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贪腐官员几乎把高丽的国库都给掏空了。
是可忍孰不可忍,彻查贪腐已经是势在必行了。
不查都不行,金氏一党带给她的冲击太大了。
将来可是自己的儿子要执掌高丽的江山社稷啊,留下这么一个烂摊子给儿子,她总是不情愿的。
反正现在已经做了,与其半途而废,不如直接做到底。
景福宫内,李宁儿怀里抱着郑继祖,看着儿子稚嫩的小脸,她心中顿时硬了起来:“罢!罢!罢!
所有的骂名娘来给你承担,所有的恶名娘来顶着。
儿子,娘发誓,一定亲手把这个国家打扫的干干净净,交给你太平、富饶、美丽、强大的国家。。。。。。“
当即,她就下诏,让武云昭和韩吉来景福宫议政。
本来他还想着,让他哥哥李道宪也过来呢,可是突然想到,哥哥这几天抱病在床,请了病假了。
内阁好几天都没有见到他的身影了。
算了,还是让哥哥好生的养病吧,等他病将养好了,在委以重任。
~~
~~
景福宫的大殿之内,太后李宁儿开口道:“哀家欲要效仿大明锦衣卫成立一个皇城绣衣卫,你们看如何?”
武云昭是一个外臣,他知道李宁儿之所以召见他来,是郑长生的因素在里面。
一个外臣干涉人家国内的事务,这有点不合规矩。是以,他就低头没有说话。
韩吉拱手道:“太后娘娘的想法很好,如果有了皇城绣衣卫网络天下的话,何愁不四海升平,国泰民安呢。”
很显然,他是赞同的。
李宁儿看了一眼武云昭:“武大人以为如何?”
武云昭本不想发声的,可是太后李宁儿点名问到他了,这在不开口的话,就不合适了。
可是怎么说呢?
出于国家之间的考虑,他绝对不赞成。
一旦有了国家的力量组建谍报组织,那就相当于是给锦衣卫找了个对手啊。
这估计在老朱那一关都不一定能通过。
可是话又说回来,李宁儿既然敢当着他的面说起这件事情,就说明她没打算隐瞒大明,没打算隐瞒老朱。
其诚心诚意也可见一斑了。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跟郑长生是很好的朋友,两人现在是可以说是过命的交情了。
两人之间么有什么秘密可言,就包括高丽的小皇上是郑长生的种这件事,他都是从头到尾知道的一清二楚的。
所以,从他跟郑长生的私交来说,他又是希望李宁儿母子好,希望高丽国强大的。
这就矛盾了,他一时半会儿的,还真不知道怎么说好了。
武云昭的犹豫,李宁儿看出了端倪,她多么聪明一个人啊。
对于武云昭心中所忧虑的事情,她早就想到了的。
不过,今天她既然敢当着武云昭的面,把这个事情说出来,也正如武云昭所想的那样,她并不想瞒着大明,不想瞒着老朱。
大明有多么的强大,她心中有数。
高丽自建国几百年来,什么时候也难逃中原王朝的影响和控制。
现在更不可能躲得过去。
那既然躲不过去,与其偷偷摸摸的组建,还不如直接光明正大的说出来。
这还显得她的光明磊落,更能够让大明的老朱放心。
甚至她还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让老朱派锦衣卫秘谍人员过来,帮高丽国培训谍报人员。
她的理由都想好了,大明、高丽为父子一体,一脉相承,谍报更是一体共享。
她就不相信老朱,看到她的这个提议会不动心。
这等同于把高丽国,交给老朱的手上了。
从此之后,高丽对大明再无秘密可言,一心的只甘心情愿的做大明的藩属国。
这么一个诱惑人心的事情,老朱要是真拒绝了,那算她瞎了眼。
不过,以她的推断,老朱绝对不会放过这么一个好的机会不用。
是以,她现在硬逼着武云昭表态。
她就是要让武云昭参与进来,让他直接给老朱发密奏。
老朱一旦知道了那什么都好说了,恐怕到时候就是她反悔也不行,老朱必定会帮她把情报系统建立起来,顺便安插大明的人进去。
这样方便老朱随时掌握高丽的一举一动啊。
这样就相当于是给大明,给老朱一个完整的高丽行省啊。
老朱从一个放牛娃起家,心机手腕自然非常人所及,他不可能看不到这一点的。
不过,李宁儿之所以有持无恐的原因,并不在于此,她最大的依仗是孩子他爹郑长生。。。。。。
她就不信,孩子爹会不为儿子考虑,要知道大明的锦衣卫的创始人可是孩子他爹哦。
所有培训的教材都是他一手所编纂,那么明面上和老朱合作搞一套,自己这边,孩子爹肯定还可以在搞一套。
这样的话,两全其美,岂不美哉?
至于郑长生会不会帮她,这还用考虑吗?她不由自主的看了一眼怀里的小家伙。
嗯,眉眼间跟他真的好像哦。。。。。。
第851章 英雄落幕
高丽开京朝堂风云突变,可是也并未引发什么大的乱子。
武云昭训练的龙虎军起到了震慑作用。
这支军队可是完全效忠于太后和皇上的。
俗话说,枪杆子里出政权,这支军队的定海神针的作用绝对不可抹杀。
抛开京师的事情暂且不说,郑长生此刻是在白石城留下兵力布防,他率领大军兜着李芳远的屁股就追上去了。
石门寨现在控制在杜翔的手里,你李芳远退往那里,就是自投罗网啊。
所以,他在后面也没有过分的紧逼。
别把李芳远这家伙逼急了,狗鸡跳墙,慌不择路退往别的地方,那全歼的计划可就泡汤了。
单说李芳远,他现在可是如同丧家之犬一般,惶惶不可终日。
率领着两千残兵败将一路飞奔,来到石门寨。
远远的看着寨墙上飘扬着他们李氏的大旗,他才算是长出了一口气。
这一路狂奔,逃窜回来,还真是够幸运的了。
三万前锋大军,损失殆尽,就连对他忠心耿耿的朴仁勇都阵亡了。
他心中的沮丧已经到了极点了。
这回去可怎么交代?
父亲面前那一关也不知道能否过的去。
他心里是一点底都没有啊。
他的几个哥哥弟弟们,恐怕绝对不会放过这一次攻讦他的机会。
他的心早就血呼刺啦的了,疼,刀绞一般的疼。。。。。。
不过眼下他能够逃得一命,也是够让他感到庆幸。
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本公子还活着,总是有机会的。
~~
~~
石门寨城下,李芳远麾下一个将领高声大呼:“放下吊桥,打开城门,李公子回来了。”
他的这一声高呼,惊动了石门寨墙上的士兵。
顿时人影晃动,张弓搭箭的,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
那将领气的鼻子都快歪了:“瞎了你们的狗眼,还不快放下你们的弓箭,好好的看看,我们可是李公子的前锋营。”
他不说还好一些,一说是李芳远的前锋营。
石门寨墙上的弓箭手瞬间增多了一倍还多,而且刀出鞘、箭上弦对准了他们。
吓得那将领一缩脖子,浑身冒凉气,嘴里还犹自骂道:“你。。。。。。你们想要造反吗?”
他话音还没落,“嗖”的一声弓弦响动,一支狼牙箭,快如流星,疾如闪电直奔他的哽嗓咽喉而来。
一个躲闪不及,噗呲一声,射个正着。
那将领吭都没吭一声,就跌落马下。
这一箭射出之后,“嗖嗖嗖。。。。。。”城头上的弓箭手可是发了威了。
对准他们这两千残兵败将就是一顿好射。
猝不及防之下,无数人中箭滚落马下。
这通突如其来的箭雨直接把李芳远给射蒙逼了,这他娘的到底是什么情况?
这些兵卒怎么对自己人也下起了家伙?
要不是他身边有两名亲卫用盾牌替他抵挡箭雨的话,他恐怕此刻已经被射成刺猬了。
就在这个时候,他们的后面突然涌出大队的骑兵,烟尘滚滚的杀奔过来。
李芳远心头一凉:“完犊子咯!”
他此刻看到了石门寨的城门上以及城墙的垛口上来不及擦掉,已经干涸了的血渍,这要是在不明白石门寨已经易手的话,他也是白活这二十几年了。
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现在的他就是瓮中之鳖,待宰的羔羊啊。
他现在的内心,已经处于崩溃的状态。
就说嘛,郑长生的骑兵那么多,竟然没有派出来贴近了追杀他,而是放任他退往这里。
感情人家早就算到这一步了,早就把石门寨给攻下来了。
他身边的亲卫这个时候,是一个接着一个的倒在他的面前。
他的眼睛一闭,两行热泪流了出来。
“没成想,本公子的结局会是这样的,也没成想本公子会死在这里。。。。。。”
英雄落幕是可悲的,
李芳远单人独骑,横刀立马于石门寨下,看了一眼城墙上张弓搭箭已经瞄准了他的士兵,又回头看了一眼越来越近的追兵,再看看已经所剩无几的士兵。
他慢慢的举起了手中的长刀,突然厉声高呼:“前锋营,接敌!随我冲啊!”
仅剩下不多的骑兵,迎着落日的余晖,在李芳远的带领下,自杀式的冲向了韩相宰的大军。。。。。。
韩相宰在白石城下没捞着仗打,郑长生亲自指挥着五千锦衣卫火枪手,击溃李芳远的三万大军。
现在追杀残敌的任务,郑长生就交给李他。
对方就剩下这点人马了,他要是搞不定的话,那他岂不成了窝囊废了吗?
所以,韩相宰看到李芳远带人自杀式的冲击过来,心中暗暗的大喜。
这是来给老子送人头来了啊,亲手斩杀敌酋这也是首功一件啊!
他不禁心中暗暗的感谢郑长生起来,这就是给了他一个立大功的机会啊!
韩相宰把手中的长刀一横,拍马就应了上去。
后面的大队骑兵看主将都冲上去了,他们自然不能示弱。
两军一下子就撞在了一起。。。。。。
只一个冲锋,李芳远以及他手下剩余的兵卒,全部被砍翻于马下。
而韩相宰此刻的手中拎着一颗血淋淋的人头,正是李芳远的。。。。。。。
眼睛都没有闭上的李芳远的人头被韩相宰高高的举在空中,殷红的血,滴滴答答的落在夕阳余晖映照下的尘埃里。。。。。。
~~
~~
至此,李成桂的三万势不可挡的前锋营,彻底的全军覆没。
就连郑长生都没有想到,这仗打的竟然这么的顺利。
他也没有想到李芳远这家伙竟然宁死不降。
一代朝鲜王就这么的死翘翘了?怎么感觉给做梦似的啊。
历史到了现在的地步,已经被改变的血肉模糊了,他自己都不知道未来会向着什么方向发展了。
石门寨下,郑长生跟杜翔兵合一处,稍作休整,留下一队高丽士兵镇守。
大军连夜开拔,沿着官道浩浩荡荡就杀将过去。
“李成桂啊李成桂,算你老小子倒霉,谁让你遇到老子了呢?
看来未来的朝鲜王朝也不会再出现了。。。。。。”
也不知道王大龙他们的那支海上的力量到了哪里呢?不过按照估测,现在也应该从海上登陆了吧?
第852章 舆论战
李成桂的老巢在高丽西京,也就是现而今的平壤。
高大的城墙上面旌旗招展,巡逻的士兵不断。
原来城门都是不关闭的,可是现在突然之间四门紧闭,所有人士兵都是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
这搞的老百姓都紧张起来了。
有风言风语从大帅府里传出来说,前线的攻击受挫,战事进展不利。
朝廷的反击大军,节节胜利,把李氏的数十万大军打的据城而守,不敢随意出击了。
而且当朝太后的讨逆旨意,已经流传天下。
说李氏乃狼子野心的叛匪逆贼,趁着先皇病逝,新皇年幼,起兵作乱,是大逆不道之臣,可人人得而诛之。
这不是要了命了吗?
之前李大帅可是说,他们的大军出征是为了给小皇上助威的,因为高丽朝堂的大权被金氏和崔氏把控。
他们两家联手,控制住了太后和皇上,“挟天子以令诸侯,”他们是清君侧去的。
怎么又突然反转了呢?
这到底该相信谁呀?
不过,有消息灵通的人,得到消息,朝廷已经把金氏逆臣给处决了,还有崔氏的公子遭了天谴,也暴毙身亡了。
朝廷现在好好的在太后和小皇上的手里掌控着,哪里还有什么李氏所说的逆贼呢?
根本就不需要什么清君侧,李氏之所以这么说,是他们自己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他们李氏就是看人家太后和小皇上孤儿寡母的好欺负,想要取而代之,想要改朝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