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苍茫-第1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原来是阵斩敌酋之英雄,真是年轻有为啊。”吴直笑眯眯道。心中却是冷笑不已,不怪乎能蓄养三千家丁之人。来登州接旨统领这般多全甲护卫,当真愚钝,至今还不晓得天子不喜吗。

    “不敢,都是仰仗万岁洪福。麾下军兵奋勇才破阵杀敌,下官不敢居功。”赵烈施礼道。

    “赵千户不必过谦,听闻赵千户统兵数千同建奴激战而胜,麾下数千军兵难道都是如此精锐。”吴直笑容不变,只是这话的味道可是值得玩味。

    “秉大人。卑职麾下数千兵丁比这些护卫稍差,当日卑职也是临城死战,折损过半才击败建奴,胜的实在侥幸。如今卑职只从涿州带回两千余兵丁,许多登莱子弟战没于京畿,为我大明天子百姓马革裹尸。”

    赵烈回答不亢不卑,没有一丝怯懦,仿佛全然不晓得吴直的话中味道。

    “好一句马革裹尸,壮哉。”吴直叹道,他看看面前的军阵点点头。军势倒是雄壮。

    “吴大人。还请入内颁旨吧。”孙元化心绪复杂道。

    他在京中听闻万岁对于这位扬名京畿的赵烈有点不喜,原因嘛就是蓄养数千家丁,只是其确是立下殊攻,只能封赏,册封了一个卫所指挥使,这下旁人就知晓不是空x来风了。

    虽说从五品武官晋升为三品武将,不过还是个卫所军将,而不是参将、游击等战兵所属,要晓得大明如今最苦的就是卫所兵,反倒是战兵油水颇多。升迁极快。

    今日听闻吴直话中的意味,就更明显了。什么,你说也许是吴直个人对赵烈不喜,那就不对了。吴直同赵烈未曾相识,见面就点出数千家丁,只能说代表了天子敲打一番。

    众人进入官厅,排出香案,一众人等跪拜于地,吴直开始宣旨。赵烈听的是云山雾罩,只听懂了自家的名字,靖海卫指挥使和些许褒奖,这个所谓的骈文太难懂了。

    宣旨完毕,吴直命属下奉上三品武将官府一副,还有相应印信,这才全活了。

    吴直并没有停留,笑眯眯的同众人告辞后折返回府。

    孙元化也没有多留赵烈,一个是他确是庶务繁巨,再者天子的态度让他却步,还是离麾下这位新任的指挥使远一点为上,至于赵烈是否感到了天子和他的冷对,这就是赵烈的事了,他作为登莱的老大需要在意一个刚刚履新的部下吗,不需要。

    赵烈冷笑昂然出门去,今日的局面不出他的意外,早在出征的时候,他就想到这一点,无论那个皇帝对于手下的军将蓄养三千家丁都会心存忌惮,因此刻意提防在所难免。

    但是赵烈是不得不为,只有在登莱掌控更大的地盘才能快速增加实力,按部就班是不可取的,他已经落后皇太极太多了,如今只争朝夕。

    当然,介于赵烈的战功,天子完全可以在封赏和态度上婉转一些,总要顾些皇家的脸面,最起码这个军将是为天子和天家征战厮杀的,也不能让其他军将太过寒心,不能因小失大。

    如今崇祯所为表明这个天子阅历太浅,而且格局不大,如果是有城府的应当是明面上笑着打赏,暗地里小心提防探查,如今这般是太过刺果果了,也能让赵烈心中生疑,暗自戒备。

    “李先生,我等为巡抚大人同镇守大人准备的承仪是否奉上。”赵烈向李明峪问计。

    “当然要奉上,虽说天子表明了态度,不过,在职掌登莱的还是这两位,如果是打点好了,日后些许事宜他们抬抬手也就过了,如果不予打点,下手使绊子就不美了。今晚在下就赶赴两位大人府上。”李明峪悠悠道。

    “嗯,李先生此言有理,多多c劳啦。”赵烈拱手道。

    “份内之事。大人,接下来我等还要到都司衙门领取上任文书。”李明峪道。

    赵烈都司一行还算顺利,没有遇到对头杨景堂,也许这位同知大人晓得赵烈要来都司公干,就先闪了,眼不见心不烦嘛,三番五次的出暗招,赵烈反而扶摇直上。肯定是极为郁闷。

    约定后日由指挥佥事盛华陪同赵烈前往靖海卫上任,此时常汝宁还在京师值守,所谓的交结也就不复存在了,主要是表明都司的一个态度而已。

    出了都司衙门。一行数百人开始折返码头。

    傍晚的登州街头人流传动,很多百姓因为室内闷热而出门纳凉散步。

    赵烈带着人在街巷中行走,由于是两日后出发,时间很是充裕,于是赵烈带领众人开始游历登州。舒散一下心境。而李先生和黄汉则是前往巡抚衙门和镇守府公干。

    看到卖糖人、捏泥人、卖些贝壳项链等手艺人沿街叫卖,引得孩童纷纷驻足,当真是热闹非凡。

    正当众人目不暇接之时,几声鸟语传来,赵烈定睛一看,几十步外,人群中几个弗朗机打扮的人若隐若现。

    赵烈极为好奇,哪来的弗朗机人,赵烈、赵达、余大宝等人向前走去,只见几个葡萄牙人喝的里倒歪斜的走在大街上。登州百姓则是象是后世观赏珍惜动物般围观几人。

    而葡萄牙人则是全无知晓,还认为当地人很是热情嘛,他们不断的同路过的百姓打着招呼,让百姓嗤笑不已。

    就在此时,一个神甫打扮的弗朗机走来呵斥了几句,这几个弗朗机人才收敛起来,赵烈一看,呦呵,还是熟人,这不是陆若汉神甫嘛。怎地到了登州。

    ”陆神甫别来无恙。”赵烈走上前来躬身一礼。

    “呃,原来是赵大人。”陆若汉惊喜不已,这位可是娶了葡萄牙人为妻的大明军将,乃是葡萄牙人的女婿。手下还雇佣了不少的葡萄牙人。“赵大人因何在此。”

    “本将的辖地离此不远,此来是到登州公干。这句话我也相问陆神甫,你们不是到京师去了吗,怎的来到登州。”赵烈笑问。

    “唉,赵大人有所不知,在京师。我们的火炮试炮时炸膛,你们的朝廷里很多人说我们不吉利,恐有灾祸,要将我等驱赶回去,此时,孙大人遣人找上门来,说是要我等随同他到登莱赴任,这些炮手孙大人都雇佣了,如此我等就随辽东来的军兵来到了登莱。”陆若汉的汉话也是荒腔走板,勉强能听。

    “哪个孙大人。”赵烈心道难道是孙元化。

    “就是登莱巡抚孙大人,他是我教在大明的教众,在家乡捐银建了天主教堂,此番他雇佣葡萄牙人炮手要来登州铸炮、教授炮术。此乃是帮助教友的好事,我陆若汉当然全力相助,我劝服葡萄牙炮手全部来到登州。”陆若汉说到此处,颇为自得。

    要晓得在大明葡萄牙神甫引入天主教的明人中孙元化是官阶最高的,而且是职掌实权的一方大员。

    不过,他看到烂醉的几个炮手神情一垮,这几个货是真不给他涨脸,今日刚刚休假就喝的烂醉如泥,丢尽了葡萄牙人的脸面。

    赵烈讶然,他真是不晓得原来孙元化信奉了天主教,还捐资修建教堂,他只晓得明代的徐光启很是推崇西学,并且多有涉猎,也多次向天子推荐,没想到还有一位朝廷重臣走的更远,这是原有的历史吗,还是有了什么改变,赵烈一时神游。

    其实,还真就是原有的历史,孙元化信奉天主教,也推崇澳门的火铳和火炮,因此雇佣葡萄牙炮手铸炮和教授明人使用也就顺理成章了,这是因为他家乡松江较为开放,是弗朗机人经常光顾和传教的所在,这也深深影响了孙元化。

    当然对于历史不甚了了的赵烈当然是一无所知,他没想到明朝时就有这般开眼看世界的人物存在。

    s:感谢雕刻骷髅三百币的打赏,感谢会稽山人007、碎在手心里的阳光、入夜夜晚、十九平方、迷说、余贾、剑尘浮香、极生、无为hhb、椅岭散人、黎家大少爷、常兆、沙之愚者、j腿堡大神、天涯芳草树、蜀门唐七、无敌皇上、这个夏天有点忙、华王非凡、一本封神、燕长弓、紫星星、空里流霜、马良与美人鱼、不灭情火、寰宇神隙、海明威的打赏的支持

    感谢订阅推荐的朋友们,鞠躬感谢。

第二百六十五章 婚礼不要太多

    陆若汉的喊声,让赵烈回过神来,不禁失笑,不管是不是自己的原因还得向前看,如今是肯定不能左顾右看,只能锐意向前。

    陆若汉同赵烈边走边聊,不碍乎是关于能否在赵烈的领地内传教的问题。

    陆若汉是个执拗的人,向来以传播主的福音为己任,在日本如此,在中国也是如此。

    只是在遥远的东方民族有自己的文化和信仰,固执的抵御天主教的传播,君主们也对天主教在其领地的传教极为警惕,深恐动摇他们的根基,因此日本幕府驱逐了西班牙和葡萄牙传教士,陆若汉就是这般无奈的来到大明,希翼在大明开拓出新的天地。

    “此乃是大明政务,某乃是一军将,恐无能为力,如要开教,须得登莱巡抚的允许。”赵烈是推个干净。

    开玩笑,在欧洲天主教利用教徒教众影响政局,c纵政局,甚至影响英法君主的废立,连英法这般的强国都是如此,不要提其他的小国君王了,权柄何其重,他绝不会让这一幕在此地重演,相信朝廷那般老夫子更是不会让步,否则陆若汉就不在登州而应当在京师了。

    “唉,孙大人也是刚刚上任,再者,大明内阁没有同意我等传教的要求,徐阁老也是无能为力啊。”

    陆若汉没想到他在大明遇到的困难比日本还大,在日本他们传教的区域可是不小,从九州到本州都有他们的教徒,甚至还有十几个大名都信奉天主教,当中就有伊达家的独眼龙这样有名望的大名。

    “那就没有法子了,你只能等到内阁同意传教为止,这是政务,要知道大明朝廷和天子最为忌讳军将参与政事。”赵烈耸耸肩表示很是无奈。心道除非你能活个几百年,否则你会领教这个老大帝国的保守和顽固。

    陆若汉失望的摇头,他们在南方的传教也是在暗地进行,经过疏通官府中人也是睁只眼闭只眼。但是一旦大明朝廷下令查禁那么覆灭也就是朝夕之事。

    他们往前行进了百多步,终于遇到了葡萄牙人的大队,西劳等人豁然在列,他们见到赵烈也是极为高兴。这是葡萄牙人的女婿,算是半个葡萄牙人吧,赵烈请他们喝茶吃酒,让他们这些人好好潇洒了一回。

    北华七棵树村里,村长方顺的家里正在大摆筵席。方顺的二儿子方高山今日成亲。

    “包二婶,您老来了,快请进,孩他娘,快来,陪包二婶进去。”方顺当然在家门口接待邻里。老于头在一旁帮衬着,方顺打好招呼,他陪同进入院内。

    “老丁,你也来了。快请进。”方顺看到村里的木匠老丁,忙客气的打着招呼。家里新房的门窗家具都是老丁给打造出来的。

    “村长你可别客气,俺自己进去就行。”黑瘦的老丁笑眯眯道。

    “我说,老丁,弟妹和孩子怎的没来啊,我不是说了嘛,今日就着喜事全村在一起乐呵乐呵。”方顺问道。

    “唉,村长,没法子啊,前面的马鞍村里早先铁山的邻里家里小子也结亲,都是早先的弟兄怎么也得去。这不,俺家里那口子就去那了,俺只剩自己来这,休怪。休怪。”老丁苦了下脸。

    也不晓得如今北华怎的这么多的婚礼,这半年来,他已经参加了十余场婚礼了,只是贺礼就快把他家底搬空了,好在他家大小子也就是这一两年的事,早晚能收回来。否则能让他心痛死。

    “承情,俺老方承你这个情。”方顺也是晓得这个情他得领,毕竟推了邻居的婚事来的。北华如今也确实扎堆的结亲,许多的人家也是犯愁到底今日是去这家还是那家。

    之所以有这么多成亲的,那是因为今年来家家户户日子缓过来了,攒下了一些钱粮,新建了房子,以往因贫困拖宕的孩子们的婚礼也提上了日程。

    不过,这北华都是辽东难民之后,家里女人本来就少,适于结婚的十余岁的女孩子全村不超过十个,早就被熟人预定了,就连方顺这个村长也没有为家里的儿子张罗一个,方远山就是说了北里成山屯的,因为方远山的入军也暂时搁置下来。

    所以方顺一狠心,到北华劝业银行借了一百银元,这须五年内还清,从婚介所领来了一个十六岁的朝鲜少女,给方高山结亲。

    一个是儿子早一天成亲,早一日有孙子也能让他们老两口放心,再一个也让不晓事的方高山安稳下来。

    至于说为什么不找汉女子,那是因为在婚介所一个容貌好些的汉女子能要到一百二十个银元,概不还价。

    朝鲜女子会些汉话的只要五十个银元,不会汉话的只要三十个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