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秦从献仙药开始-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亏空国库、官商勾结,这些罪名本来都是妥妥的,结果现实却会变成这个样子?

    这可是妥妥的打脸啊!

    冯去疾等人,只能祈祷这只是个特例,或许另外一边的投标大会,就不会是这样子的情形了。

    果然,众人跟着嬴政转身进到另一个会场,就发现这个会场的气氛就不对劲。

    冷清!

    实在是太冷清了!

    整个诺大的议事厅,原本可容得下两三百人,如今只不过才十几个商人。

    看到这一幕,冯去疾一党眼睛都亮了,如果说上一场的投标价格之所以会压得那么低,是因为竟争的商人太多了,为了能够吃口肉,大家一拥而上相互竟价,那么这一场的投标,恐怕情况就会完全的逆转了。

    十几个商人而已,这竟价又能激烈到哪里去?

    就连嬴政都一阵眉头直皱,转头对身边的李阳道:“李阳,看这架势,这场投标恐怕不乐观啊!”

    李阳笑了笑:“陛下,这场投标虽然人是少了些,但……恐怕成交价格亦会极为合理。”

    “哦?”

    嬴政眉头微微一挑,看了一眼李阳,怀着好奇心道:“那就等着看看结果吧!”

    经过上一场的投标,此时嬴政已经不敢轻易对李阳下断言了。鬼知道他说的会不会又是对的,毕竟这家伙办的事情总是那么的令人出乎意料。

    一众文武大臣,也是没有谁再出声否定李阳了,万一这次的投标结果又是低价,岂不打脸?

    于是,大家都满怀好奇的等待着。

    很快,一名主官就从外头走了进来。

    主持这场投标会的主官是李斯,因为这是这次工程招标里面最大的一个工程项目:骊山秦陵。

    像阿房和长城项目,都是将整个项目拆成了数个小项目。

    比如长城,拆成了若干个标段。

    而阿房宫的工程,也是拆成了好多个小项目,有各种材料方面的承包项目,也有工程施工方面的项目。

    而骊山秦陵则不同,因为秦陵牵涉到皇帝的切身利益,为了责任制的清晰明了,所以整个秦陵工程并没有再做分拆,而是以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进行招标。

    也正是因为如此,要想吃得下这个大工程的商人,说实话整个大秦也没有几个人有这个实力,这也就是为何这场投标大会,会寥寥十数人的原因之所在。

    李斯一站到台上,就看到了站在议事厅后面的嬴政,及一众大臣们。

    不由一怔,就想下来见礼,不过嬴政对他伸手压了压,示意让他不要声张。

    李斯会意,心里自然明白,皇帝这是要亲眼见证这场投标会了。

    皇帝亲临现场,李斯还是难免激动,这说明此次的工程招标在皇帝心中无比重要,只要这事办得好,发改署必得到皇帝之倚重,真正的成为朝政之核心机构。

    明白这次的招标大会,事关重大,李斯也不敢怠慢。

    环视了一圈台下的十余位商人,这才开口道:“诸位,此场投标大会,为骊山秦陵项目,详细的工程要求及验收条件,已经发放到诸位的手中了,此,本相便不再赘述。”

    “骊山秦陵项目,预计两年内必须完工,招标总价二百万金,现在开始竟标!”
………………………………

第一百零二章 扭曲的心灵

    “…………”

    寂静!

    整个议事厅内,安静的十分可怕,竟是没有一个人出价。

    这是……什么情况?

    难道有一百万金利润的工程,竟会没有人感兴趣的吗?

    嬴政等人都有些懵逼了!

    这里的气氛,跟刚才隔壁那边完全不一样啊。这区别,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刚才隔壁那个固县长城的工程,总共才六十万金的利润,两百多位商人争相竟争,最后愣是把工程总价压低到了正常的成本价了,而这里呢……

    总价两百万金的秦陵工程,其中利润就有一百万金,这十几位商人竟是没有一个人出价的,这……真是活见鬼了!

    台上的李斯也很懵逼,眼前这一状况,跟想像当中的不一样啊。

    上午已经举行了六场投标了,每场都是激烈万分,大家使出浑身解数参与竟标,而这场投标,是所有项目当中最大的工程,也是利润最高的工程,原本还以为,大家会如前几场一样相互竟价。

    然而……

    这场投标,开局却是这样一个鬼样子。

    李斯冷汗都急出来了,要知道这场投标可是皇帝亲临,就站在大厅里看着呢。

    更让他害怕的是,这样一个冷场的局面,如果接下来一个人出价,其它人不去竟价,那这高昂的招标价格,就等于是亏空国库,那自己可就真的要完蛋了!

    “咳,大家请竟价啊!”

    李斯尴尬地看了一眼皇帝,然后赶紧对台下的十几位商人催促道。

    然而……

    那十几个商人,依旧没人出价。

    只见这十几个商人虽然个个都跃跃欲试,但又却是露出了欲言又止的样子。

    他们十多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全都将目光纷纷望向了坐于前排的一位富商身上。

    显然,之所以大家都不开口竟价,全是因为坐于前排的那个人造成的。

    不仅是李斯,这下就连嬴政和一众文武大臣们都看出来了,这场秦陵项目的投标,这是有人在违背公平竟价的原则,试图不让其它竟争对手说话,以此直接拿下两百万金的秦陵工程啊。

    这是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只要没人跟他竟价,最后他就可以报价两百万金一分不少的拿下这个项目。

    嬴政的脸色,当时就阴沉了下去,眉头微挑,望向了坐于前排的那位商人。

    而冯去疾等人,此时却两眼放光,因为他们一眼就认出了坐于前排的那个商人,此人就是秦国首富,与李阳有莫大关系的富商巴适!

    是的,当初李阳官拜丞相时,一众文武大臣可是去过天下居为李阳道贺,所以大家都见过此人。

    官商勾结!

    这下可真是妥妥的官商勾结,不可能有错了啊!

    一个商人,哪怕它是秦国的首富,那也不可能让其他富商不敢竟价呀?

    此时,就算是傻子都知道,这肯定是李阳在和巴适官商勾结。

    也只有他李阳有这个震慑力,能让其他商人不敢开口竟价。否则,这么大利润的一个项目,其他的商人怎么可能会跃跃欲试,却始终没人敢竟价呢。

    这一下,不仅冯去疾一党,望向了李阳。就连其他原本保持中立的大臣,也都惊愕地望向了李阳。

    大家都感觉无比的吃惊,这李阳怎么会胆敢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嬴政自然察觉到了众人的异状,眉头一皱,问道:“尔等识得那人?”

    冯去疾赶紧答道:“回禀陛下,那个人正是御史们参奏与中丞相勾结的那个大秦首富,巴家的家主巴适。”

    嬴政一惊,一脸不敢置信的转头望向了李阳,深深地看了一眼他,然后将目光移向了那个商人巴适的身上。

    虽然嬴政一句话也没说,那是大家都知道,这一次皇帝相信了御史们的话,因为眼前的事实已经证明了一切。

    而现在,皇帝只是在等,等着那个叫巴适的商人,报出他的竟标价格……

    然后,一切都将结束!

    此时,所有人都望向了那个秦国首富,巴适。

    也就在这个时候,巴适等了一会儿,见无人报价,于是终于动了,他起身了。

    回头看了身后的那十几名商人,然后拱手笑道:“诸位怎都不竟价?”

    十几位商人纷纷拱手,笑呵呵地,一脸恭维之色。

    其中一位富商笑道:“今日这场投标有巴兄在,自然是巴兄先竟价了,如若我们还能往下竟价,再论吧!”

    “是啊,巴兄不先报价,我等竟价也是徒劳。”众人连连点头。

    巴适叹了口气:“行吧,那巴某就不客气了,我只报一次价,只要诸位觉得自己亦有能力继续竟价,这项目我巴某便拱手相让。”

    话落,巴适这才转头看向台上的李斯,掷地有声地道:“大秦巴氏商行,竟价九十五万金。另外,巴氏商行承诺,此次饥荒当前,工程雇用灾民人数不低于五十万。中标之日,便立即启动振灾行动,由巴氏商行在大秦各郡分店,立即着手遣送灾民前往骊山皇陵,并预付钱粮,以解灾民家中老弱妇嬬燃眉之急。”

    铿锵有力的说到这里,巴适转头扫视了一眼众人,笑着伸手做了一个请的手势:“诸位,现在你们可以开始竟价了!”

    众商人:“…………”

    嬴政:“…………”

    文武百官:“…………”

    整个议事厅内,一片寂静!

    此刻,所有人都惊得张大了嘴巴,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特别是冯去疾等人,更是完全懵了,这和想像中的完全就不一样啊!

    此时,他们就像是吃了苍蝇一样,脸色要多难看有多难看。

    怎么会是这样?

    不是没有人敢和他竟价的吗?

    那为什么巴家还要报出这样低的一个竟价?

    这一幕,直接把冯去疾的鼻子都惊歪了,甚至扭曲了他的心灵。

    没有一个人竟价,巴家却报价九十五万金?

    比正常成本价还低了五万金!

    苍天啊,这个世上的商人,心灵都扭曲了吗?要不然,怎么变得这么有良心了?

    ………………

    PS:推荐一本历史小说《医品驸马爷》,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

第一百零三章 商人之觉悟

    就在大家震惊无比的时候,那群商人也炸锅了。

    九十五万金,这等于利润被压到了极点,可赚到手的所剩无几了!

    “巴兄,你……你这竟价,毫无利可图啊?”

    “是啊,虽然眼下雇用灾民,成本极低,但秋收将近,秋收过后,人工成本就要恢复正常,而且秦陵伤亡事故频发,安家费亦是不少的一笔,你这……所图为何啊?”

    “…………”

    一众商人,一脸的懵逼,完全傻眼了,一时之间诧异纷纷。

    这也不怪他们会诧异,虽说大家拼着抢着提出各种解决饥荒的优势,看似是为了国家,为了灾民,慷慨激昂的在争抢这些工程。实则,他们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前面有一场投标会,一个八十万金的阿房石材承包项目,有人竟价五十万金,另一个竟价五十五万金,但是却给了一系列解决灾民的承诺。结果,那个项目竟是让后者中标了。

    也就是说,大秦之所以会愿意将这些国家工程拿出来交给商人去做,说白了就是为了让他们解决眼前的饥荒困局。

    如果只是单纯的竟价,并没有取胜的把握,相反,如果你更有优势解决灾民问题,哪怕竟价稍高,这些工程都更容易中标。

    只不过……就算如此,那也得给自己留着利润啊。

    每个商人争着抢着这些工程,不就是为了在这些工程上面分一杯羹么?

    嬴政及文武百官,也纷纷诧异地望向巴适,很想知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哈哈!”

    只见巴适爽朗的笑了两声,拱手道:“谢谢诸位关心,实不相瞒,此次我巴家竟标,是响应中丞相之号召,当此大秦灾荒之年,大秦商人须众志成城,为国解忧。中丞相曾说,没有国家,哪里有家,没有太平,哪里来的经商环境。一个人,一个群体,其地位之高低,唯看他为国家、为社会贡献之价值而论。”

    “故而,当此大灾之时,国库空虚,唯我等商人略有钱粮,此时若不出力,不为大秦、为社会发挥作用,何谈提升商人之身份地位乎?岂不坐实了唯利是图之奸商之名了?所以此次竟标,我巴家实则纯粹是为我大秦,为天下灾民,尽我微薄之力,亦是向天下为商人正名,故而我巴家从未想过要在此中谋利。”

    一众商人听完此话之后,全都沉默了。

    是啊,商人之地位,极为的低下。

    自商朝时期,就有了专门做买卖赚钱的商人群体。周朝灭商后政府允许商朝遗民继续做买卖,并称之为商人,当时商人受严密监视。

    其后商人地位一度有提高,但商鞅变法时期,秦国严厉打击商业,借此提高农业的地位,直至现在一直沿用重农轻商的政策。

    所以,商人群体地位在政策打压下,经商被世人视为贱业,商人亦被视为利字当头的奸商小人。

    一直以来,商人们梦寐以求的其实并不是钱财,而是想提高自己的身份地位,比如吕不韦,就是其中最好的例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