赞父子先后下落不明,欧阳家的长辈们索性带着自家的儿孙上门,逼着叶老夫人过继。
“那些人为了钱,连脸都不要了,欺负一个孤老太太,算什么东西!若说没有贿赂当官的,傻子都不信,叶老夫人是堂堂诰命,却连自己的铺子都拿不回来。”
颜雪怀想到欧阳惠夫妇的嘴脸,问道:“胡掌柜,那欧阳惠也是族老的子孙?”
“欧阳惠和欧阳伯儒这一支是隔着房头的,现在欧阳家的族长就是欧阳惠的亲堂兄,眼下欧阳家辈份最高的老太爷,是欧阳惠的祖父,欧阳惠虽然不成器,可是咱们平城县的县太爷是他的堂姐夫。叶老夫人的状子递到平城府,知府见是家族内部的事,便会打回平城县,县太爷收到上面打下来的状子,看到是叶老夫人状告他小舅子的,还能如何,当然是发返到族里,让族里自行解决,所以叶老夫人告状两年,却连点水花也没有。”
“欧阳惠的妻子王氏,看上去很泼辣。”颜雪怀想起那个嘴上不把门的妇人,嘴角微抿。
“嗯,王家以前是倒夜香的,后来平城夜香行有了行首,王家被挤兑得干不下去,在顺城街上卖菜,生意做得不好,穷得叮当响,知根知底的都不愿意和他家结亲,王氏到了二十多岁,才嫁给欧阳惠做了填房,王家跟欧阳家攀上亲戚,在顺城街上显摆了好些日子。前几年欧阳惠的堂姐夫做了知县,王家更是把自己当成了人物,王家舅爷叫王小喜,他带着几个人,在顺城街上收保护费,不知道得罪了谁,让人卸了一条腿,王家这才安生下来。老平城人都知道,那顺城街上藏龙卧虎,岂是王家这种破落户也敢炸毛的。”
胡掌柜祖祖辈辈都是平城人,虽说平城如今叫新京了,可是他却还是改不了口。
“我看你啊还是找别家的铺子吧,叶老夫人手里的铺子不少,或许还有其他的。叶老夫人也是大家出身,只是她娘家没人了,否则欧阳家的那些人也不敢造次。”
“嗯,我再看看,谢谢胡掌柜。”颜雪怀笑着中止了这个话题。
她又想起一件事来,问道:“新京附近有个叫青云岭的地方,离得远吗?”
“青云岭?你怎么想起问这个?”胡掌柜眉毛蹙起,小胡子一抖一抖的,也不知道是怎么做到的。
“我在街上吃东西时听人说起的,那里是不是有名寺古刹啊。”颜雪怀笑着问道。
“名寺古刹倒是不知道,但是我听客栈里的客人说起过,那一带不安宁,你和你娘若是想要烧香拜佛,就去城里的宝相寺、大如来寺、还有乌衣庵、白梅庵,这些地方人多香火盛,更安全。“
胡掌柜好心提醒,颜雪怀连忙谢过,不知道李绮娘信不信这些,她是不信的。
出了客栈,她径直去了顺城街,她在顺城街上转了一圈,就看出了门道。
前世她十三岁就在街上混了,从古至今,街头的行当大同小异。
就连打听消息的瘦子也长得同样苗条。
“小兄弟逃难来的?一看就是!顺城街上来了好多人,都是南边跑过来的,不过你这副病秧子的小模样,怕是没人要啊,几岁了,有十二吗?”
“我是替我爹来问问,问清门道就跟他一起来拜码头。”
“好,这一听就是行家。要想在顺城街上讨生活,你拜衙门不如来拜焦爷,说起焦爷,那可是响当当的好汉,只要你们懂事,焦爷就能保你们在顺城街上长长久久做生意。”
话音刚落,瘦子就用鸡爪一样的手,朝着颜雪怀拍了一下,指着不远处的几个人说道:“看了吗,最前面那位就是焦爷。”
颜雪怀看了过去,这位焦爷倒是出乎她的意料,原本以为是个左青龙右白虎的彪形大汉,没想到却是个白白净净的年轻人,顶多二十上下。
颜雪怀冲着瘦子抱抱拳:“谢了,明天就让我爹带上十色礼过来拜焦爷。”
拜是不会拜的,她就是想要看看卸掉王小喜一条腿的是什么人。
她在顺城街上找到一家估衣铺子,花了五十文,买了一身半旧的绸子衣裳,又花五文钱,买了一柄折扇。
她换上衣裳,摇着扇子,走进了惠记酱铺。
惠记的大门敞开着,王氏正呼喝着两个力夫往外面抬酱缸,看到迎面进来的颜雪怀,她怔了怔,上下打量,道:“你是来买酱菜的?”
不像啊,哪家的公子哥儿会亲自买酱菜。
颜雪怀微扬着下巴,像是没有听到王氏的话,她环顾着铺子里的摆设,一脸的挑剔,最后把目光落到两个力夫抬着的酱缸上,这才挑起一根眉毛:“好好的酱缸,怎么不要了?”
王氏越发看不出这位的来头,她讪讪道:“生意不好做,这铺子租出去了,新东家不做酱菜生意,这些酱缸也用不上,让咱们全都搬出去。”
“租出去了?不对啊,明明前天我从这里路过时,这铺子还没租呢?”
颜雪怀一脸的不相信,目光凌厉,几乎要把王氏瞪出窟窿来了:“你是不是和我娘商量好了,故意说这铺子已经租出去,就是为了不让我顶门立户自己做生意?你说,我娘给了你多少银子,才让你和她一起来骗我的?”
第十三章 面人
王氏被眼前的小少爷给吼得一愣一愣的。
没有了欧阳伯儒和欧阳赞父子的欧阳家,只是乡绅而已。
在如今的新京,欧阳家连高门大户也算不上。
就说眼前这个一口南方官话的半大孩子,说不定就是此番入京的某位大人家里的小公子。
王氏想起昨天来的那对姐弟,和这孩子年纪差不多大,一出手就是八十两,连价钱都没有还。
王氏越发不敢小看颜雪怀,陪着笑脸说道:“小少爷,实不相瞒,咱家这铺子的的确确已经租出去了,下家连订金都交了,说好了等咱们把铺子里拾掇好了,人家就把余款送过来呢。”
“切,才交订金而已,又没有把全部租金都给你,这算哪门子租出去了?”
颜雪怀啪的一声打开折扇,扇子上四个龙飞凤舞的洒金大字,王氏一个也不认识。
“小爷的乳娘就是北方人,小爷打小就吃她腌的酱菜,来了新京以后,小爷就想开个酱菜铺子,听问新京城里的老字号是黄家酱园,我又听说你家铺子就是从黄记酱园里分出来的,前天我从这儿经过时看了看,这铺子还算像样,小爷想要,是真的想要,不是只要你这空房子,是连着你这铺子里的家伙事儿全都要了,别人出了多少订金,小爷翻倍!”
说着,颜雪怀摘下腰间的荷包,啪的拍在桌上。
这荷包扁塌塌的,一看就是装的银票。
王氏听的眼睛发直,她男人问过几家酱铺了,没人肯要铺子里的这些东西,没办法只好又去问收破烂的,讨价还价一番,这些东西顶多只给一两银子。
眼前的这个小孩若是肯全都收了,那可就不是一两银子的事了。
“我这些东西都在这儿了,小少爷你自己看看,咱们不妨说个价。”
正在搬东西的力夫忍不住问道:“大娘,还搬吗?”
“放着,先放着,哎哟,你们到外头站着去,一股子汗味儿,别熏着小少爷。”
两个力夫撇撇嘴,什么玩艺儿!
见没有外人了,王氏堆出一脸媚笑:“小少爷,您看好了吗?”
“嗯,看了,你这些东西都是旧的,顶多就值五两。”
颜雪怀翻翻眼皮,一副我很小但我很老练的模样。
王氏心头一喜,五两,这比卖给收破烂的还要再多四两!
“咱们当年为了置办这些物件儿,花了足足十五两呢,唉,五两,少了点儿。”
颜雪怀皱起眉头,没好气地说道:“我顶多给你八两,这是旧东西,是旧的,你想卖我十五两,你当我是傻的。”
八两?
三言两语就由五两变成八两了?
惊喜来得太快,王氏却心安理得。
昨天那对姐弟八十两银子也没有还价,她后悔得半宵没睡,那时就应该要一百两的,为啥会说了个八十两。
老天开眼啊,今天又碰上一个棒槌。
“八两啊。。。。。。”王氏忸怩着身子,一副为难的样子。
对面的小少爷立刻沉不住气了,生怕王氏不肯,急急地说道:“我连你这铺子一起要,你说个价,我总不会让你吃亏,我和你说啊,我祖父给了我足足一千两,让我自己学做生意,就是我娘不放心而已。”
一千两?
王氏想起成亲后第一次跟着欧阳惠去叶老夫人那里磕头认亲,那屋里有座镶着玛瑙的屏风,她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好看的摆设,欧阳惠告诉她,那屏风是叶老夫人的嫁妆,前两年有人出一千两银子,叶老夫人都没有卖。
她吓了一跳,她那二十两银子的陪嫁,还是从欧阳家给的彩礼里抠出来的,可对于叶老夫人而言,一千两银子,只不过就是屋里的一个摆设而已。
而现在,对于这个小孩家里,一千两就是给孩子拿出来玩的。
就和昨天那对姐弟一样,什么开铺子就生意,不过就是家里拿银子给他们胡闹的。
生意岂是那么好干的?
如果生意好干,她现在也不用转让铺子了。
“一年一百二十两,小少爷你出一百二十两,我连酱铺里的家伙事儿一并给你,你去打听打听,长乐街上的铺子,是不是这个价?咱们会昌街上除了我这里就没有空铺子了,你。。。。。。”
没等王氏把后面的话说出来,颜雪怀一拍桌子:“一百二十两?成交!”
说着,她便从荷包里拿出一张十两银子的银票,在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