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墨客-第5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望皇上保重龙体,只要有您在,九州同天、万国来朝都不远矣。”
    说这话的是汪广洋。
    郑长生很是佩服老汪的头脑灵活,应对得体。
    这就是老油条啊,在官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积累出来的经验。
    老朱对老汪的话不置可否,只是微微一笑接着说道:“朝宗(老汪的表字)说的很好,九州同天、万国来朝,是咱最大的心愿。
    可是,现在前元鞑子仍旧在我大明西南一隅盘踞,北方草原上也不太平。
    诸位臣工可有什么想法,不妨直接说来听听。”
    哟呵,老朱这货心中早就有底了,可是到这个节骨眼上倒是卖起关子来了。
    你不就是想要出动大军收复云南吗?
    郑长生心中盘算起来,从大将军沐英带领军队从高丽撤回的那一刻起,不就注定了的事情吗?
    再说了,沐英在杭州大营招募新兵,训练已经有些年头了,不就是为南征准备的吗?
    汪广洋这个时候道:“臣请皇上下旨,择日出兵收复云南,消灭鞑子,以彻底恢复我汉家河山。”
    郑长生偷偷的瞄了一眼老汪,“我靠,这要不是跟老朱事先核对好的,那就见鬼了。
    这一唱一和的,捧哏捧的很到位呀!”
    郑长生明白,帝王要是干什么大事,尤其是封禅啊,动刀兵啊之类的,都是要下面的群臣提议才可以。
    不说别的,就拿动用军队来说。
    皇帝要是动不动的就到处征伐,在史书上难免落个穷兵黩武的名声。
    可要是应了群臣所请,这就不在此之列。
    史书中可这样记载:“某年某月,大明国力恢复之下,洪武皇帝应群臣所请,发动对前元鞑子最后一击。”
    这就是众望所归之事,跟皇帝的穷兵黩武没有半点关系。
    他猜测的没错,果然老汪说完之后,一众的大臣,无论文武皆众口一词的请皇帝发兵征讨。
    老朱点点头:“大善,前元苦我中华久矣,我汉家河山尚有云南一省的黎民百姓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咱身为大明的皇帝,岂能坐视不理?
    着五军都督府定下章程,报于咱的面前,待一切无虞之后,择日出兵讨伐。”
    五军都督府大都督李文忠出列躬身道:“臣领旨!”
    郑长生是头一次参加议政朝会,之前他还以为廷议朝政是多么复杂,多么难搞的事情。
    可是现在看来,这也没什么难的。
    不就是随大溜嘛,人家怎么说,你就怎么说,只要大的方向没有错,那就没什么问题。
    朝廷大事也没什么难的,都说治大国如烹小鲜,看来老朱是把握的很到位呀。
    不过他也知道,这完全是老朱这个皇帝太过于牛逼,太过于强势下的朝堂生态。
    一旦坐在龙椅上的人昏聩的话,什么事情都靠大臣们的时候,那扯皮的事情就多了。
    互相推诿、互相扯皮、互相掣肘,甚至暗地里下绊子、使坏都是有可能滴。
    老朱的子孙后代崇祯皇帝,不就是遭遇了这样的事情吗?
    大臣们争权夺利行,可是关系到国计民生没几个是真心为朝廷办事的。
    现在的大明洪武朝是绝对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的,有老朱这个强悍的皇帝坐镇,国家大事他一力承担了,大臣只是听吆喝跑腿办事的角色。
    皇帝太过于强势,这朝廷议政,就如同过家家一般。
    郑长生想到这里的时候,脸上露出笑意。
    他抬头偷看老朱一眼,靠,跟老朱看了个对眼。
    日了,老朱也一直在看他。
    郑长生有种做坏事被发现了的紧张感,慌忙低下头去。
    ~~
    ~~
    老朱的话题一转,接着说道:“征讨云南的事宜,已经确定,接下来就靠各位臣工同心协力了。”
    说到这里,他话锋一转:“外部的事情解决了,接下来就说一说国内的事情。
    诸位可能还不知道,该死的弥勒教又露头了。
    大年的那天,弥勒教匪徒竟然绑了永和伯的爱女,幸亏是锦衣三千营反应的够快,及时的封锁了雨花特区。
    一举将贼寇擒拿,否则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当年弥勒教阴谋对咱行刺,妄图颠覆我大明江山社稷,现在又对朝廷大员之家眷下手,着实可恶。
    那么,下面针对弥勒教的事情,诸位臣工有何良策?”
    

第999章 双簧
    老朱在廷议中竟然把弥勒教的问题提了出来,要知道廷议形成的决议是要当做国策去执行的。
    郑长生诧异,弥勒教的问题在老朱心中的重要程度已经上升到这么高的地步了。
    这跟朝廷对外宣传的‘疥癣之疾’是大相径庭呀!
    郑长生的心中不禁冒出一连串的问号。
    弥勒教有锦衣卫的眼线,现在都快要接近新任的弥勒教教主身边了。
    网都张开了,肯定是要一网打尽的。
    可是这个关键的节骨眼上,老朱大张旗鼓的把弥勒教问题抛诸出来。
    难道就不怕有人泄密?
    郑长生搞不懂老朱的用意了,他决定静观其变。
    “皇上,臣以为弥勒教秋后的蚂蚱而已,永和伯带兵把他们的老巢都给端了,还能有什么气候?
    如果胆敢再有动作,朝廷的几百万大军都是给他们准备的,有多少杀多少。”
    大都督李文忠上前道出了自己的想法。
    老朱水波不惊的看了一眼李文忠,“嗯,忠勇可嘉,不过弥勒教的问题不是你认为的那样,这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
    需要的不是明刀明枪,而是谋略暗战。”
    说道这里,他的目光扫视了一下群臣:“谁有可行之策?”
    所有人都不自觉的低下头去,好半天没人吱声。
    洪武朝的大臣可以说是执行力很强大,但是要是讲创新或者谋略之士着实是乏善可陈。
    这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君主太过于英明强大,根本就没有给下面人机会。
    老朱要的是听话和执行力,他不需要你有什么别的想法。
    单单就从六部尚书频繁的任免更换就可见端倪了。
    自从唐朝设立三省六部制迄今,从来没有一个王朝,官员的更迭速度像大明这么快的。
    要么就是年老致士,要么就是涉案上断头台,要么就是作为过渡阶段的暂时顶替。
    就拿刑部来说:吕宗艺十二年任,次年免职;
    胡桢十四年试任,很快调走;
    开济十五年试任,次年实任,同年因罪获诛;
    刘逵十七年试任,寻免;
    王惠迪接任,十八年因罪诛;
    唐铎任,二十一年迁,赵勉次年接任,二十三年迁;安童任,寻迁;
    杨靖任,二十六年因罪免,夏恕二十九年署理。。。。。。
    这管中窥豹的一瞥,就可见不一般了吧?听话、任劳任怨、还要清廉如水,这是老朱对手下人的要求。
    不过这着实是有些苛刻,但是也没办法,老朱的出身经历决定了这一切。
    有人说明朝无名臣、无名士、无名人,对大明很是不屑的样子,但是要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的话,即便他说的是对的,可是这三无王朝竟然也能延续数百年不倒,为何?
    君主对大局的全面掌控这一因素是不可或缺的。
    有嘉靖皇帝几十年不上朝,可是他对朝局的把控毫不逊色老朱。
    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个问题,有名臣,那就说明君主昏聩无才。
    是以,现而今的洪武朝,官员素质按说也不低,可是却没人敢在老朱面前露头。
    ~~
    ~~
    有些冷场,此时需要人站出来缓解老朱的尴尬,但是站出来也是个子高的,不是有句话说天塌下来有个子高的顶吗?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汪广洋,在场的人,再也没有比他更持久的文官了。
    当年都是跟胡惟庸不相伯仲的人物,他不站出来谁站出来?
    于是老汪躬身上前救场:“启禀皇上,臣以为术业有专攻,专业的事情,还需要专业的人去做才行。
    刚才皇上也说了,弥勒教的事情要解决需要的是谋略和暗战人才。
    以老臣愚见,永和伯可堪当大任。”
    老朱端起面前奉上来的新茶盏,喝了口茶道:“哦?说来听听。”
    汪广洋捋了一下胡须:“皇上,锦衣卫网络天下,乃国之利器。正是对付弥勒教宵小之辈的首选,而永和伯是创立这一国之利器之人,相信他对于‘暗战’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是以,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这在合理不过了。”
    “你妹的!”郑长生都想一脚把老汪踹到在地,按住脑袋使劲摩擦一万次啊一万次。
    “不带这么玩的,老子好不容易入了朝堂了,也算是平步青云光宗耀祖了。
    过年的时候,老子都在祖宗的面前吹过牛逼了。
    可是你老小子又想把老子拽下来,重新踢回锦衣卫,玩的这一手太不地道了。”
    就在郑长生心中问候汪广洋全家十八代女性的时候,老朱放下手中的茶盏道:“嗯,朝宗所言有理。
    雨浓,你是什么看法?”
    靠,这就把皮球踢过来了?
    郑长生严重的怀疑,‘这’也是老朱和老汪两人在唱双簧。
    想让老子拉套你就明说嘛!干嘛还要在朝堂之上玩这么不要脸的招数?
    还能怎么说?
    老朱都发话了,那就是不愿意也得硬着头皮接下来。
    锦衣卫的权利大不大?非常大!
    锦衣卫牛逼不牛逼?非常牛逼!可是却不入主流,说到底还是皇帝的爪牙和鹰犬,说难听点的就是皇帝豢养的一条狗。
    其实说白了,文武百官也同样是。
    但是读书人却很少有愿意去做锦衣卫的,无他,士大夫治天下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尽管他们从根上说起来也是皇帝豢养的一条狗,但是狗和狗也是有区别的。
    最起码士大夫可以施展自己的抱负,不像锦衣卫那样只会咬人。
    郑长生心中腹诽不已,这次是对老朱的。
    你老朱要让咱揽下这个差事,一句话的事情,干嘛还要如此大费周章呢?
    真是脱了裤子放屁,六个指头挠痒痒。
    不过腹诽归腹诽,事已至此,也只得硬着头皮领受这个差事了。
    于是,只见郑长生很是光棍的出班:“臣愿意为皇上解忧!区区弥勒教小事尔。”
    听到郑长生揽下这个差事,所有人的心中都长舒了一口气。
    这可是个雷,天大的雷,顶不好的话就劈到自己头上去了。
    尤其是那些之前跟御史中丞王湘南准备联合弹劾郑长生的人,心中不禁美滋滋起来。。。。。。
    

第1000章 信任
    人心险恶无处不在,见得了别人吃苦受累,可是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这是一些人的阴暗心理。
    郑长生没有崛起之前,根本就没人关注他。
    大家相安无事的,各自过着自己的生活,井水不犯河水。
    可是自从郑长生进入皇上的视线开始,情况就大不同了。
    得红眼病的不是一个两个,几乎是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了。
    一个年轻的不像话的人,屡屡受皇上的封赏,青眼有加、简入帝心之下,成为唯一的一个不是因为军功封爵的人。
    按说,郑长生就是一个香饽饽,是一个所有人都巴结拉拢的对象。
    可是,当所有人的脸贴上去的时候,却得不到热切的回应。
    这就为人所不喜了。
    说白了,这就是不‘明点’啊!
    朝堂生态就是这个样子,你要么成为其中的一份子,要么就孤立朝堂之外。
    很明显,郑长生不想被裹挟,不想成为被巴结利用的工具。
    洪武朝的情况,再也没有比郑长生更了解的了。
    任何一方的势力都不能沾染,一旦有了牵连,后果是什么?史书煌煌,一笔一笔的都记录着呢,弄不好就是万劫不复的结果。
    他可不想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郑长生是这样想的,但是朝堂众人可不比他超前的历史底蕴。
    那么郑长生被所有人孤立,被所有人敌视就很容易理解了。
    ~~
    ~~
    老朱微微一笑:“好,那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永和伯、内阁大臣郑长生负责弥勒教一切事宜,只要是有所需要,朝廷一切力量都可以应用,无需请旨。”
    “我擦!”郑长生惊的差点没咬到自己的舌头。
    “老朱不过了吗?这给的权利也太大了吧?这意思就是无需请旨就可以节制朝廷所有官员。
    闹呢吗?这不就是说,自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吗?”
    老朱的这个决定脱口而出,顿时皇极殿里面一阵的骚动,嗡嗡声不断。
    五军都督府大都督李文忠侧身扭头,锐利的目光射向郑长生,把郑长生盯的心里有点发毛。
    “永和伯,皇上对你如此的信任和宠爱,你可不能辜负圣恩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