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丫头若楠也想要上前加入争抢的“战团”,被吕婉容一把给拽了回来。
“闺女就要有个闺女的样子,怎么跟野小子似的。”吕婉容笑着跟小七吐槽若楠。
郑长生回过头嘿嘿一笑:“孩子嘛,讲究那么多干什么,没来由的少了许多童趣。”
吕婉容白了他一眼:“就你惯着她,都快惯得没边了。
我们郑家的闺女怎么也得是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吧,你说说,整天爬高窜低的跟个钻天猴似的,比野小子还要疯,这样下去怎么行?”
郑长生挠挠头:“你最近受谁的蛊惑了,怎么一改往日对待孩子的态度了呢?”
小七这个时候插话道:“刚才宫中来传菜,王公公提了一嘴,说皇后娘娘因太子新丧,郁郁寡欢,卧病在床。
皇上忧心忡忡茶饭不思,有钦天监官员上书给皇上,欲要给皇太孙殿下定下一门亲事冲喜。
这不,宫里已经传下旨意,让家里有适合年龄之女的朝里王公大臣报上女儿的生辰八字待选。
我想啊,是婉儿姐姐动心了。”
吕婉容羞赧的一笑:“瞧你说的,琪妹妹,就算是人家动心了也无不可吧。
咱家的闺女从小就跟皇太孙一起长大,咱们夫君又是大明朝的伯爵老爷,还新被任命了内阁大臣。
这也是待选之列呀!”
呃,原来如此。
郑长生终于搞清楚了原委,感情症结在这里呢。
这可麻烦了,看样子家里人都是同意的,包括母亲的态度也是赞成让若楠这丫头待选的。
他已经从母亲的眼中,看出了赞许之意。
靠,这怎么行?绝对不能让闺女给朱允炆陪葬!
再说了,皇太孙选未来的妃子,这等大事,恐怕满朝堂都轰动了,竞争是何其激烈。
这里面牵扯到的问题太多了,最大的就是权力之争。
要知道,这选的可是未来的皇后娘娘。
不知多少人都贼着这个位置呢,宫廷之斗争那是血淋淋红果果的,无论如何也不能让自己的宝贝闺女成为牺牲品。
郑长生心中已经下了决心,一定不能让这件事成。
不过,大年夜的他不想给全家人添堵,并未提出反对的意见,只是呵呵一笑:“此事不急,以后再说。
来来来,小家伙们,过来发红包咯。”
郑长生打个哈哈,走出门把几个捡鞭炮的下人家的孩子叫了过来。。。。。。
吕婉容愣了一下,对身边的小七道:“你看夫君是啥意思?我咋感觉他不太赞许这件事呢?
你看他敷衍的样子,我有种不好的预感。”
小七宽慰吕婉容道:“婉儿姐姐,不要多想,这是大好事,夫君怎么能有不愿之理?”
李宁儿这个时候凑了过来小声的道:“我看事情没那么简单,他肯定有自己的顾虑,这里面牵扯的事情太复杂了。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权利争斗’,你们想好了要去争、去斗了吗?”
吕婉容脸上的笑容渐渐的收敛了起来,低头看了一眼搂在怀里的小丫头若楠,叹了口气:“看来我还是想的简单了。。。。。。”
第991章 人心
如果是别人说的这些话,吕婉容或许还要考虑一下。
但是这话是李宁儿说的,这个女人着实不简单,她对于权谋之道,几乎可以说是已经研究到了极致。
一介女流能够实打实的掌控高丽一国之政权。
这能是开玩笑的?
同样都是女人,吕婉容是自愧不如。
如果事情摊到她的头上,她绝对做不到如李宁儿一般掌控全局。
别管人家是靠着什么?当然她也知道,她的夫君郑长生占了很大的因素。
说以前到一万,这种事情放到她的身上,她绝对做不到如李宁儿这样如鱼得水的。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这个道理她还是懂得的。
李宁儿的话在吕婉容的心中掀起了滔天大浪。
权利的争斗,说起来很简单,可是这说到底还是要靠着人脉关系,靠着圣上的恩宠。
皇帝的恩宠他们家绝对在大明朝臣中是蝎子粑粑独一份,可是真要讲到人脉关系。
郑长生差的就不是一星半点的了。
就一个监管刑部尚书这个事情,就已经够郑长生头疼的了。
其实说到底还不是因为朝堂上的根基人脉不够广泛吗?
一个没有根基的人,猛然间占据了朝堂的高位,那也不过事空中楼阁,沙滩高楼罢了。
说倒下也就是一瞬间的事情。
吕婉容看着夫君跟府上下人家的孩子玩的热闹,没人都发了十枚大钱的红包。
孩子们兴奋的欢天喜地的样子,都要抑制不住了。
她不由自主的放开了怀里的闺女。
小丫头若楠挣扎了好半天,想要跟小伙伴们一起耍子,可是怎奈何母亲搂的结实,她得不到空闲。
乍然间感觉到母亲的手松开了,她早就安耐不住内心爱玩的冲动,一溜烟的跑了过去。
“爹爹,我也要,我也要红包。”
她所争的不是钱多少的问题,争的是宠爱。
郑长生一把抱紧了闺女:“你这孩子,家里何曾缺过你的花销,干嘛要跟他们争这些。”
“不嘛,不嘛,爹爹给他们了,也得给我,我也要嘛!”
郑长生的脸一沉:“你这孩子真是胡闹。你一个糖人的钱都够他们这些孩子羡慕几天的了,还争竞这些。”
小丫头脸一沉,小嘴儿一撇,就要哭出来。
“呃,好吧,好吧,午牛给大小姐也包一个红包。”
午牛抓了一把铜钱放进准备好的红包里,递了过来。
这个时候,小丫头若楠才破涕为笑。
只见小丫头若楠手里高高的举着红包,奶声奶气的道:“大狗,二狗,三德子,你们听我的话不?
告诉你们,谁听我的话,我的红包就给你们。”
郑长生傻眼了,我的乖乖,这孩子才多大啊,就知道用钱收买人心?
果不其然,当着郑长生的面,一帮小伙伴聚拢在小丫头若楠的身边:“我们都听你的话,大小姐。”
小丫头若楠一脸得意的道:“嗯,大狗你上次帮我摘了覆盆子,奖赏你两枚大钱。二狗,上次娘亲打我的时候,你让我躲到你家屋里,我要奖赏你三枚大钱。
还有三德子,上次我不小心打碎了祖母的琉璃盏,是你替我顶缸,我要奖励你四枚大钱。”
郑长生傻眼了,“我去,这孩子在家里面的下一代人中,俨然已经成了小霸王了。她说什么就是什么,这些孩子全部都听她的话。”
只一瞬间,一个念头在郑长生的脑海中就升腾起来。
这些孩子一定要好好的培养,将来,不管怎样,总是一份力量不是?
于是在大年夜开宴之前,郑长生当着阖府所有人的面宣布了这一个消息:“只要是我郑府子弟,年龄合适的,明年一律送往雨花书院就学。”
天哪!这个消息几乎可以说如同惊雷一般的在郑家上空响起。
仆役下人的孩子,平时能够跟着大小姐一块玩耍,一块读书识字,背诵几篇古诗文就已经是了不得大事了,可是郑伯爷竟然要把他们家的孩子全部送往书院读书。
中国人有一个朴素的价值观,就是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往往都寄托到孩子的身上。
不管他吃多少苦,受多少累。
只要孩子能够有出人头地的一天,他们就算是累死也是心甘情愿的。
现在他们作为郑家的下人,本来的福利待遇就已经比其他人都够好的了,现在郑伯爷又把他们的孩子铺设往上走的阶梯,这就是重生的父母啊。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不是一句空话,在古代封建社会,文人的地位有多高,但凡是懂的一点历史的人都不会否认。
俗话说穷不过三代,可是说到底这个根由是什么?
就是说穷集三代的力量也要供出一个读书人,一旦一个家族中有了读书人的存在,那么离大富大贵也就不远了。
郑长生的这个决定,也就相当于是给了他们家一个希望,一个对未来的憧憬。
这比给他们多少钱都要重要。
~~
~·
李宁儿抱着儿子郑继祖,看着阖府的下人跪下给郑长生磕头的画面,心中有些触动。
几十个家庭,几十个孩子,这从长远来说,这就是一份绝对的力量。
高丽国的情况再也没有人比她更了解的了,虽说现在一团和气,大家都相安无事的。
可是真的要是出了事情,真正跟你一心的又有几个?
人心,才是最大的法宝。
这是她在这一瞬间感悟出来的。
吕婉容眼眶有些湿润,说实话,他在郑家名义上是当家的主母,毕竟是郑长生的正妻。她自问对阖府的下人们也是够好的了。
可是她着眼的地方都是一些不痛不痒的。
对于夫君郑长生的这个决定,要是换做她的话,绝对是做不出来的。
不是她苛刻,而是从小到大的认知也不容许她这么做。
男尊女卑,上尊下卑,身份有别,这些封建礼教已经深入她的骨髓。
也可以说,她的骨子里和意识中根本就没有郑长生思想的根基。
刚才闺女若楠一呼百应的场面她是看在眼里的,再加上刚才李宁儿的那一番“权利斗争”的话,深深的刺激到了她。
不是说你认为的事情,就一定能够成的,这里面的事情大了去了。
她的目光不由自主的看向了夫君郑长生。
郑长生的心不由的为之一动,婉儿的目光有些炽热,有些期盼。。。。。。
第992章 开年大朝会
大年初一的早上,郑长生早早的就醒了。
今天是开年的大朝会,他作为内阁大臣,开年的大朝会是一定要参加的。
说实话,史载,老朱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人。
他就从来不给自己假期,手底下的官员自然也就得不到假期。
每年的春节更是只有一天的假期。令手下的官员怨声载道,后来春节假期改成了三天,但是效果依然不理想,引起很多的诟病。
当然以上是正史,在这个世界上,春节的假期随着郑长生这只小蝴蝶的翅膀煽动下,竟然达到了十五天之久。
年前十五天的长假,对于被老朱‘压榨剥削’的官员们来说,这是一个放松自己,跟家人团聚、走亲访友的绝好机会。
不过好景不长,随着新年的过去,大年初一,他们就要开始值班上朝了。
相较于往年来说,大年初一这一天,虽然说是上朝了,可是也都是松松垮垮的,没有什么正事办。
要想恢复正常,最起码也要等到元宵节之后。
可是今天的情况大不相同,年前大明王朝可以说是有点风雨飘摇的意思。
太子殿下突然薨逝,国本没了,这对一个王朝来说,绝对的是重中之重。
不过,幸好的是老朱提早就立下了皇太孙朱允炆。
自古皇家的事情没小事,如果不是老朱有慧眼提前立下朱允炆为皇太孙的话,恐怕皇权国本之争必然是少不了的。
王朝的对外战争不可怕,最可怕的就是祸起萧墙的内部争斗。
这弄不好就是足以毁天灭地。
除去这些不说,还有藩属国来朝贡的事情积压着呢。
高丽国母和幼帝,亲自前来朝拜宗主国大明帝国的皇帝陛下,一直都没有获得正式的接见。
这于情于理来说都是说不过去的。
古之帝王最大的愿望就是万国来朝,为了这个愿望甚至不惜亏本赚吆喝也在所不惜。
那些番邦小国其实最喜欢这样了,他们朝贡的东西才值几个钱?但是宗主国的回礼,都足以抵得上他们一年的国库收入了。
这可以说是用尊严换财富的绝佳案例。
就如安南来说,每年送来几头大象,送来点特产啥的,作为回礼大明王朝可是不惜血本的。
怎么算他们都是巨赚不亏的,就这安南王还时不时的有不臣之心。
着实是让大明王朝头疼的,最后在收复云南之后,老朱让大将军沐英永镇云南正是出于此考虑,时刻防备着安南的狼子野心。
当然今年的大朝会,可以说是大明开国以来最为隆重的了。
高丽堪称藩属国的典范,不仅朝贡的东西都是奇珍异宝,而且就连国母和幼帝都亲自前来朝见大明宗主国大皇帝陛下。
这绝对是千古所未有之盛事。
礼部的回礼早就拟定下了,也通过了老朱的审批,国玺都盖上了。
所回之礼物最低三倍起,这是给其他藩属国一个例子看的。
这一天,李宁儿早早的回到了高丽国驿馆驻地,准备着上殿朝拜老朱。
郑长生也是早早的就起了床,收拾洗漱一番,早早的赶往皇城等着朝见皇帝陛下朱元璋。
这一天,可以说是大明开年以来最重要的一天了。
朝房里,郑长生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