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墨客-第3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是伯爷的主意好,有你宫本笑不出来的那一天。
    。。。。。。
    。。。。。。
    郑长生是真不想离开家的。
    可是有时候还是那句话,舍小家为大家。
    先有国在有家,国不宁,家也不安。
    这个道理,深受爱国主义教育多年的郑长生岂能不知?
    现在到了要解决弥勒教的时候了。
    最近,一连串的好消息传来。
    使得郑长生,对于一劳永逸的解决弥勒教,信心倍增。
    余大和那假妇人逃亡以后,一路奔波总算是皇天不负有心人,成功的回到了弥勒教的总坛。
    现在的余大,可是弥勒教的大功臣。
    虽然没有成功的刺杀朱元璋,但是人家把相依为命的兄弟的命都搭进去了,而且还亲自驾车撞死了胡惟庸的独生儿子。
    胡惟庸虽然被老朱给诛灭了,但是在当时来说,胡惟庸可还是大明朝廷中书省的宰相啊。
    把大明帝国二号人物的儿子给弄死了,这还不是大功一件?
    况且,他还成功的救出同袍,成功的越狱出来。
    这简直就是英雄归来啊。
    有了假妇人的背书,一个大无畏的英雄形象就呈现在弥勒教众们的面前。
    于大,乃真英雄也。
    是以,于大被弥勒教主张黑虎开香堂后,敕封为弥勒教护法之一。
    有了护法身份的便利,行动起来方便了不少。
    自从他跟章欢联系上之后,关于弥勒教内部的消息接连不断的传了出来。
    为此,章欢,针对于大传回来的消息,制定了一个剿灭计划。
    现在就等郑长生过去主持大局了。
    还有,就是刀疤和金六的回归。
    刀疤自然不用说,那是章欢早就布好的棋子。
    而金六现在可是郑长生手里的另一张王牌,虽然金六不知道刀疤的身份,但是刀疤可是知道他的身份的。
    有意无意的配合下,金六凭借着老教主义子的身份,重新回到了弥勒教,并且现在正在四下联络之前弥勒教中的老人。
    他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联络人手,要接着查老教主离奇身死为契机,为由头,对张黑虎发难。
    这是内部突破,中间开花。
    郑长生之所以下如此大的力气,去收服金六这家伙,就是打的这个主意。
    你弥勒教不是结构严谨,不是针插不进,水泼不入吗?
    好的,那老子从你们内部搞分化瓦解。
    从内部挑起争端,只要上面一乱,群龙无首之下,在要解决他们就相对容易多了。
    这一手又一手的准备,郑长生苦心孤诣的筹谋了许久。
    现在终于要到了开花结果,要见到收成的时候了。
    这个历史性的节点时刻,作为总策划人的郑长生又怎么会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不过,就算是他想躲清闲,老朱这一关也是过不去的。
    弥勒教行刺皇上,而且是一而再的这么做。
    这已经是大明国之大敌了。
    谁要是能够一举消灭之,这功劳将是天大的。
    老朱自然是知道,现在的弥勒教早已经是在掌控之中了,要是想要一举剿灭之,那是易如反掌了。
    他可不想把这份唾手可得的功劳,拱手让给别人。
    给郑长生一个天大的功劳,将来对于郑长生位列朝堂,讲是一个无法比拟的强大的助力。
    他不以军功而赐封郑长生爵位,这本来已经是食言而肥了,很是被大明朝堂的权贵勋爵们诟病了。
    这次,给郑长生这个机会,也是想要堵一下天下悠悠众口,给自己一个面子,给自己一个台阶下。
    看,老子没看错人吧?不就是封了个爵位吗?老子还是慧眼识人的,你们谁他娘的有本事,有能耐替咱解决弥勒教这个心腹大患,老子也封你们的爵位。
    。。。。。。
    。。。。。。
    郑长生小心翼翼的抱着小丫头郑若楠,在闺女粉嫩的小脸上,不住的亲吻着,疼爱之情溢于言表。
    朱允炆也十分的喜爱这个小师妹,他也想要抱抱,可是被郑长生一瞪眼给吓退了。
    小屁孩,你要是抱不好,摔着了可咋办?这也是郑长生的护犊子心切了。
    朱允炆是干着急,围着郑长生打转。
    他手里拿着一个拨浪鼓,不停的转动,在逗弄小师妹郑若楠。
    小丫头似乎被拨浪鼓吸引了,两只水葡萄一般的大眼睛,紧紧的盯着朱允炆的手。
    吕碗容很爱腻的捶了郑长生一下,娇嗔道:“看你把闺女宝贝的,连允炆都不允许碰。”
    虽然嘴里这样说,她心里享受极了。
    她就喜欢看到夫君郑长生,疼爱闺女的样子。
    每到这个时候,她心里甜蜜蜜的,别提有多熨帖了。
    小七走了进来:“少爷,夫人让你过去。”
    郑长生要走的消息,是不会瞒着母亲和妻子的。
    不过他并没有说去哪里,也没有说出去做什么。
    只是告诉母亲和妻子,皇上要他外出公干,去给皇上办差而已。
    作为大明帝国最大的秘谍头子,保密,这个准则他无时无刻不在奉行。
    事情没有到水落石出,公布天下的那一天,他是不会告知旁人的。
    就算是家人也不行。
    佛堂里,李秀英点燃香烛,恭恭敬敬的三叩首,默念了一边经文后起身。
    招手,唤过李小牛的媳妇。
    此刻李小牛的媳妇手里捧着一件长袍。
    郑长生的眼角湿润了,看针脚和手艺这一定是母亲连夜赶制出来的。
    月白色的长袍,很合身,在衣服的脖领子处绣着四个字,平安吉祥。
    额,这件衣服浓浓的包含着母亲对自己的爱意。
    郑长生喉头哽咽了。
    “儿子,为皇上办差,为国效力,这是男人家的事情。
    母亲虽然为一介女流之辈,可也懂的报效国家的大道理。
    你要出去办事,娘不拖你的后腿。
    这件衣服你就穿上吧,是娘亲手做出来的。”
    李秀英在极力的压制着自己的情感。
    她说的很是随意,可是她心里的担忧早已经搅的她夜不能寐,食之无味了。
    儿子,是他这辈子的最大的期望了。
    作为郑家的顶梁柱,儿子要是出事了,有个三长两短的话,那郑家也就没法过了。
    心思敏锐的李秀英,能够感觉出来儿子的这次远行,并不如他口中那般轻松。
    小七就是个沉不住气的,有什么事情都会表现在脸上。
    她三言两语的就从小七哪里看出了端倪。
    都说儿行千里母担忧,这一点都不假的。
    李秀英挥挥手:“去吧,跟你媳妇道个别。争取早去早回。别让娘为你担心太甚了。”
    说着,李秀英一转身走入内室。
    一进入内室的李秀英的泪水再也忍不住了,唰的一下子就流了出来。
    她再要是不进内室,恐怕就会当堂失态了。
    她可不想让儿子还要一边为皇上办差,一边心里还记挂着家里。
    平反朴素的妇人,虽然没什么大道理说给儿子听,可是心里却明镜似的。
    她是有口难言,说不出来罢了。
    儿子大了,再也不是当年那个赖在她怀里撒娇的小小子了。
    小七自是不用说,早已经安排过了。
    主要是跟吕婉容和闺女的道别。
    吕婉容并未郑长生想的那样依依不舍,这让他心中略微有些失望。
    不过从妻子的大眼睛中,他看出了一丝不舍,一丝留恋。
    她跟母亲一样,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和爱意,都是藏在心里。
    好吧,郑长生一脚把朱允炆给奔了出去。
    老师要跟师娘道别,你个小屁孩子还赖在一边不走,想要干什么?
    朱允炆很是不情愿的去书房看书去了,尽管他非常的想要跟小师妹郑若楠玩耍。
    可是架不住老师郑长生严厉的眼神,和那抬起的大脚。
    郑长生轻轻的拥着吕婉容:“你和孩子在家里,好好的,等我回来。
    相信时间不会太长,少则月余,多则半年,我必定要回来。
    跟小七一起,照顾好母亲和外婆,家里就交给你们了。”
    说完这些,郑长生抱起闺女,狠狠的亲了一口,交给吕婉容,头也不回的走了出去。。。。。。
    

第523章 艰难的决定
    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华夏五年前的文明,每一句俗语、谚语都是有出处,都是有哲理的。
    就拿郑长生来说,出征之日,大明帝国的皇帝陛下朱元璋亲自致祝酒词。
    虽然没有当着大明文武百官的面,可是在十里接官亭的地方,尽管是北门。
    北门一般都是出征或者受降,才是一国之帝王才启用的地方。
    老朱能够在北门亲自送郑长生出征,这里面所包含的意义,也可见一斑了。
    十里接官亭外,锦衣护卫早在三里之外就已经布下岗哨。
    当然这也不仅仅是锦衣卫,还有老朱的贴身近卫。
    可以说是三里一岗,两里一哨。
    防守的密不透风。
    寻常的百姓,你想都不要想,十里之内,都是禁区。
    老朱手里端着一杯御酒:“雨浓,此一去,千里迢迢,咱把所有的调度权都交给你了。
    你就是凭着咱当初赐给你的那面金牌,你可以调动所有的大明国都以南的军队。
    咱的旨意早已经下发,咱现在就盼望着你能够一战功成,能够彻底的评定国内。
    弥勒教,是咱的心腹大患。
    这么多年来,越剿越多,也不知道是咱的施政措施不能满足百姓的需求,还是咱真的是德行有亏。
    咱昼思夜想那么久,都没能想明白。
    为什么,弥勒教,这么一个国之祸害,还有那么多的人相信他们。
    这次,咱可以说是欲倾国之力,也要剿灭之。
    你不要辜负咱的厚望,尽量能够一举歼灭之。
    我大明的百姓已经够苦的了,中原连年战乱,好不容易,有了国之安稳的基础。
    咱不希望再有动乱。
    这次,咱把锦衣三千营都划拨给你指挥,只希望能够一战而天下定。
    能够稳定国内,在腾出手来收拾北元和云贵的叛乱。
    唉!!我大明之百姓苦战久矣!”
    老朱的话,真的如一把锋利的钢刀一般插在郑长生的心口。
    老朱和刘伯温包括郑长生三个人的理念,可以说是不约而合。
    唯一的区别就是郑长生是穿越而来的,一君一臣,两个人都是为了平定元末暴乱,让百姓安居乐业。
    当然,这或许是刘伯温的真正的政治理念,而老朱或许他也是看到了天下局势,他也想要天线安稳,但是最多的还是他朱明江山的千秋万代。
    不过,就目前来说,三个人的政治理念不约而同的重合了。
    郑长生是穿越而来,他肯定不希望华夏族群四分五裂,再加上史笔如刀,言之凿凿的一笔一划的记载着呢。
    他不想也不愿意过多的改变历史。
    不说是大汉族主意的思想在作怪,就算是为了华夏族群的不生变故,能够少一些内斗和消耗,也是好的。
    所以,不管是老朱理解不理解郑长生,也不管他是抱着什么样的思想在利用郑长生,反正郑长生是已经抱着铁定的心思,一定要把弥勒教剿灭,稳定华夏国内了。
    三杯两盏淡酒,这是寻常的描述,其实酒是好酒。
    正是,郑长生所酿造出来的好酒。
    朱小四,再怎么着,有了好东西,还是想着老朱的。
    儿子想着老子,老子也想着儿子,父子相亲,子孙互爱,这是老朱最美好的幻想了。
    不过后来变了味道,那就是另外一说了。
    最起码,就现在而言,朱小四还是想着他老爹朱元璋的。
    在北地燕京,酿造出了好酒,还是要给他老爹朱元璋送去品尝的。
    要不然,那么多的朝堂御史,随便一个人参他一本,也够他喝一壶的了。
    酒是透瓶香,郑长生就在老朱一打开酒瓶就已经知道了。
    这必定是朱小四从燕京送来给老朱的。
    目前帝都京师的所有的这种酒,郑长生心中都有数,一部分在雨花书院用于医疗,一部分是存货。
    他自己拥有一部分,所有的这种透瓶香烈酒的数量变化,他心中都有数。
    既然京师这边的没有变动,那么只有一个可能,就是燕京方面朱小四送来的了。
    满满的三大杯酒,烈酒,郑长生连干三杯,什么都没有下肚。
    本来从家里出来的时候,就是心情惆怅的一塌糊涂。
    什么都没吃,空着肚子跟老朱干了三杯。
    老朱喝完晕乎乎的,銮驾陪着回宫休息去了。
    可是郑长生就不同了。
    他要赶路,三杯烈酒下肚,依着大明平常一般送行酒那般喝法。
    你就是再怎么能喝,也是醉意阑珊的了。
    老朱不过这次是真的下了血本了,郑长生这次出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