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这个问题可以解决好了,就不用再说什么了,只是凭借他的威望也足以说服大多数人归附了。
郑长生既然敢这么做,这些问题都是在他的脑海中过了一遍的了。
虽然自古以来杀人偿命,这是铁律。
但是明朝的律法不问元朝的罪,这是早在立国之初就一切既往不咎了的。
这也是为了安抚大多数人归田的无奈之举。
元末受地主、官吏压迫甚者,愤而出手杀人流亡者甚众。
这一措施的实施,使得流离失所的人,大多回归故里,种田纳粮。
弥勒教这些人深受洗脑,认为自己有罪在身,就是回去也是一个死,这才死心塌地的跟着弥勒教厮混。
“余大,本伯爵记得你,你当初曾经参与刺杀皇上,后来你从大牢之中逃了出来。
现在全国仍旧在通缉于你,不过,本伯可以给你交代一个实底。
某逆大罪,本应该是诛灭九族的重罪。
不过,你要是能够真心的归附,可以饶你一命不死,以寻常百姓待之。”
郑长生和余大一唱一和之下,演起了双簧。
余大的罪过,郑长生禀告老朱之后,早就给他免除了的。
要不然的话,余大也不会这么没有后顾之忧的,参与郑长生的涅槃计划了。
还有一点就是,郑长生真的替他弟弟报了仇,下令处死他弟弟的胡惟庸早已经伏诛。
现在,他配合郑长生完全是心甘情愿的。
如果这次能够帮助郑长生解决燃眉之急,更是再立新功。
郑长生自然明白余大的意思,对他报以赞许的目光。
随即郑长生接着道:“诸位,余大谋逆大罪皇上都可以不在追究,毕竟当时各为其主。
大家分属不同的阵营,你死我活的,这是应当应分的。
不过,大家要是决心真心的归附,那本伯爵就和大家同为大名子民了。
说起来大家都是袍泽兄弟!
既然是兄弟,那就更应该同心同德的替皇上办差。
皇上说了,首恶必严惩,从者可不罚。
那么,谁是首恶,我相信你们比我更熟悉。
现在我代替大明皇帝陛下说一句,拿起你们的钢刀,去捉拿他们吧!”
郑长生的话音刚一落,台下突然仓啷一声拔刀出鞘的声音。
吓了余大一跳!
他闪身侧目而视,只见一个身影闪动,几个起落已经来到了一个满脸横肉的壮汉面前。
这人也不说话,趁其不备,手起刀落,咔嚓一声。
一道血箭,飙起来一丈多高。
巨大的力道,直接把壮汉的人头,送出去好远。
咕噜噜的在地上翻滚着,直到滚到郑长生脚下的高台,才被阻挡,停了下来。
郑长生低头一瞧,这家伙脸上惊讶的表情尚且犹在。
而且,两只眼睛瞪的像个铃铛,圆鼓鼓的,这是死不瞑目的节奏啊!
在看那道身影,来到高台前,双手抱拳,施了一礼:“草民午牛,手刃恶人,算不算立功赎罪?”
这个叫午牛的家伙,声似红钟,瓮声瓮气的,传出去老远,震得郑长生大耳朵都有点不适。
考,这猛张飞似的汉子还真是快意恩仇,说干就干,丝毫的不拖泥带水。
郑长生偷眼看向余大,余大微微的点点头。
郑长生不知道什么情况,可是余大知道啊!
出手的汉子叫午牛,被杀了的那个汉子叫徐良品。
一个傻大憨粗的汉子,名字起的到是文雅。
虽然说人不可貌相,不能单单凭借人的长相来确定一个人的好坏。
但是,这个家伙却是人不如其名。
说难听一点,真的是对不起这个名字。
别看他爹娘给他起名字的时候,带有良品二字,可是这家伙实在是跟善良挂不上钩。
可以说是坏事做尽,坑蒙拐骗净走偏门。
在弥勒教中,像他这样的人不在少数。
那么臭味相投之下,更是抱成一团,坏人和坏人凑到一起,那可以想象乌烟瘴气到什么样子。
弥勒教中虔诚的信徒,良善之人也不在少数。
午牛就是其中之一。
而午牛之所以这么痛恨徐良品之流,那也是走原因的。
教主座下有侍灯仆人,其中一个叫张老三的老汉,有一个年约十八的闺女。
虽然说不上什么国色天香,可到也是小家碧玉。
午牛跟张老三家住邻居,两家的关系相处很是融洽。
本来张老三有意把闺女许配给午牛的弟弟午羊来着。
两个年轻人也是情投意合的,这事儿绝对是锦上添花的大好事。
可是却突然遭逢巨变。
年轻人在一起你侬我侬的,柔情蜜意这都可以理解。
一时之间没把持住,偷尝了禁果。
好家伙,初尝云雨滋味,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为了不让家人发现,他们两人偷偷的去弥勒庙的后山,成就好事。
张老三是不知道,可是午牛知道,不过他也没有说什么。
毕竟都是江湖儿女,没那么多的繁文缛节。
他单纯的思想是弟弟如果能把张老三的闺女肚子搞大了也好,赶紧结婚,这样的话就可以给午家延绵子孙后代了。
他是亲眼看到弟弟和张老三家闺女上后山的。
他混没有在意,于是他放心的回去了。
可是眼看着天色将晚,弟弟和张家闺女犹自未返,他焦急了起来。
带上鬼头刀就上山找寻。
山上狼虫虎豹很多,莫不是遭遇到一起了?
午牛心急如焚。
当他找到弟弟的时候傻眼了,弟弟浑身是血的倒在地上。
而张老三的闺女衣衫不整的倒在一片乱草丛中,也是早已经断气了。
粉白的脖子上,一个刺眼的掐痕。
这可真是祸从天降啊!
平白无故的遭逢这样的事情,张老三一口气没上来,撒手人寰,见了阎王爷。
伤心难过这自然是难免的。
可是更让人伤心的还在后头,流言蜚语都在传是他弟弟奸污张老三家闺女不成掐死了她。
这分明就是污蔑啊?要说就算是弟弟干的,那么弟弟是谁杀的?
这逻辑上也说不过去啊?
可是不要忘记一句话,三人成虎,众口铄金。
假的东西,说的多了,传的广了,那就成了真的。
午牛人本来就憨厚,不善言辞的,被人这么传他弟弟,他真的是有口难辩。
不过午牛并没有就此消沉,他一直在暗中查访。
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叫他给查询到了。
有进山打柴的樵夫,那天亲眼看到徐良品这货鬼鬼祟祟,神色慌张的从后山跑回去。
额,这消息使得午牛恨意无穷,他恨不得一刀了结了这狗日的。
可是他知道弥勒教有法旨,教中兄弟姐妹不可自相残杀。
他于是就准备禀告教主袁为民,求他老人家给他做主。
可是弥勒教的惊天巨边却突然发生了。
教主突然暴毙,张黑虎接管了弥勒教,他的身边聚集了一大批人,当然就包括徐良品。
还真是好人不长命,祸害一千年。
像徐良品之流竟然都能混个坛主当当,而像午牛这样的人却是一直被打压排挤。
午牛想报仇,他想一刀砍死徐良品,哪怕付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辞。
但是看着想念弟弟而哭瞎眼的老娘,他终究没有走出最后一步。
现在郑长生的话,给了他极大的激励。
弥勒教早已经不是当初的净土了,现在是一帮腌臜之人掌权。
坏人吃香,好人吃瘪。
第606章 亲卫
壮汉午牛一刀击杀徐良品,此刻的午牛是豪气干云。
他想给弟弟报仇不是一天两天了,可是心忧老母无人照拂,另外徐良品之流在弥勒教一手遮天,他就算是能够杀掉徐良品,可是自己和老母亲的命也完了。
自己死倒也没什么,可连累母亲是他所不愿做的。
如果不是郑长生言之凿凿的说这么多话,他还在隐忍之中。
这就跟我党当初搞土地改革,批斗地主大会似的。
有仇的报仇,有冤的申冤。
午牛也是条热血的汉子,如果不是为了老母亲的话,他早就把命豁出去了,怎么着他也得给弟弟报仇。
郑长生虽然不了解他们之间有什么恩怨,但是余大点头了。
他还是相信余大的,余大的点头说明这次的杀戮没有问题。
被杀之人,必定是罪大恶极之人。
那好,这个时候就需要鼓励。
“台下之人你叫午牛是否?本伯爵看你面带憨厚,应是良善之人。
既然你本良善,那么你所杀之人必定是恶贯满盈。
本伯爵可以现在就告诉你,你做的甚好。
这个世界丑陋于罪恶着实很多,可是能够有胆站出来反抗的可是不多。
你能够做出表率,本伯爵很满意。
现在,本伯可以直言不讳的告诉你,你杀的好,杀的痛快。
恕你无罪。
另外本伯爵看你此人憨厚忠直,有心收你做亲卫,你可愿意?”
啥玩意?午牛都傻眼了。
这,这是真的吗?
自己只不过是愤而拔刀,做了以前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罢了。
要说徐良品,想要杀他的人多了,他做的坏事多了去了。
可是都是敢怒不敢言,这是没办法的实情。
他也只不过是借着郑长生的由头,一时之间没有控制住自己罢了。
没有想到的是,他的“一时冲动”,会还来这么一个锦绣前程。
古人官职常见,可是爵位绝对的不常见。
“公侯伯子男”为皇朝爵位的等级。
要是能够混上爵位,那绝对的是人中龙凤,那是人上人。
另外按照等级的分配,男爵和子爵比较常见,可是真正的核心还是伯爵起步。
到侯爵的那就不得了了,能够坐上公爵的,那是寥寥无几,凤毛麟角的存在。
郑长生年纪轻轻的就已经是伯爵之位,那只要不是傻子,都能看的出来,以后的前程无量。
能够跟在一个伯爵的身边做亲卫,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封建社会,等级森严,这无疑是下层人,向上进阶的一个不二良方。
余大看午牛这家伙,傻不愣瞪得呆立当场,话都说不出来了。
赶忙上前推了他一把:“傻小子,你还愣什么呢?永和伯话都说出来了,你还不赶快谢恩,你的好运要来了。”
午牛这厮不知道郑长生,可是余大知道啊。
郑长生舍命救皇帝,这功劳大了去了。
这永和伯就是蒙皇上恩典而加封的,要知道大明皇朝最看重的就是军功,尤其是立国之初。
这才有了无以军功不封爵的说法,但是郑长生可是唯一的一个不凭借军功而封爵的第一人。
其在皇上面前的受宠程度,就可见一斑了吧?
说实话,他都想要这份差事。
没成想,这种好事,竟然落到了傻不拉叽的午牛的头上。
午牛在余大的提醒下,总算是脑子不在迷糊,清醒了过来。
“永和伯您说的可当真,小人没什么学问,也识不了几个字,也就是有一身的笨力气,您要真的不嫌弃俺,那俺愿意给您牵马坠蹬,鞍前马后的伺候着。”
余大差点没有被这家伙气乐了,这哪里是傻啊,这不是挺能说的吗?
郑长生微微的一笑,点了点头:“午牛,现在本伯爵任命你为我的亲卫队长,不过呢,本伯爵并没有亲卫队。
所以,你这个队长还是一个光杆司令,我现在授权你,可以从你认识的人中间挑选百名亲卫。
这样,你这个队长才实至名归嘛!”
老朱曾经不止一次的要给郑长生配置亲卫,可是都被他婉言谢绝了。
虽然老朱也有派人保护他,但是,名义上还不属于他。
亲卫,也就是亲兵。
这是个人的私人武装,是私兵。
跟朝廷不搭噶,其所有人的人吃马嚼都是要自己承担的。
不是郑长生舍不得花这个钱养亲卫,而是他接受不了外派的人。
老朱多疑,可以说每个大臣的身边都安插的有暗探,以方便他掌握朝堂的动态。
躲还来不及呢,怎么会同意老朱派人到他身边。
这不是说他有二心,也不是说他对老朱不忠心。
而是,他实在是不愿意自己的隐私暴露在人前。
你想啊,身边有暗探,你得时刻的提防着,就算是跟老婆敦伦的时候说不定,就已经传到老朱的耳朵里了。
这实在是太膈应人了,是以,郑长生并没有组建自己的亲卫。
这次,他为了能够收服弥勒教这些人的心,为了弥补封长空大军未及时赶到的缺憾,也是拼了。
要知道,朝廷武官的亲卫,可是要上报朝廷的。
虽然说是你一个人承担所有人的给养,但是你得给朝廷报备啊。
私兵也是朝廷的兵,是要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