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长生可否-第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

    发生了什么?

    嘉靖二十一年,壬寅宫变,嘉靖被勒死没气了,宫女张金莲才去通知方皇后,但嘉靖在被亲手提拔的太医许绅救回来后,方皇后就把“报信求救”的张金莲给杀人灭口了。

    从此嘉靖不上朝,躲到西苑里去修仙。

    但,没完。

    嘉靖二十六年一月,嘉靖躲在西苑的大高玄殿着火了,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嘉靖二十六年,西宫大火,嘉靖不让太监救火,方皇后被烧死。

    斗争之凶险,可想而知。

    所幸这个世界,杨廷和认输送了《忏悔录》给嘉靖,让嘉靖拿捏住了张太后的把柄,将张太后一步步给废了,将其荣养软禁起来,后宫控制权被收回给嘉靖的生母蒋太后与陈皇后。

    如此,陈皇后才没有流产,给嘉靖生了第一个儿子,朱载基。

    孩子也终于没有夭折。

    虽然尚未封为太子,但嘉靖在送信给张执象的时候,还封了张执象为太子太师。毫无疑问,他是希望张执象以后能够给太子当老师的。

    嘉靖第一封信报喜,说他有了儿子。

    第二封信同样是报喜。

    嘉靖十三年,嘉靖以“女真桀骜不臣,建州右卫纳哈朗部多次袭边”为由,以锦衣卫代指挥使陆炳为总兵,俞大猷为副总兵,大军五万,出兵建州。

    期间以“建州左卫伙同叛逆”为由,直接捉拿了脱原宝和觉昌安父子。

    并再一次对建州女真实施犁庭扫穴。

    建州左卫和建州右卫损失惨重,建州左卫首领脱原宝和觉昌安父子被处死,建州右卫的首领纳哈朗被斩杀,这一战缴获首级两千多颗,毁掉大小营寨千二百座,建州女真元气大伤。

    最重要的是,觉昌安死了。

    当时死的时候仅十四岁,还没有结婚生子,这意味着他的孙子,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永远也不会出现在世上了。

    嘉靖信中有这么一句话。

    “觉昌安已死,大明纵亡,不亡于爱新觉罗。”

    自从张执象给嘉靖讲过未来的历史后,嘉靖就对爱新觉罗惦记上了,他这封信也有另一个含义,朕已经开始掌握九边军队,可以对外开战了。

    实际上这个时期,爱新觉罗的建州左卫很乖。

    成化犁庭直接把建州打痛了,董山死后,连续两代建州左卫指挥使都积极约束部下,恭顺无比的向明朝朝贡、做生意。

    一直到努尔哈赤,那都是大明忠臣,号称成梁座下一条狗。

    咬人的狗不叫嘛。

    相比于建州左卫,反而是建州右卫这些年对大明袭扰比较多,嘉靖也是以此为由出兵的,中间直接抓了脱原宝和觉昌安父子,逼反的建州左卫。

    建州卫自觉唇亡齿寒,也参加战斗。

    至此,建州三卫皆反。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建州已经从成化犁庭的打击中缓过劲来,因为多年的和平贸易,让建州女真有足够的粮食和生活物资繁衍生息。

    嘉靖十三年的时候,建州人口已经超过了十万。

    能够拉起的军队数量差不多有三万人,因为多年贸易,物资相对充足,这一次的建州是比成化年间更强的。

    但战争仅持续了六个月。

    到嘉靖十四年二月,便大获全胜,陆炳带着首级和俘虏回到京师,陆炳因为战功被封为忠诚伯,实授锦衣卫指挥使一职。

    俞大猷则升任都督同知,辽东都指挥使,世系锦衣卫千户。

    对建州的胜利,表明嘉靖已经初步扫除北方的威胁了,至少这一战练出了精兵,蒙古见大明武备强盛,也不敢乱来。

    说来。

    嘉靖能够顺利整顿京营、掌控九边,跟王阳明有极大关系。

    嘉靖六年七月,王阳明入广平乱,总督两广军事,他花了一整年的时间,练出了一万精兵,才开始平叛,仅三个月时间便将叛乱全部镇压。

    稍后王阳明与嘉靖联络,嘉靖将这一万精兵调入勇士营。

    十一月,新晋武状元俞大猷抵达断藤峡时,王阳明已经在弥留之际了,将兵权交于俞大猷,王阳明便溘然长逝。

    临终前,他让弟子带了一句话给张执象。

    “吾心光明,亦复何言。”

    看到这八个字时,张执象在回到龙虎山后说出“我愿从此修长生,护我华夏万万年”后晋升的金华正放,再一次提升了,抵达了“回光”一层的圆满,金华大凝。

    如今他整理信笺,看到那八个字绝笔时,更是生出无限感慨。

    这些信笺,除了嘉靖的还有大防风的外,就是王绛阙的了,当初离开的时候,王绛阙说她会做一些事情,会来信问他,让他记得回信。

    结果在嘉靖八年,他第一次收到信的时候,还是震惊了。

    王绛阙跑到风则岭去了……

    嘉靖三年,陈卿因为不满统治者的剥削,在青羊山起义,聚众两万人,然后去了太行山的风则岭正式扯旗。

    义军日夜活动于山西、河南之间,杀富豪,救贫民,使得朝廷震动。

    连续两次派大军围剿都接连失败。

    历史上,嘉靖八年青羊山起义军就会被彻底击败,结果因为王绛阙的加入,青羊山起义军第三次反围剿成功了……

    然后。

    王绛阙按照他在《应天府各阶级现状分析报告》和张执象曾经跟她讲的一些理论理念为基础,开始指导青羊山起义军造反……

    他当然还是尽力在帮忙,但起义军在嘉靖十二年的时候遭受了重创,从此遁入太行山中,这几年都没有出山活动了。

    也不知道青羊山起义军发展成什么样子……

    不论多少次。

    大明给张执象的感觉就是“风云际会”,那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感觉,社会多样性被表现到了极致,更因为阳明心学的兴起,思想解放运动开始,多元性更加爆炸了。

    该说,不愧是人类命运的十字路口吗?



128、长生久视佳妻难选



整理信笺,将东西收纳好。

    张执象也觉得该出山了,他这些年都没有离开过张家村,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只听父亲说过这些年日新月异,世界有了极大的改变。

    中午吃饭的时候,张百川提着一挂腊肉回来了。

    显然,这是他上午的战绩。

    明朝的物价很奇特,猪肉一般12~15文一斤,牛肉却只有10~14文一斤,羊肉、鸡肉则都是13~15文一斤。

    因而猪肉反倒精贵一些。

    这挂腊肉倒不是赌资,而是奖品,张家村的村长也是个麻将迷,这几天办了个小比赛,第一名的奖励就是这挂腊肉。

    听老爹哼着小曲,张执象笑道:“爹,赶明儿,我让皇上举办一个全国大赛,您也去拿个全国冠军回来?”

    “哟,好主意!”

    张百川眼睛顿时一亮,他不喜欢赌钱,就喜欢打麻将时的斗智斗勇,喜欢这种充满运气的游戏。

    麻将这些年确实已经风靡大江南北,存在玩家基础,见老爹有兴趣,张执象也点头答应了,左右也不费什么事。

    有完整的赛事体系,把麻将引向竞赛,民间赌博也能少些。

    吃过午饭,张执象就将自己筑基成功的事情告诉了父母,虽然早知道儿子很厉害,但得知儿子已经踏上长生路后,两人还是很感慨的。

    张百川是豁达之辈,当即唱了首三丰祖师的《上天梯》。

    “大元飘远客,拂拂髯如戟,一曲上天梯,可当飞空锡。回思访道初,不转心如石,弃官游海岳,辛苦寻丹秘,舍我亡亲墓,乡山留不得,别我中年妇,出门天始白,舍我丱角儿,掉头离火宅……”

    虽是悲怆之词,却也唱出豪迈之感。

    张符氏倒是垂了两滴眼泪,他们作为父母的,陪伴孩子总有尽时,而自家孩子已得长生,只盼孩儿长生路上,不要孤寂才好。

    “行了,行了。”

    “三丰祖师不也活得好好的嘛,有什么好担心的。”

    张百川还是懂妻子,将张符氏一顿好哄,便岔开话题,说些开心的,他问道:“安平啊,我听说你嘉靖六年就给王家下了聘礼来着。”

    “咋地,这回出山,去王家把媳妇娶回来?”

    说起儿子的婚事,当妈的可就不困了,立马来了精神,一旁的张静笃也是咳了咳,然后坐直的身子,表示自己的存在。

    张执象直接一个崩指,打得少女啊呜一声。

    他这才说道:“爹,些许玩笑,又做不得数,再说,儿子现在才十六岁,都没及冠呢,哪有那么急着成婚的?”

    张符氏听了可不依,反驳道:“这乡里,十五六岁就成婚多了去了。”

    “娘打听过了,你们这些修道的,但凡筑基了,成婚就不妨碍修行的,你要是看不上王家的姑娘也没事,娘看翠翘就挺好的。”

    “哦,对了,年前皇上派那个黄太监又过来了。”

    “送了一张庚帖。”

    “娘看这意思,皇上有意招你做驸马呢。”

    想起这件事,张符氏起身回房,将那张庚帖拿了出来,庚帖上书“永淳”二字,就生辰八字来看,这位永淳公主比张执象大两岁。(本书永淳公主改为正德十四年生。)

    嘉靖只有一个姐姐一个妹妹。

    姐姐在嘉靖四年病逝,也就是说,如今他只剩一个幼妹了。

    这也是当朝唯一一位公主。

    张符氏只觉得我儿是仙人,天底下的女子没有不能娶的,张百川却明白,张执象的婚姻还是得要有政治考量的。

    如果张执象打算入世做些什么的话。

    张执象也有些挠头,没有想到他大半年没有下山,嘉靖还送了这个给母亲,想了会,他说道:“陛下总不至于勉强我,我到时候去京师再给陛下解释吧。”

    张符氏点头:“也好,总要挑个你喜欢的。”

    张百川拍了拍儿子的肩膀,看着儿子如今已经比自己还高出半个头了,有些感慨的说道:“多陪你母亲几日吧。”

    “嗯。”

    ……

    哪怕外面事再急,张执象也不能立刻离开,古话讲,父母在,不远游,他虽然“游必有方”,但一年到头本来在家中的时日就短。

    好不容易修行有了一定成就,可以放松了,自然要在家多待些日子,陪陪父母。

    不过第二日,嘟嘟就喊着要去镇上玩。

    张符氏很喜欢老天师的这个孙女,就跟看自家女儿一样,自然是让张执象陪她去,正好王翠翘也要回到医馆里去,白日去玩,晚上回家就是。

    张家村到上清镇,大概有十五里地的路程。

    张家有马,来去倒是方便。

    张执象上次去京师的时候,张符氏就曾给过他50两银子,这表明张家其实是小有资财的,其实整个张家村的生活都还不错,因为这里没有盘剥。

    官府也不敢乱收税,乱征徭役。

    仅按照每亩地0。03石的田赋,日子不要太安逸。就算是佃户,乡里乡亲的,基本上都只收两成租子,日子比外面的自耕农舒服多了。

    嘉靖年间一匹马也不贵,就15~20两银子,战马、宝马另算。

    张家只有两匹马。

    张静笃自然要跟她的安平哥哥一匹马,两人自幼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平日里最是亲密,天真自然的姑娘也不在意什么男女大防,只觉得跟安平哥哥一起玩就很开心。

    “再快点!再快点,唔——飞起来咯。”

    她仗着功夫好,站在马背,双手张开,玩的十分开心。

    待玩够了,往前一跃,落入张执象怀里,娇憨可爱的说道:“安平哥哥,等会给我买冰糖葫芦吃好不好?”

    “好,都依你。”

    宠溺的捏了捏她的小脸蛋,她便傻傻笑着。

    王翠翘落后半个身位,看着两人的互动,这么些年,她到底还是发现了一些规律,张执象对待张静笃和雨水这样的姑娘时,总是特别宽容有耐心。

    而对待她们,却是另一番样子。

    王翠翘知道自己出身不好,被嫌弃是应该的,可王绛阙那般尊贵到天上的小姐,张执象其实也没有太多心思,哪怕王家帮了那么多,他心中始终存了一份警惕。

    别人不清楚娶了王绛阙是什么概念,王翠翘可是无比清楚的。

    许青麝厉害吧?

    同样是豪商家的嫡女,但却天差地别,因为许家不可能因为许青麝给出多少家产,而王绛阙不一样,王源之只有她一个独女。

    王家有一半,是王绛阙的啊……

    也不知道张执象是如何想的。

    “翠翘姐,最近医馆如何?”

    王翠翘有些走神,没有想到张执象主动向她问话,她啊了声,才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