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的?那可好,到县里的那一截路都打了水泥的,你没看到,平实的很哟!你们到了那边小心一点,是不给人上去走的,说要等水泥干了才能让人上去行走。”
“我知道了,老叔我们就先走了。”
“走吧走吧!小心点哈!”
“沈老幺,这就是沈二家老小?跟着男人那个?”
老叔淡淡的瞟了他一眼,“咋的?”
那人仿佛没看到老叔那不好看的脸色一样,自顾自的说,“你说好好的一个大小伙儿,又能挣钱,怎么就跟一个男的鬼混上了呢?”
其实老叔也不知道,但是听说现在两人过的挺好的,从来没听说过慕景又对沈余大小声的,“什么鬼混,说的忒难听,再说了,我二哥二嫂都没什么意见,用得着你来说?”
章节目录 第 141 章
水泥路打了有一截了; 沈余看着; 心理马上就有水泥路走了; 还挺高兴的。
“我们去水泥厂看看吧!”就是不知道水泥厂是谁做主的?想要买水泥有没有那么容易?
两个人去了水泥厂; 运气很好的碰到了陈县令身边的师爷,那师爷跟着县令去他们家几次; 还算混了个脸熟。
“沈小哥,你们这是上县里玩?”
“啊; 来看看水泥厂,顺便想找水泥厂的管事商量点事情。”
黄师爷听说沈余是来找水泥厂管事的,就把他带到了附近的一座房子里,“我就是管事,不知道沈小哥要谈什么?”
“您就是管事啊。”想一想也是能够理解的,黄师爷是陈县令的师爷,自然得县令看重; 水泥厂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黄师爷也是正常的。
“您这里的水泥卖不卖的?”
黄师爷一愣; 他和老爷之前还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烧制水泥的方子是从朝廷传下来的; 并且是定了时间。五年内要把每个县城所有到镇上的路修通; 比如; 东林县有十个镇子; 就要修十条水泥路。
所以县令也很忙,朝廷并没有拨款下来,只是把当年的税收用做修路的的费用。但是一年的税收才多少呀?他们东林并不如江南地区繁华; 一年的商税也不多,主要还是靠农税和人口税,话又说回来了,他们这里又都是只种植一季,所以只能收一季的税。所以啊,陈县令头发都要愁白了。
但是他刚才听见了什么?这水泥可以卖啊?
黄师爷身子就是一震,他怎么没有想到这个问题?
不管卖得多不多,总归是个进项不是?
“哎呀,沈小哥,你可是跟我出了个主意呀!你要多少?我给你算便宜点。”
沈余一看他这样子,就是之前根本就没有这个打算的,也不拆穿,“水泥怎么卖的?”
“这……”这还真的把黄师爷难住了,之前根本就没有考虑,他怎么知道怎么卖的?
“这样吧!您回去跟县令大人商量一下,我要的有点多也不急于一时。最近我都会在县里看铺子,找人也好找。”
“好好好。”黄师爷立马点头,如果要卖水泥,他一个人也不好做主,还是要找老爷商量商量的,不过他猜想老爷心里肯定也是乐意的。
沈余两人见过了黄师爷就去县城里闲逛,他觉得这里的铺子跟县里的差不多,不过总是要买一个的。
“你看我们这铺子买在什么地方好?”
慕景沉吟了一下,“那要看你卖什么东西了?”
沈余自己也不太确定,他最开始的目的就只是弄个作坊,自己做点东西卖卖而已,倒没有固定要卖什么?
慕景一看他这样,哪里有不知道的,“暂时没有想好对吧!我们可以先买好铺子,如果不满意,倒时候可以重新归置一下,总能弄得满意的。”
“也好,我之前怎么没有想到?”
两人又去了牙行,这时候已经有些晚了,牙行里就只有一个年轻人和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伯。
王伟正在清理图册,就看见两个年轻人朝里面来,赶紧放下手里的图册迎了了上去,“两位来是做什么?买人还是房屋?”
“我们是来买铺子的。”
“买铺子啊?”王伟回到在架子边,拿了一册图纸来,从中抽出四五张图纸纸,“县里的商铺都在这里,还有五间,你看看你要什么样子的?”
沈余接过,跟慕景商量了一下,看中了东街一家店铺。
“能带我们去看一下吗?”
带客人去看店铺,这都是常规操作了,王伟也没有犹豫,只是看见那图纸的时候想说什么又没有说。最后,收起其他图纸,拿起沈余他们看中的那间,“走吧!”
东街的店铺算是整个县城最热闹的地方的,就和衙门隔了一条街,治安是没有问题的。
这是个两个铺面合起来的商铺,看起来很大,以前就是用来做布匹买卖的,瞧着也干净,现在还在减价大处理。
“这铺子位置这么好,人流量也大,怎么会想着给卖了?”
“这可不是巧了,两位运气不错,这铺子今天才说卖的,是前主簿张主簿家的,他儿子在京城当官,就落户在了京城了,所以这会儿接了张主簿一起去京城养老去,张主簿就思忖着把这铺子给卖了。”
沈余转头问慕景,“就这个了?”
“好就这个。”
“那两位有意,我这就带两位去张主簿家。”王伟顿了顿,“就是这铺子不太便宜。”
“多少?”
“没有五百两银子可能下不来。”
五百两啊,沈余点点头,“没事儿。”
看见沈余真的像不在意的样子,又看慕景习以为常的模样,王伟就知道这两位是不差钱的。
“好嘞。”
张主簿年纪真的很大了,但是精神头还不错,看见沈余,居然认识,“你是、沈村的沈五郎!”
沈余没想到自己还有这么个称呼,过了一刻也就适应了,“张主簿,许久不见了,您老身体可好?”
沈余和张主簿打交道不是一天两天了,他这买地买山还有铁矿之类的,张主簿都有经手,也算是个熟人。
“好,好。”
“张主簿,原来你们认识啊?”王伟一看两人认识,觉得这笔生意应该是稳了。
“是小沈要买铺子?”
知道是沈余要买铺子,张主簿直接开口五百两银子,他是衙门里的老人了,过户办得相当快。
沈余没想到这么容易就办妥了,拿着地契,还有点梦幻。
“走吧!这个时候赶回去刚好也能赶回去。”
“那黄师爷那里?”
“黄师爷那里明后天就能有结果了,到时候我们再过来就是。”
铺子有了,沈余就要开始考虑开什么作坊了?他之前也就是想着赚点儿钱而已。拿起手里的方子,沈余开始想着那种最简单方便,回本快。
最快的就两种东西,第一种就是肥皂,第二种就是洗衣粉。肥皂方子是他用5000劳动值买的,洗衣粉是大转盘抽奖抽的。
沈余觉得他可以一边先实验一下肥皂和洗衣粉,然后让工坊那边的人研究烧制玻璃,那么多人呢,还有两队处于空闲状态。
其实有方子,多实验几次基本也就能成功,如果还想大规模的生产的话,沈余估计还要继续建厂房。
现在有水泥,建房子就方便了一半,对了,有了水泥,是不是就能够做楼板了?有了楼板,是不是能够建起来三层四层五层的大楼房了?
章节目录 第 142 章
不管沈余心里是怎么打算的; 他最先决定是还是先修路,这条能把屁股颠开花的路,他真的受够了。
作坊沈余还是打算建新的,虽然以前的工坊二十四间; 只占用了七间; 还有十七间能用,如果只是做肥皂和洗衣粉; 那也完全是够了的。但是工坊那边还是需要保密的,就不能混在一起的。
这些钱还没挣; 银子又要往外面掏; 沈余怎么想,怎么不得劲儿!
还有作坊的格局图跟工坊又不一样了,还得重新规划。
不对; 沈余想到之前系统的任务,那明明是修建一座现代工厂的; 但是半途被他给改了设计; 多加了一些隔间; 就变成现在这样子了。
那照这样说来; 以前的那图纸用在现在岂不是还能够使用。
沈余粗粗算了一笔账; 修水泥路; 修工厂; 住宿舍,这么算下来,光工厂和宿舍都的1000多两银子; 还不知道水泥的价格,这么算下来,钱啊,真的不经花。
唉
“叹什么气?小小年纪,小心给叹气叹老了。”
“钱啊,真的不经花,我想了一下,修厂房和宿舍,水泥路,加起来估计也要一二千两银子,这还没看见影子那钱就花出去了。”
慕景好笑的搜搜他的脑袋,“你那里不是还有7000多两吗?担心什么?还是说你对开作坊没有信心,害怕不能回本?”
回本沈余是有百分百的信心的,“我有信心,保证能赚钱。”
“那就好了,今年不能回本,过两年,那总是能行的吧?”
“不用两年。”沈余非常有信心。
“那不久行了,快走,你不是说要去县里问问黄师爷水泥的价格吗?”
“对,走。”
沈余路上又被颠了一遭,这下他不论怎么想?都决定先把水泥路给打上再说,哪怕水泥贵点儿都无所谓。
结果到了县里,黄师爷给的价格十分实惠,一担一百文,水泥的分量还是挺重的,一担大概有100斤的样子,算下来,一吨也就是一两银子。
说起来很便宜,但是实际算下来,一点都不便宜,反而有些贵了。
一般情况,修建100平,大概需要5吨水泥的样子,他还是以前那样,修建5000平的大作坊,那就得要250吨水泥,也就是说250两了。
还得青砖,瓦……那可以换成楼板,完全可以弄个二层工厂,甚至三层。
于是,沈余就跟黄师爷提了一下楼板的问题,他还把楼板的大制作法给黄师爷说了一下,说是他准备购买一批楼板,准备修炼二层楼。
一开始黄师爷还闲沈余事儿多,但是仔细一想,这就是商机啊!水泥每个县都有,但是楼板就不一定了,这么弄下来,就是他们东林县独一无二的东西。
这下,黄师爷看沈余的眼神都不对了,他终于能体会到为什么他家老爷以前对这小子这么客气了,简直就跟财神爷一样,而且还是不藏私的那种。
前脚黄师爷心里还说沈余不藏私,后脚沈余就想着偷偷去挖河沙了。
这个时候,还是没有河沙卖的,如果沈余要用河沙,完全可以自己雇人挖。正好,沈余他们这边的河也不深,挖沙总比买沙强,于是就准备雇人挖河沙去了。
这个时候,工房里建出来的小三轮车就派上了用场,这种车全靠人力,体力好的,一天能跑个七趟八趟的,还好,他们家牛车驴车加起来也是四五辆,运了半个月,沈余要用来修工厂的河沙才算是挖够了。
但是,修路的完全不够。
沈余要修路的事情没有瞒着别人,很快沈村长就知道,他一来就骂沈余啥,“那路又不是咱们一个村的人在走,凭什么就只有我们村的人出钱,那前面的桃李村,再有刘家庄,前面的李子坳,后面的九道口,他们村谁不比咱们村有钱,不行,我的找他们说说去。”
沈余不是不明白沈大伯说的什么意思?无非就是他把整条路修了,白白,让其他村的人占了便宜,心里不太甘心罢了。
说起来也是这样的,他们的位置距离镇上是真的有些远的,在他们的前面还有几个村?他们到镇上的距离要比沈村要近,如果沈余修,总不能留着前面一截,只把后面的一截打水泥路吧!
沈余不在意,但是沈老头和沈大伯还有村里的一些老人在意,沈余也就没管,让他们去扯皮,他还得建工厂呢!
建工厂还是以前的那些人,徐师傅和他的儿子徒弟女婿们,又被沈余请来的时候,徐师傅还有点惊讶,这不才修了一座工厂,现在居然又要修了。
说老实话,徐师傅还挺想念在沈余手底下干活的,工程量大,一干就是好几个月不愁没活,也没有人天天盯着他们,就怕他们把东家的东西搬家里去了,再来,伙食还算不错。
这次一听到他又要找人修工厂,连忙就来了。
修工厂还要先打地基,这个活儿,挖河沙的时候,沈余就请村里的人干了。占地面积还是和以前差不多的大小,两个工厂一盖,之前的小丘山就没有空地,如果沈余以后还想扩建工厂,就只能换别的地方了。
图纸还是原来的图纸,这次沈余也没有时间限制,就全部交给徐师傅他们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