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小地方的帮派哪里敢横行无忌。
也就是在应天府,那些离了家乡,没有“根”的贫民,最好欺负,才会有帮会坐大的空间。
张执象与赵牙子聊了一会,便走出牙行,来到牙行大门前,看着那三五成群蹲着晒太阳的百来号闲汉,走过去与就近的一人交谈。
“好汉贵姓?”
这是一个看着沉闷老实的汉子,他本不愿与孩子说话,但王绛阙和两个丫鬟跟在后面看着,知晓这是个少爷,不敢怠慢。
“俺叫陈五。”
瓮声答了句,陈五便等着这位少爷问话。
“原来是陈叔,稍微叨扰一下,因为家中长辈让我等知晓民间疾苦,好学会勤俭节约,故而才四处走访询问。”
陈五点头,算是认可了这个说法。
觉得这少爷家里应该是读书人,所以会注重品格培养。
“敢问陈叔,寻常做工一日有多少钱,一月、一年又总和多少,平日里能否余下钱来,有无劳役?”他一连问了好几个,陈五消化了下,才理清。
都是很普通的问题,没啥不好答的。
“也不是什么时候都有活,雇我们的多是商户,米粮铺子啊,木料仓库等等,都是些下力气搬运的活计,大户人家都有自己的仆人,寻常很少有用到我们的。”
“至于工钱,基本都是四分、五分银子。”
“去掉牙行抽水,到手能有三分银子吧,一个月下来,能赚八钱银子左右,至于一年到头能否余下钱来……”
“倘若没有房租,应该是能的。”
“我们这些做工的,平日里牙行的抽水就包括了课税,劳役也就是修葺城墙、冬日铲雪、清理河沟这些活,一年下来十多天的样子,又不离家,也包吃食,其实还好。”
原来牙行的抽水里还有课税。
仔细想想也是这个道理,若是不找牙行,莫非还一家家的去征税不成?大明对于田赋的征收,也是直接摊派到里甲,由粮长负责征收的。
“陈叔家里几口人?”
“家里就老母亲。”
“那……可否当我雇佣陈叔一天,顺便到陈叔家吃个饭,呃,只是想体验一下生活,陈叔寻常吃什么,我们就吃什么,一天工钱以二钱银子计,可好?”
“太多了,我不下力气,只当收三分银子。”
“我们毕竟有四个人。”
“都是些娃娃……好吧,算上饭钱,我收五分银子。这已经夕照了,今日本无活计,是小少爷照顾让我白得一日工钱,万不可再多,小少爷若是觉得不妥,便去找其他人吧。”
“那就五分银子吧。”
张执象幽幽一叹,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他站起身来,才想起还没问过王绛阙,也不知道她……
“去吧。”
她没有流露出半分不满,直接转身上车,张执象便请陈五与车夫同坐,顺便给车夫指路,驱车行了十多里,才在靠近外廓南城门的一处贫民区停下。
应天府繁华,账面人口有六万多户,大约三四十万人。
但考虑到北宋汴梁城只有52平方公里,人口却有百二十万,大明南京城有220平方公里,繁华程度不输汴梁,人口至少有一百六七十万才对。
内城房屋鳞次栉比,寸土寸金。
外城就相对宽松一些,但也不是随便搭建的窝棚,毕竟哪里的土地没有主人呢?主人家搭建简陋耐用的屋子,然后坐地收租即可。
贫民区虽然地段差,房屋破旧,但租金依旧不菲。
陈五家这个不足三十平方,两间房屋带小院的住所,每个月都要三钱银子的租金,可以说陈五的收入大头都消耗在这房租上。
至于说是在应天府内买房置地产。
那是永远也不可能的,《玉堂丛语》记载,南京国子监祭酒谢铎手底下有三十多人,结果都是无房户,谢铎因为付不起手下的房租,就把官府给他配的勤务员、马夫、伙夫、门卫等等全部辞退了。
由此可见应天府房产到底有多贵。
路上问着关于房产房租的事情,不知不觉已经到了陈五家中,陈五的老母亲见来了几个公子小姐有些紧张,听儿子说明来意后,方才笑着说了几句感谢的话。
转回厨房的时候,却是在努力清洗碗筷,烧开水烫了好几回。
又将家中舍不得吃的青菜拿出来,舀米的时候又多舀了一瓢,平日里晚间都是不吃或者吃点稀粥,哪里会吃干食……
“大娘,我跟陈叔说了,你们平时吃什么,我们就吃什么。”
“您拿待客的礼仪出来,可我们学不到东西,却也是害了我们,不知民间疾苦,不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那是不对的。”
张执象似乎早有预料,特意来了厨房。
大娘愣了下,随后直夸张执象是个好孩子,将来一定金榜题名做大官,做青天大老爷,随后才壮着胆子问了句,真按平日里做?
张执象坚决肯定后,她才开始。
于是,张执象看到老人家只舀了大约一两米,又撒了一把玉米粒,从一旁的布袋里拿了些在城外摘的野菜野草。
日暮而炊烟起。
当老人家将碗递给张执象的时候,看着碗里的粥,他沉默了。
(PS:《金瓶梅》里潘金莲怂恿武大郎典房,长租十年以上的那种,到期后房子还给主人,银钱还给租客,在清河县一个上下两层四间的房子,潘金莲卖掉首饰后添上十多两银子才够,租金大概二两一年。至于秦淮河畔的房子,一间房,注意,是一间,价格在弘治年间已经到600两银子了。)
40、男耕女织积年余庆
官府赈灾的标准,筷子得立在粥里不倒才算合格。
不管具体实施如何,标准是这么定的,而张执象手中的这碗粥,与其说是粥,不如说是米汤,米粒和玉米粒只在碗底铺了浅浅一层……
“小公子如果吃不惯……”
老婆婆见张执象许久未动,还道富贵人家的公子有心即可,真吃这些是吃不惯……她才开口,张执象便仰头咕隆咕隆,将粥喝完了。
阳光无比的笑道:“大娘,真好喝。”
“诶!!”
老婆婆心情不知道怎么,无比高兴,就好像看着自己亲孙子一样,关心的问道:“喝饱没?不够锅里还有。”
“再来一碗!”
“好勒。”
张执象与老婆婆的互动,王绛阙看在眼里,端着碗小口小口的喝着,也没什么表情,倒是银翘喝粥的时候脸上多了些回忆的神情,想必幼年也是过这种日子的。
陈五想了会,说道:“像我们这种人家基本都是吃两餐。”
“早餐吃了好去上工,带个饼子、窝头之类的,中午就算对付了,夜里灯油贵,基本都是早早歇息,有时候不吃,有时候则煮点米汤垫垫肚子即可。”
“每个月大抵需要两斗米,配些杂粮野菜,差不多对付过去。”
“粮食倒不算太贵,每月有一钱银子够了,重点是盐,湖广盐荒的风波还没过去,如今应天府的盐价在50文往上,盐商足秤的少,每月得买两斤盐才够用,这又是一钱银子的开销。”
“再算上柴火和油,一些零零碎碎。”
“运气好的月份,能够余下一钱银子,运气不好还要垫钱,一年下来日子没有撑眉的时候。”
“钱总是不够用的。”
老婆婆端着碗出来,听儿子说这些,连忙说道:“都怪老婆子,老婆子眼睛不太好,做不得刺绣了,只能给人浆洗些衣服,一个月赚不到几文钱。”
“若是能接些绣工活,每月得有三四钱银子的结余。”
“三五年下来,就够说亲了。”
“有了儿媳,一家三口人再吃苦经营下,是能余下钱的,积攒个十来年,就能回老家置两三亩地,再佃些地来种,也就慢慢扎下根了。”
“年年节省,年年余庆。”
“只要风调雨顺一些,到了孙儿辈,总能吃个饱饭的。”
老婆婆讲的都是人生经验,却也讲透了小农经济的根本,在男耕女织的模式下,田地和壮劳力的生产所得,是用来满足生存需求的。
一个家庭若是想要存钱,就必须要由女性进行纺织来赚取流动资金。
经济实力决定家庭地位。
小农经济下的男女地位其实并不失衡,在满清阉割版儒教之前,女性只要是健康的,能劳作的,她在社会当中就有她自己的地位,不会单纯因为性别而受到限制。
华夏自古以来有父权的同时,还有母权。
历史上执政掌权的太后可不少。
只有满清时期,折断式裹足让女性失去行动能力,灭绝式缠胸让女性的哺育能力下降甚至缺失,从而直接影响后代的身体素质,如此一两百年,神州大地,人人面黄肌瘦,骨瘦如柴,宛如地狱!!
那就不仅仅是性别压榨了,那更是种族……
伴随着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越来越多,张执象脑海中的“时间”在缩小,他记得姜文说过一句话,大约是:为什么我觉得两千年前很近,五十年前却很远呢?
其实,不过是基于历史周期律的观察,那些循环的故事,让时空趋同起来罢了。
在陈五家也没有聊很多,吃过饭,天快黑了,就走了。
约好的五分银子,交予陈五,他也没有推脱,只是将客人们送到了坊外,看着马车远远消失,他呆了会,好似想了些什么,又好似什么都没有想,普普通通的回家了。
回到家却发现老母亲正在张望。
“怎么了,娘?”
“天快黑了,我看不清,又不敢去寻你,刚刚收拾碗筷,在小公子盖着的碗底下找到了这些碎银子,怕是有二钱重哩!陈五,你快去还给小公子。”
“娘,收下吧。”
“这咋能收,我们虽然穷,但是不能……”
“娘。收下吧,我们收下,小公子才会心安一些。”
“……唉!!”
沉默过后,老婆婆重叹了一声,夜里暗了,没灯火,在院子里干坐了许久的母子俩,老母亲忽然问道:“儿啊,你说小公子以后能当状元吗?”
“一定能。”
“那……能当宰相吗?”
“……应该是不能的。”
“咋就不能了嘞?”
“小公子是好人。”
……
陈五家中一行,王绛阙本以为张执象会有些意志消沉,但却出乎意料的没有,他从车窗看着天上的星月,眼里似乎有光。
回到院子,张执象没有休息。
而是在书房当中,展开了一张纸,添墨后写下了一行字:应天府各阶级现状分析报告。
翌日。
张执象一早就出门,他这次连王绛阙都没有带,只带着雨水,先是雇了车,然后去找了陈五,在陈五的帮忙下,开始了对城南四个坊区进行抽样调查。
至于一个小孩一个丫头是否会有危险。
从昨天四叔的态度,他也差不多猜出来了,王源之应该是有安排人对他进行暗中保护的,所以他才敢乱跑。
也就在他挨个调查的时候。
王源之来到了张执象他们住的知竹苑,进入书房,看到了书桌上的书稿,除了那一摞完成了近半的《炁体源流》外,一旁还放着几张纸,正是那份分析报告。
王源之看过一遍后,竟然不顾女儿在后面等着,又仔仔细细的再读了两遍。
这才重重的吐了口气,将书稿递给女儿。
他自然不是因为民生艰苦而如此,这世上的苦难和黑暗,他见的远比张执象多,他有如此神态,原因在于张执象的这个分析方法和角度,让他隐隐约约察觉到,这是有可能解决大明当下问题的……
治大国如烹小鲜。
其实治国也如同治病,首先要辩证病理,辩证准了,再开经方,如此治病才能有效如桴鼓、沉疴立消的效果。
若不然。
吃着没用还算好的,很可能一剂药下去,人就没了……
41、千年世家源道而出
这份报告,相比于已经开始动笔的工人部分,精髓所在则是大纲上张执象对现有社会阶级的一个划分。
共有五个:勋贵、士绅、商贾、工人、农民。
明朝有工人吗?
有的,且不说张执象在龙江造船厂看到的五千余工人,在江西铅山县的石塘镇,就有五六万从事造纸的工人。
整个铅山县作为江南纸都,有十多万造纸工人。
而在徽州府的歙县、休宁、婺源从事徽墨产业的制造工人也有数十万人,明朝手工业极其发达,诸多产业已经形成了巨大规模。
抛开那些产业工人不谈,应天府人口一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