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家的小少爷简直就是上天派来拯救他们于苦难的天使啊。
现在让他们更铭感五内的是,郑家的少爷他们的新东主竟然花费银钱替他们修建住所。
啊,神呐!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啊!
您这是派来座下的莲花童子给我们希望来了啊!
老天爷您真的开眼了呀!
郑长生真的是想象不到佃农们竟然对他顶礼膜拜,搞的他是措手不及。
上到几十岁的老人,下到刚会走路的顽童,呼啦啦跪倒一大片。
叩头不止,口称小菩萨恩公,更有掩面落泪,泣不成声者。
场面很宏大,后果就是郑长生都被感动了。
眼含热泪的挨个扶起老人孩子们,小七站在少爷身后眼圈也是红红的。
这些人能有今天,全是少爷的心善所致。
如果不是少爷卖了祖传的图纸换钱,哪里会有他们的安家居所动工?
人,说复杂可以很复杂,可是说简单也可以很简单。
郑家庄园的这些佃户们,此刻就是简单的。
表达感恩的方式也是简单至极,倒头就跪,这是最直接,最干脆的了。
郑长生真的是被这些朴素的佃农感动到了,这就是中华大地上生生不息的传承人啊。
也正是有了他们这些底层的苦难的百姓们,才有了中华几千年的辉煌延续。
归根究底,无论是王朝更迭,还是历史变革,都是他们这些人推动的。
可是往往受苦受难的也是他们。
无奈啊,社会封建思想形态的固化,阶级集团的对立,往往他们怒而起义,可是往往获利的并不是他们。
虽然推动了历史的前进,可是却从未享受过历史前进带来的红利。
所以,郑长生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能够对他们好就绝不含糊。
工程是恩师方克勤帮忙找来的人承包的,据说是工部下面的匠人。也不知道师父怎么这么大的能力,竟然能够请的动朝廷工部的人来办理此事。
难道他老人家就不怕人弹劾他一个公器私用的罪名?
可是看着师父方克勤微笑不语的样子,他似乎又明白了什么。
额,这一定是老朱让他这么干的。
绝逼是这样的,要不然以方克勤的脾气秉性怎么会做出公器私用的事情来?
再说了,就算是他能做的出这样的事情,可是他一介言官怎么会请的动工部的大匠作?
所以,只有一个解释,老朱开口发话了,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好吧,感谢老朱,感谢小七。
额,小七?想到小七,郑长生回头观看。
只见小七眼圈红红的,正拉着章欢的手述说着什么。
看章欢一脸紧张的表情,就知道她在安抚着小七这丫头。
感性的女人,就是泪水做成的。这是郑长生得出的结论。
这丫头一动感情就流泪,也不知道她的泪水会不会流干?
天下受苦受难之人何其之多,就算是流干眼泪又有什么用?
以后得好好的引导一下这丫头了,恻隐之心可以动,也可以施以援手,可是动不动的就哭的眼睛肿的像桃子,这就要不得了。
“看来晚上回去又要费上两个鸡蛋咯!”
郑长生心里无奈苦笑着暗道。
匠作们为郑家的佃户建造房屋,而且是以极低的价位承包的。
郑家肯定不会亏待这些匠作们的,于是乎郑家大锅饭的时代开始了。
金陵城中源源不断的菜蔬、鸡鱼肉蛋送来,这些都是郑家免费的提供的,当然佃农们也可以免费的食用。
本来郑家庄园的人也是打算在工地就餐的,他们在郑家村的时候就跟大家同吃大锅饭,也习惯了的。
可是随着方克勤的到来,他们不得不改变计划,小七顶着哭红的眼睛亲自下厨做上几个拿手的好菜。
方先生是少爷的恩师,岂能用寻常饭食招待?
她做的都是方先生以前在郑家村的时候得意的那几口。
大肘子炖的稀糊烂,入口即化。
还有那香喷喷的肥的流油的大肉片子想想都让人流口水。
酱排骨也得来上一份,方先生当初能够一人吃上一大瓷盆,连汤都能喝光咯。
小七掰着手指历数着方先生的最爱,然后在章欢的帮衬下一道一道的烧制出来。
方克勤很感慨,郑家的饭食永远都那么的实惠,不讲究卖相,只讲究口感。
当年自己都没吃够呢,就突然间奉召进京听用。
来京师帝都这几年来,从来就没有一道菜是能让他念念不忘的。
今天可是要一饱口福了,就是儿子孝孺没有跟来,他念叨郑家的饭食都要疯魔了。
每次用餐,都嘟嘟囔囔的埋怨没有在郑家村时候的好吃。
一块大肘子,郑长生两手捧着端到师父方克勤的面前:“师父,徒儿知道您老得意这口,以前远隔万水千山,想要孝敬您老都没机会。
这下好了,以后徒儿天天给您炖大肘子吃。”
方克勤笑眯眯的看着自己的这个入室弟子,心里美的朗格里格朗啊。
接过来,一口咬下去,香,真香,真的香。
就是自己日思夜想的那个味道,对于吃饭郑家的人从来没有讲究。得意哪一口就吃哪一口。
一个餐桌上用饭,其乐融融的。
方克勤是熟悉了这种氛围的,所以他只管低头大快朵颐吃自己的。
这才是正儿八经的吃饭嘛,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痛快着呢。
没有那么多的繁文缛节,也不用顾及什么,不论是主家还是下人,都一个锅里吃饭,这才是生活。。。。。。
第126章 混在文华殿的日子
第0126章混在文华殿的日子
郑家庄园的佃农安居工程如火如荼的展开了,大匠作是一个四十来岁的汉子,黝黑的皮肤闪烁着健康的光泽。
站在人群中挥斥方遒的架势,似乎在这一亩三分地上他就是帝王一般。
所有的都按照图纸来,有不懂的新手生瓜蛋子的弟子过来请教他,
这一刻他才感觉到自己的存在价值,讲的唾液横飞,恨不得来一场人造雨。
弄懂了的新匠作擦一把脸,尽管都是臭唾液,可是心里是美滋滋的,一个个都点头心满意足的干活去了。
他的弟子以享受大匠作的唾面雨而自豪,没有经历过的都不是成才的料。
在匠作监里但凡是出头的匠作,你看哪一个没有同样的经历?
大匠作韩春是营造署的供奉,在匠作这一行打拼混了小半辈子了。
营造方面的问题对于他来说,那是小菜一碟。
自他懂事儿起,就跟随着家里的大人们学习这一行的技术。
虽然他地位在这一行里很是尊崇,但是生活对于他们这些匠人来说并不会恩惠多少。
养家糊口都难,尤其是前元那阵子,几乎都没有什么事情做,也就是大明新朝以来,他们才逐渐的受到重视。
生活条件才算是有所好转。
之前他们也接过类似的工程,那些王爷、公卿的府邸修建,不都是他们干的吗?
可是饶是地位尊崇的王爷、公卿们也从来没正眼瞧过他们,就更不用提给他们如此丰厚的伙食招待他们了,晚上的那一餐还有酒喝。
是以,大匠作韩春是卖了命的干。
谁要是敢磨洋工,偷奸耍滑的,他上去就是一鞭子。
都他娘的让大鱼大肉撑着了咋滴?摸摸你们自己的良心问问自己,啥时候有现在这样被当成个人看待的?
他一发飙,那下面的人谁敢不从?
于是,郑家庄园的工程进度很快,只一个月的功夫就已经初具雏形了。
小七巡视了一圈很满意,这可比郑家村的房子盖的有水平多了。
而且那些泄水的沟渠挖的也和到位,专业的就是专业的,她是竖着大拇指称赞。
能够得到主家的大丫头的夸奖,韩春和几个工头心中自然是甜如蜜。
马屁这个东西,据说是前元蒙古人发明的。
蒙人擅游牧,养骏马。当人们牵马相遇时,长长要拍对方的马屁股,摸摸马的膘如何,并随口夸上几声“好马”,以博得马主人的欢心。
就这么一个夸马的行为,衍化而成的语言艺术,任你是名垂千古的君王,还是市井勾栏的贩夫走卒,没有不喜欢的。
可谓千穿万穿马屁不穿,马屁拍的好,烦恼可就少。
少爷经常这么说,有时候还说,适当的马屁加上些许的慰劳,往往事半功倍。
小七决定活学活用,于是中午的时候给这些匠作头目们加餐——一大盆酱排骨。
果然少爷说的是对的,人心都是相互的,你对他们好,你尊重他们,他们给你的回报那是丰厚的。
小七不由得心里暗暗的得意,少爷就是聪明,他脑子里想的东西咋就跟寻常人不一样捏?
往往还都是对的。
就在小七心里念叨着郑长生的时候,郑长生打了一个大大的喷嚏。
搞的文华殿的房梁上的尘土都被震下来了,在午后的阳光照射下,看的格外的真切。
在方克勤的安排下,郑长生进入了大明未来官员的孵化基地文华殿学习。
整个的文华殿现在有一百多人,有公卿权贵之家的子侄辈,也有从全国各地举荐上来的学子。
他们这些人只不过是先期的学员,随着八月份的乡试开始,这里会被充斥更多的学子。
不过还有几个月的时间呢,现在的大明经过四年的发展已经有复苏的迹象了。
但是文官还是太缺乏了,好多地方还都是武将统御,要想把这些武人们替换下来,没有这些读书人是不行的。
整个文华殿一百多人就数郑长生的年岁最小,别的最低也都十五六岁,大一些的都三十多岁了。
混在这些人中间,郑长生感觉有点怪怪的。
咋有一种后世大天朝恢复高考后头一年的那种赶脚捏?
还有一点让郑长生很接受不了,这些十五六岁的家伙竟然大多数都他娘的结婚了。
这不扯呢吗?有的连儿子都有了。
就这些嘴上的毛都没扎齐的毛头小子,竟然已经身为人父了。
靠,自己都照顾不好呢,能照顾好孩子吗?
课间闲聊之时,这些人圣人之言,君子之道抛诸脑后,谈论起风月来一个比一个眉飞色舞。
你妹的,老朱这选的都是什么人才啊,能治理好一个国家吗?
还没怎么滴呢,讨论风月的问题比治国之道还要猖獗。
奶奶熊,古代的男人也太享福了吧?
郑长生很不屑跟他们这些人为伍。
其实他有点自视甚高了,那些人根本就没拿他当回事。
“小屁孩,懂个甚,边儿玩儿去。”
额,你妹的,好吧,老子还是不自找麻烦了。
看书是他唯一的消遣时光了,因为别人都不带他玩儿,谁让他才七岁呢?
太子师宋濂是首席讲师也是这期学员的负责人。
宋濂被老朱誉为大明开国文臣之首,这可不是吹牛吹出来的,那是有着真才实学的,不仅教授太子朱标有功,而且奉命主修《元史》。
修一朝之史书,那可不是拍拍脑袋就能搞定的,没有金刚钻是做不来的。
今日他闲暇之余,过来巡视这批未来的官场顶梁柱。
他是悄悄的来的,慢悠悠的走过文华殿的长廊,在门口处驻足听了好久殿内学子们的交谈。
“斯文败类啊,这都是什么人才。”他心里暗暗的叫苦不迭。
透过小轩窗,他目光停在了郑长生的身上,午后阳光斜照进来,洒落在他的身上。
金光熠熠,一个粉面稚气的童子正沉浸在书中。。。。。。
第127章 考校
第0127章考校
此子是谁安插进来的?怎么这么小的年纪?
不过实在是难得的很呐!
能在如此喧闹的氛围里,静下心来一心苦读真是难能可贵。
他决定考一考郑长生,看他是否真的读进去了,还是做做样子。
一声轻咳,宋濂迈步走进了文华殿。
乱糟糟的大殿瞬间变的鸦雀无声。
老大都来了,谁还敢在交头接耳?
宋濂可是掌管着他们的未来和前程的人啊。
好多人都认识宋濂,他们都是权贵之家出身,朝堂之事家大人回来也唠叨过。
宋老夫子那是为人刚正不阿,极为重视人品和道统,眼里是不揉沙子的。
他们刚才放言讨论风月之事,恐怕老夫子已经听在耳中了。
是以,他们一个个的都心惊肉跳的,都暗骂不已。
老家伙什么时候来的,也不吱一声,奶奶的。
宋濂黑着脸,心里是愤愤不已,我大明百姓难道就要交给这些纨绔子弟手中不成?
真是荒唐啊!
可是有没有办法,读书人实在是太少了,官员缺位的又那么多,只能瘸子里面挑将军了。
今天他来还有另一个任务,
皇后娘娘吩咐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