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娘子且留步-第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日,她从锣鼓巷跑出来,一路狂奔,直到看不到颜家冒出的火光和黑烟,她才停下脚步。
  她躲了两天,确定颜家自顾不暇,不会捉拿她这个逃奴,她这才放下心来。
  她的卖身契还在颜家,可她这辈子,下辈子,下下辈子也不想再回颜家了。
  只要想起那一晚,她被颜二老爷压在身下的情景,阿莺就想杀人。
  阿莺去了人市,得知福王府正在买丫鬟,她想报名,可是福王府要求严格,要么有户籍,要么就要有保人,阿莺只是逃奴,这两样全都没有。
  她想了想,便故意在街上逛了一天,如她所愿,她被拐子盯上了。阿莺二话不说,主动去和拐子说话,卖掉她的钱全归拐子,她只有一个要求,她要去福王府。
  颜家人再有本事,也不能到福王府里找她,即使真的知道她在福王府,颜家也不敢找福王府要人。
  拐子起先还觉可惜,这小姑娘长得水灵,卖进青楼不是更好?可若是那样,少不得要一番折腾,若是这姑娘刚烈,宁死不从,他也麻烦,反而不如现在,你情我愿,银子轻轻松松就拿到手了。
  虽说阿莺没有身份户籍,可是拐子有的是办法,几天后,拐子就给她弄了一份身契,原主人逃难之前,把卖身契还给她了,现在她是自由身。
  阿莺拿着那份假身契,和另外两个姑娘一起,跟着一位穿着体面的牙婆,进了福王一家暂时住的别院里。
  她在别院里待了一个多月,学了各种规矩,上个月才和十几个人一起,正式送过来,帮着宫女内侍们做些粗使活计。
  阿莺拍拍自己的胸口,告诫自己一定要冷静,这是宫里,这里比福王府还要安全,如果她能留下来做真正的宫女,那就有品级了,她听说宫女都是良家子,一旦她能留在宫里,无论她以前是否曾经卖身为奴,她以后都是良家子,到了年纪放出宫去,都能嫁个好人家。若是运气好,还能存下一笔钱财,即使不嫁人,也能过得很好。
  这是阿莺的理想,此时此刻,她的理想就能做宫女,真正的宫女。
  她在等,她一定能等到那一天。
  同在皇宫所在的福王府里,齐慰也在等,他在等着见太皇太后。
  这一年就是足足两个时辰,天色擦黑时,太皇太后终于可以见他了。
  看看天色,齐慰苦笑,马上就要掌灯了,身为外臣,他必须要在掌灯前出宫。
  即使现在这里不是真正的皇宫,可是他也要遵守宫里的规矩。
  这规矩齐慰记得,太皇太后当然也记得。
  齐慰想起柴冉对他说的话,叹了口气,不知道这是太皇太后的疏忽,还是卫明故意为之。
  齐慰走进去时,卫明已经走了。
  太皇太后开门见山,便说起清圆县城的事,太皇太后问道:“定国公,你可有稳妥之计?唉,哀家这心里啊,七上八下,忐忑得紧呢。”
  齐慰说道:“启禀太皇太后,清圆乃京城门户,臣拟派遣五千兵马,尽快起程,驻扎在清圆城外。”
  太皇太后颔首,说道:“定国公想得极是周全,哀家准了,定国公这就去安排吧,你办事,哀家放心。”
  太皇太后端起茶盏抿了一口,用帕子拭拭嘴角,又说道:“说来也巧,刚刚小卫子也说了一个好法子,哀家觉得不错,已经准了,定国公可要听听?”
  宫里姓卫的太监有十几二十个,但是能被太皇太后叫一声“小卫子”的,却只有卫明一人。
  想起卫明,齐慰心里便涌起一股厌恶之气,他不动声色,说道:“臣愿闻其详。”
  太皇太后嘴角含笑,显然心情很好,她缓缓说道:“哀家准了小卫子的提议,组建一支内操军,以后皇城内外的安全,便全都交给内操军了。组建之初就交给小卫子去办,虽说只是内操军,可毕竟也是军队,练兵这些事,小卫子可不懂,到时候还要辛苦定国公,放眼整个大魏朝,定国公办事是最令哀家放心的。”
  齐慰面色如常,心里却是掀起了惊涛骇浪。
  何为内操军,说白了就是以太监内侍组建的军队!
  “不知这支内操军,需要多少人?”齐慰问道。
  太皇太后笑着说道:“暂定一万人,不过刚刚组建时,恐怕一时不能招满,唉,那就有多少是多少吧,能招满一万人,自是最好不过。”
  齐慰心头一凛,一万人?
  前朝有句话“够不够,三千六”,这里的三千六,指的不是宫女,而是太监。
  前朝皇宫里的三千六,便是太监的定数,只能低于这个数,却不能超过。
  到了大魏朝,高宗年间太监的人数最多,有二千六百人,仁宗时减到二千二百人,保康帝时只有一千八百人,从旧京迁都来新京时,只带来五百八十二名太监。
  而现在,太皇太后给这支尚未组建的内操军,定下的人数是一万人。
  亦就是说,即使把现在这老老少少所有的太监全都算进去,仍然不够,尚有九千人的缺口。
  这九千人,不是能够挥师南下与裕王大军一较高下的青壮军士,而是割掉子孙根,走路都要晃荡的阉人。
  齐慰正想要说什么,一名嬷嬷带着几名宫女缓步而入,将厅里的灯盏一一点明。
  掌灯了。
  太皇太后端起了茶,笑着说道:“定国公是大忙人,哀家就不留定国公用膳了。”
  齐慰连忙谢过,退了出去。
  齐慰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出福王府的,他双唇紧抿,一言不发地出了福王府。
  福生牵着马,已经在外面等了多时,看到齐慰走出来,福生扔了缰绳,小跑着过来,压低声音说道:“国公爷,福王爷递了话,想约您在小觉寺一见。”


第一七一章 二娘(一更)
  福生回到国公府时,齐慰已经去了书房。
  他让厨房煮了一碗面,草草吃了,便提笔开始写奏折。
  内操军不能设,至少是现在,绝对不能。
  首先就是钱,建立一支一万人的太监军队,钱从哪里出?
  齐慰了解太皇太后做事的风格,这些钱绝对不会自己拿出来,最后还是要着落到兵部。
  兵部的钱又从哪里出?当然是户部允出来的。
  现在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别说赋税了,放眼望去,十田九荒,户部纵有三头六臂,也无从下手。
  其后便是人。
  太皇太后想要一支一万人的内操军,那么至少还要征收九千余人。
  能进内操军的,当然不会是老弱病残,而是青壮。
  然而,这些原本能下地耕田,上场杀敌的青壮年,却要割去子孙根做太监。
  无论前朝还是本朝,内侍皆从年幼者中挑选,一则小孩子容易调教,二来正在发育中的幼童反而比之成年人更易恢复。
  而能称为青壮年的,即使条件放宽,也要是十五岁至三十岁之间,这个年龄的人,又能有多少人在挨了一刀之后,可以恢复如常?
  放眼宫里的内侍们,有几个是体壮如牛的?
  就连许怀义那种身负武功的飞鱼卫,也比寻常男子要单薄许多。
  如果再从人口方面来看,那么就更可怕了。
  这支内操军,对于整个帝国而言,不仅是九千甚至一万名正值盛年的男子失去生育能力,而是在未来的十年之中,帝国少了一万两万甚至更多的人口。
  朝廷与裕王之战,无论胜负,都会造成生灵涂炭,而此时,朝廷和裕王都在征民,大批青壮战死在沙场上,只留下老弱妇孺,战役之后,帝国的人口数量会大幅降低,到时老的老,小的小,却没有了青壮劳力,谁去种田,谁去生产,谁去保家卫国?
  这是整整一代人的断层,也是战争年代的无可奈何。
  然而,此时此刻,在城外有大军,城内有羽林军的情况下,太皇太后竟然同意组建一支万人内操军,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齐慰洋洋洒洒写了数页,胃部的疼痛不但没有缓解,反而加剧了。
  晚上吃的那碗面,就像不克化一样,让他更加难受了。
  “来人。”齐慰不得不放下手里的笔,站了起来。
  齐慰素来不喜欢有人在一旁服侍笔墨,两名小厮都在书房外面候着。
  福生刚刚走到书房门口,便听到里面的声音,他连忙推门进去,晕黄的烛光掩去了齐慰苍白的脸色,但是福生还是一眼看出国公爷不舒服。
  “国公爷,我扶您先躺下。”
  书房里有一张小榻,齐慰没有妻妾,有时候在书房里待得太晚,他便睡在这里,因此,除了床榻略窄以外,书房里的被褥都是齐全的。
  齐慰半靠在床榻上,小厮端来温水,齐慰喝了一口便吐了,连同晚上吃的那碗面条,也一并呕吐出来。
  福生吩咐小厮去请太医,齐慰摆摆手:“不用,不用请太医,我躺一会儿就好了。”
  福生猜到齐慰不想让人知道他的身体不适,就像上次中毒一样。他想了想,道:“经常给我祖母看病的,有一位姓韩的老大夫,为人很是可靠,不如请他过来给您看看?”
  “不用了,我这是老毛病了,没有大事。”齐慰还是不肯。
  小厮清理了秽物,放了个小小的香炉,轻烟袅袅,淡淡的香味冲淡了呕吐的味道。
  福生却是眉头微蹙,问那小厮:“这香料从哪里来的?”
  小厮说道:“这是早先前院的孙管事送过来的,放了有些日子了,一直没有拿出来用。”
  福生的眉头锁得更紧,对小厮说道:“拿下去,以后但凡没有验过的东西,全都不要拿来用。”
  小厮吓得面如土色,连连称是,连忙把香炉撤了下去。
  见小厮出去了,齐慰苦笑:“福生,你也太过小心了。”
  福生没有多言,到外面叫了一名护卫,请他现在去请韩大夫。
  安排好后,福生重又回到书房,沉声说道:“国公爷,我在福王爷那里见到了一个人。”
  “谁啊。”齐慰问道。
  “二娘子。”福生说道。
  齐慰一怔,迟疑地问道:“她回来了?只有她吗,其他人呢?”
  福生摇摇头:“我去的时候,担心被人看到,走的是小觉寺后面的那条小路。我先前只走过一次,对那条小路不太熟悉,那里有条岔道,我初时便走错了,拐到了那条岔道上,那条岔道的尽头,是一座庵堂,名叫觉明庵。“
  福生看到觉明庵,才意识到自己走错了,正要折返时,他看到庵堂的大门打开走出了三个人。
  走在前面的是两名尼姑,手里各拿着一盏灯笼,半明半暗的灯光中,福生看到了另外一个人。
  “虽然我还是小时候见过她,可是我看到那人的第一眼,便觉得她像二娘子。她们也看到了我,那两个尼姑便质问我是什么人,我说我走错了路,并非故意惊扰,见我再三道歉,那两个尼姑才不再说什么,说此处是女眷清修之地,让我速速离开。
  如果说刚开始我只是觉得那人像二娘子的话,在和尼姑说话的时候,我又多看了那人几眼,越看越像二娘子。后来我去了小觉寺,在门口便遇到以前福王府的那位宝公公,我故意说刚刚走错路,去了觉明庵,宝公公便说以后不要再走那条小路了,晚上容易迷路。他虽然说得云淡风轻,可是我看到我说出觉明庵时,他眼里一闪即逝的惊诧。
  所以,国公爷,我一定没有看错,那人就是二娘子。”
  福王一心向佛,小觉寺便是福王府出钱建的,虽说受四方香火,但因地方偏僻,实则平素并无百姓去上香,主要还是由福王府供养。
  福生口中的宝公公,原是福王身边的主管太监,后来上了年纪,自请去小觉寺落发为僧,法号宝渡。
  齐慰想起福王约他在小觉寺见面的事,强撑着坐起身子,对福生说道:“备马,我去小觉寺。”
  福生吓了一跳,连忙说道:“国公爷,您身体不适,还是不要去了,再说,即使您去了,恐怕也见不到二娘子。”
  如果二娘子想见齐慰,宝公公也就不会叮嘱福生不要走那条小路了。
  齐慰叹了口气:“我又不是想见她。”
  福生心中酸楚,他知道国公爷真正想见的是谁。
  是齐缨,定国公齐慰从未见过面的儿子。


第一七二章 拔丝(二更)
  次日清晨,李绮娘刚刚走到李食记门口,就看到有个年轻人等在那里。
  李绮娘见过他,这是国公府的护卫,那次她去国公府时,就见过这人。
  颜雪怀也认出来了,这就是昨天来买馄饨的那名护卫。
  “你是来退押金的?”颜雪怀问道。
  珍珠是和她们一起过来的,他现在的身份,看上去他是一个伙计,实际上他是一名保镖。
  珍珠同情地看着那名护卫,堂堂国公府的护卫,留给颜姑娘的印像,就只是一个退押金的。
  护卫想哭,他来得匆忙,忘记拿砂锅了,这押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