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长生可否-第1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没有办法凭借一己之力,让整个沁源相信她,明明有足够的剩余不去享受,而是勒紧裤腰带搞二三十年的发展……

    “内循环的前提的确是拥有足够大的体量。”

    “沁源的体量小,但是大明的体量足够大,你有没有想过,姿社这对双生子,在用它的时候,体量小的,不得不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而体量大的,天然就适合走内循环?”

    张执象也是有感而发,属于灵感的绽放。

    听到张执象这么说,王绛阙明显愣了一下,呢喃道:“大明天然适合走内循环……”

    张执象点了点头,说道:“没错。”

    “我们华夏是广土巨族,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与文明有我们这么大的领土,这么多的人口了。”

    “王家是做海外贸易的。”

    “每年流入大明的白银才一亿多两,但大明土地上,每年的粮食产出,就价值多少?大明耕地肯定是超过十亿亩的,折算粮食产出,就超过五亿两。”

    “大明占据经济霸权的情况下,贸易获利的效率是远远超过战争掠夺的。”

    “可内外体量差距之大,愈十数倍不止。”

    “在大明的角度来看,根本就不存在殖民扩张的路线。”

    “后世需要勒紧裤腰带艰苦奋斗,那是因为我们是一穷二白起步的,那是华夏文明自古以来最穷困的时期,而大明,有钱,非常有钱。”

    “自古以来,就没有大明这么富有的。”

    王绛阙听懂他的意思了,张执象认为大明已经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就算没有完成,我们自己的生产也是远超过外部掠夺的收益的,至少这个时代是如此。

    至于金银,王绛阙倒是没在意。

    大明缺乏货币,缺乏足够的流通性,就是太有钱的标志,这说明大明物产已经远远超过货币总量了,以白银为货币使得大明产生了严重的通货紧缩。

    这一点在嘉靖开设银行,维护住大明宝钞的纸币信用以后,就已经解决了问题。

    金银失去货币地位后,还有什么价值?

    如今大明的海外贸易,本质是什么,是大明生产的商品换来那些海外的金银……而回购原材料的贸易,只占很小的一部分。

    “这不还是在跟钱打交道?”

    王绛阙发现内循环也离不开钱,而理想中的世界,应该是没有钱的,一切按需分配才对。

    “我们花了数千上万年发展出了货币,为什么要将它废除?货币的本质是什么?标准答案是一般等价物,但在我看来,它就是可量化的权力。”

    “沁源缺钱,本质上缺的是对原材料的支配权。如果原材料的支配权,生产出来的商品甚至无需交易。”

    “一个人花了多少钱,我们就可以看到明面上他使用了这个社会多少的权力。”

    “我们才好去调整,平衡。”

    “倘若废除货币,那一切东西又不可量化了,善恶都是人的本心,你不能指望每一个人都是圣人,能够控制住自己对于资源权力的占有。”

    “所以,哪怕物质极大丰富,也是不可能按需分配的。”

    “因为,贪婪,是可不光是只拿自己需要的,或者,每个人的需求又不同……那根本不是一个可持续的平衡体系。”

    “阳明先生专注于人心,也只敢说人人皆可成圣,都在修炼成圣的路上,而不敢说人人都已经成圣。”

    “那对双生子,到底是基于西罗人对文明片面理解的产物。”

    “不能受限于它的范围。”

    “更不能相信历史终结论,文明的发展,永远不可能保持在某一种终极状态下,永恒不变,因为这根本就违背了文明诞生的含义。”

    “王绛阙。”

    “我们得脱离双生子的理论框架,去抓住文明发展的主要矛盾——权出于私,还是权归于公。”

    。



252、天道昭昭工业本质



“我们不妨抛开双生子的理论框架,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

    “《道德经》有云: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老子已经把道理讲得很明白了,文明要往前走; 需奉行天道,但又必须正视人道。”

    “损有余而补不足,这是维持文明稳定前行的基础。”

    “损不足而奉有余,这又是人类社会运转的本质,基于人心而构建出来的一切规则的本质。”

    “一切制度都是人来构建的。”

    “人必定是具备善恶的,再怎么大公无私的人也必然是有立场的,既然有立场,那必然就会有偏袒; 有人受益,就必然有人受损。”

    “无论是损于上,还是损于下,都是人之道。”

    “你认同吗?”

    王绛阙明白张执象的意思,他首先要把双生子归纳到“人之道”的范畴当中,而人之道是解决不了文明的问题的,需要天之道……

    “是否会过于形而上学?”她问道。

    张执象笑了笑,说道:“无论是双生子的哪一个,都需要发展生产力对吧?而生产力的发展是绕不开工业化的,工业化作为资本不断增密的过程,你认为它属于天道还是人道?”

    毫无疑问,人道。

    工农剪刀差可不光光出现在内循环上,它在外部市场扩张也是以工农业产品价值的不等价交换为基础的。

    工业必须收益,才能发展。

    而农业剩余则被不断的剥削……

    “农业剩余,剩余……农业必须要有剩余才能供养工业,否则只要有10%的缺口,后果可不是涨价10%,而是涨到10%的人饿死为止。”

    “沁源的问题不是制度。”

    “而是它的农业剩余太少了; 根本无法供养工业; 唯有大明,广土巨族,我们有数千年来的农耕经验,农业剩余不断的提高,才有工业化的基础。”

    王绛阙似乎领悟到了核心。

    她这一刻才将那套来自未来的理论与大明这个时代的知见连接起来,明白了文明为何会是这样的发展路径。

    工业必然是由农业诞生的。

    如果一个文明,它连农耕都不是,类似于草原上的蒙古人,他们连生存都很艰难,如何发展出各种门类的工业技术?

    大明的商品,在草原上最紧俏的除了茶叶,另一个就是……铁锅。

    蒙古帝国横跨世界,元朝入主中原七十余年,如今在俺达汗的领导下又再次统一,可蒙古人至今连铁锅都造不好,这是没有技术的原因吗?

    不是。

    是草原上的游牧根本无法支撑一个文明……

    工业的诞生,必然是一个文明长期保持大量农业剩余的结果,而一个文明,如果连农业都不发达,它即便工业化了,工业也不是它本土诞生的。

    后世的西罗洲会工业化。

    首先是他们因为鼠疫死了足够多的人,人口少了,土地不变,农业剩余就多了,但这依旧不足以支撑他们进行工业化,所以他们要殖民扩张。

    农业生产效率低下没有关系,以量来堆砌就可以了。

    商洲有的是良田……

    王绛阙明白了西罗人工业化成功的原因,顿时对于双生子理论的局限就破开了,也明白了沁源的种种问题不是她的错,更不是不可以解决的。

    “我从最开始就错了。”

    “理论的验证根本不是一个沁源可以满足的,它必须以大明为尺度进行,青羊山起义军……必须取得大明的决策权。”

    说道这里,王绛阙顿了下来,她转头看向了张执象。

    如此一来。

    他们就对立起来了……他笑了。

    王绛阙睫毛微动,撇开了脸,低声道:“你是说,我们本来既是一起的,不是对立,而是会师?我们要一起争取到大明的权力,然后用之于公。”

    “去实行天道?”

    张执象见她如此聪明,很快就领悟到了关键,也是心情愉悦起来,他清闲的往后一趟,躺在草地之上。

    说道:“这是自古以来实践出的真理啊。”

    “你看,以土地兼并为例,每一个朝代的末年,土地兼并都极为严重,农民日子过不下去,开始造反起义,新的王朝就开始均田免赋,又发展出一个个盛世。”

    “这不就是权力的攻、私之别?”

    “文明是在前行的,只是前行的步伐不是那么阶段性罢了,但一个个王朝的兴灭,又是一种循环,这种循环的本质,是权力的公私没有产生突破罢了。”

    “量变在积累,需要一个质变的突破。”

    “而且,你看。”

    “秦亡之后,十室九空,人口锐减,可不过七八十年时间,到汉武帝时期,国力就到达了鼎盛,能够跟匈奴追亡逐北。”

    “两晋南北朝时期,破坏得够惨吧?可隋唐来临,不过几十年的功夫,又是前所未有的盛世。”

    “五代十国打了多少年?门阀世家都打没了,可宋朝建立呢?”

    “不过几十年的功夫,就富的难以想象。”

    “两宋统治拉胯,中原之地丢失近两百年,历经蒙古屠杀,又经由元朝肆虐七十余年,可我大明一旦建立,不过二三十年的功夫,永年年间的盛世,便是恒古未有。”

    “你说,我们这个文明,我们这个国家,能单纯的从资本的角度去考虑吗?”

    “每一次兴亡之间,不是打了个稀巴烂?哪来什么资本。”

    “可兴起又如此之快速,而且一次比一次鼎盛。”

    “原因在哪?”

    “原因是我们历代的农业剩余,都在积累啊,我们的知识,我们的技术,数千年的发展史中,一直都在积累。”

    “只要有足够的农业剩余投入,我们的知识技术就能完全爆发出来。”

    “而大明,已经处在了那个质变的节点,我们已经积累了足够的知识技术,但朝廷对大明根本就没有控制权,农业剩余根本就无法投入到工业生产当中。”

    “然而。”

    “节点已经来临,工业革命的准备已经完成,科学的果实已经结出,哪怕没有权归于公之下的大规模农业剩余投入,大明这百来年,也在极速发展。”

    “而与发展不平衡的是我们的权,没有权归于公的天道支撑,人道终究会让大明走向崩溃。”

    “未来的几十年,更会来到一个兴亡的关口。”

    “如果是以前的规律,那会是王朝更替,然后在新的王朝开启工业革命,但,天命也好,发展的必然结果也罢。”

    “历史这一次,没有‘周期’,而是一个周期结束了,周期之末的考核来了。”

    “渡过去,文明进入新篇章。”

    “渡不过去,孙悟空被压在五指山下,再受五百年浩劫!”



253、中庸之道天人合一



“广厦千间,夜眠仅需六尺;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

    “一个人能够享受的农业资源是有限的,更多的财富,更多的奢华,必须通过农业剩余提炼出来,修园林、楼阁也好; 收集奇珍异宝也好,更高的享受,必须由工业将农业剩余提炼浓缩。”

    “给予奢侈品更高的附加值,财富才有用武之地。”

    “这是最浅显的财富价值,体现了货币对于实际物品的支配权,这种有形的支配,是有限的,所以需要谋求无形的支配。”

    “即……支配人。”

    “以大明的海外贸易为例; 海外贸易赚取的只是金银; 按理来说,它并没有赚取实际财富,但为何涉足海洋贸易的一个个都赚的盆满钵满?”

    “因为他们赚取的金银,能够作为货币,在大明使用。”

    “他们通过贸易赚取的不是实际的财富,而是对于大明的‘权’,是可以由货币量化的那部分权,他们的货币越多,占据总财富的比例越高,他们的权就越高。”

    “他们可以支配更多的农业剩余、工业产出,以及——人。”

    “什么是资本化?”

    “当货币的量化开始侵蚀无形的权,就是资本化,当整个社会可量化的权超出无形的权的时候,这个社会就已经完成了资本化。”

    “这样的结果是什么?”

    “谁的货币多,谁就统治这个世界。”

    “他们不断的谋求货币的同时; 不断的加深资本化的程度; 以至于最终; 一草一木; 连呼吸的空气都被标上了价码……人类连生存的权力都被剥夺、支配。”

    张执象说的话让王绛阙产生了窒息感。

    仅仅只是稍微想象一下,就能够体会到深度资本化后的那个世界,是多么让人绝望、窒息。

    她没有因为王家的富有而将自己代入到富人当中,她深刻的知晓财富是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