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长生可否-第1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可不行。

    朝廷上收买的官员再多,你不能形成组织势力,就是一盘散沙,真出了事,是不顶用的,钱再多没有力量保护怎么行?

    因而。

    晋商不仅与宣府、大同的边军将门纠缠不清,在这太行山中,许多山贼,本就是他们培养起来的……

    张执象一路见闻之后,决定绕个路。

    他走到飞狐径后便折返向西,往大同而去。

    越往西走,越是感觉到大明朝的气候问题,400毫米降水线的远离,让太行山以西的这边,明显荒凉,哪怕是五月入夏了,也不见江南的满目绿色,而是多有黄沙。

    走到大同,才知晓边军苦寒。

    哪怕临近黄河,也是黄沙漫天,出了大同,到了长城外,才明白什么叫做荒凉,也算明白为何大明不收河套了。

    因为这里根本就没办法生存,茫茫荒地,连蒙古人都看不见。

    要一直往北走。

    走到黄河“几”字的最北边过了河,才能够看到一块绿洲,那里是丰州滩,也就是明史里记载的水草丰美之地。

    那里是现代意义上的河套,而古代意义上的河套,是黄河以内。

    在黄河与长城之间的数百公里土地,所谓的河套地区……全是荒漠,是毛乌素沙漠。

    大明不比现在。

    五月的黄河,夏季枯水期开始,在中上游的位置,那水流量根本不像是母亲河,动了冬季枯水期,断流会更加频繁。

    蒙古人都不要的沙漠,被吹成水草丰美,塞上江南,明史更是记载夏言因为谏言收复河套被斩,简直就是个笑话。

    沙漠给你,你去屯田?

    而且从大明开国以来,就没有占领过河套,又哪来收复一说。

    只是开国之初,北击蒙古,防线开拓到了丰州滩一带罢了。

    洪武永乐年间,草原本就是大明的领地,后来裁撤边防也是情理之中的,太祖为了让蒙汉融合,当时蒙古的富贵子弟,可全都是接到京师来读书、婚配的。

    秦王朱樉娶王保保的妹妹,就是牵头,而且招了不少蒙古的驸马。(王保保的妹妹,观音奴,赵敏的原型。)

    在京的蒙古官员一度超过两万人。

    民族融合才是大趋势,草原那么大,总会有人去生活、放牧的,你不可能把人都杀光,要么你让蒙古人放牧,要么你自己派汉人去。

    朱元璋已经把宁王朱权派到大宁去放牧了,可草原又岂止大宁一块?

    长城从来就不是大明的国界,是蒙汉分界线!

    无非是将蒙古分化、融合而已。

    兀良哈在最北边,蒙古各部敢动,兀良哈就抄后路,东边水草最丰美的地方给科尔沁,离宣大最近,丰州滩这一块,则给瓦剌,西边那荒漠之地,才给黄金家族的蒙古正统。

    如此,一直到英宗时期,大明都是实际控制蒙古的。

    土木堡兵变,也先为了送英宗回京,不光调动了蒙古各部,甚至连建州女真都来一起帮忙了,可见大明天子在蒙古的地位。

    可朱祁钰和于谦他们做了什么?

    他们扶持瓦剌的太师脱脱不花,脱脱不花可是孛儿只斤氏!他是黄金家族的后人!是具备统一蒙古的法统的!

    也先当即干掉了脱脱不花,还给朱祁钰送了两匹马,示威。

    然而,朱祁钰根本就没有放弃,他们继续下黑手,终于,也先被自己人害死,这下好了,黄金家族重新起势,蒙古再度统一,蒙汉融合被中断。

    土木堡之前密切无比的勘合贸易也结束了。

    因为土木堡,蒙古成了“敌国”,贸易被禁止,走私也开始了……

    勘合贸易属于大宗商品互换,而走私只为赚钱,区别巨大。

    贸易规模起不来,没有物资,蒙古人能怎么办?

    除了丰州滩那地方可以种田,其他游牧的地方,根本无法供给生存,牧民吃肉这是一个错误的认知,牧民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没有肉吃的,他们的主食是奶酪,因而才需要茶叶消食,草原上的生活是十分苦寒的,一到冬天,他们必然要南下寇边。

    要么通过战争来掠夺物资,要么……减少他自己的人口。

    这个情况要等万历给俺答汗封王后,贸易开放,才会缓解,蒙古也正式纳入大明的势力范围了。

    可在这之前。

    土木堡影响的不光是蒙古百姓,也先一死,瓦剌衰落,蒙古再度统一,由黄金家族的后裔继续统治,北方就有了威胁了。

    正德年间的蒙古小王子就跃跃欲试。

    若非正德狠挫蒙古,边事还得糜烂,像辽东那样的修地球,得提前发生。

    也正是正德十二年的应州一战,如今俺达汗就很安分,虽然统一了蒙古,却对明朝没有不敬,只是要求贸易而已。

    然而。

    开放贸易了,还怎么走私?走私集团可不会答应。

    从大同西出,四百余里便可抵达丰州滩,这是前往丰州滩最近的路线了,蒙古人喜欢把这里叫做土默川,后世在土默川还建立了一个城市——HHHT。

    张执象却没走直线,他先是过河向西,在沙漠里走了一大段,确定荒无人烟后,才过河北渡。

    可到了后世的河套地区,也大多的是荒漠。

    黄河水量少得可怜,整个黄河北岸要到满清时期,才会因为改道出现一片滩涂可以耕种,如今北面仅仅丰州滩是绿洲。

    沿着黄河东行,一路看着河水。

    张执象由衷的感受到了,那场天灾来临的前兆。

    感受着大明年间,南北的不公。

    张执象蹲在河边,从浅浅的河流上捧起一捧水,里面近半都是泥沙……植树只能防沙,想要绿化,还是要看气候。

    唯有恢复到汉唐时期的温暖气候,关中和河套这里,才会成为肥沃的平原。

    河南简称为豫。

    可不光是天予象的意思,曾经的河南,可是有成群的大象生活的……

    气候变暖,400毫米等降水线北移,复苏的不光是河套地区,还有西域,整个西北能够多出31亿亩的耕地,那才是华夏文明气候上的盛世。

    “天道,人道……”

    张执象缓缓松开手,任由泥沙从指间滑落,大明的灭亡,仿佛是老天爷都在帮忙一样,而后是的崛起,也仿佛是天道在助力。

    他穿越的时候,400毫米等降水线已经开始北移了,再有二三十年,气候就能恢复到汉唐时期。

    而几大对手已经开始自我崩溃……

    后世有个“入关学”,其实不是华夏入关不入关的问题,而是山海关正朝着华夏飞速赶来,就如同当初满清稀里糊涂的入关一样,到时候不管华夏的意愿如何,有没有做好准备,回头一看,就会茫然的发现,自己入关了。

    “世道兴亡,只能被动接受?”

    “那样,如何能逃脱周期?”

    “无法经受冰河时期的考验而灭亡,又如何能把握汉唐气候盛世兴起的机遇?不过是再一次等待天时轮转罢了。”

    “天道非要让我接受,而是让我们去通过考验……”

    张执象忽然有些感悟,明白修行为何要讲天人合一,又要讲逆天而行了。

    天道周而复始,单纯的循环是没有意义的,而天地既然诞生了人,那便有其目的和期许,人要超脱循环,去提携天地,掌握阴阳。

    让宇宙像太极一样保持动态的平衡,而非在大的循环演化当中,阴阳转换,周而复始。

    大衍之数五十,遁一而活四十九。

    一乃太极,是道。

    人为一中之一,只有掌握了道,觉悟了文明,超脱了循环,能够迈步向前,通往星空,掌握整个宇宙,文明长生不灭,宇宙也长生不灭,才是终极奥义。

    原来如此。

    文明觉悟,宇宙方生。文明,乃宇宙之灵。



243、威服蒙古震慑千军



漫天黄沙当中,一路沿着黄河东行。

    道袍说不上脏,但数日未曾打理的发丝有些凌乱,头发也简单的绑在一根木簪上,感受着旷野和荒凉,张执象的心也如同这塞外的风沙一样。

    他忽然发现,自己对这世界缺乏了解; 他很想去看看。

    像老顽童那样跋山涉水,穿过荒野,穿过冰川,去北极,去沙漠,去感受自然; 在见过了无尽的荒凉之后; 重温生命的欣喜。

    “还不能走呢……”

    他忽然呢喃了一句; 世俗似牢非牢,还需打破樊笼。

    哒哒……

    哒哒,哒哒……

    远处传来马蹄落地的声音,视野尽头的黄沙当中,一群骑兵冲出黄沙,虽然只有千余人,但声势极为浩大。

    看蒙古人骑着战马奔腾的自然,就如同苍狼在草原逐猎一样。

    这是与生活方式息息相关的种族天赋。

    张执象没有与这伙骑兵交际的想法,他只是靠了靠边,准备擦肩而过,而带头的骑兵在冲出十多丈后居然转了个弯。

    然后千余骑兵大队很自然的形成了半月形包围,停了下来,将张执象围在了中间。

    不见得有敌意,但一切都是本能。

    张执象停下脚步,静静的看着这伙骑兵,直到为首的一个穿着皮袄,身上带着黄金玉石饰品的首领踱马而来; 他骑在马上; 居高临下的打量着张执象。

    相比于其他蒙古人的粗犷; 他要“阴柔”一些。

    有一点像中原的文士,他胡须打理的精致,脸型消瘦,略显阴鸷,给人一种苍鹰盯着猎物的感觉,骑马在张执象周边转了两圈后,他才说道:“我要去西域雪山,拜会密宗上师,根敦嘉措。”

    “见阁下独行荒野,身无半点黄沙。”

    “觉得阁下也是世外高人,遂欲与阁下结识,敢问高名?”

    俺答汗坐在马上,说话的同时摘下了马奶酒,丢给张执象,张执象接过酒囊,饮了一口,便交还给俺答汗,说道:“大明,张安平。”

    “张安平……”

    俺达汗嘀咕了声,一开始还没反应过来,等想到那个人后,瞳孔猛然一缩,仿佛风沙都静止了。

    在他震惊的时候,胯下的战马也不安的踱了两步。

    俺达汗额头有些汗珠,但好歹镇定了心神,说道:“听闻大明有使者因边关榷场之事出使蒙古,使者为原户部主事赵阚,本可汗不愿与你大明扯皮,便躲闲西域,拜访上师。”

    俺达汗将话说完,才松了口气。

    而且悄悄的勒马后退,由不得他不怕,才有人联络他攻打京师,朝廷的使者也派了过来,他不愿涉足其中,进而前往西域拜访密宗上师,可大明国师居然出现在他的面前!

    这能是巧合?

    哪怕身边兵马过千,俺达汗也没有半点安全感。

    他很清楚时代的变化,这些修行的高人具备怎样的力量,只是没有想到大明朝廷的动作如此凌厉,仅因为他没有断然拒绝那些人,就要来将他斩首?

    是了,听说大明在攻打安南,也没有给莫登庸投降的机会……

    俺达汗后退警惕的动作被亲卫发现,顿时抽刀声连成一片,上百张弓瞄准张执象,只要俺达汗一声令下,便会发动冲锋。

    千军当中,张执象对他们的动作置若罔闻。

    只是呢喃道:“赵阚……哦,是他啊。”

    张执象把那个辞官的户部主事跟名字联系在了一起,知晓这人定然是夏言派来蒙古的,而面前这位蒙古可汗不愿见赵阚,说明事情挺大……

    呵,这就是你的动作吗?夏言。

    张执象轻笑一声,天师剑陡然出鞘,他仿佛只是一步踏出,便飞凌马头之上,轻飘飘的站立,但剑锋却直指俺达汗的眉心。

    此时那些蒙古勇士才来得及开弓,弓箭全部落在空地。

    被剑指着,俺达汗反而定下心来,他抬起头,看着张执象问道:“国师不是来找我的?”

    “看看大明的江山,随意走走而已。”

    俺达汗没敢说塞外是蒙古的领地,只是说道:“国师既然在此,本汗也无需去拜访密宗上师,还请国师往土默川一游,看看塞外风光。”

    言下之意很明了,张执象去土默川,那大明的使者如何处置,便是张执象说了算。

    他俺达汗亲手杀掉使者交投名状都行。

    张执象瞥了俺达汗一眼,眉心天眼陡然睁开,长鲸蕴养多日后首次出鞘,一剑便在黄土之中斩下一道千米沟壑,剑痕整齐如镜面。

    神光慢吞,长鲸返回。

    张执象挽了个剑花收起天师剑,将“国师”令牌丢给俺达汗,自己飘然下马,负剑走远,说道:“去京师朝贡。”

    俺达汗拿着金牌,愣了半秒,便果断翻身下马,跪地迎送。

    “恭送国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