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宗师-第3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刺客!”

    夜色微明,两人翻身从墙头跳了出去。等到钻进接应的汽车里时。这才从医院里快速的跑出几个疯了一样的身影。“抓刺客!”

    病房里面,几个医生正手忙脚乱的抢救陶成章,然而尽管陶成章在中枪之后便不住催眠自己以自救。可因为中枪的部位过于关键,在苦苦支撑了半小时后,仍施治无效,溘然长逝,而这位三十五岁的革命巨子,最后留下的,只有从洪门辗转流传出来的一封长信……

    “这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吾之有幸,算是什么都见识过了。虽然有着太多的不如意,然而我仍感到自己是十分幸运地。

    科技、文明乃至人种,这个时代的一切,都值得吾辈进行深入的人文思索。然而也有很多,是我们整个民族都渐渐遗忘乃至缺少的东西需要去探索。

    如今看来,这种探索究竟会有何样的结果,我可能已经看不到了,至于我的身后声名,便交由历史自己来定夺!

    我们的文化在蜕变,我们的民族精神开始隐没,身处在这个冷漠而又喧闹的时代,国人们不仅是历史的观察者、受影响者,更应该是参与者和造作者。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一切的一切,我们都习惯将之推诿给西方殖民文化的侵入,然而当我们仔细剖析我们自己,反复思考着民族自我时,才会在这些正在努力学习的经济、政治、文化中,感受到了一种野蛮到了骨子里的冷漠。

    这种冷漠看似实用,实则影响着整个世界乃至所有人种。

    我亦是这种冷漠的奴隶,甚至为此不惜违背革命初心,如鱼得水地斡旋于南北阵营的诸多政客之间,彷佛当我有一天站到政治舞台的最高点时,便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却改变中华落后贫穷的现状!

    扪心自问,你我皆知此乃掩耳盗铃。

    因为我们在学到了西方所谓的先进文明同时,也在不断的打压甚至绞杀着原本便支离破碎的中华文明。

    这是原本兴盛了几千年的古文明,繁衍了整个亚洲的高等文明。

    然而在枪炮文明的面前,终究不敌。

    吾辈为了民主与自由,期待着在打碎这世界的同时,也踏上这种先进的文明之路,然而当我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才发觉当我们完全打破了这片河山之后,在废墟上再次重建的国度,恐怕已经不再是我们所谓的中华民国!

    因为当我们在打破旧时代的同时,也开始无意中对整个民族文化进行着肆无忌惮的摧毁。

    这种摧毁是完全破坏性的,哪怕很多人并没有参与这种摧毁,只是不负责任地“旁观”,也会使得整个民族都会陷入一种令人心寒的盲目、现实、健忘和难以形容的冷漠残忍之中,而那时所建立的国度,恐怕只能是洋人所期待的国度……

    或许,已经不能称之为国度。

    因为我们已经失去了中华文明的根源……

    除非,我们能寻找回来曾经失去的传承……

    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而我万万想不到的是,当自己在面对着死亡的时候,才会想到以往刻意去忽略的传承。

    无论是古老文化还是国术国粹的传承,都需要与现实文明社会接轨,然而我希望在我死后,我们的民族不要成为西方人一样四肢发达、精神荒芜的种族,更不能蜕化成西方人暗自推崇的心智暴虐,毫无人性的双面文明……

    我走了,带着我们民族的精神不得不被尘封的遗憾走了,有着这么多强大的战友和对手,我想我完全不用担心我们的国度会否崛起于世界之林,我只是深深担心我们的子孙,未来要浪费多少年的时光,才会捡回历史上四处埋藏却曾经光灿古今的民族精神……”
………………………………

第四零八章 。止戈

    ps:感谢‘左道七百’和‘碧海升龙拳’两位兄弟每人投得2张月票,也感谢‘天人五衰001’兄弟的上月的第六张月票!

    谢谢!

    “光复会领袖陶成章去世,英年35岁!”

    京城皇城根下,一群习惯性以天都子民自居,终日游走于茶楼攒着谈资的八旗子弟们,终于又寻到了最新的话题,兴高采烈地议论起《新生报》等北方报纸上究竟影射着什么。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_书_网 _'。

    与上海滩的南方移民们不同,作为世代生活在天都的京城人,总是喜欢以朝廷的角度来议论和分析问题,仿佛不这么做,就无法体现出皇城根下高高在上的权威,无法体现出京城百姓比那些下里巴人的觉悟。

    “知道么,这上海《字林西报》和《新民日报》两家报社皆发行了特大号外的图片,报道“革命巨子”陶成章被刺身亡的消息,明着呢,是感慨惋惜陶成章之死,实则却是将矛头,隐隐指向了代表所谓南方革命正统的同盟会……”

    “嗨,可不是,那个什么叫孙文的临时大总统,虽然连番急电沪军都督陈其美,命其缉拿凶犯,严惩不贷,可咱们这边的报纸可早就在下面的专栏里,讲述与陶成章之间矛盾最大的,恰恰便是这孙文本人和陈其美!”

    “唉,妄以布衣而窃据高位,至朝廷尊卑正统大位于不顾,此等乱党贼子,自然都是穷凶极恶之徒。手段可谓无所不用其极,纲常沦丧啊……”

    一个看起来身形矫健的年纪人,一边微笑着从几个正议得热火朝天的八旗老少们的身边走过,一边远远地与靠窗边一张桌上的两位老者伸手示意,只是就在他刚刚准备坐下的当口,却毫无征兆地眉头一皱,有些疑惑地看向了空无一人的楼梯口……

    “嘿嘿,你小子功夫大了,闯祸的本事也越来越厉害,这才进京不过几天。就闹得那四大丹派灰头土脸。这下倒好,就连一向脾性最为和善的董海川,都变得有些穷追不舍起来了……”

    说话的老者一头茂密油亮的银发,脸上也是满面红光。若是不看他额头有些苍老的沧桑。任谁见了保准都要夸上一句仙风道骨。只是这一张口,顿时就多了烟火气,甩掉了一身看似出尘脱俗的气质……

    “丁字街一役。小子我可是被四老打得吐血败逃,杨老您和董老虽是多年的知交,但毕竟派别从没有相同过,您不帮我主持大局也就罢了,反而只是坐在一旁说着风凉话,实在是有些不够厚道……”

    年轻人眼角余光扫着楼口没动,可手上却是丝毫不慢,就在说话的这个当口,拳头大的包子不觉已经接连塞下了十几个,瞅他那个吃相和速度,用狼吞虎咽这个词来形容恐怕都有些不足以表明其吃东西的速度。

    “你小子,少跟我来这套,‘空’老临在坐关之前,可是将神农丹派的真传衣钵都传给了你,别说是因为你的个人信念,即便是丹派之间要争要斗,也合该就由你来出头,我和师傅这老胳膊老腿的可经不住你们年轻人这样的折腾……”

    老人一脸坏笑,看起来好像在与年轻人比着吃包子的速度,只是等到看到楼梯口上凭空多出了一位精壮的白发道人后,这才有些意犹未尽地擦了擦嘴角的油渍,宛如平常的老茶友一样,异常热乎地对着楼梯口大声招呼了起来,“我说董老道,我们在这边了,你可是来得有些晚了!”

    老道头还没回,可粗壮如牛的身体却已微微一震,等到脚下无声地踏上最后一阶楼梯的时候,转过来的那副紫铜般的面容上,这才露出了一丝意味深重的怪笑,“我说这小子怎么能在弱冠之年,便有了开宗立派的气度和内家拳术,原来是你杨老不死的在兴风作浪……”

    两人四目相对,脸上的表情不觉变得极为精彩,除了多年没见的喜悦与惺惺相惜之外,更多的,却是一种难以形容的战意和神采。

    年轻人看着因为几人的话,忽地就变得静悄悄的茶楼,不觉有些无奈地拍了拍光溜溜的额头,只是看见老道原本飘然欲仙的气场忽地化作狼烟一般,又不得不故意无视他对自己虎视眈眈的模样,苦笑着站起了身来抱了抱拳,“小子昨日侥幸脱身,不想董师爷您的腿脚也是丝毫不慢,若是不弃,不如先来几笼包子垫垫肚子……”

    楼上十几张桌子旁边,坐满了京城内数得上的闲人,尽管都还没来得及猜测出这三老一少的身份,可刚刚从老道口中说出的两句话,却足以让这些本就喜欢八卦家常的京油子们浮想联翩,“白衣光头,少年宗师,内家拳、耋耄老道……”

    “我可教不出你这么厉害的徒孙……”

    银发老人看着老道装出来的一脸气苦,先是嘿嘿一笑,随后好似老顽童般地对董海川吹起了胡子,“别说是你,就是我师傅也教不出来……”

    “哟,原来陈老夫子也在,老道光顾着看这小子,倒是有些失了礼数,只是也确实不曾想过还能有幸再睹老夫子的仙颜……”

    老道顺着银发老者的目光,这才发觉坐在他身旁的干瘪老头,只是想到之前自己竟然生生忽略了老头的存在,脸色难免又变得愈发精彩起来,“连老夫子都教不出来,难道还能是那位久不出世的猿公亲传?”

    说到这里,老道的语气不觉已经变得有些低落,尽管脚下看似油滑地在人群中自由穿梭,可是原本不住外放的强大气场,却像撒了气的气球,忽地开始快速向内收敛起来,“老杨你可不要告诉我。这小子便是触动猿公破碎虚空契机的那个有缘人!”

    “你们道门四脉都能选袁世凯为天定之子,这小子又有什么不可以是那个有缘之人呢?”

    银发老者看了看师傅,先是笑着拍了拍手上本不存在的灰尘,然后好似诊脉般地伸出两根手指,轻轻地搭在装满了酱油的碟子沿上,以蜗牛般的速度缓缓地推向了走到桌旁的董海川……

    “这是你的意思,还是神农丹派的意志?”

    董海川的脸色微微一怔,随后本能地伸出粗壮的食中二指,看似无意地挡在了缓缓前移的碟子前面,等到碟子终于同时碰触到两人手指上微微一顿的刹那。两人的脸上不免又变得愈发红润和紫红起来……

    唰唰……

    两人的手指轻颤。偏偏又都不约而同的沿着各自右手的方向微微发起劲来,等到那青花骨瓷的蒜泥碟子好似刨子一样,一点点在坚硬的红木桌面上生生划出一道道鬼画符似的轨迹时,两人的整个手掌都已变得软若无骨。且犹如用鱼胶粘在碟子上一样。沿着圆圆的碟沿一点点弯曲起来……

    嚓嚓……

    一道道红色的刨花不住盛开在碟子下面。而光滑油亮的桌面则变得斑驳不堪,那轨迹看似鬼画符又隐隐有些像汉字,等到碟子渐渐滑出桌面。在两人的手上悬于空中的时候,周围原本鸦雀无声的茶客们,不觉异口同声地抽了一口冷气,“好精纯的内家功夫!”

    所谓‘满人好武,京人健谈’,这句话到了如今这个时候,虽然略显得有些名不副实,可自打太极、形意、八卦盛行于世之后,八旗子弟中练拳、知拳和论拳的人确实比南方多出了不少。

    更何况,即便是再不懂功夫的人,在亲眼见到两个银发苍苍的老人,只凭着四根手指下那薄如蝉翼的磁碟,便生生做出了绣花一般精巧的木匠功夫,恐怕也会估量到这看似云淡风轻的一手中,究竟蕴含着多么恐怖的劲道与功夫在内……

    两人一手背在身后,一手则轻如微风拂面地贴着碟子不住发劲,眼见手上的动作都变得越来越慢,脸色终于也渐渐变得与楼内的气氛一样凝重起来……

    “扶乩煮泉楼,问道神农山,你们两个加起来足有二百多岁,可却还没明白这通神与神通之间的奥秘,如此不识天数,这鬼神不问也罢!”

    嘎!

    一声轻到肉耳难以察觉的声响微微迸出,而一直坐在桌旁细嚼慢咽的陈老夫子,也终于有些不太情愿地咽下了最后一个包子,里斯慢条地将树皮般苍老的手掌伸了出来,看似写意实则露出一丝泼墨笔意地微微一转手腕,在宛如烙印着龙蛇起陆的硬木桌面上来回擦拭起来……

    …………

    偌大的茶楼里面,变得鸦雀无声,唯有这垂垂老矣的干瘪老人缓慢而又舒展地动着,其他的人都好似冰雕般一动不动……

    老人手掌轻抚无声,可偏偏每一个简单的动势中,都蕴含着至真至简的太极拳理,随着手掌接连擦拭了几次之后,桌面上凌乱不堪的图案和印痕,终于渐渐变得清晰起来……

    “止戈!”

    两个犹如狂草般的字体跃然桌上,而老人原本浑浊如水的眼中也绽放出难以形容的慑人神采,“所谓道不同,不相与谋,杨小子做的事,是他自己追求自己的道,也是为了神农一脉的意志,所以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