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将军,末将不解,既然此时燕国伐赵乃是最优的选择,又何来上当一说呢?我军不应该尽量避免这样的局面,以安稳渡过这几年的青黄不接的时期吗?又为何要诱使燕国攻我赵国耶?”任武不解的问道。
“首先伐赵确实是燕国最好的选择,无论我军是否诱导,燕国最后都会走这条路,即便他们不走,秦国、齐国甚至魏国和楚国也会逼燕国伐赵!”赵括指着舆图上的各个国家说道。
“因为三郡之地实在太大了,秦国惧怕我大赵强盛起来与他分庭抗礼,而其余诸国也怕我赵国成了第二个秦国!所以,弱赵将是未来几年的主旋律。此大势也,不可挡也!”赵括说道。
“那么,我们诱使燕国现在就伐赵的目的:其一在于让燕国尽快行动,从而缩短它的准备时间,变相地削弱燕军的实力。”
“其二,主动示弱,误导燕国认为我军主力无存,使其产出骄矜之气,轻视于我军。”
“其三,乃是为了在其余诸国决议要弱赵之前,结束对燕的战争,以隔绝诸国相助燕国的可能,进一步削弱燕军的实力。”
赵括侃侃而谈道,不过还有最后也是最后的一点,他没有告诉任武。那就是:他需要趁伤口还未愈合,民众还在热议上党之战时,通过对燕国的战事,再立新功……
“与燕国之选择一样。本君之所以要让燕国尽快攻赵,便是要尽量压缩不利因素,取有利于我之条件,与燕一战!而燕国之错漏,不在于伐赵,而在于未得诸国之助力,且未准备充分之时进行伐赵之举。故言其上当也。”赵括总结道
“明白了!谢上将军为末将解惑!”任武双手抱拳说道。
“嗯,战略上如今我们已经占有了主动权,但在战术上,我们即便有了这三千精骑的加成,邯郸军若,我军在总兵力和总战力值上,依然处于劣势,肯定是比不过燕军的。”
“所以,虽然本君费尽心力,营造了对我大赵最好局面态势,但要实现本君的战略意图,彻底地打败燕军,我们还需要在战术上压制住燕军!”赵括说道。
“来,光是我说了,你也来说说看,我们要如何排兵布阵!”赵括将舆图推倒任武面前说道。
“诺!”任武应诺道。
“此次战役之重点在于……”
“从何处破局?”
“当在此处也!”
“三千精骑,能拿下吗?”
……
灯火摇曳中,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分析着燕军可能的攻击路线,并一一制定应对之措施。而一夜很快在二人的讨论中过去,一个完整的抗击燕军的方案也随之出炉。
“说一千道一万,我军破敌的关键,还是在你的三千精骑上,去准备吧!”赵括收起被两人戳来戳去,已经有点破损的舆图,对着任武说道。
“诺!”任武说道,刚走到门口,又回过头来对赵括说道:“末将还是以为要调些兵马回防比较妥帖!”
“无需多言,本将心中有数,执行吧!”赵括闭上双目,淡淡地说道。
“诺!”任武不再多言,转身离开了书房。
随着任武的离开,赵启的卫兵也开始了换防,而赵启则进了书房,问道:“上将军可要休息一下?”
“不必了!”赵括表示被系统改造的身体,一点不累好吧!
“嗯……”赵启得到赵括的答复后却没有离开书房,反而待在原地扭捏了起来。
赵括显然也发现了手下这位猛将兄的异常,于是开口询问道:“有事?”
“嗯!昨夜末将一直在外头听着!”赵启停了一停,看了看赵括的脸色没有变化,随后继续问道:“不知上将军对任将军说的暂(重音)不攻邯郸!是否……”
“烂在肚子里!”赵括没有等赵启说完便打断了他:“该你知道的时候,你便会知道!”
“诺!”赵启高兴地应诺道。什么话才不能说?才要烂在肚子里?实话!所以……那是真的!
太阳慢慢升起,阳光洒在大地上,人们只能感受到懒洋洋的温暖,再无往日的热辣之感!衣裳渐加,冬日已经不远了!
而今日的赵廷,却是一派热切的情形!
公室之人、平民派系、贵族集团纷纷出手,搅成了一团。
你说我眼神不好,我骂你德行不修,你喊着为国为民,我揭露你贪污成性!
总之无所不用其极,而朝廷之上,谩骂声不绝于耳,更有一发而不可收拾之状!
无他,大家在争夺赵括夺下的三郡郡守及其属官之位。
虽然三郡郡守都不太好干,有的要面临生命的危险——河东郡,有的要在夹缝中求生存——河内郡,还有的估计只是个摆设——上党郡。
但好歹也是个两千石的一郡之长,上了这个台阶,再调回到邯郸来,那可就是九卿的有力竞争者了啊!
更何况,一郡之下还有诸多的属官,纵然地处前线,有生命危险,但显然各门各派、各个利益集体总不会缺少愿意“奉献”自己的人员,如此壮大自身实力的绝佳机会,各个利益团体也是绝不允许自家缺席的。
赵王坐在宝座之上,看着下方的一群人为了区区几个位置、几把交椅,而互相揭短、互相撕咬。赵王感到从未有过的舒心……
骂!给老子接着骂!狠狠地骂!
第一百一十章 蓟城戒严燕军誓师
赵王很享受现在的感觉,哪家快不行了,他就帮哪家说几句话,力求各方势均力敌,于是撕逼大战在赵王的平衡下,一连延续了两天,却一个职位都没有定下来。
几方大臣也渐渐地回过味来了,这赵王根本就是在逗咱这群人玩呢!整整对喷了两天,口水都喷干了,声音都已经嘶哑了,怎么还一个位置都没定下来?!更可气的是,赵王是一会站自己这边,一会儿又跑对面去了,就看谁弱势就帮谁。
额,要不试试?
几个领头的大臣默契地将声音慢慢变小了来,果然,赵王发现后,立马亲自下场呐喊助阵,继续怂恿着大臣们互相碰一碰!几人见状,相视一眼,一切尽在不言中!
“继续骂?”
“骂吧!王看着呢!”
“下朝后,酒铺见!”
“嗯,好好演,下朝见!”
大殿上对骂的声音又大了起来,赵王表示很满意!
但赵王没有发现的是,现在对骂的内容都是这两天反复提及的,而且多是无伤大雅的事情,就像是不断地炒剩饭,甚至连一点配菜都不给,更再没有瓜可吃。
就在赵廷还在“撕逼”之时,燕国都城——蓟城已经全面戒严,整座城许进不许出,城中百姓和各国的探子正在纳闷之际,城南传来的擂鼓声似乎给到了答案!
咚…咚咚…咚咚咚…
那是大军集结的声音!不在城北,而出自城南!
若是伐东胡,大军应该集结在城北,而不是城南啊!若是在城南集结,大军必然是南下攻伐啊。而南下,除了乖宝宝齐国,便只有赵国接壤了!如今的齐国,那是谁都不得罪,一心去海上钓鱼,没有理由攻伐啊!
倒是赵国刚刚跟燕国的老大哥掰了掰手腕,燕国有足够的理由进行攻伐!于是,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
而这样的判断可是急惨了各国的密探们!麻蛋的,燕国也太不是人了!你要打赵国好歹跟咱透透气啊。你倒好跟咱说打东胡,老子的情报刚刚送走,你转过头就要打赵国,王上看到我这情报做的,不得杀了我啊!
没法子,赶紧重新写份情报往外送吧!什么?你还戒严!
不行,不管是为了自己的小命,还是为了国家的利益,燕国伐赵的情报都必须尽快地送出去!
而最着急的莫过于赵国的密探首领了!伐赵!你跟我说你要伐赵!麻蛋,我大赵好像真的没什么兵在邯郸了啊!那个谁!快,想办法!今天之内无论如何要把情报送出去!不惜一切代价!
于是,这天,蓟城内死人出殡特别多!结婚迎亲也特别多!
哦,还有各种鸽子满天飞!
可惜鸽子多,弓箭手更多!但凡在城内起飞的鸽子,不多时就在城墙上,被蹲守在那的燕国弓箭手给射了下来,成了盘中之肉。
而城门口似乎得到了强令,甭管你是哪家的亲戚,出殡也好、迎亲也罢,今天都不准!明儿再说!
城门官似乎也知道这些人大都是各国的密探,但却也确定不了哪家是赵国的密探,一下子把六国的密探一锅端了,他的胆子还没大到这个地步。他很清楚,这样大的功勋足够将他送上断头台。
好声好气地送走各位“密探”,并且暗示道:“今日大军开拔,明日便可开城,诸君又不是赵国人,晚不到一天而已,无碍的!”
众密探也觉得有点儿道理,差个天把也关系不大,反正送过去也要好几天的时间,打不了路上赶一点呗,想必大王也不会介意!
就是苦了赵国的一干密探!你们能等,我赵国可不能等啊,这早一天知晓,咱大赵就多一天准备的时间,就有可能翻盘啊!
赵国密探首领听到各路的回报后,头都晕了!心里默默地盘算着:杀出一条血路?别傻了,就密探这几十口子人,估计还没到摸到城门呢,就都被砍杀了。自己这群人刺探、逃跑那是高手,正面作战不是强项啊!
可,若是再没有旁的办法,只能亲自带着手下们强行闯关了。也算了为国尽忠了!哦,那不叫闯关,那叫送死……
日已近午,城南大校场上,燕王正在做着最后的动员。
点将台上,燕王身着戎装,腰佩利剑,头戴玄盔,在台上高声地宣布着什么,红色的披风随着高台上呼啸风声飞舞着。
国相栗腹与将军卿秦也是一身戎装分列燕王的两侧,再往后便是两员将士护着硕大的军中大纛,大纛之上,龙飞凤舞般写着一个“燕”字,在风的鼓舞下,似要脱离这旗帜的束缚飞离出去。
再往后则是一众燕国的臣子们,或衣戎装,或衣朝服,安安静静地站在高台之末,却又心潮澎湃地看着台下无边无际的燕军军阵!我燕军如此精锐,何惧赵国焉!大多数人心中如是想道。
只有昌平君乐间,眉头微微皱起,军中何时也有了此浮夸之风也?燕军若真又如此雄壮之军,还如何会龟缩一角,早已制霸中原矣。恐怕目之所及的皆是从各个营里挑选出来的尖子,而在目不可及之处,在那真正的军营之内……
待会誓师之后,各归各营又是一阵的忙乱,说道的兵贵神速呢!按照这个情况,今天能全员开拔就不错了!就为了撑面子,却耽误了最宝贵的时间。城内把控得再严,好容易争取出来的时间全浪费在这上面了!乐间在心中哀叹道,却一言未发。
点将台下,最前一排是各军的裨将,往后则如乐间猜测的那般,都是各军精挑细选出来的精锐部队,燕王目之所及的几排里,几乎各个都是强壮健硕的猛汉,铠明甲亮,刀锋剑利,目光深邃而锐利,一呼一吸之间,竟有搏虎之势!
少倾,燕王终于完成了略显冗长的动员讲话,拔出利剑,直指苍穹!身后举着大纛的将士,伴着燕王利剑的出鞘,将大纛高高擎起,移步到点将台前,大力地挥舞起来,而随着大纛的挥舞,点将台下的燕军将士也动作了起来!
“噌!”这是刀剑出鞘的声音!
“伐赵!”刀剑高举朝天,裨将和曲长们高声喊道!
“伐赵!伐赵!伐赵!”这是燕军士卒发出的怒吼声!怒吼声响彻云霄,飘飘荡荡传入蓟城,传到蓟城的每个角落里。
第一百一十一章 燕军开拔细作谋算
“砰!”三声过后,燕军长矛兵将长矛狠狠地杵在地面,溅起一片尘土。
伴着飞扬的尘土,高台上的大纛也停止了舞动,高高举起,又狠狠落下。这是大纛再次的传令——大军开拔!
台下的精锐燕军纷纷站定保持静默,从左至右,在校尉的带领下,收剑(刀)、转身、离场、开拔!
“何其英武也!”燕王在高台之上,看着几乎无边无际的人潮,井然有序地退场开拔,忍不住地夸赞道。
“有此精锐大军,我王定然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也!”国相栗腹在燕王身后拍着马屁说道。
一旁的将军卿秦嘴角抽动了下,作为誓师总指挥的他显然知道内情:“哪有多精锐,整个燕军找下来也就眼前的几千人,甚至都站不满眼前的万人之阵,无奈稍远一点的只能找些还可以的士卒填满。”
望着大军远去的井然有序,他已经能想象在大营中归建时的混乱!本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