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怪这门房对杨猛不怎么客气,因为直至军阀混战的民国时期前,清末中国的富贵人家,大多仍是尊文抑武的,莫说杨猛身上这套劲装短衣看起来皱皱巴巴灰尘扑扑,就算是穿着丝绸长衫的书生,若不是有了功名的秀才,在这些大商贾大地主的面前,也多是上不得台面儿的。
何况杨猛除了一口明显的北方口音外,还理着一个清末审美观绝逼难以理解和欣赏的大光头。
这种南人骨子里对北方人的鄙视,和自南宋以来养成的一种潜意识的妖魔化目光,直到在春桃出门后,才算暂时得以遏制,只是等到春桃罕见地有些扭捏起来,将他待到这府邸的后院时,杨猛又悲催的发现,原来这种鄙视真的是无处不在。
春桃姑母家,竟然还是个官宦人家,虽然这官看起来可能并不是很大,可对于做了十几年官宦的人家来说,礼节程仪还都是要的。
恰恰杨猛来自最不讲‘礼’的后世,所以他是极为潇洒的两手空空而来,以至于春桃两位仪表堂堂的表哥,显然不会给他什么好脸色看。
“罢了,你姑父也是习武之人,想必不会挑剔那许多虚套,吩咐下面人烧上热水,先给外甥姑爷洗洗风尘,然后再领去你姑父面前见见吧……”
奇怪的是,春桃的姑母不单皮肤滑腻风韵犹存,且身上一看便明显带着功夫,而她那两位表哥,一看便是水灵水嫩的文弱书生,简直可以与后世大行其道的娘炮媲美。
“唉呀,轻点……”
顾不上再考虑桃姐姑母家的事情,当春桃拉着自己的耳朵出了内宅后,杨猛即便脸皮再厚,心里不觉也有些挂不住劲了。
春桃噗嗤一声笑了出来,“瞧你那要饭花子的德行,我还以为你在长沙和上海玩得乐不思蜀了呢……来的时候,也不知道好好收拾一下,枉我在姑母面前为你废了那么多心思说了一大堆的好话,你这一登门亮相,可都赶上丐帮的高手来府里打秋风了……”
杨猛老脸微微一红,一边拍开春桃捻着陈醋的魔爪,一边哭丧着脸说道:“还说呢,你相公可是让清廷如丧家犬一样的打出了湖南,接着又被青帮逼出了上海,一路逃难来的杭州呢……”
春桃脸色微微一变,一把抓住杨猛的手臂上下端详起来:“伤到哪了?重不重?”
“打得我是口吐鲜血,落荒而逃……”
正美滋滋的忽悠着媳妇,忽见春桃的眼中一点点地湿润了起来,杨猛赶紧话风一转,哄起了这个比自己大了十岁的御姐,“诶,老婆别哭,你看我这不是已经没事了么,都好了……”
有着后世泡妞把妹的经验,杨猛心里十分清楚,无论比你大多少岁的御姐,一旦处于恋爱之中,其智商的起伏程度,总是会与钱塘江的潮水有些相仿的。
春桃的姑母姓张,祖居湖北,家道正兴的时候,嫁给了当时的官宦人家……
这些都没什么,最让杨猛碎碎念的是,随着春桃不住地介绍姑母家的情况,他忽然发现春桃这个名字,竟然还是假的,是她与王大胡子在关东做了响马后才改的。
春桃真正的名字,叫张若离,自幼丧父,便一直寄居在姑母姑父家里,起码在嫁给王大胡子的时候,她姑父家与一个大将军的亲卫首领还算勉强门当户对的,只是后来两人做了响马,这才特意都与家中断了联系。
春桃(以后便叫若离了,要不太土了)回杭州,最开心的人自然是她的姑母,俗话说长姐如母,何况还是从小把若离拉扯大的姑母,那自然是比亲娘还要亲的。
听说女婿从湖南被人打到上海,甚至接连吐血受伤而逃,姑母的脸色立刻就变得有些难看起来,而对于杨猛原本还有些不太满意的神情中,又凭空地多出了几分的怜惜。
“女人的同情心与好奇心是一样强大的,强大到可以转眼忽略其他不顺眼的地方……”
杨猛在一旁窃喜,因为这一番诉苦之后,若离姑母的眼神,显然自然而然地将自己当做了一家人。
若离的武艺,她姑母是清楚的,因为本就是她自幼手把手教下来的,至于据说武艺如今已经超过了若离的外甥女婿,姑母自觉怕是教不了了。
这就要好好的琢磨一下,怎么能让若离的姑父出手,起码也要好好的指点下自家的女婿。
说了半天,若离的姑父到底是谁呢?
他与若离的姑母是同门,虽说还是排行最小的师弟,可功夫却是最为纯粹深厚的,用若离姑母的话说,那绝非江湖上的野路子,那可是武当金蟾派的正宗衣钵传人。
若离的姑父姓宋名唯一,乃是清末武当内家剑的顶尖高手。
16岁时拜闾山道人张野鹤为师,修习武当“下乘丹派”剑法,因是张野鹤第九名弟子,所以又号称飞丹九儿……
话说武当金蟾派,传承的是张三丰嫡传弟子张松溪的内家道统,如果以张松溪算为丹派内家剑的第一代,那么传到宋唯一和若离姑母这茬,如今已经足足是第九代了。
亲人见面,分外眼红……呃,应该说是分外亲切,尤其杨猛这等少年成名的大拳师。
当然,按照姑父宋唯一的看法,这种好勇斗狠得来的武林虚名,其实不要也罢。
与这时大多武林宗师不同的是,作为道家丹术一脉武技的正统传人,身上除了宗师的气度外,自然还有一股子闲云野鹤的道家风骨,虽然宋唯一自1885年开始,便做了奉天‘盛字营’的武术教头,可自打甲午战争之后,他就一直在“育字军”(清朝办在沈阳的学生军校)悉心传授武技剑法。
当然,传的是江湖流传较多的神门十三剑之类的散手实战剑技,至于武当内丹派系的剑法,对不起,那是不可能轻传的。
八国联军入侵中国,“育字军”解散,义和团在各地设坛练拳,端郡王载漪、中堂荣禄深知宋唯一的武功已经是出神入化,还曾特意派人聘请去京城做皇家禁军武术总教头,后因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这才无奈地中途回了杭州隐居。
后世很多人都没听过宋唯一这个名字,但像杨猛这种骨灰级武术发烧友,却知道这人实乃清末第一剑客宋唯一,晚年闲居北镇城辘轳把胡同,常感叹“暮景日渐垂危,念剑术未传,淹没国粹,为平生一大憾事”,故奋力精神,卧病著书《武当剑谱》,图解详明,论述精辟,成为剑术传世以来,第一位著谱的剑客。
民国初期的武当剑仙李景林,奉军第一师师长,无论在任何场合,都自称作是宋唯一的嫡传弟子,至于宋另外一名弟子郭岐凤,也是后来将武当剑术传播于海内外的近代剑术大家……
新的一周开始了,兄弟们手里的票票不要浪费了,新书期急需各种支持,能否将成绩做的漂亮,就看大家给不给力了谢谢了所有的兄弟!
………………………………
第六十章。天罡钓蟾劲
一秒记住,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杨猛很兴奋,因为从天而降了一个宗师做靠山,杨猛也有些沮丧,因为自己真的不太喜欢这种潇洒飘逸的武当剑法。
当然,对于杨猛这种喜欢短剑偷袭的家伙,宋唯一心里虽然有些鄙夷,但也自有他的办法。
宋唯一如今不过四十五岁,正是武人技击水平最高的黄金年龄,见到外甥女婿不单猴形打得极为传神,就连轻功也是轻快灵动,索性因材施教,教了杨猛一套‘飞鸟惊林’的武当奇门剑术。
“这是一门能在水缸上跳舞的剑法……”
像杨猛这种来自后世的土鳖,当看到如此神奇而又玄奥的剑法,心里已经不知该如何赞美才好,但心里不觉对宋唯一这位牛人,真的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先不提宋唯一出剑时必然显露出来的浩然正气,也不看宋挥剑时将飘逸与狠辣完美结合的技巧,单说老人家在不足一米的荷花缸沿上,操练舞剑甚至窜行跳跃的风骚跑位,就足以战胜‘德玛西亚’所有成名的近战英雄。
噗……
练到极致之处,宋唯一忽然来了一个完美级的后身翻滚1080度,兼落地之前一个突兀的双臂屈伸,手上那三尺青锋顿时如天外飞仙一般横空出世,且毫无声息地轻松刺入一寸厚的陶瓷荷花缸壁之上……
“好恐怖的暗劲,竟然可以长剑发出……”
宋唯一手上的宝剑,乃请名匠特制,名为“三宝九龙剑”,剑身铭篆125字。
正面刻字:闾山宋氏;背面刻字:三宝九龙;剑托刻字:宝刀三口,九龙化成,冲霄剑气,不平则鸣!
宝剑剑长超过一米五,青白光亮,选材、做工与雕琢打磨都极为精细,即便是传承到了后世,仍无半点锈痕,据杨猛的记忆,后来好像由国家体委小心收藏起来,并命名为:“宋氏剑”。
当然这种更适合大开大合技法的长剑,杨猛无论如何是不会选择的。
说他猥琐习性也好,对未来的未雨绸缪也罢,他决定还是将武器的尺寸限定在便于隐藏和携带的范围内最好,也亏得王五早先为他打下来的**短剑技法做底子,这才能够一上手便学习真正武当内丹派的剑法。
“这飞鸟穿林剑法虽说还算不得武当秘剑,但也是一门实战性极强的剑法,以灵动诡变见长,如今被他以短剑使出,更是少了咱武当的道门风骨和煌煌大气,偏偏这小子心思机变多端,只是几天的功夫,倒又多了几分阴狠毒辣的刁钻鬼蜮……”
若离和姑母有些满意的点了点头,偏偏宋唯一的面色却越看越是低沉,等到杨猛练到兴处,又将猴形的蹲身纵跃身法融入剑术,在急速跑动和翻墙飞檐中连连出剑发劲时,宋唯一的额头的青筋终于不住暴起,随即低头沉吟了起来……
“姑父,这飞鸟穿林剑法轻身功夫与猴形结合后,无论是速度还是实战效果都有提高……”
宋唯一的脸色铁青,默默不语……
“姑父,我觉得这处‘摆莲飞火’的动作过于花哨,实战时恐怕为人所乘,还有那纵身翻腾旋转360度的‘青龙缠腰’,恐怕也只是为了好看而已,不如将其简化,换以更加直接的凌空鞭腿和原地旋转360度最佳……”
这一次,宋唯一终于抬起头来,看着仍在不住苦练的杨猛视而不见,反而扭头对一旁笑眯眯的若离说道:“以后你们两口子出去,不许他说是武当内丹剑法的传人,让我知道了,就扒了他的皮……”
回想起穿越过来这的几年,杨猛觉得真的是白活了。
怪不得国人从古至今就爱当官,甚至后世还有那么多仕途类的官场小说大行其道,原来这华夏人的骨子里,总是有一点点喜欢所谓的特权。
无论嘴巴上说得多么民主,轮到了自己,总归是希望有一些不同之处,“以后无论如何也要跟那些革命党搞好关系,虽说咱不是个搞政工当领导的材料,可混个一官半职的大使或代表,折腾下那些小日本或是去见识见识其他国家的体术传承,也算不白白地穿越一次……”
在若离姑母家中一住就是小半年,如今的杨猛脸色是愈发红润起来了,自从三个月前与若离在杭州正式成亲后,曾经的毛头疯猴小子,看起来总算有了点男人的味道。
当然,因为杨猛如今举目无亲,所以这亲事看起来更像是入赘,实际上,所有的仪式都是真正的入赘标准,只是杨猛这无‘礼’之人,压根看不懂也不在乎这些俗例,只是总归没敢厚着脸皮写信告诉师傅。
当然,既然入了赘,那便是真正的一家人了,宋唯一在老怀大慰的同时,对杨猛的指点也愈发系统和严格起来了,甚至在若离几次装作无意地提起天罡钓蟾劲后,无论老人心里是否情愿,但终究还是决定传给杨猛这套武当真传的吞气法门。
每当日后杨猛在擂台或谍场上频频得手,或是受了轻伤快速恢复的时候,便会想起这个引领自己进入真正内家丹派功夫的姑父,也会十分怀念这段在杭州的幸福时光。
“想要将大蟾气练成,转换成天罡钓蟾劲,就要明白何为养精蓄锐,什么才是凝神毅勇的功夫,做好无极式,习拳练剑,皆能得心应手,要懂得练与养结合,悟与修同步,才能在打法上和练法上都有真正的突破……”
可以明确的是,武当内丹派的修行,十分注重内外兼修,若非杨猛在站桩、拳架与拳意吞气的功夫上已经小有成就,一般人还真就没办法搞懂这内丹派的修行法门。
抛开丹书道藏中那些云山雾罩的术语,宋唯一简明地表述了扎根基的法门,要从内壮摩腹丹田功开始。
先说无极式,与后世太极说中的混元桩有些类似,练者要先将身体直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