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偶尔有那么一两声战马的悲鸣声,也夹杂着一些尚未死透的叛军的哀嚎。
熊熊燃烧的大火,把原本尚未干透的泥巴地,炙烤的滚烫滚烫的龟裂开来。。。。。。
郑长生一下子瘫坐在地上,这一场战斗透支了他全部的体力和精力。
可以说,从战斗一开始,他脑子里的那跟弦就一直紧绷着,直到战斗结束,大局已定的情况下,才松弛下来。
这场战斗,几乎就是一边倒的屠杀。
就跟当年的英法联军,屠杀满清最后的满蒙铁骑似的。
甚至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燧发枪的枪管都打坏了不知凡几。
这场战斗总而言之是大胜,绝对的碾压是的完胜。
如果不是因为枪管炸膛伤了一些士兵的话,可以说根本就没有再战斗中伤亡的。
因为叛军,根本就接触不到他们一百米的范围内。
一百米的距离,对于骑兵来说,就是几个呼吸的功夫。
可是即便是这样,愣是没有一个骑兵能够冲破明军火力封锁的。
五千锦衣卫的火枪手,完全是打出了士气,打出了威风。
这一战后来被记载入了高丽国史,史称白石城大捷。
“高丽代宗皇帝元年,先皇病逝,幼帝即位。
有高丽佞臣李氏成桂,起兵谋反作乱。
高丽国上下一体,君臣同心,在孝慈皇太后的统一部署之下,另邀请天朝上国驻守本国之特使,永和伯爵郑长生协助平乱。
郑伯爵率领王师和叛军遭遇在白石城下。
一场血战,尽灭叛军前锋营三万余人。
其主将朴仁勇深受重伤,倒于马下。
看大势已去,遂自尽。
公子李芳远紧率领两千残兵败将,逃出生天,退往石门寨。”
这场战斗被高丽的史学家,评价甚高。
归纳总结为,自人类社会有战争以来的第一次革命性的转折点。
热武器对阵冷兵器的绝好范例,为后来社会的热武器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开端,指出了一个方向。
据参加北伐平叛的统兵将军韩相宰回忆说:“当时,他们数万冷兵器的大军,只是负责压住阵脚,防止最坏的情况发生。
这一切的战斗,都是来自天朝上国大明帝国的永和伯爵大人率领的五千火枪手完成的。
并且坦言,那场战斗对他的震撼是前所未有的。
自此之后,他几十年的军旅生涯中,都在极力的推动火器的发展,力图建设一支如同永和伯爵那样的纯火器部队。
可是直到他花甲之年高老还乡,高丽国也未能发展出他所设想的纯火器部队。
这是他一生的遗憾。”
这场战斗,就连郑长生都没有想到,会打的如此的惨绝人寰、毫无人性。
屠杀,这就是屠杀,一边倒的屠杀。
或许这些高丽的叛军会后悔,他们不该参与谋反作乱;
也或许他们在阴曹地府里的灵魂会骄傲,因为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毕竟见证了火器部队对阵冷兵器的转折点。。。。。。
郑长生并未下令追击李芳远的那两千残兵败将,旖旎他们不出所料,退往了白石城方向。
他知道,哪里将会是李芳远得最后的归宿。
杜翔的一万大明、高丽两国的混编精锐士兵在以逸待劳的等待着他们。。。。。。
打扫战场的时候,所有人都为之震撼。
这些叛军的尸体,几乎是没有一具是完好无损的,不是缺胳膊就是断了腿,要么被烧成焦炭。
还有那么多死掉的战马。。。。。。
白石城之战后的一段时间里,后厨的伙食统统改成了素食。
无他,高丽的士兵们看到肉,没有一点食欲,甚至是呕吐连连。。。。。。
连带着大明锦衣三千营的兄弟们,过了一段没有荤腥的日子。
他们早就经历过血与火,生于死,对于这些都见怪不怪了,但是得照顾高丽士兵啊,没办法。
他们甚至笑谈:“真是一帮少爷兵,鄙视之!”
第843章 捷报传京
“白石城大捷!歼灭叛军三万!”
八百里加急的报捷兵卒,沿途所过城镇皆大声宣报。
哇!永和伯爵大人果然神勇无敌。
一出兵,就剿灭三万叛军。
这是多么振奋人心啊!
看来,要不了多久,乱臣贼子李成桂的人头也会送往京师示众的。
高丽百姓们兴奋的欢呼雀跃着,奔走相告。。。。。。
当报捷公文传送至内阁官房的时候,韩吉一把就操在手里,一溜小跑着直奔景福宫。
太后娘娘说了,但凡是关于前线战报,片刻耽误不得,必须第一时间送到她的面前。
韩吉哪里敢怠慢?
于是皇宫中所有的太监宫女侍卫们,都看到了这样的一幕:
内阁首辅韩吉大人,一手扶着官帽,一手拿着一份密封的公文,跑的上气不接下气的直奔景福宫。
呃,这到底是发生了什么样的大事啊?
劳动的韩大人如此的模样?
~~
~~
李宁儿怀里抱着儿子,正在逗弄小家伙。
她不时的扮鬼脸,逗得小家伙咯咯的笑个不停。
就在这个时候,韩吉报捷的声音传了过来:“太后娘娘,大喜啊,前线大捷。永和伯爵大人在白石城一战歼敌三万。”
什么?李宁儿蹭的一下就站了起来。
随手把小皇帝交给了贴身宫女,她紧走几步应出大殿。
韩吉这个时候已经跑到大殿门口,他扑通一声就跪下,呼呼喘着气:“娘娘,白石城大捷啊!”
李宁儿一把接过报捷公文,拆了开来。
她逐字逐句的看,看了一遍又一遍。
是他亲笔写的,郑长生的字迹她太熟悉了。
自从大军出征以来,她的心就一直悬在嗓子眼里了。
李成桂作乱,他手中握着数十万的大军。
起兵伊始,就接连的攻城拔寨。
可以说是气势如虹,不可阻挡的架势。
高丽朝中无良将,再加上之前战备松弛,军纪涣散。
能抵挡的住吗?
虽然有郑长生的五千兵马给她助阵,并且他也亲自率兵前往平叛。
可即便是这样,她心里也是一点底都没有啊。
之前的战报是一封接着一封的发往她的案头,一看之下,不是这个城丢失,就是那个城被攻破。
这一封封战报,就像是一把把钢刀,在她心头不断的捅来捅去。
朝中不知何时已经有关于她垂帘听政的非议了。
说她是母鸡司晨。
一介女流之辈,高居庙堂,成何体统?
这让她的心头更增添无限的烦恼。
这些人都该死。
她知道这些人是谁的人,也知道是谁在暗中指使。
就是金元应这个老不死的。
郑长生跟她说过,要她小心提防此人。
说这人是个喂不熟的白眼狼,野心大的很。
并且嘱咐过她,要她一切以隐忍为上,万不可跟金元应起冲突,万事都等他率兵回来再说。
他对自己是真的好,为了她们母子,他在高丽搅动风雨,从上到下的进行了一场温水煮青蛙式的改革。
重新编练了新军,替她们母子把大权逐渐的收拢回来。
现在虽然有那么一两个跳梁小丑在搞事情,可那也不过是疥癣之疾,成不了什么气候的。
还有,战报里说他亲冒矢石,率军一线奋战。以五千火器部队,生生击垮了李芳远率领的前锋营三万大军。
并且斩杀了敌将朴仁勇,最后李芳远只率领两千残兵败将退往石门寨。
永和伯爵大人,组织了追兵,正在肃清残敌,争取在石门寨一句全歼李芳远。
呃,李宁儿的心都融化了。
她选定的男人,果然够厉害,够牛气。
跟了他,也不枉了此生做一次女人。。。。。。
试问天下,有哪个女人能有她这般福气?
韩吉激动的泪水横流啊,他也是心中一直都提心吊胆着。
这是他执掌内阁以来最大的一件事情了。
调运粮草,做好后勤工作。
稳定朝廷中枢,安定民心等等,一天天忙的他晕头转向,都没有停下来的时候。
这次的大捷,也算是给他一个交代了。
他感觉自己这段时间的工作没有白费,一切都是值得的。
李宁儿长长的呼吸了几次,稳定了一下激动的情绪,继而微笑着道:“韩大人,把这份大捷文书,着人抄写,加盖国玺,传之四海,以告万民。”
“是,太后娘娘!”
韩吉屁颠屁颠的忙去了。
李宁儿随手从贴身宫女的手里接过小皇帝,眼睛里满满的都是柔情。
她轻声低语:“儿子,你知道吗?你爹好厉害的,我们母子这辈子就吃定他了。。。。。。”
小家伙以为母亲依然是在逗弄他,咧开小嘴,咯咯的笑个不停。。。。。。
~~
~~
金元应此刻的眉头皱成了川字形。
他的手里捏着一份战报,同时还有一封李成桂的亲笔信。
他犹豫了起来。
到底要不要按照李成桂说的那么做呢?
真他娘的废物点心,五千人,歼灭三万人。
整个前锋营的精锐损失殆尽,朴仁勇都死了,这仗是他娘的怎么打的?
朴仁勇的大名,他可是如雷贯耳的。
当年剿灭倭寇,剿灭红巾军,朴仁勇就已经崭露头角。
他可是李成桂麾下的头号猛将。
手持一把大砍刀,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都如探囊取物一般。
李成桂给他请功的公文还是他批复的呢。
可饶是这样的一员猛将,竟然死在郑长生的手里。
这郑长生竟然如此的厉害。
实在是没有想到的事情。
才五千火枪手而已,在厉害能厉害到哪里去?
这是他之前的想法。
可是现在看来,这个想法有多么的荒唐,有多么的可笑。
战报中说的明白,朴仁勇亲自率领一万铁骑冲击,永和伯爵的火枪兵方阵。
可是根本就抵挡不住,明军的强大的火力。
那一万铁骑就如同是泥巴捏的一般,被一轮又一轮的排枪击落马下。
火枪的威力他见识过,当初在皇宫的时候,郑长生演武,展示大明火枪的犀利。
那个时候虽然感觉厉害,可是没有想到的是,竟然朴仁勇手下的一万精锐铁骑都抵挡不住。
这还打个屁的仗啊。
如果真的打急眼了的话,永和伯爵从大明再调集火枪手过来,别说是李成桂几十万大军了,就是一百万,两百万又如何?
高丽永远跟大明是没法比的。
他垂头丧气的坐在书房里,呆呆的想了好久。
最后,他拿起手中的那封信,凑近了烛火。。。。。。
第844章 京师阴云
武云昭看着郑长生的来信,猛然间一拍桌子:“奶奶的,金元应真是在找死。”
他手下的一名亲兵这个时候走了进来:“大人,锦衣卫秘报。”
武云昭沉声道:“呈上来!”
亲兵递过来一封密信。
在信的右上角画着三个三角形组成的图案。
我靠,这是绝密级情报。
武云昭小心翼翼的拆开来看。
只寥寥数语:李成桂使者秘密来京,面见金元应。求指示,是否控制李之密使?
武云昭倒吸一口凉气。
狗日的金元应还真他娘的在作死啊!这个时候竟然敢跟李成桂勾搭连环,这死的轻了都不行。
“传我的命令,立刻控制密使,带来见我。”
亲兵躬身退去传令。
武云昭背着手在房间里来回的踱步,郑长生让自己小心提防金元应,可是没有想到这家伙竟然如此的花样作死。
那就对不住了,既然你作死,老子要是不成全你,还真是对不住你的这般“作”了。
“备马,我要进宫面见太后娘娘。”
~~
~~
景福宫内,李宁儿笑吟吟的看着武云昭:“武大人为我高丽编练新军,辛苦你了。不知你如此这般的着急要见哀家有何要事?”
武云昭看了看她身边的宫女太监。
李宁儿会意:“你们都退下吧,哀家要跟天朝上国的武大人商议机密。”
太监宫女们躬身退下。
这个时候,武云昭才把金元应的事情向李宁儿讲述李一遍。
李宁儿面色登时就阴沉了下来,眉头紧锁,瞬间就被愁云笼罩。
郑长生嘱咐过她,说他率兵离开之后,有为难的事情尽可以找武云昭商议。
她知道武云昭跟郑长生的关系莫逆,所以对他是格外的信任。
郑长生来信说让她万万不可跟金元英起冲突,一切等他班师回朝再说。
可是现在,武云昭又向她禀明这样的事情。
她一时之间两难起来。
到底是该听郑长生的呢,还是放手让武云昭一搏呢?
武云昭看李宁儿迟疑不定,拱手道:“太后娘娘,此事万万不可延缓,恐怕娘娘还不知道前些年的倭寇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